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2024-11-22 00:00   重庆  
📑 8471 字  |  🎵 25 分钟
长跑如何成就村上春树的作家生涯?
这本书能为你
  1. 呈现村上春树的写作生涯与长跑习惯间的联系,揭示村上持续高产创作的动力来源。
  2. 阐述村上春树的“跑步哲学”,带你了解为长期事业妥善安排时间和能量的有效方法。
适合谁听
  1. 对文学,尤其是对村上春树作品感兴趣的朋友。

  2. 关注运动健康话题,渴望从运动中获取生活能量的朋友。

  3. 渴望在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上建立掌控感的朋友。

书籍信息
书名:《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原作名: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作者:[日] 村上春树
译者:施小炜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经典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页数:224
定价:4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新经典文库·村上春树作品
ISBN:9787573510396

内容简介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蕞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年过半百,他已跑下了两个赤道的长度。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问世的《挪威的森林》影响深远。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新风奖,在日本“平成时代极具影响力书目Top 30”中名列榜首。写作之余,热衷英语文学翻译、跑步、爵士乐等。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邓一丁。
今天这本书的书名很有趣,叫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位要和你谈谈跑步的人是谁呢?是日本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可能是当今的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这除了由于他的作品,也和他富于话题性的生活方式有关。村上的书迷多半会对他散落在几乎每部作品中的爵士乐歌单如数家珍,而他的另一项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爱好就是长跑了。
村上春树是一位资深,并且相当认真的长跑爱好者。从1983年,也就是他34岁那年起,到写完这本书的2006年,他每年跑一场全程马拉松,24年间24场比赛全部完赛,并且坚持中途绝不步行。从2000年起,他还参加了6场铁人三项赛。45岁以前,他的全程马拉松成绩稳定在3小时30分上下,在爱好者里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得益于他常年稳定的训练。二十多年来,即便工作繁忙,村上也基本保持着每周6天,每天10公里的训练强度。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根本不是个优秀的跑者,却无疑是个健壮的跑者。”跑了这么多年,他还从没有过严重的伤病。对于这一点,村上是很庆幸,还有一点自豪的。
一位名作家有一项严肃的,甚至称得上痴迷的爱好,这本来也算不上是多稀奇的事。海明威酷爱拳击和斗牛,巴尔扎克一生喝了五万杯咖啡,好像都比村上春树爱跑步更有戏剧性。可是跑步对村上来说却不只是一项简单的爱好,它和村上作为小说家的事业,乃至于村上这个人的人格特质都存在深层的关联,这就让爱跑步的村上成了一个有趣的,值得分析的案例。自从1978年开始尝试写小说,村上春树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持了稳定的高产,如今已年过七旬,仍然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如此持久而旺盛的创造力即便是在青年作家当中也堪称罕见。而在村上看来,在他的文学创作和长跑这两件事之间其实有许多经验可以互相借鉴。他写在书里的原话是:“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把视野再放宽一点,我们或许可以说,不只是长跑和写作,一切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都用得着村上从跑步中得来的这种自然、切身、实际的经验。
接下来,我们就来翻开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的这本书由9个篇章组成,大致写于他参加2005年11月6日的纽约城市马拉松前后的几个月间,是回忆录性质的随笔。村上在这些随笔中回顾了他开始对长跑产生兴趣,继而常年坚持,在年近半百时感到力不从心,又尝试突破的过程,用质朴到接近口语的文字梳理了他经由长跑而获得的关于创作和生活的经验。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当村上春树谈跑步时,他到底谈些什么。

村上如何开始写作?

