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 | 《游戏改变未来》

2024-11-20 00:00   重庆  

📑 9788 字  |  🎵 29 分钟

解锁应对不确定性的新武器

这本书能为你
  1. 帮你减轻对未知的焦虑,学习用游戏思维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

  2. 带你通过未来模拟游戏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你建立长远的未来规划。

  3. 指导你如何培养"习得性帮助",增强自信和掌控感,提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适合谁听
  1. 对未来感到焦虑和不确定的人;

  2. 对如何应对快速变化感兴趣的决策者;

  3. 希望突破传统思维局限的创新者。

书籍信息
书名:《游戏改变未来》
副标题:如何用游戏化应对焦虑感、无助感和不确定感
原作名:Imaginable
作者:[美] 简·麦戈尼格尔
译者:孙静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品方:湛庐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定价:139.9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2328072

内容简介

你想提前去10年后的未来世界看一眼吗?10年后的世界会和现在大相径庭还是一成不变?想到未来,你会充满了忧虑还是憧憬?
这是一本由改变了50多万人生活方式的未来学家、游戏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写就的未来游戏路线图,它将为你指名如何面对社群和社会中那些艰难的集体挑战,为你可能会面对的重大的变革做好演习。《游戏改变未来》是一封邀请函,麦戈尼格尔将用11个未来场景、11个想象训练和3款未来模拟游戏帮助你训练自己的未来思维,用游戏的方式释放你对未来的无助、恐慌、焦虑和不确定感。它不仅将教会你如何玩游戏,如何设计自己的未来模拟游戏,提升自己对未来的信心,而且会让你培养起自己的想象领导力技能,从而让你能带领他人一起踏上旅程,通往更美好的未来。
准备好了吗?属于你的伟大旅程已经开始。

作者简介

简·麦戈尼格尔(Jane McGonigal),著名未来学家,世界知名的游戏设计师。TED大会新锐演讲者,受关注度一度超过比尔·盖茨;“纽约客大会”(NewYorker Conference)特邀演讲人游戏开发者大会主讲人。曾为3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界银行学院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在内的合作伙伴创,建了多款屡获殊荣的游戏。被《商业周刊》评为“十大重要创新人士之一”,被世界知名媒体《快公司》评为“全球百位创意商业人士之一”,被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誉为“全球令人惊叹的 20 位女性之一”。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序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哈希。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游戏改变未来》。
提起游戏,很多人会觉得玩物丧志、浪费时间。但是这本书的作者简·麦戈尼格尔,用将近20年的时间,一直致力于告诉人们:游戏带给我们的积极力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甚至,她是全世界第一个因为这个研究方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
目前,她除了是一名游戏开发者,也在大学教课。她是斯坦福大学“如何像未来主义者一样思考”课程的老师,另外还在Coursera平台上讲授与未来思维相关的五门课,也是TED演讲、游戏开发者大会等活动的常客。
在这本《游戏改变未来》之前,她还出过两本书。一本是《游戏改变世界》(Reality is Broken),讲了玩电子游戏如何能帮助我们训练人类最重要的优势——创造力、幸福生产力、乐观、决心、共情力,还有一种想要为比自身更重要的事物作出贡献的愿望。第二本叫《游戏改变人生》(SuperBetter),里面探讨了如何用游戏思维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挑战,进而帮我们培养四种重要的个人复原力——心理复原力、情感复原力、社交复原力和身体复原力。这两本书,我们得到听书也为你解读过。按作者麦戈尼格尔的话说,“你可以按照任意的顺序来阅读这三本书”。
今天要为你解读的这本《游戏改变未来》,主要聚焦的是: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为未来做规划?当我们接连不断地面对“难以想象”的事件或“见证历史”的变化时,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感到平静或安全?在当下,我们几乎无法预测下周会出现哪些新情况,更不用说下一年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始终对未来抱有信心?
神奇的是,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这本《游戏改变未来》其实是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通往一条更有掌控感、自主感的人生之路。通过这本书中介绍的一些未来模拟游戏,我们能在心理上和思维上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也能更加明确,自己想选择怎样的人生旅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这些游戏。

