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 | 《更富足的活法》

2024-11-08 00:00   重庆  
📑 8420 字  |  🎵 26 分钟
四个助攻,助你驶向富足人生
这本书能为你
  1. 教你控制情绪,避免财富决策失误;

  2. 指导你将消费习惯转变为投资习惯;

  3. 介绍财富增长公式,财富 = (价值 + 公平交易) × 杠杆,让你的价值不断提升;

  4. 帮助你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像巨富一样思考。

适合谁听
  1. 对经济状况感到焦虑的人;

  2. 想要提高财富管理能力的人;

  3. 希望提升自身价值的职场人士;

  4. 希望与家人、朋友一同分享启发。

书籍信息
书名:《更富足的活法》
原作名:Money:Know More, Make More, Give More
作者:[英]罗布·穆尔(Rob Moore)
译者:郭玮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4-4
页数:328
定价:56.00
装帧:平装
ISBN:9787572611858

内容简介

《更富足的活法》是一本经管类的图书。作者罗布·穆尔在十几年前是一个有近5万英镑债务的素人上班族,而今是英国某知名房地产投资培训公司的共同创办人之一,身兼多重身份且实现了财富自由,而且是知名播客栏目MONEY的主理人。他在书中提出“顺应时势”的致富法,帮你革新金钱观和心态,学会富人的财富观,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英]罗布·穆尔 Rob Moore 2005年前是有近5万英镑债务的素人上班族,如今是英国某知名房地产投资培训公司的共同创办人之一,身兼房地产经纪人、畅销作家、演讲者等多重身份,还是一位称职的父亲。罗布也和许多商业巨擘合伙,于全球各地训练学员,并在英国BBC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节目中担任商业导师的角色,指导渴望成功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金钱和认可。著作有:《生活杠杆:短时间发挥最大生产力,让事业、生活、财富达到完美平衡的工作哲学》《拖延有救:击垮惰性,让执行力瞬间翻倍,准时完成工作与生活大小事》。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序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哈希。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更富足的活法》,出版于2024年4月。它的英文原名是,Money: Know more, Make more, Give more。翻译过来就是,“金钱:懂得更多,赚得更多,给予更多”。
这本书不是关于投资理财的,而是要教我们怎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在这个过程当中,财富只是一个副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中文译名“更富足的活法”,是很贴合本书主题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在财富上实现了逆袭的英国人,叫罗布·穆尔。他在十几年前,是一个净负债将近5万英镑的普通上班族,而如今是一个财富自由的人,并且身兼多重身份——既是一家房地产投资培训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也是畅销书作家、演讲者,在英国BBC电台的黄金时段节目中担任商业导师,还是一档知名播客栏目MONEY的主理人。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也是来自他在播客中向听众传达过的不少广受好评的思维工具。
这本书一开篇讲到一个研究,说的是,对于经济问题的焦虑,会对一个人的健康产生真实的影响。一项来自美联社和美国在线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觉焦虑、担心的时候,他们出现一些重大健康问题的风险就会增加。研究者把对于自己经济状况感觉焦虑的人,跟没有这类焦虑的人进行比较,发现,那些经济焦虑强的人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两倍,并且,这些人存在消化道问题、偏头痛问题、抑郁问题的比例,也是对照组的3到11倍不等。
注意,这里作对比的两组,并不是经济焦虑组的人比不焦虑组的人更贫穷,划分依据仅仅是他们对于经济状况的感受。即使是同等经济状况,也总会存在一部分焦虑的人和一部分不焦虑的人。而存在经济焦虑的人,身心健康会更容易出问题。
但好消息是,想要避免因为经济焦虑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有多项研究表明,积极学习如何规划和打理财富的人,他们感受到的经济焦虑会更小,对于生活状况会更有信心,整体幸福感增强,身心也更健康。这也体现了掌控感的魔力。它提醒了我们,不管处于何种财富水平,对于财富多一点研究、对它更有掌控感,都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能够带来更好的财务结果,事实上也对身心健康有益。
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更富足的活法》这本书。人生之路上,我们要如何驶向更富足的生活?我们需要“四轮驱动”,它们分别是:一个需要你看住的抽屉,一个需要你攥住的闸口,一个需要你记住的公式,还有一个需要你守住的信念。这是我从本书中为你提取的4个助攻。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展开来说。

