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28期
自201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将首家城市体验中心开进购物中心(北京·侨福芳草地)以来,新能源汽车“开进”购物中心这股风便逐渐形成,并伴随着造车新势力品牌的逐渐增多和愈发成熟,在城市的各大商圈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抢铺大战”。就像在某一个阶段,一位购物中心的管理者开玩笑的讲: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店就像星巴克一样,成为了不少商场的“标配”和“指标性”品牌。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抢铺”大战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正在逐步降温,不少品牌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开店策略,因为随着品牌的愈发成熟、在售款式的逐步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批早期进入新能源赛道的品牌开始将“降本增效”列为接下来的重点战略,也不再将在购物中心开店作为主要或唯一的销售渠道。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在郑州的“跑马圈地”使得其一度成为各大购物中心的宠儿和高租金的“代言人”因为工作的缘故,托尼主编有幸在最近四年的时间里参与了众多新能源汽车在郑州的体验店选址工作,结合选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跟业主方面的沟通,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选址及开店有了更深度的感受。其之所以在最近两年迅速成为诸多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大多数品牌处于线下布局的第一或第二阶段,此时基于品牌发声与推广(新品牌)、老用户的持续服务和新用户的纳新(相对成熟品牌)两个方面考虑,在开店决策上会相对较快,同时在租金方面也大都能够满足甲方提出的要求;2、对于不少初次开设线下体验店的新品牌而言,第一轮布局的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宣传和推广资源,迅速形成话题性,与当下购物中心追求首店、品牌网红效应不谋而合;3、相比较由经销商或代理商投资开出的门店,由品牌公司直营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店在日常的店铺运营、人员管理及全国资源的投入和调配上更加稳定与全面;*关键词:良好的经营把控能力使得店铺的履约能力相对较强4、新能源汽车相比购物中心其他业态,总体呈现出客单高、购买后重复到店粘性及用户活跃率强、老带新及复购率稳健;关键词:对所在地区商场年度业绩统计时累加业绩高(例如近几年各大媒体或平台曝出的一部分购物中心的销售业绩里,有相当一部分应该是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当期累计业绩,当然有部分商场的数据并未获官方证实)@部分代表性新能源品牌在郑州的发展情况及销量
步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对购物中心的热度正在逐步“衰退”步入新的一年,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品牌领域看到了两个现象,一边是工厂停摆、直营门店陆续关停的高合汽车在行业内外引发的一系列热议与关注;另一边则是最近一周重上热搜并连续“霸榜”的小米汽车,除了首款亮相的产品SU7在市场引起热议外,其首轮门店的选址及开幕也值得深思。因为小米汽车并未像其他新势力品牌一样选择独立选址开店,而是将汽车城门店和购物中心门店同步推进,并且在购物中心的门店大多以原有的“小米之家”为依托,进行产品的叠加扩展。这样不仅可以做到降本增效,还能最大化地依托原有成熟的铺位,使得品牌在这一时刻达到一个影响力峰值。@高合汽车从正弘城撤离后,眷茶成为了该位置的新主人
也正因此,对于2024年及之后新能源汽车品牌选址,我们做出了如下思考:1、成熟品牌在经历了一轮市场开店布局后,伴随着订单和交付两大块的持续提升、新款车型的陆续推出,使得中期布局市场时的“一城多店”策略也相应做出调整。一方面是对早期布局的商圈店铺进行重新论证,包括对销量、成本的考核会成为一个核心要素,品牌们在新店面的选择上对于租金的预算,预计将逐渐回归理性,并更加注重订单测算和各项成本摊销;2、随着品牌推出的款型越来越多,原有的店铺面积已经很难满足品牌所期望的一次性展出所有款式车辆的刚性需求,加之对成本的把控,因此在非核心或非销量有保障的商场退租,转去传统的汽车城或汽配城,或许将成为大多数品牌的首选;3、同样是基于成本投入的考虑,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放弃在购物中心开设正式店铺的想法,转而在购物中心开设限时快闪店或公共空间(如中庭区域)的临时展厅,开设的时间从3天到30天不等;4、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愈发成熟,转向更高效、更灵活的销售模式势在必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会使得在过去三至四年里过度依赖“新能源汽车”来补位的购物中心们重新思考接下来的业态组合。
【全文完】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受雇或者服务之任何第三方的意见,该第三方不对此内容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内容为作者基于客观信息,通过个人判断而作出。阅读者如参考、使用或依赖上述信息的,应对上述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独立审查。本人不对阅读者和任何第三方使用或依赖以上信息,和/或做出商业决策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费用或任何其他后果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