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 | 《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Billionaire, Nerd, Savior, King)

2024-10-11 00:00   重庆  

📑 10357 字  |  🎵 29 分钟

盖茨的两次人设崩塌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本书能为你
  1. 以微软为样本,了解美国高科技企业创新文化。盖茨是美国极客亿万富翁的样本,这本另类评传从极客亿万富翁在美国被持续追捧这一现象思考过去五十年美国的创业文化。

  2. 理解美国当代慈善文化。揭开被持续精心打造的盖茨形象,让我们能近距离了解新镀金时代亿万富翁的生活、社交,以及他们特别引以为豪的慈善事业。带你思考,怎么理解富豪利用慈善“改变世界”的雄心?

  3. 理解公众形象到底是如何塑造的。

适合谁听
  1. 对创业、技术改变商业、以及创业如何借势,感兴趣的人;

  2. 对从事慈善感兴趣的人;

  3. 对如何塑造公共形象感兴趣的人。

书籍信息
原书名:Billionaire, Nerd, Savior, King:Bill Gates and His Quest to Shape our World
中文暂译: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比尔·盖茨以及他塑造我们世界的努力
作者: Anupreeta Das
出版社: Avid Reader Press / Simon & Schuster
出版时间: 2024-8-13
页数: 320
定价: USD 32.00
ISBN: 9781668006726

内容简介

很少有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Bill Gates)那样,以如此多的形式、如此长时间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位微软(Microsoft)联合创始人最初被誉为科技梦想家,后来演变为无情的资本家,后来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球行善者,再次发生了变化。一路走来,盖茨永远地影响着我们对科技创始人的看法,因为他们制造的产品和他们销售的理念继续主宰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还为高调的亿万富翁慈善事业树立了新标准。但盖茨的故事还有更多,达斯的爆料告诉我们,亿万富翁有秘密,慈善事业也可能有阴暗面。
达斯采访了盖茨基金会、微软、学术界、非营利组织的数百名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了解盖茨世界的人士,深入研究了盖茨与沃伦·巴菲特、杰弗里·爱泼斯坦、梅琳达·弗兰奇·盖茨等人的关系,揭开了公众形象背后的真相。在讲述盖茨的故事时,达斯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亿万富翁如何运用他们的权力,操纵他们的形象,追求慈善事业以成为英雄,修复受损的声誉,并指导政策以实现他们想要的结果。
《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是一本关于金钱与政府、财富与权力、媒体与形象,以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如何控制我们的重要故事。

作者简介

Anupreeta Das是《纽约时报》的财经编辑,负责华尔街的报道,包括银行、投资、市场、保险和消费金融。此前,达斯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工作了近10年,负责该报的商业和科技报道,重点关注企业和影响它们的问题。达斯也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她写过关于金融、投资和华尔街的故事,其中包括她构思并与人合著的关于家族办公室的开创性系列文章,家族办公室是超级富豪的私人投资公司。她拥有波士顿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德里大学的学位。她是一名狂热的徒步旅行者,十几岁时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冰川,登上乞力马扎罗山。她是《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的作者。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引子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吴晨。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是一本2024年8月在美国出版的新书,可以说是一本“另类的”比尔·盖茨评传。它的书名很长,英文书名为Billionaire, Nerd, Saviour, King, Bill Gates and His Quest to Shape our World,翻译过来就是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比尔·盖茨以及他塑造我们世界的努力。
这本书的作者Anupreeta Das.,是《纽约时报》前金融主编,资深媒体人,在此之前她负责《华尔街日报》科技和商业板块,对硅谷和硅谷大亨有着近距离的观察。
我们知道,即将50岁的微软是被称为“神奇七姐妹”的市值最高的美国高科技公司中最资深的一家,其他六家分别为苹果、亚马逊、谷歌、Meta、英伟达和特斯拉。微软的联合创始人盖茨也是美国第一位高科技创业成功的亿万富翁,开启了最近半个世纪高科技创业的神话。
盖茨的人生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从哈佛辍学创业成立微软;微软上市后成为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上世纪90年代因为微软与网景的案子被贴上了垄断者的标签,迅速黑化,被外界扣上了类似一百年前臭名昭著的橡胶大亨的形象;进入新世纪之后,他逐渐淡出微软,成功地以慈善家面目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盖茨夫妇的基金会在全球闻名,推动了不少欠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2005年盖茨更是与巴菲特牵手,承诺捐出99%的财富,令世人称道;到了新冠前后,盖茨并不简单的私生活曝光,与臭名昭著的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的交往被挖出,人设崩塌,妻子离婚,是继美国另一位首富亚马逊老板贝佐斯离婚案之后又一大劲爆新闻;但这并不妨碍盖茨企业思想家的地位。在新冠疫情期间他特别出了两本书,一本谈如何应对气候变暖,一本聊如何应对下一场疫情,都比较有见地。而盖茨的书单仍然是各家关注的焦点。
既然大众对盖茨这么了解了,为什么还要解读这本盖茨的传记?这本书的书名就给出了答案。刚才我们说到,书名翻译过来叫《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比尔·盖茨以及他塑造我们世界的努力》,其中的关键词分别是书呆子、救世主、国王,以及塑造世界。
书呆子是我们传统中对于以盖茨为代表的一类创业者的刻板印象,他们绝顶聪明,喜欢编程,愿意捣鼓各种新鲜玩意,却不擅长社交。但盖茨真的是书呆子吗?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形象又是如何塑造出来的?这是这本书的可读之处之一。
第二组关键词是亿万富翁、救世主、国王。亿万富翁是富可敌国的一种表述,救世主是盖茨从事慈善事业之后给人留下的正面印象,国王则是通过这本另类传记我们得到的另一种形象:专断、颐指气使。换句话说,通过这本传记我们能够更好地透过表象来真正了解盖茨这个很复杂的人。
第三个关键词是塑造世界。微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所塑造的世界,我们身处其中,无论是PC的操作系统,还是办公室软件;无论是企业和个人数字服务所需要的云服务平台,还是最近两年很火的OpenAI,背后都有微软的影子。盖茨通过大手笔的慈善,为解决非洲的各种疾病作出重要贡献,也可以算作塑造世界。但放在创新和创业的视角下审视,这本传记的作者想从极客亿万富翁在美国被持续追捧这一现象,思考过去50年美国的创业文化,推动我们去思考到底什么是当下最值得尊崇的财富观。