一个需要你看住的抽屉(情绪)

先来说“一个需要你看住的抽屉”,这个抽屉里装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巴菲特曾说过:“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拥有财富。”对人们获得财富、守住财富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情绪控制。
比如,这本书里讲到,有两类情绪化行为,是富足生活之路上凶恶的拦路虎,一是抱怨,二是辩解。因为它们会让你成为受害者,而不是胜利者;会让你过度关注结果,而忽视原因。作者还特意强调说,自己之所以要用单独的一章来写这两类情绪化行为,就是因为想把它们封闭起来,不让它们去毒害这本书的其他部分。就像,感染了病毒就要迅速去控制它,防止它大规模暴发。
而在那个需要我们看住的抽屉里,抱怨和辩解也是我们要严防的对象。你可以去抱怨,比如规则、银行、媒体、客户、老板,等等,但这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你抱怨的对象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受到任何影响,而你的抱怨真正能改变的是什么呢?是别人对你的看法和你对自己的看法。你心里的怨气会加深,你会变得更痛苦;同时,听你抱怨的人也会变得痛苦,甚至会想方设法躲开你。更糟的是,如果我们把很多时间、精力都用来抱怨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那么还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善那些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吗?
同样地,当我们在向他人辩解的时候,我们最终做到的,往往也不是改变了对方的看法,只是耗费了自己的感情,消耗了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
如果你发现,在自己的情绪抽屉中,抱怨和辩解这两种情绪化行为时常会出现,那么,《巨人的工具》那本书的作者蒂姆·费里斯的播客中讲到的一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那就是,给自己一个“30天不抱怨”的挑战。在这30天里,有的人会系一条腕带,一发现自己抱怨了,就用这条腕带弹自己;也有的人,一旦抱怨了,就从头开始。这种“30天挑战”不仅适用于抱怨,也适用于其他许多你想改掉的坏习惯。用30天养成一个新习惯,通常是足够的,等到挑战结束的时候,你会成为一个升级版的自己。
在情绪的抽屉里,还有需要我们牢牢看住的,就是极端情绪。比如,过度的兴奋、害怕或者垂头丧气。
那么,这难道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当然不是。这里想强调的是,当这些极端情绪出现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出财富决策。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极端情绪都会破坏财富。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极端化情绪,无论在哪个极,都会让你想要花钱。沮丧的时候,你想通过“喝两杯”“吃吃吃”或者“买买买”来改善情绪;高兴的时候,你又想通过“喝两杯”“吃吃吃”或者“买买买”,来庆祝一下。这些都还是很常见的,危害也很轻。还有一些,可能对财富造成更大影响。比如,你对一个机会非常兴奋,于是火急火燎地就要投入进去,没有做好充分研究;又或者,你生怕一处看好的房产被别人买走,结果被卖方或中介拿捏住了,多花了钱;又或者,另一个极端,你因为太怕犯错,所以永远不行动;又或者,因为太害怕损失,所以急着退出,等等。
这里,我们不是在批判这些行为,这些都是人类的正常反应,我们人类就是会被情绪驱使的动物。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极端化情绪会破坏财富,那么有没有缓解的方法呢?
首先,投资和一般商业中有两个跟情绪相关的基本守则。第一条是,兴奋的时候,不要决定买入。第二条是,害怕的时候,不要决定卖出。这里的买入,泛指一切你决定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的决策;卖出则是相反的。这是两条简单的守则,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却经常违反它们。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做出情绪化的财富决策的人,那么,或许可以把这两条守则贴在案头,让它们像封条一样,管住自己情绪化决策的手。
另外,还有一个更高阶的情绪控制策略,就是“解离”,解开的解,离开的离。解离主要是让我们能够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我们的情绪,理解它们为什么会出现,从而更好地控制情绪。
具体来说,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种极端情绪中时,尝试把自己从中抽离出来,仿佛身体中有另一个声音或另一个人,去观察而不做任何评判。这个声音会说:“快来看呀,你现在正处在某某情绪中呢。”
如果觉得这样尝试把自己抽离出来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就简单地对自己说一句话:“我现在有一种情绪,它是XXX。”然后,让这句话在你的大脑里停留一会儿,注意你此时的感受。
你很可能会发现,仅仅是加入了“我有一种情绪……”这样一个前置短语,你跟先前那个想法之间好像就有了一定距离,你像是退后了几步,在冷静地观察它。而它对你的影响,也随之减轻了。这就是一种“情绪解离”。这个方法我已经实践过好几次了,确实有效。尤其是在你情绪激动,马上就要做出一些行动的时候,它可以及时提醒你“等一下”,不至于冲动行事。
在解离之后,此刻,我们正在观察自己的情绪,这时我们就可以再进一步去问更多的问题,比如:这种情绪到底从哪里来?它为什么会一直存在?这种情绪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好处,我要怎么样才能让它消失?这样想过一番之后,往往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冷静下来,不再那么容易被这股情绪操控决策了。