想象10年后的自己

首先第一个游戏叫,想象10年以后的自己。
为什么是10年呢?之前,我们在解读《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那本书时,讲到要模仿企业的五年战略规划,给五年后的自己做画像。在解读《幸福生产力》时,重点讲到了“12个月庆典法”。也就是想象一年后,你和朋友一起庆祝自己这一年中的哪些变化。另外,你也可能听说过“葬礼法”,是想象自己在人生的终点时,他人如何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在想象未来的自己。为什么这本书偏偏选取10年这个维度呢?
作者作为一位未来学家,她的一个关键考虑是,10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社会和一个人的生活发生显著的变化。
比如,如果你站在当下,回望10年前的自己,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身边的人,甚至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放眼社会。1991年,使用互联网的人只有1600万,其中大部分还是科学家和学者,而到10年后,互联网用户已达10亿。在2007年,第一部苹果手机发布,而10年后,2017年,全球大多数人都拥有了智能手机。2011年,在线会议软件Zoom进行了第一次用户测试会议,而10年后,2021年,线上会议已经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工具。
这是采用10年维度的第一个原因——10年能够容纳足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维度。第二个原因是,10年能把我们的想象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是你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想象生活。比如想象一天后、一个月后,你会觉得那时的你跟现在的你是一个人。但是如果时间拉得足够长,这种第一人称视角就会转换成第三人称视角,你会像灵魂脱壳一样,像在看另外一个人一样,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时你的视角会更广阔,创造力会更加不受束缚。而这个足够长的,能让我们发生视角转变的时间维度,研究发现通常就是10年,无论你是看10年前还是10年后的自己,都会像是在审视另一个人。这能让你的视角更超然,更具洞察力。
那么,想象10年后的自己,具体怎样做呢?关键在于要越详细、越清晰越好,最好像在观看一部纪录片一样。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想象一下,明天早上你醒来是在什么样的房间?是什么唤醒了你?谁跟你在一起?醒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相信,你能很轻易地,事无巨细地勾勒出明天的细节。而想象10年后的自己,也要尽可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在接下来的一分钟里,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10年后的这一天早上醒来的场景。关键在于,向自己提出下面这三个维度的问题。第一个维度是关于你自己的画像:你是什么样子?身处在哪里?和谁在一起?第二个维度关于你的感受:在那一刻你的感受如何?你心中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第三个维度是关于社会环境:有哪些规定和今天不一样?人们的生活大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可以真的在纸上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写出来。用这三个维度,我们能完成对于未来的场景构建。就像是在为一部戏剧构建演员、道具和舞台大布景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从海马到腹内侧前额叶,从壳核到岛叶和杏仁核,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区域,大脑中共有11个区域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一起创造新的神经通路。科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未来情景思维”(Episodic Future Thinking,EFT)。它能让你预先体验未来事件,所以,也被看作一种心理时间旅行,类似一场“清醒梦”,你的大脑正在努力帮你清晰生动地观察和感受未来,好像你已经在那里了。
做这种清醒梦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是帮我们更好地做到“以终为始”。我们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很多本书里都看到过以终为始的重要性。就像搭一座大厦,要先有图纸,再倒推如何施工。但这说起来容易,图纸怎么画呢?刚才说的三个维度的问题,就可以帮我们清晰地画出这张来自未来的人生图纸。它不是在单纯地思考未来,而是在脑海中模拟未来。这种差别就像是,你知道明天可能会下雨和想象自己正在淋雨的差别。你要尝试去预先感受雨水滴在皮肤上的感觉,描绘出下雨时自己身处在哪里,穿着什么衣服,和谁在一起,生气还是开心,会急着去避雨,还是悠闲地在雨中漫步,等等。这才是图纸级别的精细程度。
而10年后的这张图纸还是一个强大的决策和激励工具,它很可能会让你发现你心中被自己忽视的渴望。拿作者自己来举例,在2008年,她有一次组织一群参与者进行一场10年后的社会模拟类游戏,在开始游戏之前,让他们创建一份未来简历。简历包含一些基础问题,比如年龄、居住地、和谁在一起、职业、所属的团体,等等。
当作者在填写自己的未来简介时,她发现她写下了一些让自己惊讶的内容。她写道:有两个人和我住在一起,一个是我的丈夫基亚什(Kiyash),另一个是我7岁的女儿佩(Pepper)。那一刻,她能在脑海中清晰地看到一个活泼又顽皮的女孩。