村上谈跑步,当然也谈文学创作。这两件事是贯穿他人生的两条粗壮的线索,并且起步的时间大体相当。
和跑步相似,村上开始文学创作,似乎也没什么明确的理由。不过关于他的作家生涯起始的时间,村上却拥有确切的记忆。那是1978年4月1日下午1点半前后,29岁的村上春树正躺在东京神宫棒球场边的坡地上,一边观看比赛,一边喝着啤酒。春草在他周遭的地面上萌芽,击球手挥舞球棍,精准地击中对手的投球,只听清脆的一响。那一刻,村上感到有什么东西从空中静静地降落,被他稳稳地接在手中。
村上接住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飞来的棒球,而是一个明白无误的决定:他要写一篇小说。此时的他已经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3年,经营着一家小酒馆,从没有过动笔写小说的念头。可是就在那一刻,他感到自己是可以写出一点像样的东西的,就这样跑回家,兴奋地坐在桌前,又跑出去买回一支崭新的钢笔,伏案写起来,从那一年的春天写到秋天,村上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且听风吟》就这样问世了。
村上开始写小说的经过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就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再加上半年时间的一鼓作气。可是假如你尝试过文学创作,或是完全自主地决定过要去启动一件需要稳定投入的新事,大概也会对村上的行动力感到惊奇。一个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念头,是很少有人当真的,更别提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为之付出孤单的努力,最终拿出一份八万多字的成果来。你可以说这是作家的天赋,但村上却并不认为自己属于那种一提起笔就会文思泉涌的天才。在他的感受里,自己的灵感更像是深埋在地下的水源,是需要一铲一铲地辛苦挖掘,才会终于涌流出来的稀有资源。在写《且听风吟》的几个月里,村上的主业仍然是经营酒馆,每每忙到深夜,闭店后算完当天的账目,又伏案写到凌晨。与其说他能成为小说家是由于文学方面的天赋,倒不如说他凭借的是一种打定主意就不再推诿,不拿到结果就绝不停歇的韧性。

村上为何喜爱长跑?