一个需要你攥住的闸口(消费)

说完了一个需要你看住的抽屉——情绪,我们再来说一个需要你攥住的闸口——消费。
人们经常喜欢通过消费让自己感觉更好,但是这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让人上瘾的循环,或者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财富流失。如果财富是水,那么消费就像一个闸口。虽然有进有出是常态,但是这个闸口也可能会在你冲动之时,大开放水,或者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一点一滴让财富流失。
这里有两种帮你看住这个闸口的策略。
第一种策略,适用于你在感受到强烈消费冲动的时候。这时我们可以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
  • 一、去现场购物前,给自己做一个最大限度的预算,或者干脆只拿现金,或一张有同样额度限制的信用卡。
  • 二、购物前不要喝咖啡或喝酒,避免神经兴奋。
  • 三、给自己规定,永远不要在此时此地马上就买,要等到都逛完了,再回家统一决定哪些要买。最好当时能把价格记录下来,稍后在网上比较一下。
  • 最后一条,也很有意思,但是有点“坑朋友”:当你有购物冲动的时候,其实创造一种“可以间接感受的购物体验”,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怎么创造?就是找一个喜欢购物或者正好要采购的人,一起去逛,你看着他买,自己只逛不买。
好,刚才说的是应对消费冲动的策略,再来说一个日常可以经常贯彻的策略,就是把消费习惯变成投资习惯。
之前,我为你解读过一本《自我决定的生活》,里面讲述了1371名富翁共同的人生经验。我发现那本书里讲到的,富翁们在消费上的思维模式,就跟这本书里讲的“把消费习惯变成投资习惯”这个策略几乎完全一致。只不过,这本书里进一步地把富翁们用投资者的心态去思考每一次购买行为的过程,具象成了一个我们可以反复使用的问题清单。具体来说,我们在消费前要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 一、我必须买这件物品吗?

  • 二、我能买二手的吗?

  • 三、我能把它变成一种资产吗?(也就是说,它未来能升值吗?)

  • 四、如果我将来不想要它了,能在它大幅贬值之前把它卖掉或交换出去吗?

上面这几个问题,几乎适用于所有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比如汽车、手表、手袋、珠宝、服装、家具、音视频设备,等等,甚至还有旅行、一些体验类项目或服务。很多时候,对于服务的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思想上的增值,比如见识的增长,或者对某些新业务形态的理解。