但问题是,当时她跟丈夫结婚是第三年,并不着急要孩子,也没有制定任何的备孕计划。但她却发现,这个在模拟游戏中想象出来的女儿非常真实,在她渴望拥有的生活中,这个女儿很重要。
所以,通过填写这个简单的资料,她发现了一些她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让她很惊讶的是,她发现自己其实很想成为一名妈妈。多年后,她回想起来,认为自己能在当时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她和丈夫的备孕之路是艰辛的,接受了多年的治疗与帮助,才在7年后终于拥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埋藏在心里的渴求。它们有时被埋藏太深,以至于你已注意不到它们的存在。但随着我们一笔一笔地勾勒未来的人生场景,这些渴求也会悄悄冒出头来,落入画面中。
那么,这种想象该在什么时候进行呢?如果你之前从未做过的话,现在就是开始的最佳时点。
但并不是只做一次就够了,因为这种时间旅行,事实上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对我们前面说的“未来情景思维”的训练。你可以定期地进行,比如每半年或者每个月一次,甚至可以在连续10天的时间里,每天进行一次这种训练。
这种思维训练能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表明,参与未来情景思维活动的人,会更乐观、更有动力,对未来更有掌控感。他们会更少地陷入焦虑或者抑郁。因为这种思维训练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想象。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只用最模糊的细节想象自己的未来,也很难想象积极的未来,无法主动地期待快乐,想象力停滞不前。而焦虑症患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大脑会用异常生动的细节去描摹、去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事件,模拟所有让自己害怕的场景,不留空白。但他们无法聚焦自己的价值观,在画面中描摹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未来情景思维训练能让这两类人都更好地控制他们在脑海中看到的东西。抑郁症患者可以在训练中让想象从模糊变得细节丰富,并主动在场景中添加积极要素。这能像一种想象力药丸一样缓解抑郁症状。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即使消极结果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强化想象场景中的积极元素,能帮助他们确认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可能达成积极结果的行动策略。
另外,未来情景思维也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工具。研究表明,那些学会使用更生动、更合理的方式想象未来的人,更有可能选择健康的饮食,坚持新的锻炼或冥想习惯,为长期目标存钱,打破成瘾周期,坚持某种长期改变计划,等等。为什么?因为所有这些行为的共同之处是,它们要求我们今天做出努力,为了以后的“延迟收益”。所以我们必须能预见到一个长期回报,即便它还在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未来情景思维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更清晰地想象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们就更容易坚持做这种长期投资。
在针对未来情景思维的研究文献中,有一点特别神奇:经常进行这种思维训练后,只要你知道一个行为是有益处的,即便你不去刻意想象它会在未来产生哪种后果,也会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比如,你不需要专门想象要身材健康,或者顺利毕业,也会更有可能在今天锻炼身体,或者努力学习。
另外,未来情景思维训练还能够提升创造力。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完成了一个未来情景思维的挑战后,他在各种创造力测试中的表现都有显著提升。比如,“想象1年后的今天你在和某位朋友共进早餐”或“想象10年后的今天你在散步”。你想象的未来越遥远,效果就越明显:在研究中,与思考未来1天相比,思考未来1年会让人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大提升,如果展望未来10年,那么提高会更多。也因为这一点,所以很多时候,研究人员即使不研究未来情景思维,也经常使用这类思维挑战来让研究的参与者进入一个更有创造性的状态。
作者讲到,平时会有一些家长或老师问她:“我们应该在学校里让学生做这种练习吗?”或者“我应该跟我的孩子一起练习它吗?最早从几岁开始呢?”
作者的回答是:一个人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这种思维训练。因为研究表明,4—5岁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未来情景思维所必需的所有基本认知能力,对于青少年当然也可以。
有研究表明,如果你想陪年幼的孩子一起,提升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只需要问他们:“你期待(明天、这个周末、你的生日、明年夏天)做些什么?”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的未来情景思维技能。最好还能让他们把这个“未来记忆”画出来,或者以它为主题写一段故事,然后向他们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进一步分享更具体、更生动的细节。

