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听课记

文摘   2024-10-13 07:11   湖南  

9号上午还是抽空听了吴丹上《竹节人》,她的课堂设计思路我是越来越喜欢,也聚焦点越来越明晰。刚好那天也看到朱欢老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教师如何听课更有收获?》,从“四个带着”展开,刚好我也听了课一节课,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收获。


一、带着准备来听课

《竹节人》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生从三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过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三个阅读策略单元,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各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比如朗读、默读、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圈画批注、品味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情景、概括梳理故事情节等。有目的的阅读,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的目的、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竹节人》是六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散文。作者范锡林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和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的经历和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

二、带着问题来听课

听过郴州湘南附属小学梁爱军的一堂示范课——《竹节人》,印象深刻。梁老师说这既然是阅读策略单元,那么就应该注重文本之前的三个任务。梁老师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前面两个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竹节人》制作指南,分别从看、说、写、演四个方面来落实教学目标。


我也上过这篇课文,根据这一目的,我本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为: 1.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2.了解制作竹节人的工序,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为达成此目标,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根据书上阅读提示三选一完成三个任务: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任务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任务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个人用统一张纸展示,隔天一起上交。


那么吴丹老师如何落实这个语文要素呢?


三、带着思考来听课


吴丹老师课前准备了板书、课件、竹节人制作指南说明单、小组创设。我今天听的是第一课时,她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写竹节人制作指南。简单的导入后,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竹节人制作指南说明单。五分钟的时间,吴老师随堂点拨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原来,这就是学生扎实地学。我当时是布置学生个人回家做,少了同伴的交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发生更多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吴老师的板书精美实用,重点突出。尤其不同颜色粉笔的书写,让整个板书就像一幅画。我有板书意识,但是为美观方面有待提高,尤其是书写要求。吴老师的学生是六年级了,她依然一笔一画写字。而我的学生才三年级,我却很少拿出写书法作品的水平来板书。


我和吴老师是好友,但是她身上的优点,我学不完。我们约定同一天互相听课,为得就是促进自己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虽然我没有组织小组合作,但是我发现了她在小组合作时的瑕疵——应该给与学生充足时间讨论。我也有尝试阅读策略的,但没有她这么扎实,结合板书给学生一个整体引导。用学生的竹节人制作指南说明单来指导如何写好,这是吴老师最大的亮点,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我的三年级语文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呢?


四、带着写作来听课

一课一记,是我们的任务。她喜欢写在本子上,我喜欢发布在公众号。特意去翻看了2021年自己上《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原来自己想了这么多,做得也不少。但是为什么听课前我就忘了呢?人的大脑储存量是有限的,尤其是思考的灵感稍瞬即逝。这个时候写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它能记录我们的思考过程,还能梳理自己的思考思路。


“做不到每节课都认真反思,一周一次也是能提升的。”每一次上课后,我都要求自己写了教学记,但是听课记写得数量屈指可数,尤其是按照这“四个带着”思路思考,是第一次。我发现用特定的思路来听课,更多的是看到对于一节课的整体设计。


艺之芳华
每日思考、读书收获、生活杂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