仅仅得出“村上春树是个坚韧的人”这样的结论,是缺乏启发性的。我们再来分析他的坚韧里含有哪些成分,这就要从他的跑步这项爱好入手了。村上开始跑步是在1982年,那时他接连完成了《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三部作品,前两部获得了芥川奖的提名,第三部奠定了村上的写作风格。为了写出《寻羊冒险记》这部对他个人而言更加郑重的作品,村上关闭了酒馆,开始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在完成这部作品后不久,村上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跑步。
要说开始跑步的理由,最迫切的是改善健康状况。村上开酒馆的那几年里每天少不了要喝上几杯,而写作最投入的时候,为了提神,每天要抽60支烟。他的体质又容易发胖,在打定主意要做个职业小说家以后,他就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无以为继,得养成一种健康的习惯来做个平衡。但为什么是跑步呢?
首先,这是一项不需要借助什么外物,只靠自己就能进行的运动。这个理由听起来很平常,却很能反映村上的性格。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村上春树是个自主意识极强的人。他曾经相当厌烦跑步,因为那是学校里的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运动,是逼迫他在不喜欢的时间里做不喜欢的事。可是当他可以自主地挑选一项运动时,他就像突然开始写作一样,突然就对跑步全情投入。跑步的简单易行意味着自由。只需要穿上一双舒服的跑鞋,来到户外,想跑的时候,迈开步子就可以开始,跑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程度,就可以结束。无须假借外物,也不必与同伴配合,这样的来去自如和村上从小养成的不愿受制于人的心理相合。
跑步的第二个优点是它不需要对手。诚然,很多跑手在站上起跑线的那一刻,心中是怀着战胜某个对手的目的的。然而在村上看来,在一项长期的活动中将他人作为自己的标的,是件很有风险的事。一旦你选择的对手水平下降,或者甚至退出了比赛,那你坚持跑下去的动机也将不复存在。长久来看,我们终究还是得回归自身,从自己的进步中体会到乐趣。出于同样的理由,村上也并不执着于各类奖项。因为奖项的背后是各种外在的评价标准,会让一个作家或跑者对自己的作品或脚下的步伐失去笃定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已经成为俗套老梗的“陪跑诺奖”之类的说法,村上大概确实是毫无兴趣的。
可是不关心外在的成败,并不代表可以马虎行事。既然不假于外物,那就要对自己内心设定的标准极其认真,对于村上来说,这是跑步这项运动真正的游戏规则。村上在书里多次提到,自己是为了不打折扣地完赛才来参加马拉松的,假如在途中走了几步,那首先就违背了和自己的约定,而假如一个人连对自己都没法守约的话,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村上开始长跑后进步得很快,一年以后就去希腊跑了一遍原始的马拉松路线。这趟旅行原本是为了给一家杂志社写篇稿子。开车跟拍村上的摄影师看到村上顶着大太阳跑了好久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很困惑地问他:“村上君,您是真跑呀?这种企划一般都是开头结尾拍几张照片,中间的部分差不多都省略啦。”村上写到这里,另起一段吐槽了两句:“世上的事真是搞不懂啊。这种事真的在不断发生。”虽然语气平淡,我却从中读出了一点无奈的愤慨。
形式简单带来的自由,再加上不必依凭外物与他人,只需对自己的内心有个交代,这大体上就是村上喜爱长跑的原因。而在我看来,这几点原因也能解释村上在文学事业中表现出的坚韧。他的坚韧的内核是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这种自主意识的一方面是他渴望由自己来作出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任性妄为,而是和自己订立的一个严肃的契约。一旦下定决心,他就将对自己履行承诺视为第一要务,至于外人的赞誉或误解,都在其次。而有趣的是,正是因为他以稳定的节奏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他才渐渐赢得了他人的认可。
其实早在经营小酒馆的那几年里,村上就找到了一个把生意做好的诀窍。他发现,只要坚持一种明确的风格,在某些自己认定的标准上不打折扣,就总会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回头客会时常来光顾。而在开始职业小说家的生涯后,村上也继续遵循着这条“留下十分之一的回头客”的策略。你可能未必是村上的书迷,但他鲜明的语言风格却是令人过目难忘的。坚持风格帮村上赢得了稳定的读者群。虽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并不喜欢他的作品,但村上明白,更重要的是以可辨识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十分之一的书迷已经足以成就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了。
写到这里,村上突然话锋一转,谈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小问题:天赋会不会阻碍一个人取得成功呢?前面我们提到,村上是个易胖体质的人。按照常人的看法,这恐怕不是件好事。但在村上看来,或许正是因为容易发胖,他才不得不精心管理自己的身材,常年保持运动,饮食上也多加注意。这样坚持了二十多年,他的体格反倒比同龄人强健了许多。而那些原本在基因上比他更有天赋的人,无须花费额外的精力管理健康,于是到老来,身体也自然地衰弱了。再回头看易胖和不易胖这两种体质,哪种才称得上是天赋呢?这或许也只是一个转换视角的问题。你听得出来,村上在谈健康,也是在谈文学。文学史上其实不乏一些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写出惊世之作的作家,但他们当中却鲜少有人能保持长久的创作生命。反倒是像村上这样略显笨拙的写作者,会在常年挖掘灵感的过程中打造出一套坚实可靠的创作体系,即便年华老去,也能时而写出一部令自己和读者惊喜的作品。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天赋是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概念,它不只是一种让人生变得简单的恩赐,让一个人早早认清现实,学会坦然地面对长久的磨难,也可能是天赋的另一种形式。

长跑对村上意味着什么?