第一部分,执掌微软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反垄断中人设崩塌,从事慈善重塑形象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来说说盖茨执掌微软的这个阶段。你可能不了解的是,微软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上只有三位CEO,而盖茨是掌权最久的一位。回头梳理盖茨执掌微软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会让我们对现在在美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巨头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在盖茨执掌微软的历史中,最臭名昭著的一段就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主导的微软与网景(Netscape)的竞争。当时互联网刚刚出现,网景推出的浏览器很火爆,成为许多人上网的入口,微软对此一度反应迟钝,后来赶紧推出自己的IE浏览器,并选择免费与自己的视窗操作系统捆绑,被美国司法部认为涉嫌通过垄断手段打压新兴的竞争对手。最终2002年微软与美国司法部和解,但这一案例一直被认为是高科技领域反垄断的第一案,并且在二十多年后仍然成为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展开对谷歌和Meta反垄断调查的基础。
还原微软与美国司法部的争斗,有助于我们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得很清晰地知道这场反垄断案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的微软可谓如日中天,曾经一度就是软件产业的代名词,哪家创业公司如果在宣传页上称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微软,那基本上就拿不到融资。
其次,在硅谷创业者的眼中,盖茨和微软是北方的“野蛮人”,硅谷创业者与微软就是小男孩与巨人歌利亚的关系。如果你了解这则圣经故事的话,你就会很清楚潜台词:灵活的初创公司是好人,而庞大的微软则是坏人,终将被打败。在当时的人眼中,盖茨治下的微软太过狼性,表现得像一个发育过快的男孩。
第三,因为微软总部在北边的西雅图,盖茨与硅谷有着一定的隔阂,他仍然认为微软还是一家小公司,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房间中的大象。盖茨一直有一种紧迫感,认为技术的变革会给任何一家公司以致命一击,所以不能懈怠。他当时非常推崇英特尔CEO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的书《只有偏执狂才能幸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的论断,认为高科技公司的垄断远没有那么长久和稳固,变革能迅速地将一家成功的公司变成过时的企业,但如果管理得当,变革也能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一个重新设定公司航向的机会。
换句话说,当网景横空出世,微软选择用捆绑销售的方式来抵挡时,盖茨认为微软已经危机四伏,正处在一个技术大转型的时期,不用非常手段就可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而在外人看来,无论是硅谷还是美国司法部,都认为微软在滥用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扼杀创新。
远离硅谷也让盖茨对技术转型一度反应迟钝,没有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但盖茨作为前瞻思想者的地位也在他的快速应变中体现出来了。仅仅一年之后的1995年,他就撰写了一份给微软全员的备忘录,预见到互联网开启的数字革命将如何展开,要求全员转向互联网。
执掌微软的后期,盖茨的所有思考仍然是极客式的,他一直有一种紧迫感,认为技术的变革会给任何一家公司以致命一击,所以不能懈怠。与之相应的,他也一直从技术层面去思考这一反垄断问题,浑然不觉他和微软面临的其实是舆论的审判,是政治的打压。他一直不清楚,为什么美国政府要那么为难微软?越是被媒体抹黑为恶人,盖茨自己越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很有意思的是,所有后续的美国平台型企业都从这次反垄断案中汲取了重要的教训。对于美国政府的调查,不要硬碰硬,要学会打太极,千万不要陷入政府的圈套而浪费企业的资源。此外,还要增加在华盛顿游说的人手,在游说上花点小钱太值得,现在每家大企业在华盛顿的政府关系人员都好几百号人。吃一堑长一智,Meta最终将曾经担任过英国副首相的克莱格(Nick Glegg)招来做全球政府关系的负责人。
反垄断案的打击是盖茨经历的第一次人设崩塌,原本高科技金童的形象被媒体塑造成了《星球大战》中黑化了的达斯·维德(Darth Vader)。盖茨自己的感觉是站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山峰之巅,唯一的路就是往下走。所以他选择急流勇退,在2000年45岁盛年之际辞去微软CEO。
经此一役,盖茨开始理解政治的力量和公众形象策略的重要性,开始投入巨资打造自己的形象。作为美国首富,盖茨富可敌国,可以调用巨大的资源为自己树立形象,而他的团队给他设计的形象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家庭、慈善事业和创新。不仅仅是盖茨,包括他的前妻French Gates的形象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这里并不是说盖茨从事慈善事业是为了塑造形象的虚伪行为,而是要强调一点,媒体津津乐道的富豪故事,我们所见到的富豪形象,都是经过形象“化妆师”层层包装的。而这本另类盖茨传记之所以有意思,就是它试图抹去化妆师的油彩,还原一个真实而复杂的高科技亿万富翁的形象。
简单总结一下,在微软的前25年,盖茨一直是它的掌舵人,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微软与网景的竞争中,被美国司法部进行反垄断调查,这一调查极大冲击了盖茨的信念。作为极客的他一直认为没有哪家公司有多强大的护城河,任何高科技的进步都可能将一家企业掀翻在地。但政治的现实和媒体的喧嚣却把微软涂抹成打压创业公司的巨无霸,把盖茨描绘成与一百年前橡胶大亨一般的恶人。微软的案例让后续硅谷高科技平台型企业都吃一堑长一智,学会与政府打太极,而盖茨本人则是选择急流勇退,投身于慈善事业,而且花大价钱精心包装自己的形象,修复人设。

