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 | 《诛吕》

2024-11-01 00:00   重庆  
📑 8690 字  |  🎵 30 分钟
破解汉初疑案,探寻吕后真相
这本书能为你
  1. 综合史料发现吕后真实形象,重新评价吕后历史影响,讨论古代后妃的政治可能性。

  2. 探究“诛吕之乱”的真相,重新观察汉初的历史面貌。

  3. 比较中国学界和日本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特点。

适合谁听
  1. 对吕后等古代后妃的政治生命话题感兴趣的朋友。

  2. 对汉初政治感兴趣的朋友。

  3. 对历史解谜类学术课题感兴趣的朋友。

书籍信息
书名:《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作者:郭茵
译者:陆帅;赵壮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记号Mark
出版年:2024-10-1
页数:260
定价:89.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71440336

内容简介

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其年轻的儿子刘盈即位,但实权几乎都在刘盈的母亲吕太后手中。惠帝在即位第七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刘恭和刘弘先后成为皇帝,因两位少帝年幼,吕太后实行“临朝称制”。从《史记》《汉书》的记载开始,在很多史书和相关研究中,吕太后都是与功臣集团和刘氏一族对立,充满忌妒心和野心的形象。
汉初著名的“诸吕之乱”向来被认为是吕氏一族为了夺取刘氏的天下而欲作“乱”,但在付诸行动之前被大臣和诸侯王察觉,吕氏全族被杀。但是,我们如果研究与该事件相关的史料记载,会发现很多与这种定论矛盾的情况。作者爬梳史料,试图解答吕太后为什么能掌权15年,她施行了怎样的统治,与其统治密切相关的这一重要事件“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等问题,并阐明了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作者简介

郭茵,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于东京学艺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于东京都立大学取得史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多所著名大学任教,现为日本某初创企业董事长。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序幕:诛吕行动与诸吕之乱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介绍的是近期在历史学界和读者群中颇受关注的历史新作《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书名中的“诛吕”是诛杀吕氏的“诛吕”两个字,副标题中的“诸吕之乱”是“诸位吕氏公侯发动叛乱”的“诸吕”两个字。一个是行动,一个是被行动的对象;一个是确定的历史结果,一个是被后世演绎的历史传说。这本书的巧思就藏在书名之中。
《史记》和《资治通鉴》等正史中记载了这样一段事:
公元前180年的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吕太后参加了皇家祭祀大典,为天下苍生祈求福祉。这本是皇帝的职责,但吕太后实际掌权多年,文武百官早已见怪不怪。
大典已毕,吕太后起驾回宫。当车队途经长安城东北部的轵道亭,发生了一起灵异事件。一条灰色大狗突然扑来,钻进吕太后腋下,之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辈子无所畏惧的吕太后,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她找来占卜师问讯,得到的答案是冤魂作祟。是谁的冤魂呢?吕后害死的人可太多了,她虐杀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残害了刘如意等多位诸侯王;铲除了韩信、彭越等众多与刘邦打天下的功臣。
吕太后自知命不久矣,但在生命最后时刻她执意将国家最高军权与行政权授予吕家的两个侄子。要知道,当初刘邦和天下诸侯定约,非刘姓不封王,非有功不封侯。吕氏这是要造反吗?
八月,吕太后病亡,全国各地刘姓诸侯王纷纷起兵,在长安吕太后曾倚重的开国元老也开始串联。九月,吕太后安葬,齐王刘襄举兵长安,尽管吕氏集团手握最高兵权和行政权,但军队已被开国元老策反,大汉士兵集体向后转,把矛头对准倒行逆施的吕氏集团。倏忽之间,吕氏全族以及吕太后的宠臣们,悉数被杀。十月初,老臣陈平以右丞相身份通告刘氏诸王罢兵。诛吕政变落幕。
这便是所谓的“诸吕之乱”。既然后人口口声声“诸吕之乱”,为什么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吕氏被杀,而不是吕氏作乱?回到核心人物吕太后吕雉,如果吕雉品行堪忧、罪恶深重,为何能在《史记》中以“本纪”体例记载生平,享有帝王待遇?如果吕后功勋卓著,为何两千年来民间要不遗余力丑化这位秦汉以来第一位主宰天下的女性统治者呢?
历史学界研究汉初政治的著作不少,文学影视界演绎吕雉传奇人生的作品也不少,今天这部《诛吕》占了一个不错的生态位,它是第一部从吕后入手研究汉初政治的学术专著,作者是东京都立大学史学博士郭茵。
《诛吕》这本书不仅为我们解开了“诸吕之乱”这桩谜案,更通过这桩汉初第一谜案让我们走近吕后,了解汉朝为何没有重走秦朝二世而亡的老路,并思考中国古代帝制绵延两千年这一文明独特性是如何出现的。
这一切,我们都要从“诸吕之乱”这汉初第一谜案展开。这桩案件涉及四组“嫌疑人”:吕后和她的家族,这是主犯;三位皇帝,也就是吕后的儿子汉惠帝以及两位少帝,吕后多少次挥起屠刀就是为了这三个人;第三组是刘姓诸侯王和功臣元老,他们诛杀了反叛的吕氏集团,看起来是绝对正义的一方;最后还有刘邦,尽管动乱爆发在刘邦过世十六年后,但祸根或许是他在几十年前就埋下了。
我们先看第一个“嫌疑人”,吕后。