刚才我们说的是村上喜爱长跑的原因,以及他从长跑中获得的一点关于创作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长跑对村上还有哪些特别的意义。
村上最初选择长跑,可以说是性格使然。而到了后来,他有了更多的理由坚持长跑,其中之一是长跑给了他宝贵的独处时间。村上的作品常常透出一股清冷的孤寂感,但在现实中,他远不是个离群索居的人。他22岁就结了婚,大学一毕业就开了小酒馆,在此后的7年间,他每天都在与各色人等密集地交往,等到因写作而成名,又有更多的事务找上门来。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长跑,成了一项极其奢侈的活动,让他不必与人交往,只需听着自己的呼吸,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村上在跑步时会想些什么呢?他说,自己从来不想什么正儿八经的事,在炎热的日子就想想炎热,在寒冷的日子就想想寒冷,心里悲伤就想想悲伤,快乐的时候就想想快乐。原则上,他是在空白中跑步,或者说,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的。跑步时,当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浮现在脑海中,但这些念头只不过是天空中的流云,是以空白为背景,时涨时落的虚像。这样的长跑很像是一种冥想,帮他保持着精神上必要的松弛。
除此之外,跑步对村上来说也像是一种私人的仪式。在日本,常有人笑话长跑爱好者:“就这么想要长命百岁吗?”村上觉得这种嘲笑很是莫名其妙,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与其说长跑是为了追求健康长寿,倒不如说是想要在有生之年活得更认真一点。村上写道:“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更满意。跑步无疑大有裨益。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更为有效地燃烧,哪怕只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
让生命有效地燃烧,这或许是村上最在意的事。这也体现在他不少作品的主旨上。对于村上的小说,有一种常见的误会,认为他反复表达的不过是一种小资情调的孤独感,也不过是取悦了一帮内心空虚的文艺青年。这可就把村上的文学看得太浅薄了。村上在2001年曾给中国读者致信,谈到他小说的主题,其中有一段话很重要,他写道:“简单概括我的小说,那便是: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也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那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这种对生之意义的追寻,即便是面对令人绝望的误解也要伸出手去,执着地在虚空中试图抓住一点什么的挣扎,才是村上真正在写的东西。他对生命的态度是热忱而郑重的,完全站在虚无主义的反面。关于这一点,我在他谈跑步的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个旁证:
在东京的寓所居住时,村上时常到神宫棒球场旁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这是东京市中心难得的绿意盎然的地段,吸引了不少专业的跑者,其中甚至有备战奥运会的顶尖选手。严肃的跑者相遇,会彼此行一个简短的注目礼,一来二去,村上和许多职业运动员都成了时常相见却从没说过话的跑友。在他们当中,村上印象最深的是谷口伴之和金井丰。当年他们两人都在人生二〇年代的后半期,处于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大有在未来的奥运会上争夺奖牌的势头,可是在北海道集训时,他们竟然双双死于车祸。消息传来,村上极为震惊,他在书里写道:“直到今日,我清晨跑在神宫外苑或赤坂御所周边的跑道上时,还不时想起他们来。转过弯道时,有时觉得他们好像呼着白气,正从对面默默跑过来。经受了那般残酷训练的他们,胸怀的希望、梦想和计划究竟都消失到了哪里呢?人的思绪也会伴随着肉体的死亡,草草消逝无踪吗?”你听得出来,村上的这番话里有深沉的哀痛和遗憾,他是在为拼命地活过,却不幸没能将经年的劳苦兑换成闪光的荣耀的年轻生命而扼腕叹息。无常本是命运的常态,但对那些拼尽全力生活的人,生命总该有所回应吧?这样的不甘在村上塑造的文学形象中时常闪现,大概也是推动村上持续奔跑的一个原因。

“跑者忧郁”

