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今日符号”小结

文摘   2024-10-10 07:00   湖南  

(这个月的“今日符号”内容竟有七千余字,30天都有坚持输出,不可思议。但仔细读来有很多书中原文,庆幸地是自己读完了《教师人文读本》上下册。从7月开始,整整三个月,曾经很多次想过放弃,但想着不能断,我得坚持到一千篇。

因为有了日更的强烈愿望,哪怕是一不小心忙到了晚上十一点,也简单罗列几句。再忙,重要的事情总有时间做。今日宋鸽老师说,这次阅读系列书籍共读,大家参与读不高,的确如此。我只有一个周末看了一半,其他时间没有看。觉得整本书阅读施展的空间比较小,原来还是自己的认知没有得到更新。阅读各种书籍还是没有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

近期本子上教育备忘也没有日日更新了,公众号也没有早上七点准时发布了,自己确实有了懒惰的行为。希望自己一直记着“糟糕的坚持好过轻易地放弃”。加油!)


“今日符号”20240901——444

今日读的文章是龙应台女士的《百年思考》,她指出我们阅读要包含文史哲三个方面。她说文学使我们看见水里白杨树倒影;哲学使我们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史学就是让我们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的。

想起鲁迅先生曾提醒我们:“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光明日报也曾有篇文章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呢?其根本原因或许还在于,人的一生不应当、也不会只局限于短期的“有用”和“无用”之间,那些完整人格的塑造、多元价值的引导和精神愉悦的获取,都与这种“无用之书”有着密切的关联。



“今日符号”20240902——445


今日读的文章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艾德勒写《怎样读一本书》。

通读两遍,也没有找到关键内容。

有人说,阅读和写作很重要,口头表达也不容忽视,三者应该并驾齐驱。

我觉得,读书就应该逐字逐句,反复读,脑海里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关键不能把“思”弄丢。



“今日符号”20240903——446


今日读的文章是胡适和蒋梦麟1920年“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向学生所做的演讲内容,题目是《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文中提到,对于学生的希望,简单说来:“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这种学生活动有三个重要的部分:1.学问的生活,2.团体的生活,3.社会服务的生活。



“今日符号”20240904——447


今日读的文章是《人类知识的统一性》,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对人类知识的整体看法。


文中强调,不论是在科学中、在哲学中还是在艺术中,一切可能对人类有帮助的经验,必须能够用人类的表达方式来加以传达,而且,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将处理知识统一性的问题。因此,面对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发展,我们就可以寻索一切文明中生根于共同人类状况中的那些特点。尤其是,我们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本身,就显示着多样化的、往往是互斥的一些方面。



“今日符号”20240905——448


今日读的文章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为《西方名著入门》丛书所写的序,标题《阅读经典》为编者所加。


作者主张,文明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有意识地将读书,或者说获取知识作为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活动。


阅读的目的不同人们有理由选取不同的阅读对象。但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随便读什么都能算作阅读的。有人说,真正的阅读一定要有灵魂的参与,而有灵魂的参与的阅读是要花费脑力和心血的,尽管伴随这种阅读的大多数时间仍然是欢娱和沉醉,但这与仅仅为了消遣的阅读从出发点和结果上看有本质的差别。



“今日符号”20240906——449

今天开始读的是第三单元《理性的火炬》第一篇文章。

1994年3月号的《读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篇“四人谈”《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

人文精神是一切人文学术的内在基础和根据。

“一个人文学者,不仅要把人文学科内的课题做好、做扎实还要关注现实,关注今天的人文环境。只能回答过去,是学者,但不是人文学者。只有始终回答今天的学者,才称得上是人文学者。”



“今日符号”20240907——450

今日的文章是周国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第一次知道周国平先生是源于《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后来入手了另一部作品《人生不较劲》,觉得他在哲学方面解读比较通透。

本文中周国平先生重点解说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词,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是主张灵肉和谐、立足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周国平先生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今日符号”20240908——491

今日读的文章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什么是启蒙运动》,由清华大学何兆武教授译。

开篇就指出了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而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今日符号”20240909——492

今日读的文章是攀旭澜先生写的《其兴也勃》,选自《太平杂说》。


此文内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初中历史学过,说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但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但是这里的文字却是“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是头领们利用迷信发动和发展起来的一支造反队伍。他的一套教义、教规、戒律,不但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造反者,而且断绝了一切可能的退路(凡参加太平军的人,一切财务都要变卖交公,卖不掉带不走的房屋则烧掉)。”


尽信史不如无史。历史的记载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对历史记载进行分析和辨别,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历史认识。



“今日符号”20240910——493

今日读的文章是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托克维尔写的《法国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公共自由的思想与爱好是最后一个出现,也是第一个消失的。”

“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能配受奴役。”

“他们热爱自由,并不是因为自由给他们什么物质利益;他们把自由本身看作一种宝贵而必需的幸福,若失去自由,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使他们得到宽慰。”


两百多年前就有人领悟到了这个观点,为何自己现在还理解不了呢?