嫌疑人一:吕后——权力从何而来?

“诸吕之乱”发生在吕后病逝后的一个多月内。她曾左右政局十五年,汉惠帝刘盈在位她可以影响决策,惠帝死后她可以挑选新皇帝,新皇帝不合她意,她可以另换别人,屠杀功臣诸侯更不在话下。吕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后,严格来说也是第一位有记载的皇太后。只因为有皇后、皇太后身份,她拥有那么大的权力,这显然说不通。
《史记·高祖本纪》中有个情节,刘邦建汉的第二年,项羽外出攻打齐国,刘邦率56万大军乘虚而入,袭击楚国核心区彭城,尽管刘邦军队十数倍于项羽,但仍然惨败,元气大伤,狼狈地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走,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却被楚军俘获。为刘邦驾车的是夏侯婴,途中遇到了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与儿子刘盈。夏侯婴想让他们上车,刘邦认为多两个人车跑不快,多次把孩子推下马车。夏侯婴每次都捡回两个孩子放到马车上,险些惹得刘邦提刀杀他。
连孩子的性命都不顾,可以看出刘邦的狼狈,但也可以想象,刘盈在刘邦心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一个多月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刘邦立刘盈为太子。要知道,汉军刚刚遭受重创,政权能否存续还不一定。如果说刘邦是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立太子的选择也很多,比如刘肥,最年长;比如刘如意,刘邦最喜欢;要说刘盈,他是正妻吕雉的孩子,但吕雉还在敌军营中当人质,是否能活下来还是个问题。既然如此,刘邦为什么要慌忙立刘盈为太子呢?
答案就在吕雉的两位哥哥身上。有关吕雉两位兄长的事迹,留存下来的资料不算多,毕竟后来“诸吕之乱”讲的就是他们后人的事。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关键细节。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在刘邦进军彭城的同一时期,吕雉的大哥吕泽正率领军队占领彭城西部的下邑。后来,刘邦在彭城大败,就近投靠吕泽。以吕泽作为后盾,刘邦收拢败军向西撤退。
《史记》中有一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从中可以发现,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一方的军队并不是由他全部控制,而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军团单独行动,至少有刘邦军团、韩信军团、吕泽军团等5支部队。彭城这一仗前后,韩信率军在今天山东一带作战;刘邦吃了败仗后整顿残部返回关中;刘邦的大舅哥吕泽一直在今天安徽北部一带策应刘邦。