把世界翻转过来

如果你有兴趣跟家人朋友一起进行更多的未来情境思维训练,来提升想象力、创造力,书里还讲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游戏,叫“把世界翻转过来”。这个游戏对想象力的挑战更大,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头脑风暴。多人一起玩会更有意思。
首先,你选择一个话题,比如工作、食物或学习。然后,要列出100个目前合理的事实。事实越简单、越明显就越好。接着,我们逐个改写所有事实,让10年后出现正好相反的情况。最后,我们寻找线索或证据,证明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想法是能实现的。
比如,我们选鞋子作为主题。其实在实践中,我们不用列出100个事实那么多,3到10个也够了。当然,列出越多,这个游戏就越有趣,也能玩越长的时间。
那么关于鞋子,我们可以先列出三个最基本的事实:一、鞋子不免费,你必须花钱买;二、多数人都拥有一双以上的鞋子;三、我们在晚上睡觉时会脱掉鞋子。
现在,我们就进入一个关于鞋子的颠倒世界。十年后,所有的鞋都是免费的;大多数人只拥有一双鞋;而且,人们一般穿着鞋子睡觉。这听起来很荒谬,是不是?不过,不管你觉得是不是合理,现在都要接受它。
然后,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来了。我们必须给这些看起来荒谬的事实寻找解释,努力说明它们在十年后是可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在目前的现实中寻找关于未来的线索。
首先,鞋子为什么会免费呢?当下,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商家会提供免费或者有折扣的产品或服务,来征得用户同意,获取他们的部分数据。还有,新加坡为公民免费提供健身手环,数据会用于公共医疗项目。那么在未来,会不会世界上有许多政府或医疗保险公司会免费向人们赠送智能鞋,以便监测人们的身体健康数据,预防一些流行病的暴发?
再说,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未来只有一双鞋呢?也许是鞋子采用了新材料,可以自己变换颜色和款式。或者,鞋子已经具备了很多智能功能,让人们像依赖手机一样依赖它。而制造智能鞋需要耗费很多资源,所以社会规定是,每个人的鞋子只能以旧换新。
再有,人们为什么会穿着鞋睡觉?可能是因为鞋子具有自清洁和助眠按摩功能。也可能是因为,由于极端天气频发,有些地方的人们需要时刻穿着鞋子以备逃生。
做完这些头脑风暴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或跟家人、朋友讨论一些问题。比如,你刚收到了一双免费的智能鞋,它可以把关键的健康数据报告给你的医生、学校或医疗保健机构。你感觉如何?你会穿这双鞋吗?或者,你刚接到一条紧急警报通知,建议你在接下来七天里穿着鞋睡觉,以便能及时从灾害中撤离。你感觉如何?你会这么做吗?会的话,你会穿着哪双鞋睡觉?
像这样,我们每开启一段前往颠倒未来的旅行,都是在加强神经通路,帮我们更有效地思考一些自己尚未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不用一气呵成。比如,在进行头脑风暴之前,可以先允许大家用1到2天的时间,各自找找通往未来的线索,为那些颠倒世界的想象寻找可能实现的蛛丝马迹。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些之前并未注意到的技术新动向或有趣新闻。
有时,这项思维游戏甚至真的能碰巧成为你生活中突发变化的预案。曾经,作者的一个学员告诉她,自己带15岁的女儿一起做了这个思维游戏。女儿设定的主题是学校,设想的是,如果学生们不能再去学校课堂,也不能再进行社团活动或小组合作,不能直接跟其他学生接触,应该怎么办?虽然想象中的情景是极端的,但其中的一些思考碰巧让他们为几个月后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的停工停学预先做了准备,比如设想到怎么在保持身体距离的情况下维持社交联系。

