患者女,62岁,因“无诱因头痛3小时伴左侧肢体偏瘫”入院,头颅CT示脑内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出血病史不详,否认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凝血常规、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
行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患者伤口持续渗血。复查凝血功能:
PT 13.4秒、APTT 30.8秒,PLT计数157*10^9/L均正常;D二聚体升高(5ug/mL);
FIB 1.73g/L (Ref 2.0-4.0)略降低;
FIB衍生法2.93g/L正常。
内外源凝血因子活性检查结果均正常。
血栓弹力图(TEG)示K值延长、MA值减低,提示血小板功能或13因子缺陷?
进一步血小板聚集试验示各诱导剂聚集率基本正常、13因子抗原含量34%、13因子活性(氯乙酸溶解试验)定性正常。上述结果总体来说不太能解释TEG的参数异常及患者的出血倾向——在FIB和PLT数量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通常非常显著的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或13因子缺乏(含量<5%)才可能影响高岭土TEG的K、MA值。
再检查VWF水平:
VWF抗原:56.5%(Ref:50-200)
VWF活性:18.5%(Ref:50-200)
考虑2型VWD,由于患者血小板数量、8因子活性均正常,不太提示2N、2B型VWD,2A或2M型VWD可能性大。可输注冷沉淀或VWF制剂进行止血治疗。那么本例VWF缺乏是否与TEG参数异常相关?
BLOOD杂志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VWF和膜糖蛋白Ib在低剪切力环境下,对依赖血小板激活的纤维蛋白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1]。
比如下图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低剪切力条件下VWD患者的纤维蛋白形成滞后(A),依赖于血小板激活的纤维蛋白生成也减少(B,通过OG488标记的纤维蛋白荧光含量反映):
VWF在流动条件下血小板-纤维蛋白形成中的作用。血小板分别与正常受试者(对照)或2名VWD患者的血浆以250 s-1的剪切速率一起灌注。如图所示,加入了瑞斯托霉素(37.5μg/mL)。在纤维蛋白形成开始和60秒后拍摄显微镜图像。(A) 纤维蛋白形成开始的滞后时间。(B) OG488标记的纤维蛋白(原)定量。
膜联蛋白A5荧光含量反映活化血小板的磷脂表面形成(促凝活性),下图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VWD患者、加入GPIb单抗(阻断GPIb受体)者的血小板促凝活性、纤维蛋白形成能力均降低:
GpIb-V-IX和VWF对全血中纤维蛋白形成的贡献。血小板以250 s−1的剪切速率与复钙的全血混合5分钟,之后逐步每2.5分钟降低一次流速,在10分钟时达到125 s−1。来自健康受试者(对照)或1型VWD患者的血液补充了标记的纤维蛋白原(150μg/mL)、AF647-膜联蛋白A5(0.5μg/mL)和/或GPIb单抗(12G1)。(A) 60秒后拍摄的代表性图像,显示磷脂暴露的血小板和形成中的纤维蛋白网。箭头表示血栓(条形,10μm)。(B) 显示AF546纤维蛋白(原)(蓝色)和AF647-膜联蛋白A5(红色)荧光积聚的时间图。(C) OG488纤维蛋白(原)和AF647-膜联蛋白A5荧光的高分辨率共聚焦图像。
文章揭示了在低剪切力环境下,VWF对血小板促凝活性及纤维蛋白形成的重要作用,并可能部分解释了VWD患者出血风险(除了传统的血小板粘附功能受损和VIII因子的降解加速)。
而这也为我们的案例中TEG参数的异常提供了理论依据——低剪切力条件下VWF活性缺乏导致纤维蛋白形成迟滞及纤维蛋白与血小板的结合受损,或可以解释TEG中K值延长和MA值减低。
这在既往一项关于VWD患者的TEG相关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2],相比于正常人,VWF活性<30%者有更为延长的K值,而输注DDAVP能够改善VWD患者的TEG参数:
当然,TEG不是敏感的检测工具,上述临床研究中也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VWD患者有TEG参数异常,这类异常是否与VWF特定突变相关?值得探究。本例表现出的参数异常可能还缘于同时合并了FIB聚合能力减弱(due to纤溶产物增多、13因子降低)等因素。尽管TEG不适合用于VWD常规筛查,但特定情况下:例如出血患者得到与凝血常规、血小板水平不符的TEG异常K、MA值结果,VWF缺陷是一个可以排查的原因;若确与VWF缺乏相关,监测这些TEG参数可能还有助于指导VWD患者的止血治疗。
参考文献
Cosemans JM, Schols SE, Stefanini L, de Witt S, Feijge MA, Hamulyák K, Deckmyn H, Bergmeier W, Heemskerk JW. Key role of glycoprotein Ib/V/IX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in platelet activation-dependent fibrin formation at low shear flow. Blood. 2011 Jan 13;117(2):651-60.
Regling K, Kakulavarapu S, Thomas R, Hollon W, Chitlur MB. Utility of thromboelast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von Willebrand disease. Pediatr Blood Cancer. 2019 Jul;66(7):e2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