还有一组资料,也能让我们看到吕泽的实力,后来刘邦夺取天下论功行赏,从封侯者的数量来看,韩信军队获封最多,有9人;其次就是吕泽军团了,吕泽属下有4人封侯,由此可以推测吕泽军团是仅次于韩信军团的大军团。
而吕雉不只有一位哥哥,他的大哥吕泽后来受封为周吕侯,在封侯大名单中排名第十一。排名第十二的是吕雉的二哥吕释之,他受封为建成侯。
吕释之的贡献虽不是南征北战,但任务或许更艰巨。最初刘邦受封于汉中,汉中距离项羽的彭城1100公里左右,而刘邦的父亲妻儿却在老家沛县,沛县距离彭城只有45公里。显然,这是留着做人质嘛。楚汉战争时,人质丧命的危险系数骤升,而吕雉的二哥一直留守沛县,刘邦的亲属能在战争中活下来,多亏了这位二舅哥。
回头再想封刘盈为太子的事情,就容易理解了。尽管刘邦喜欢小儿子刘如意,但刚在战场上吃了败仗,重整事业需要大舅哥支持,安顿家小需要二舅哥效力,你不得立刘盈为太子表个态吗?
如果说吕后权力地位源自两位兄长的功劳,当兄长们先后过世,她的影响力理应减小,为什么后来竟然临朝称制呢?
我们再来看一段历史。
刘邦能夺取天下,有个人居功至伟,这就是汉初三大名将之首韩信,被封为楚王,但不久后就被降级为侯,被逼之下韩信打算趁刘邦外出在长安城袭击吕后,结果计划败露而被杀。
这是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但故事里有个疑点。韩信的军事才能很高,尤其擅长谋略,留下兵学著作《韩信》三篇,后人尊称“兵仙”。他应该清楚兵卒不多,在长安城起兵造反胜率极低。如果非要起事,韩信兵寡将少就应该攻击守备军,击溃对手防御力量;或是拿下最高行政长官相国萧何,手握谈判筹码;最不济,也可以突围城外以图东山再起。但韩信却选择袭击吕后。
韩信打算袭击吕后的消息走漏了,吕后临危不乱,她和萧何商量召见韩信。用字讲究的司马迁用了“召”这个字,君王唤使臣下为“召”,而韩信也受命前去觐见,可见吕太后在长安拥有召见大臣、地方诸侯王的权力。
之后的事情继续印证了这一点。韩信入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韩信是开国元勋,吕后并没有等刘邦回来商量处置,而是直接下令在长乐宫斩杀。刘邦返回长安,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就是没有生气。
我们在读刘邦和吕后故事不难感受到,吕后并非普通的妃子,她更像是刘邦的事业伙伴。
刘邦自汉五年定都长安,至去世的汉十二年,7年间他待在长安的时间不过3年半,其余时间或是在洛阳,或是外出征战,随行的是戚夫人。吕后便在长安城中担任刘邦的代理人。吕后也通过长期处理国政,与大臣们建立了信赖关系。比如前面提到的萧何,也是吕后的工作好搭子,刘邦在外,长安城内的大事都是二人商议决定的。
再比如吕后与张良关系也不错。刘邦去世后,张良遵从道教教义,为减轻身体负担而不吃谷物,即“辟谷”。吕后知道后,觉得这是胡闹,强行让张良食用谷物,还说了句名言:“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张良听了她的话,不得已开始吃饭。我们看这里吕后的“强行”和张良的“不得已”,并不是威胁,更像是亲人间的善意强求。
一来二去,吕后熟练地操持着国家日常事务,文武百官渐渐习以为常,吕后也与大臣们结下不少私人交情,这些人自然会在日后成为她的支持者。

嫌疑人二:惠帝父子三人——吕后想过当女皇吗?