第二部分:慈善的救赎,没耐心的乐观主义者(Impatient Optimist)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说一说投身于慈善事业中的盖茨。
盖茨做慈善,影响最大的是巴菲特。我们先来聊聊巴菲特和盖茨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
盖茨小巴菲特25岁,能够成为忘年交其实是非常的机缘巧合。
两人是如何认识的呢?时间拉回到1995年,盖茨的妈妈组局,邀请巴菲特到一家人经常去的西雅图周边度假屋小聚,而巴菲特是《华盛顿邮报》评论版主编的客人,巴菲特当时也投资了《华盛顿邮报》(在贝佐斯收购之前)。这里就要介绍一下盖茨的家庭,他出生在西雅图一个典型的上层中产家庭,父亲是西雅图最著名的律师,母亲算是“名媛”,出入上流社会,交游广泛。盖茨父母不仅给他提供了优渥的成长环境,对于他的创业也帮助颇大。
盖茨一开始根本看不上巴菲特,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介绍一位“炒股”的人。的确,当微软如日中天被誉为新经济的代表时,在美国乡下炒股的这位投资人很难让亿万金童提起兴趣。所以他乘坐直升机来赴会,原本只是准备待上一两个小时应付一下就离开。
结果盖茨和巴菲特“一拍即合”,连续聊了13个小时,如果不是家人强硬将两人分开,两人几乎可以不眠不休。盖茨惊讶于巴菲特提的各种问题,巴菲特显然对快速成长的软件行业充满了兴趣。他们还发现两人有三方面共同的爱好:热爱阅读、勤于思考、喜欢桥牌。此后,两人经常会约了在线打桥牌,盖茨出行也常常让私人飞机在奥马哈停留一下,巴菲特亲自开车接他,就是为了两人一起聊聊。在外人看来,巴菲特一度将盖茨视为自己的精神接班人,而盖茨则满足于取悦巴菲特获得肯定。
转回来说为什么盖茨在隐退之后选择做慈善。首先是包装。盖茨在各种包装的加持之下完成了从富有的技术专家到鼓舞人心的全球领导者的转变,从一个无所不知、专横的高科技巨头老板变成了一个既富有热情,又颇有思想的慈善家。
此外,盖茨受到了一百年前镀金时代橡胶大亨对慈善事业的热情的感染。有一年,盖茨的儿子从圣地亚哥大学毕业,夫妇俩都出席了毕业典礼,有人看见盖茨在整个毕业典礼的三个小时里都在低头看书,直到自己儿子上台才把书放在一边,原来是一本J.D.洛克菲勒的传记。当然,他最佩服的是卡耐基,尤其是他留下的那本《财富福音书》。卡耐基强调,在一个拥抱个人主义、竞争激烈的社会,一定要承认结果的不公平,不然只会是均贫的结果;但对于那些有能力致富的人,如何分配财富,回馈社会,则是他们的责任,能体现他们的价值。这是为什么伟大的企业家要在身前将大部分家财用于做慈善,因为财富如果没有转化成某种东西,就没有意义。
自从2000年卸任微软CEO之后,盖茨花了几年时间将盖茨基金会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有足够的人力和基础设施去做好慈善。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盖茨夫妇此后花了很多时间在慈善事业上,按照巴菲特的话:“你可以捐出很多钱,但花时间可真不容易。”
盖茨与巴菲特的友情奠定了两人在慈善领域的合作。2005年巴菲特宣布自己将会捐出99%的财富,而盖茨基金会将是巴菲特捐赠的主要合作对象。这一点非常符合巴菲特的做事原则,他很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不要去做超乎自己能力圈的事情——每年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各种慈善事业不容易——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到专业的人。