一个需要你记住的公式
【财富方程式W=(V+FE)×L】

好,说完了这个需要你攥住的闸口——消费,我们再来说说闸口的另一边,财富的进水口。怎么能让自己的财富蓄水池越来越深,水量越来越多?这里,我们要讲到书中的一个核心的财富方程式:W=(V+FE)×L。财富=(价值+公平交易)×杠杆。公式里的三个要素:价值、公平交易和杠杆,我们一个一个展开来说。
首先,价值,就是你能给别人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你自己独特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从根本上的“个人增值”,增加财富蓄水池的深度,就是要增加公式中“价值”这个要素,也就是加强你的技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这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深耕你自己的现有专业领域;另一个,是拓展技能广度。曾经,我们解读过的《步步争先》《成长的边界》等书,都列举出了多项研究表明,在当下这个时代,拓展技能的广度,会比成为一个更专的专才,对一个人的价值提升速度更快。
进一步地,在拓展技能广度的思路中,一些占优策略有:把通常很难在同一个人身上找到的技能,组合在一起,会带来非常高的价值。比如,一个有销售能力的工程师、一个有商业战略能力的高精技术专家、一个理解软件开发的财务专家,等等。另外,领英还做过一项研究,调查了5万种不同技能对一个人在职场取得成功的影响,得出一个发现——那些最成功的人,往往拥有特定的专业能力和强大基础能力的组合,基础能力就是指数字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这些在职场通用的能力。
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搭配,或者是,想知道哪些技能组合可以获得最高的市场回报,还可以去看你所在行业里,那些公认的、处于发展前沿的、最受瞩目的公司,他们发布的招聘信息。因为这些公司对于市场变化的追踪是最紧密、最迅速的,可能你的现东家还不知道,某项技能很重要,但是那些处于行业前沿的公司,已经注意到了。
好,说完了“价值”这个要素,再来说说“公平交易”要素 。它指的是,你的这些价值能够给你带来的回报。如果你是打工人,你的价值给你带来的回报,自然主要就是你的工资。那么,你的工资取决于什么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你的口碑,也就是别人认为你的价值是多高的。毕竟,交易的关键,就是要看买方对你价值的评估。所以,埋头苦干的同时,经营自己的口碑也非常重要。
如果是创业者,那么你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商品的价值,就需要不断地通过市场测试来完成。关于这一点,这本书中的观点,跟我之前解读过的《小而美》那本书,是很一致的。不要想着把产品弄得尽善尽美了再推出,而是要重视市场测试。只要在你的前期调研中,有些人表示愿意为现在的方案付钱了,那就可以先推出一版,测试市场价格。然后紧盯付费用户的反馈,根据他们提的建议,不断迭代、试错,测试市场价格。
好,这就是公平交易这个元素。再来说,财富=(价值+公平交易)×杠杆,这个公式中的最后一项,一个乘数——杠杆。
杠杆,就是成倍放大个人价值和收入的工具。比如,最基本的杠杆,就是团队、人脉和资本。再进阶的,还有可以提高你生产效率的技术工具,比如媒体、网络、AI。如果能让你的价值,通过这些东西加速成长、扩散,就能撬动更多的回报。这就是杠杆的作用。
媒体、网络这些传播类杠杆的作用,不用我们多说了。我们重点说说,在日常处理个人事务时,怎么应用杠杆实现个人增值。书里提到一个思考模型,叫LMD。L,是leverage,杠杆;M,是manage,管理;d是do,去做。这个思考模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用杠杆,再去管理,最后去做。
具体来说就是,每天你在面对自己的一长串待办事项清单的时候,你应该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利用杠杆把其中的一些事情外包出去。比如说,哪些可以派给AI,哪些可以派给别人,哪些可以跟别人来一个优势互换、分工去做,等等。先这样分出去一轮。然后是管理——去指导和监督这些你分派出去的任务的进度。最后,那些不能派出去、必须你来做,或者没有办法采用更快捷方法的事情,再留下来自己完成。
那么,怎么判断哪些工作应该自己做,哪些应该分给别人,或者雇佣别人来做呢?这就要涉及一个思考原则,就是计算你的创收价值,也就是你每小时劳动的价值。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把你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除以一个月的工作总小时数。收入不要只计算主业的,如果有副业或者资产性收入,也要计算进来。如果你发现,某件事的外包成本——比如雇人来做或者购买AI等提效工具的钱——是低于现在你的创收价值的,那么就最好果断地外包出去。
在这里,书中提到一个让我很有启发的点,就是,一个人怎么能够越活越富足?一个根本的途径,甚至可以说唯一的途径,就是尽量去多做那些高于你现有的创收价值的事情,然后,那些低于你现有的创收价值的事情,能外包就外包,不管你是雇人来做,还是请人帮忙,还是让AI来做。总之,你消耗在那些低于你现有创收价值的事物上的时间,越少越好。这样,你的整个人生中,每个小时平均的创收价值才能越来越高。这其实就是成为富人的一个根本的途径。而很多人之所以陷入了一种“穷忙”的境地,实际上就是因为,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低于自己创收价值的事情上了,这就导致你没有时间去投入或思考那些高于你创收价值的事情了。