权力到手,吕后想过夺取刘汉天下,变成吕家天下吗?吕氏一族被灭,罪名不就是“谋反”。
这本书的论证思路很有趣,比较好地展示了历史学研究方法,它是从宫廷守卫机制上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们想,如果吕后打算窃取刘家天下,必然产生两个变化,第一是她的行宫将逐渐过渡为实际的国家权力中心,第二是做贼心虚,她要时刻提防反对者发动政变。而这两个变化会导向同一个结果,就是她个人安保将极其严格,军队部署戒备森严。
接下来,我们结合史料,看一下汉初宫廷的安保情况。
西汉初期,都城长安有多支军队。首先是郎中令带领的队伍,郎中令是皇帝的大秘书兼安保负责人,郎中令的队伍是皇帝身边精干的贴身卫队,在皇宫外还有一支人数更多的安保队伍,由卫尉带领,负责守卫皇宫安全。除了郎中令和卫尉,长安城内还有一支规模更大的队伍,由中尉统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汉代的首都警察部队。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让自己的一个侄儿吕产担任卫尉,另一个侄儿吕禄担任中尉,控制了长安城的安保力量,这也是帝国最精锐的两支部队。这是要夺权了吗?
但吕后死后,汉朝的功臣们却很轻易地诱骗吕禄放弃中尉指挥权,同时在吕产管理的卫尉队伍里塞眼线,然后把吕氏一族草草杀掉了。如果吕氏一族真打算反叛,这一切怎么会来得这么容易呢?
还有一条更重要的证据。
其实在长安城内,除了郎中令、中尉、卫尉率领的三组安保队伍,还有两支规模庞大的守备军,统称为南北军。都城里的军队有点冗余了吧?要知道,长安本是一座没有城墙的都城。当初秦军那么强大,但当刘邦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很快就投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咸阳城没有城墙。有了前车之鉴,吕太后与惠帝才决定给长安城建造城墙。但工程耗时很长,在城墙建成之前,仅靠卫尉带领的安保队伍显然不够,于是设置了南军、北军两支队伍。
当时的长安城主要有两座宫殿,一座是未央宫,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再到两位少帝都住在这里。东部还有一座长乐宫,吕后一直住这里。具体看一下南北军所在位置,结果就一目了然了。未央宫在西,长乐宫在东,北军驻扎在未央宫北侧,南军驻扎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而且更靠近未央宫。一旦动乱,未央宫至少有四支队伍可以保卫皇帝安全,分别是皇帝的郎中令所率贴身保安团、未央宫的卫尉部队,以及宫殿北侧的北军、东侧的南军。而吕太后居住的长乐宫,距离两支部队都比较远,仅能仰仗长乐宫卫尉这一支安保队伍。
任何表态都可能掺杂谎言,但一位政治家不会在自己的安保问题上儿戏。吕后是身经百战的政治家,她把安保力量设置在未央宫周围,正是她不曾想过夺权的最好证据。吕太后只是“临朝称制”,这个“朝”是皇帝的朝,“临朝”处理政事自然也是在皇帝的未央宫办公。事实上,吕太后最终也是在未央宫上班的时候去世的。
既然吕氏一族并没有反叛的可能性,那汉朝初年动乱的根源在哪儿呢?

嫌疑人三:刘邦——动乱根源在哪里?