而盖茨和巴菲特的确捐出了海量财富,从2006年到2023年,巴菲特总共向盖茨基金会捐助了390亿美元,从1994年到2022年盖茨夫妇也总共捐出了390亿美元,包括220亿美元基金会的启动资金。两人发起的捐赠承诺也得到了不少亿万富翁的响应。
从2009年起,盖茨夫妇开始拥抱一个全新的外部形象——没耐心的乐观主义者。没耐心的意思是他们非常急切地看到自己捐出的钱带来结果,乐观主义者的意思是他们相信自己的投入能够在他们所关心的领域,比如健康、疾病、教育、全球变暖以及性别平等方面,带来巨大改变。换句话说,没耐心的乐观主义者,既表达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少挫折,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又展示了他们对创造一个更好世界的迫切渴望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盖茨夫妇也的确说到做到,不断捐出自己的财富,以满足这种急切性。盖茨自己曾说过,随着捐出更多财富,他的财产会持续缩水,最终离开世界富豪榜。
这种急切性也意味着未来25年盖茨会把钱花完,意味着每年需要投入60亿美元做慈善。所以盖茨基金会不会像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样,在创业者身后持续产生影响力,因为盖茨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影响到基金会的决策,而不是在身后让基金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机构。盖茨基金会大概还能坚持25年的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已经无法确定,在巴菲特身后,巴菲特的孩子们是否会持续向盖茨基金会捐款。这是因为巴菲特对盖茨基金会的态度已经有了细微的变化,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一切都阳光靓丽,全球媒体都在帮助将盖茨塑造为在全球健康、疾病、教育和气候变化方面颇有想法又能推动改变的公共知识分子。盖茨对技术和科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固有的预测未来的能力,也意味着他非常胜任博学的先知和预言家的角色。
直到新冠开始之后的某一天,他的人设再次崩塌。
这次崩塌的直接导火索是他与身败名裂的性犯罪者爱泼斯坦之间的关系被媒体揭露出来,再加上他年轻时的放浪和婚姻内出轨的传闻流出,打碎了他与妻子精心进行构建的顾家好男人的形象。
与爱泼斯坦的交往也体现了慈善背后的猫腻。爱泼斯坦是编织社交网络的能手,盖茨希望借助他结交更多富豪,他则是想作为金融掮客赚钱。对于富豪而言,捐钱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每年把上亿甚至上十亿的资金系统捐赠出去,需要一个团队,一个机构,盖茨基金会恰恰是这样的一个比较完善的机构。爱泼斯坦想的仍然是资金掮客的生意:富豪决定捐出部分家财由盖茨基金会负责如何投放,门槛是一亿美元,富豪可以决定投向哪些领域,这些免税的财富不会马上使用,在存续期间可以交由JP Morgan这样的大机构来做财富管理,负责增值,收管理费,而爱泼斯坦会拿到不菲的介绍费。
外界发现盖茨与爱泼斯坦的交往,质疑他缺乏对一个人的基本判断,难道盖茨不知道爱泼斯坦2008年就因为教唆未成年少女卖淫而被定罪?很多人甚至怀疑他与爱泼斯坦还有什么秘密交易。
这是盖茨第二次人设崩塌,经历20年打造的慈善知识分子的形象、好丈夫的形象、巴菲特挚友的形象,虽然没有被打碎,但是也已经加上了深深的裂痕。当然随着裂痕的加深,一个更加真实而不是被包装起来的盖茨浮现出来。