“今日符号”20240911——494


今日读的文章是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的《科学与民主》。这篇文章是他在贫病交加、濒临死亡之时所写的一组文章中的一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惟有立足于科学精神之上的民主才是一种牢靠的民主。


2.所谓科学精神,不过是哲学上的多元主义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今日符号” 20240912——495


今日读的文章是袁伟时先生写的《承先启后的火炬——致胡适之先生》 以书信的格式与,包含被歪曲的文化纲领、关节点上的忠告、先驱的智慧三部分。


于漪老师说,胡适先生提出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思想,可以说是对中华文化近代落后危机所作出的极具智慧的洞见,至今依然可以成为接续文明发展的文化纲领。



“今日符号”20240913——496


今日应该读的文章是李慎之先生写《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的八十年祭》。



“今日符号”20240914——497


今日读的文章是王开岭先生写的《火炬传统:诗人与公民(节选)》。


“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


“一个人的生命走向取决于所处时代的特征和大势要求,取决于个人体验对社会所作的判断和选择,世上绝无一种绝对超时空的生命意义。”


“最伟大的艺术家,无不在常识性的责任和正义的社会劳动中诞生。”



“今日符号”——20240915498


今日读的文章是杨小凯先生的一个演讲,题目是朋友修改《基督教和宪政》。从文中可见 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但是他提到的一个观点很值得我学习:“你要了解一个东西,先要爬进去,再爬出来。”唯有“爬进爬出”的思想探索,才可能有创新、有改革。



“今日符号”20240916——499


今日读的是第四单元《文化的视野》第一篇文章,题目是《传统与现代化》,作者是张灏先生。


现代化不但代表科技、经济、法律、文化上的理性化,同时也包括政治上的“理性化”——民主。


批判传统包含着双重认识,一方面必须正视传统的深度和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应承认:从近代化的观点出发,传统有许多地方值得检讨和反省。


我们不仅需要以现代化批判传统,而且需要以传统批判现代化。



“今日符号”20240917——500


今日读的文章是王元化先生写的《论传统与反传统——为“五四”精神一辩》。


“五四”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学生运动,另一个方面则是指在1916年开始发生的思想运动。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都具有要求民主、要求科学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笔者说,“五四”精神依然体现在反传统上。它反对具有强烈封建主义色彩的纲常伦理与吃人礼教,这是它的光辉所在,然而其病亦在是。



“今日符号”20240918——501

今日读的文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文是余英时先生的长文《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的结论部分。余先生提出的一些基本论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文化的变迁分为很多层次。大体而言,物质的、有形的变迁较易,无形的、精神的变迁则甚难。
2.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以科技、制度以至一部分风俗习惯都与百年前截然异趣。但是如果往深处看,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却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中国人一般对人、对事、处世、接物的方式,暗中依然有中国价值系统在操纵主持,只是我们处于一种“日用而不知”的情况之中。
3.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人应该承担起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有系统的、有意识的现代清理工作。



“今日符号”20240919——502


今日读的文章是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


胡适先生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五四”时期胡适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胡适先生在本文中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



“今日符号”20240920——503


今日读的文章是张中行先生的《自由与容忍》。

昨日的文章是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

我反复擦拭眼镜,自己没有看错。他们的题目字和数一样,提到都是学术范围内的“自由”和“容忍”,都是哲学家,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


原来北大有红楼精神——自由、容忍。

对己,一切以及想到的事物的有关真假、对错、是非、好坏的评断,抛开任何性质的权威,只信任自己的理性;对人,别人凭自己理性认为可信而不同于自己的,尊重,即承认同样有他或她的自由。


印象最深的还是文章提到的北大对校外人门户开放,即非本校师生也可以随意走入某教室去听课。



“今日符号”20240921——504

今日读的文章是巴金先生的《“文革”博物馆》,在标题下面的提示有这样一段文字:
巴金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他的小说、译文、译作……成果累累,而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在“文革”的浩劫之后,第一个提出:“说真话,并提议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1.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2.大家的想法即使不一定相同,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决心:绝不让我们国家再发生一次“文革”,因为第二次的灾难,就会使我们民族彻底毁灭。

3.“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话。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看完这篇文章,百度上搜了两个问题:

1.文化大革命是指什么?
我摘选的关键词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难怪巴金说绝不让我们的国家再发生一次“文革”。