在未来生活10天

其实,在2020年1月初,全球新冠疫情刚出现的时候,作者曾收到大量邮件和短信,内容大概都是说:“你之前不是开发过一款关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模拟游戏吗?你如何看待当前的状况?”发信息的人不仅有作者的亲友,还有来自硅谷科技大厂、政府机构,以及国际基金会的高管。
他们所说的这款游戏,是作者在2008年开发的一款大型社会模拟游戏,《超级结构》(Superstruct)。游戏目标是,绘制出由五种全球性威胁导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情感的所有连锁反应的预测图。其中一种设定的全球性威胁,是一种名叫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的虚构病毒。游戏中的时间设定在距离2008年的11年后,也就是2019年的秋天。当时全世界有近万人参与这款游戏。
这个社会模拟游戏不需要数学计算,他们只是让人们预测一下,在传染病暴发并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他们会有什么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会做些什么。比如,会怎么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会避免哪些社交活动?是否以及能否居家办公?是否会选择自我隔离?为什么?隔离多久?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支持和资源?如何尝试为别人提供帮助?等等。
游戏参与者们讲述了成千上万个故事,分享了自己在一场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期间会做些什么。作者团队通过互联网将它们收集起来,并进行了分析。而也正因为游戏中设定的时间和情景与后来现实中的情况非常靠近,所以在2020年初又引发了很大关注。作者跟同事在2020年2月初举行了一场名为“向未来学家提问”的公共网络研讨会,并根据之前游戏中的大量信息观点收集和分析结果,针对当时刚刚暴发的疫情给出了紧急建议,比如可能出现哪些后续情况,连锁的反应,普通人该如何应对,该注意什么,等等。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新闻标题可以清晰地证明,这些从模拟游戏中得出的建议是有用的。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所作所为,跟他们之前根据玩家的所作所为得出的预测几乎一模一样。
当时,还有不少曾在10年前参加过那场未来模拟游戏的人,在社交媒体上给作者留言说:“我没有害怕!10年前,当我们想象它会出现的时候,我已经克服了恐慌和焦虑。”
这其实正是未来模拟游戏真正的意义。对于这类游戏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准确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让人们的头脑做好准备。这样,当一些巨大的变化突然来临时,人们能更快地适应,在思维上更灵活,在行动上更敏捷、更有弹性。
所以在心理学意义上,未来模拟游戏还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来帮人们练习跟“习得性无助”相反的一面:习得性帮助。
习得性无助,我们知道,它是说:如果我们感觉在个人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无法掌控结果,例如,家庭、学校、工作、我们的健康、财务状况、爱情生活,等等,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告诉我们,“别白费力气了”。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变得内向、被动。习得性无助也是临床抑郁症方面引用频率最高的解释。
当我们处于不利条件下时,大脑经常会假定我们是无助的。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结果,那我们就必须知道自己有力量。而在未来模拟游戏中,我们在努力为自己和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逐渐培养起个人的自信心和掌控感,也就是“习得性帮助”。我们在强化一种神经逻辑通路,它叫做:是的,我有能力让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想在现实中玩这种未来模拟游戏,其实也很简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未来生活十天。在什么样的未来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发挥想象的地方了。