第三部分:揭开亿万富翁生活的一角,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盖茨

刚才讲了盖茨和巴菲特是好朋友,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讲,那就是两人都是亿万富翁,曾经登顶首富。但两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盖茨是典型的亿万富翁,拥有私人飞机、游艇、多处豪宅,热衷于艺术品收藏。盖茨基金会加上盖茨家族办公室,每年有3亿美元的预算,有2000多人直接依赖盖茨的财富生活,而200多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理盖茨家的生活。
巴菲特没有私人飞机,只有一家老湾流飞机4%的股份,家人出行使用共享私人飞机Netjets(也是巴菲特旗下公司之一),而他一辈子一直住在奥马哈的老宅里,所谓游艇只有一艘几十万美元的小船。
这么说,你会觉得盖茨豪奢,巴菲特节俭。但在婚姻问题上,盖茨骨子里其实很羡慕巴菲特。他很希望自己的婚姻安排能像巴菲特和他第一任太太苏珊那样。苏珊很早就离开了巴菲特,追求自己的演唱事业和各种爱好,也默许巴菲特另外找个伴儿,但两人并没有离婚,直到苏珊去世。盖茨希望有类似的自由,或者他认为自己也有类似的自由,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French Gates会结束长达26年的婚姻,会选择离开。
盖茨婚外情的传闻很多,比如他曾经和一位二十多岁的俄罗斯桥牌女选手偷情,曾经和盖茨基金会的实习生有染,以至于一位盖茨基金会的高管斥责实习生的介绍人,为什么介绍一位22岁如此漂亮的女孩到盖茨身边。
结婚前,盖茨更是一个派对男孩,经常宿醉不归。的确很难将一个书呆子和一个放浪形骸的派对男孩的形象放在一起。但你架不住人家有钱任性。年轻的时候,盖茨热爱飙车,喜欢追逐女人,在公司里面也不乏各种追求者,甚至有女生穿着“娶我吧比尔”的T恤来上班。有朋友这么评价:如果没有节制的话,盖茨就好像是闯进糖果店里的小男孩。
当然盖茨追女生仍然是傻呆一派,不会金钱交易。更多的时候是他分不清楚什么是名人效应下的亲切,什么是调情。别人和自己多聊了几句,他就以为是在和自己调情,有时候会令很多人难堪。比如一家投行是微软上市保荐人,长期与微软做生意,但盖茨在投行为微软举办的酒会上竟然对一位投行经理的太太动了情。
当然,盖茨也有他的苦衷,他的生活其实也是被妻子严密安排的,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会议以五分钟或十分钟为限。他身边的亲信,如果得不到French Gates的信任,就会被清洗。一位长期的助理突然就被炒鱿鱼,因为他安排了盖茨去French Gates不知道的地方;盖茨身边的安保团队也有一次没有任何迹象就被大换血。这也是为什么盖茨很喜欢到奥马哈去见巴菲特,因为可以逃出被安排的生活,可以有自由自在的时间。
在盖茨与爱泼斯坦的关系曝光之后,French Gates显然忍无可忍了。但作为慈善夫妇的形象仍然要维持。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再次强调富豪为了塑造和保持形象是如何煞费苦心的。
在公众眼中,虽然盖茨夫妇被包装成平等的夫妻,但盖茨一定是那个更耀眼的明星,而对私生活刻意低调的French Gates则往往被其光芒所掩饰。后期两人会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前者被包装成为高科技行业的思想领导者,一个理性分析数字的人,后者则是那个感性讲故事的人。
离婚前夕,French Gates开始要突出塑造自己的形象。
首先她不动声色,直到宣布离婚的前一分钟还在秀恩爱。2021年元旦,盖茨夫妇结婚迈入26周年,French Gates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与丈夫如何恩爱,但私底下两人早就已经开始婚姻辅导,并在五月宣布离婚。
从一月到五月宣布离婚的这段时间内,French Gates的PR一直在努力将她重新介绍给主流和商业观众,强化她作为盖茨基金会在计划生育和性别平等方面工作的公众面孔。在最后几个月,她频繁地上电视,接受杂志和报纸的采访,并为自己作为独立的女权慈善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前面讲到最近巴菲特与盖茨渐行渐远,离婚是巴菲特逐渐疏远盖茨的一个原因,因为巴菲特是一个回避冲突的人。盖茨夫妇离婚之后,他不希望在夫妇俩之间选边。
另一个原因是巴菲特对盖茨基金会也有他的意见。比如,巴菲特不喜欢庞大的官僚机构,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公司掌管着万亿美元资产,工作人员才几十人。相反,盖茨基金会已经具备了几千人的规模,在西雅图建好了自己的园区。原本规划建设三幢新办公楼,据说因为巴菲特的反对,才没有建造第三幢楼。巴菲特对基金会越来越高的费用并不满意。
此外,巴菲特也从别人口中听到了盖茨在基金会宛若帝王的“跋扈作风”,这些人认为盖茨粗鲁且居高临下,对此巴菲特很难过,也专门提醒过盖茨,语重心长地说:要注意你最好的朋友是如何看待你的,对他们要好!
盖茨在盖茨基金会中的做派完全是一副专断、唯我独尊,没有耐心的样子,以最聪明人自居。在盖茨基金会,没有任何人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盖茨完全是专制王侯。盖茨永远是那个没有耐心的提问者,或者滔滔不绝管不住自己想法的人。此外,他太自信自己的聪明,喜欢争执,尤其在那些因为在各自领域内出类拔萃而加入盖茨基金会的专家面前。
巴菲特更担心盖茨基金会变得自满,因为会降低了它的风险偏好,甚至降低慈善事业的有效性。2023年,盖茨基金会第一次对外表示,巴菲特死后,盖茨基金会有可能不再会获得巴菲特的捐款,因为双方的约定是巴菲特生前会持续捐赠。同一时间,巴菲特明确表示自己在“生前”还会继续对盖茨基金会捐赠,但死后,自己的财富将完全由三位子女负责,十年之内将财富散尽,而他的子女也一致决定巴菲特身后的财富不再会继续捐给盖茨基金会,而是会选择以巴菲特第一任妻子苏珊命名的基金会,和家族里三个孩子各自的基金会。