我们要从刘邦所做的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讲起。
西汉建立后,刘邦论功行赏。汉六年十二月,有29位功臣封侯。其中萧何获得食邑户数最多。但这个封赏遭到一帮武将强烈反对:我们披坚执锐,萧何一仗没打,只知舞文弄墨说三道四,凭什么排在我们前边呢?
刘邦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寓言故事讲了出来:你们知道猎狗吧?打猎的时候,跑在前边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踪迹、指明野兽的方位,都是猎人的事情。诸位虽然身经百战,但立的是猎狗的功劳,人家萧何立的是猎人的功劳。
我们不讨论职场沟通的方法,我们讲讲人才选拔的理念。
过去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他们的用人逻辑都是先立功,再封爵,最后做官。比如樊哙,担任刘邦保安在鸿门宴等外交场合、三秦战役等战争场合立功,之后获封舞阳侯等爵位,有了爵位就有了食邑,吃穿就不愁了,后来,樊哙又担任汉朝的左丞相、相国等职,为大汉建设添砖加瓦。
立功、封爵、做官,这套理念似乎很合理,放今天,一个公司从草创到上市,员工必然经历先立功,再分红,最后再坐豪华办公室当高层。
但刘邦的格局更大,他的逻辑是先给官、再立功,最后封爵。
就拿萧何来说,他最初的工作并不是跟刘邦创业,而是在沛县当主吏,而且行政能力颇受好评,担任泗水郡卒史时更获得考核第一等,得到秦御史高度评价,甚至想推荐他往朝中任职。后来刘邦称沛公,没等萧何立功就任命他为丞相了。上任后,萧何业绩很突出,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别人争抢财宝,萧何却立刻收集秦丞相府和御史府的律令图书,相当于帮刘邦拿到了游戏设置说明书。
刘邦集团成员大多出身下层,在行军打仗方面或许有股闯劲儿,但并没有治国的经验。但组织发展离不开治理和耕耘的人,所以刘邦会特别吸收在秦朝有过做官经验的人。随着楚汉战争局面越来越明朗,治国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刘邦便越发倚重这些人。
随之而来有个问题,像樊哙这样,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兄弟们怎么办呢?
除了给他们封实实在在的爵位,刘邦其实还试图改造过他们。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也学着搞个即位仪式。没想到,在那样肃穆的场合,草根出身的武将们饮酒吵闹、醉后喧哗,甚至拔剑击打宫殿的支柱,乱作一团。
刘邦本来很讨厌各种繁文缛节,当初拿起儒生的帽子甚至尿了进去,但今非昔比了,大公司得有大公司的样子。他找了当时的有名的儒生叔孙通,制定了一系列行为规范,比如樊哙你再见到刘邦,不能喊姐夫要喊陛下,进殿的时候不能大摇大摆,要小步快走,而且不通知你不能进。
但这些礼仪秩序哄得了一时,汉朝中央官僚体系并没有把这些人充分吸纳进来,大家都清楚。功臣们是非常气愤的,你打天下的时候,兄弟兄弟地喊,坐天下的时候你是不问出身,选贤任能,装模作样了,怎么把老几个给忘了呢?
刘邦其实也是在有意遏制武将势力,原本的伙伴关系,变成了主从关系。这种转变对汉朝长期统治来说,不可或缺,但武将们怎么能坦然接受?这对刘邦而言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他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住功臣们躁动的心,等他过世,这些定时炸弹就传到吕后手里了。
病榻上,吕后和刘邦有这样的对话: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如果不在了,谁可以代替他?刘邦说:曹参。吕后继续问: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陈平、周勃。吕后再问:之后呢?刘邦说:我也不知道了。
吕后面对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治理难题——人才选拔。八百年的周朝,需要考虑人才问题吗?不需要,周代实行的是分封制、贵族制,每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贵族治理。到秦朝,搞郡县制,没有贵族了,人才问题总该出现了吧?也没有,时间太短,十五年就崩了,问题没来得及暴露。这个问题让吕后赶上了,她该怎么办?
回到我们自身的感受,遇到困难,当我们无法从社会大系统获得支持,我们会回过头去寻找熟人帮忙,当初项羽也是这样的,切蛋糕,自己人切走最大最甜的那几块。于是,吕氏一族被陆陆续续拉扯出来摆上台面了。
吕太后甚至在临死前放手做了一次政治赌博,将中央权力强行移交给吕氏一族,此举更是引爆了十几年前就埋在大汉高层的炸弹,最终发生了我们开头所讲的“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吕氏一族本无意谋反,因此快速缴械投降,烈度低、时间短。不过到这里,这桩谜案还有一条隐情,需要揭露。
刘邦和吕后得罪了一部分功臣集团,按理说,这场政变他们是发起者,事实上,真正的推动者另有其人。

嫌疑人四:刘姓王族——为何齐王一系反复叛乱?