时间设定依然是十年后,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她的“脑洞”,供我们参考。
第一个世界中,有一种叫“阿尔法半乳糖综合征(AGS)”的病毒正在席卷世界,已经感染了世界上1/8的人口。这种病毒通过蜱虫叮咬或者血液传播,接着,人的免疫系统就会紊乱,会对大多数肉食品产生致命的过敏反应,也包括乳制品、奶酪、猪油和明胶。也就是说,你尝一口汉堡,吃一把软糖,或者在咖啡里加了牛奶,就可能会被送进医院。即便只闻一闻肉味,或者坐在真皮沙发上,也会引发呼吸困难和致命的心率升高。
第二个世界中,超过10亿人加入了一个名叫“感同身受”(FeelThat)的新型社交网络。它和现在的社交网络类似,但不是分享文字、照片或视频,而是分享你的身体感觉和情感。加入“感同身受”网络的人们要戴着神经传感设备,无论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关注者们只要拥有神经刺激外设就能感受到同样的感觉,类似心灵融合。在这个社交网络中,同样有“今日热门情绪”“同城热门情绪”,有人在散播积极情感,有人在传播负面情绪,有人在刻意寻找某种情绪去感受,加入某个情绪社区,等等。
第三个世界,叫“零垃圾快乐之路”,一个不再使用“垃圾”一词的世界。大多数人几周,甚至几个月都不会扔掉任何东西。你家里甚至没有垃圾桶!路边也不会再有垃圾桶,也不再提供垃圾回收服务。人们不再盲目囤积东西。人们把大部分钱花在经历而非物质上。你无论暂时拥有哪些物品,很快就会把它转给下一个需要它的人,或者把它寄回出售它的公司,回收再利用。如果你确实需要扔东西,那就把它带到当地的付费弃物中心,每包垃圾收费500块,而且袋子很小,只有一个帆布包那么大。
第四个世界,更加简单直接。你醒过来,发现地球即将进入十年寒冬,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冬天。
你可以跟同伴一起选择你们要进入的世界,作者建议把第一次模拟游戏的参与者限定为3到30人之间。当然,这种游戏也可以扩展到整个公司、学校,甚至城市,成百上千人一起参与,就像作者在2008年组织的《超级结构》游戏一样。
无论你选择哪一个世界醒来,都要聚焦这么3个关键问题:
  1. 在这个未来,人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2. 在这个未来,什么样的人会特别有用?
  3. 在这个未来,你打算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帮助别人?
聚焦这三个问题,能更好地帮我们激发“习得性帮助”,让我们感到自己真的能在更大程度上掌控未来的结果。
在你开始选择未来世界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件事:为未来打包行李。这个行李中要包含这么几件东西:
  1. 技能:你擅长什么?这也许是一种专业技能、一种生活技能、一种爱好、一种别人付费让你做的事,或是你为了自己开心而做的事。
  2. 知识和激情:与大多数人相比,你更了解哪些话题或活动?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哪些问题上?
  3. 社区:你是哪些团体的成员?比如,你的居住小区、学校、工作场所,或更广泛的行业、互助小组、运动或游戏社区、你常去的论坛、频道或社交媒体,等等。
  4. 价值观: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价值是一种为生活赋予目的和意义的存在。你的价值观可能是:持续学习,尽可能成为最好的家长,持续挑战自己的极限,永远让生活丰富多彩,等等。在你到达未来时,你会发现,这些价值观会指导你的行动,并且让你在面临挑战时保持动力和韧性。
好,你的行李打包好了吗?现在,在你选择的世界醒过来吧。未来场景已就绪,你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了。

结语

好,今天这本《游戏改变未来》,就为你解读到这里。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以外,书中还讲到了一些在进行未来模拟游戏时值得关注的点,比如“强观点,弱坚持”“和未来的自己共情”“用日记记录想法”等等。这本书的电子书,已经为你附在文稿最后了。感兴趣的朋友,推荐你去读读原书。
祝愿你我都能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未来故事,成为这个故事里的英雄。

撰稿、讲述:哈希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千鹤静思
每天一本书,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