总结

最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这本另类盖茨评传告诉了我们一个更加真实的盖茨,让我们看到他与妻子离婚背后的故事,看到他与巴菲特长久的友谊,以及因为这段友谊而结成的慈善,盖茨夫妇和巴菲特已经总共捐出了78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当然也让我们理解到为什么盖茨和巴菲特会渐行渐远。
回到这本书的主题,我想有三点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我们关于富豪的各种故事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大群专家设计、塑造和包装的结果,盖茨就被包装成为有思想、有行动力的慈善家。洗去包装的油彩,其实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每个人作为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人无完人,对于企业家也犯不着盲目崇拜。
第二,它要告诉我们财富能撬动许多东西。盖茨是真在做慈善,但他在盖茨基金会里的做派也是王侯一般唯我独尊。他能做慈善,是因为他坐拥巨额的财富。他做慈善很多时候效果很好,因为他绝对是好学的聪明人。但不能完全指望富人做慈善,因为“富可敌国”就意味着可以几乎在法律范围内“为所欲为”,他们的慈善努力只会在他们认为重要的领域产生效果。
第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理解盖茨这种改变世界的雄心呢?我想答案是很明确的,一方面他做出了富豪捐款慈善的榜样,值得大加称赞;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很聪明的凡人,一个有着不少缺陷的人,一个一直是将世界视为一系列可以解决的挑战的人,我们对于他带来的改变不能寄望太多。成功给了盖茨这样的亿万富翁一种绝对的自信,让他们不仅相信自己擅长的事情能让他们致富,还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比任何人都聪明,这样的想法其实最危险。


撰稿、讲述:吴晨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千鹤静思
每天一本书,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