这个人是齐王刘襄。他是刘肥的长子,而刘肥是刘邦的长子,换句话说刘襄是刘邦的长孙。了解这父子俩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得了的地方。
我们先从刘肥讲起,尽管他是庶出,但十分受刘邦重视,封他为齐王,坐拥七十余城,汉初第一大国。刘邦又任命曹参为齐国国相,辅佐其治理齐地。一位庶子享有这样的待遇,确实奇怪。
弟弟汉惠帝继位后,刘肥入朝庆贺,惠帝敬重兄长,请他上座。这个兄友弟恭的场面却触怒了吕太后,她拿了毒酒打算刺杀刘肥。一位庶出的儿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竞争王位的,吕太后为何如此激动呢?
几年后,刘肥过世,儿子刘襄继承齐王位。吕后隔三岔五传来命令,这次把济南郡割给某个诸侯王,下次把琅琊郡割给另一个诸侯王。齐王刘襄难受得要命,但吕后的手段,朝野上下是见识过的,刘襄继续忍耐,等待时机。
一天,在京城任职的兄弟刘章传来消息,吕太后病逝了。刘襄意识到,自己作为高皇帝长孙的机会来了。他立刻举兵,打响了诛吕第一枪,其他的诸侯王纷纷跟进,之前被压抑的功臣集团也七手八脚掺和进来,很快就把无辜的吕氏集团给清洗了,甚至更换了皇帝。
尽管刘襄是高皇帝长孙,但这个皇位并没有轮到他坐。长安城内众元老选择了母系实力较弱,容易控制的代王刘恒,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被压抑的军功集团扬眉吐气,而刘襄却郁郁寡欢,没几个月就死了。
但齐王的故事还没有完,在西汉前期,刘氏诸侯王中的齐王一系异常活跃。除了刘襄兄弟参与“诸吕之乱”,后来在汉文帝时期,刘襄的弟弟刘兴居也起兵谋反。至汉景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中有四国都是齐王刘襄的弟弟。
结合刘邦对刘肥的格外关照,吕后对刘肥的过分忌惮,刘襄众兄弟对皇帝的高度关切,不免让人怀疑刘肥的身世。
在《史记》中,刘肥的母亲曹氏被记为“外妇”,也就是情妇,没有婚姻关系,不过这本书的作者给出不同的解释。
刘邦去世的年龄有53岁与62岁两种说法,即便是53岁去世,也可以推测他与吕后的第一个孩子鲁元公主出生时,他已经30岁左右。换句话说,刘邦与吕后结婚时也至少也快30岁了。两千多年前,除非相当贫穷的家庭,男性一般最晚20岁前结婚,年近30岁的刘邦恐怕不是第一次结婚。因此,刘邦与吕后结婚之前,很有可能已经结过婚。刘邦的大儿子是刘肥,所以她的母亲曹氏很可能就是刘邦的第一任正式妻子。
这还是以刘邦53岁过世为前提的推论,如果是62岁过世,那刘肥是嫡子的可能性更大。只是因为吕氏家族作为汉朝的原始大股东,刘邦为了事业,不得不选择刘盈为太子,亏待了刘肥,也给自己的子孙埋下了另一条祸根。

尾声:吕后其人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吕后。
吕后是《史记》中唯一的女性,我们看吕后,既要关注作为个人的吕后,更要关注作为统治者的吕后。
两千年来,吕后一直是毒妇的形象,通过今天这本书,我们看到了更加立体的吕后,她是比普通人更强的女性,她是一位坚持自我主张的妻子,是拼命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吕后确实杀了很多人,但她并非胡乱杀人。她杀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韩信、彭越等威胁西汉政权者;第二类是戚夫人、赵王如意等威胁惠帝地位者;第三类是威胁吕氏一族安全者。在西汉初期政治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清除敌对者是保证生存的一种手段。所谓的吕后屠杀功臣集团,史学界早已证明,这是后来胜利者的政治谎言。
吕后影响的不只是汉初,而是整个汉朝,乃至于整个中国古代。秦王朝首次实现集权,但秦朝二世而亡,原因之一是第一、第二代权力接替时,出现了严重危机,导致统治崩溃。所谓汉承秦制,刘邦去世后差点也重演了这一幕。毕竟周朝分封八百年,中央集权才几十年,而且秦朝试过还失败了。这是历史经验,也是个人体验,谁说天下就是你刘家一家的呢?
而吕后一系列护犊子的行为,暴力又果断地解决了继位危机,汉朝皇位得以传到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刘氏的天下渐渐稳固了。


撰稿、讲述:裴鹏程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千鹤静思
每天一本书,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