2.目前真的有建“文革”博物馆吗?
我看到了2013年凤凰网的一篇文章《广东退休副市长建文革博物馆:政府不支持不反对》。根据网易新闻2020年《中国第一座“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得知,原来,早在2004年,广东省澄海市,一座完全由民众捐资建设的 “文革”博物馆建成,圆了巴金老人的梦。中国首座“文革”博物馆是由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共产党员、曾任潮州、揭阳、汕头市市长、书记的彭启安发起的,他在海内外筹措了900多万元,民众还自愿捐献出土地、山林、建材、实物、资料……历经七年岁月,冲破重重阻遏,渡过经费困难关,资料文字匮乏关,在当地干部群众和潮汕各地一批有卓识的新老领导同志的坚定支持下建成了。



“今日符号”20240922——505


今日读的文章是资中筠女士写的《中国文明如何定位》。其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不论是就世界范围还是一国范围而言,人的自知之明和自律的能力是否超过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心灵是否还能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将决定人类造福还是嫁祸自己。



“今日符号”20240923——506

今日读的文章是葛兆光先生写的《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选自《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我终于明确了“文化”和“文明”的区别。“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文明”是使各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把“文化”看成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就会获得的精神气质,而把“文明”看成常常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等词语相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往往是固守不变的,而“文明”常常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表现着过去对现在如影随形的影响,而“文明”与未来有关,表示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方向。

第一次听葛兆光先生的名字是源于一个书友说他读了一些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天学史(宇宙论史)的书后,想到写中国思想史,首先要写对天的认识。这个书友为此兴奋不已。一查资料,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就是这么写的,赶紧买了通读。



“今日符号”20240924——507


今日读的文章是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他十分重视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剖析,来揭露封建专制吃人制度的老根,并由此而衍生出“国民性的弱点”。为此,他写了许多文章,《灯下漫笔》就是其中的一篇,而且是最犀利的一篇。


个人认为最犀利的片段:“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今日符号”20240925——508


今日终于读第五单元关于“教育的信条”主题内容了,上个单元的“文化视野”可以说是我的短板,里面很多故事都不太清楚,只能百度,有些内容也是模棱两可。不过,不要想着一次读懂这一套,隔段时间再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日读的文章是《学记》,曾经考试总是出现的要点。《学记》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是中国古代以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文字不多,但意义深远。真应该背一背这些教育经典。



“今日符号”20240926——509


今日读的文章是荀子的《劝学》(节选)。注释比内容还多,但还是翻译不出来,只能问度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此句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相上下。


“学恶乎始?恶乎终?”这句话的意思是询问学习应该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



“今日符号”20240927——510

今日读的文章是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写的《学行》,第一次这篇古文,很多不明白,这次度娘的资料也很少,反倒是微信搜索很多,比如还有专门的文章——扬雄儒学经典《法言》之“学行卷一”。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译文:学习最高的层次是所学与所行合二为一,即学到的所有好学问思想,在生命的随时随处能恰到的践行出来。如果做不到,次一个层次,能把所学,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传递、传承给后世。再其次,通过自己作为媒介,教授后生,让他们通过你的教导与指引,通往开智、明哲、迁善甚至圣贤之道。如果,以上三种递减的层次都做不到,那么,与没学过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和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不是同一个道理吗?



“今日符号”20240928——511


今日读的文章是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的《教子》和《勉学》节选部分。


《颜氏家训》是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内容庞杂,涉及南北朝之际的风俗、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是研究南北朝之际社会生活与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传统的治家宝典。它还论及字画音训,兼考证典故,品评文艺。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翻译:一般人不去教育子女,也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只是不愿意看到子女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心子女被荆条抽打受皮肉之苦罢了。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怎么能不用汤药针艾去救治他们呢?也应该为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想一想,他们难道愿意虐待自己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

近来和孩子的沟通较少,面对俩孩子的争吵打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冷暴力,其实这都是不好的教育方式。我应该用正面的方法跟她们沟通,表达我自己的想法。


《勉学》部分深有感触,“有学艺者,触地而安”。因为在孔子2575诞辰日的今天,新网师召开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新网师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的确如此。每一次聆听新网师的直播活动,总能激活积极向上的那个自己继续前行。



“今日符号”20240929——512


今日读的是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节选),摘选自该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类型》。


如果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教育的基本类型:经院式、师徒式、苏格拉底式。


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苏格拉底的对话是他生活中的基本事实。



“今日符号”20240930——513


今日读的文章是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第一章,对于文中提出的四个观点深有感触:

1.反对教育中无活力的概念;

2.教育的问题应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3.要是你在教育上排除了专门化,你就毁灭了生活;

4.优秀的教育要形成自己教育的风格。

怀特海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指出“校外考试”扼杀文化的精华。


两年前的跟着新网师读书会读《教育的目的》,当时觉得懵懵懂懂,现在好像又多懂了一些,再难懂的书,反复看几遍,好像也就没那么深奥了。

艺之芳华
每日思考、读书收获、生活杂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