村上跑了二十多年,始终期盼着在下一场比赛中跑出更好的成绩。然而大约从45岁以后,他跑完全程马拉松的时间却在逐年增加。他理智上明白这是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后果,心中却仍在暗自和自己较劲。可是到了47岁这年,他经历了一次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从此陷入了跑步的倦怠期。
47岁这年发生了什么呢?村上在北海道的佐吕间湖跑了一场长达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从清晨跑到黄昏,在一天之内仅凭肉体穿越100公里的路程,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有的经验。对村上来说,这场比赛也非同小可。在此之前,他跑过的最长距离也不过是全程马拉松的42.195公里。超过这个距离,他就像一艘船,穿越海峡,驶入了未知的外海。参赛之前,他还乐观地估计,只要保持每小时10公里的日常速度,接连跑上10个小时就可以完赛。可是跑到大约50公里处,他感到身体微微起了变化。到了55公里,腿上的肌肉变得像旧橡胶一般不听使唤,他只能用力地挥动双臂,用上半身的力量带动双腿勉强地前进。在接下来的20公里中,村上感到肉体的痛苦达到了极限。任他怎么努力,身体却像是钻过缓慢运转的绞肉机的牛肉,疼痛不已又难以驱动。
该怎么跑才能完赛呢?
有一次,村上在一份法国的报纸上读到一则专题报道,记者采访了几位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问他们在比赛时会不会在心中反复念诵一句激励自己的话。还真让他给问着了,原来几乎每位运动员都有这么几句念给自己听的私家咒语。其中有一句,村上觉得很有趣,翻译过来是“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说得再明确一点,这话的意思是,肉体的疼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要为此而受苦,却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在超级马拉松的后半程,村上采取的策略就是如此。他开始反复地告诫自己:“我只是一部没有感官的机器。”这话听上去有点可怜,但奇妙的是,人的意识居然可以强大到否认自身的存在。在一遍遍的默念中,村上感到周遭的世界坍缩到了眼前的三米以内,除了双脚可及的范围,其余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跑过75公里时,村上突然感到身心抵达了一处从未到过的境地,就好像钻过了一堵透明的墙,来到了现实的另一边。从这以后,他的躯体似乎不再需要意识的控制,而是被什么力量推动着,进入了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痛苦消失了,或者不如说,痛苦不再重要了。他就这么跑着,渐渐超过了许多人。他甚至不再期待跑过终点,因为终点似乎也只是奔跑的状态暂时告一段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黄昏时分,他跑进接近终点的花园,在静谧的风景画般的景物里感到一阵极致的幸福。道边的人们正在为跑到这里的跑者热情地加油,而在村上的感受里,那些呼喊就好像透明的风,穿过自己的躯体,又悄无声息地逝去。
超级马拉松赛后的几天里,村上爬楼梯时不得不手脚并用,双腿虚弱到无力支撑躯干。但比肉体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虚脱之感。他将这种陌生的感受称为“跑者忧郁”。不知为什么,他似乎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对跑步持有单纯、自然的热情了。是因为跑完100公里的艰难让他感到畏惧吗?或许是,但远远不止于此。在75公里以后,他经历的那段意识的空白让他感到了某种哲学的,甚至是宗教意味的东西。他无从描摹那究竟是什么,但他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日复一日地渴望奔跑的村上春树了。

结语

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吗?其实也并非如此。从这以后,村上仍然每年参加一场全程马拉松,认真地准备比赛。他还开始尝试壁球和铁人三项,请了教练来教他自行车和游泳的规范技术动作。47岁那年遭遇的“跑者忧郁”依然伴随着他,却不再困扰他了。在常年的奔跑中,村上反复练习着将浮现在脑海里的念头轻轻地推开。这似乎帮他养成了一种搁置纠结的能力。面对跑步和创作上的瓶颈,他会这样感叹:“这大约就是人生吧!我大约只能原封不动地照单全收,不问根底缘由不管来龙去脉,如同税金、潮涨潮落、约翰·列侬的死、世界杯比赛的误判一般。”感慨之后,他会再一次严谨地审视自己,尔后向下一场比赛,下一部作品发起冲击。
在动笔写作这本书的2005年,村上正在备战当年11月6日的纽约城市马拉松。这时距他参加佐吕间湖超级马拉松比赛已经过去了9年,而当他再次站上跑道时,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兴奋感正在复苏。在蛰伏了9年之后,他对跑步的热情似乎即将再一次破土而出。这次比赛的结果如何呢?不太理想,村上用了超过4个小时才跑完了全程。在书中回顾了这些年来关于跑步的所有,扎扎实实地训练了3个月,纽约城市马拉松却并没有帮他创造一个英雄式的结局。村上心里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他会继续跑下去。他在这本书的结尾写道:

“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是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中,具体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一次次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顺便一提,本期听书上线的时间是2024年11月21日,村上春树今年仍在跑步,也仍有新作问世。他已经75岁了。


撰稿:邓一丁

讲述:邓一丁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千鹤静思
每天一本书,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