一个需要你守住的信念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如果你想越活越富足,那么应该牢牢记住的一个公式:W=(V+FE)×L。这个公式也把我们之前解读的多本书中的观点整合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思考体系。
但是,如果你不满足于此,还想更进一步,“想点大钱”,那么,或许我们应该看一看,历史上的巨富,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美国历史学家休伯特·豪·班克罗夫特,曾经在1896年出版了《财富手册》。他花费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套跨越6700年的,史上最富有的人的编年史。这套书共10卷,记录了当时西方世界所有最富有的人,比如摩根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范德比尔特家族、肯尼迪家族、卡耐基家族,等等。
作者在这本书中说,他要向这套书和他从中所学到的一切致敬。如果他可以总结贯穿于《财富手册》里的思想,和书中将近1900位财富巨头的共性的话,要放在第一位的一条共性,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我注定要为大多数人服务。
例如,史上最富有的两个人(调整了通货膨胀之后),是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耐基。洛克菲勒控制着美国90%的石油生产,他为国家,甚至全球提供服务。卡耐基颠覆了钢铁产业,他建造了一个面积比八十个美式橄榄球场还大的巨型钢铁厂,雇了20万名工人,雄踞世界最大钢铁企业数十年之久。
再去看更多的财富巨头,我们会注意到,尽管他们处于不同的行业,但在商业模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主要的相似点就是,基于网络,展开规模化服务。它可以是新的、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你在这个现有网络基础上去重新构建。
比如,铁路、钢铁、航空、汽车,属于交通网络;电力、石油,属于能源网络;光纤、电信,属于通信网络,再到现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还有基于它们,或者要与它们紧密结合的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等。
再到未来,我们还将看到崭新的、颠覆性的、可持续的方法,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比如绿色和可再生能源、前往遥远的星球去旅行,甚至通过量子纠缠进行信息交换,等等。
但是,站在商业视角,其实“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商业世界中,旧概念总会有新版本,旧的网络总会被新型网络取代,但本质上终究还是基于网络的规模化服务。
而敢于追求这样的规模化服务,一个根本的信念支撑就是:我注定要为大多数人服务。
之前,我在《如何找到想做的事》那本书的解读中讲到,你真正想做的事=喜欢的事×擅长的事×重要的事。而对于这些巨富来说,他们认为的重要的事,就是能为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解决某个问题。这个想法在他们开拓事业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为大多数人服务,这个信念对于“巨富”的加持在于,让他们能服务的对象从时间到空间上无远弗届。
从时间上,这条信念实际上是这么一个可以自问的问题:你想服务的人群,是不是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大多数的人群?会不会只在某段特定时间存在,而由于社会一次偶然的结构调整或政策变化,这个人群就会消失了?
而服务于越来越多的人,在时限和范围上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可以积累的财富也是没有上限的。那些巨富在服务、规模化和解决问题之间搭建了桥梁。同时,用自己的“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愿景克服了对规模化的恐惧。
这种对于服务规模化的愿望,与想要作出巨大贡献和留下持久遗产的渴望是一致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全人类的关切,并将自我利益平衡其中。所以,虽然他们得到了巨额的财富,但结果似乎不仅仅是钱。它是记忆和经久不衰的历史。
所以,所谓“巨富心态”,一言以蔽之,或许就是洛克菲勒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尽我们所能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以我们的才能一直去贡献。继续赚钱,赚更多的钱,然后在良知的指引下,把赚来的钱用于我的同胞,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

结尾

好,今天这本书,我们就聊到这里。希望我们都能看住情绪的抽屉,攥住消费的闸口,记住财富的公式,守住内心的信念,拥有更富足的生活。


撰稿、讲述:哈希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千鹤静思
每天一本书,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