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

文摘   2024-10-12 07:00   湖南  
前天上完《那一定会很好》后,自己比较满意。有可能是源于童话故事文本学生比较喜欢,理解课文内容没有太大压力。也有可能是上午第一课,学生状态比较好。还有可能是自己这节课做好了“三要”。

一、提问要精准
“‘那一定会很好‘出现了几次?”
“五次。”“四次。”
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提问不够精准。为什么有学生说五次,因为他把课题也算进去了。
“‘那一定会很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四次。”
这次是整齐划一的声音。
无独有偶。本课的关键问题也是在第二次精准后得到了理想的答案。
“一粒种子经过哪些历程?”
当我抛出这个问句时,学生一脸懵,齐刷刷的看着我。直到我提醒他们是书中课题下的思考问题:
“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这时,他们才拿起笔在书中圈画关键词。不得不说,他们还真的找到了,有的学生是两三个,也有的学生全部找到。

二、表扬要具体
“××坐得很端正。”课堂只要只要表扬一个坐得好的同学,其他学生也都会调整坐姿。
“xx善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果不其然,这节课举手说自己想法的学生多了几个。
“老师,我发现略读课文前面的圆圈是绿色。”
“老师,为什么这篇课文没有田字格的生字?”
“老师,我发现这个种子成长过程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种子是小孩子,大树是大学生,手推车是爸爸妈妈,椅子是爷爷奶奶,木地板就是到了敬老院。”
正因为有这个孩子的补充,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它的价值。

三、主题要突出
“《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反复出现了‘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因为这句话也最能体现文章主题——要乐观。文章题目就是它的核心,我们以后写题目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今天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个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我希望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这个课堂小结,刚好在下课铃声响之前讲完。
昨天语文课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何浩宇同学讲《爷爷一定有办法》。原因有三:1.他有这个绘本,而且愿意放在班上给其他人读。2.他的声音比较洪亮,他站到讲台上讲,大部分人都能听清。3.他的识字量很大,绘本上应该没有他不认识的字。总体来说,挺好,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他讲的时候很紧张,一直盯着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我目前语文课的一个重点。
听完之后,立马给学生提了两个问题:1.你听到的反复出现的句子有哪些?很多同学都听到了“爷爷一定有办法”“缝进,缝出”“爷爷说还可以做”等。2.“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故事”这条线索能调整顺序吗?大家都说不能,有个反应快的学生说这个是按大小顺序的,毯子是越变越小。更让我意外的是有学生会逆向思维,“把这些东西从小到大变化应该也是可以的。”是啊,童话不就是人类通过自己大胆的想象编出来的吗?经典的童话不都是一样的套路,再次跟他们讲童话的语言特点,关键性内容重复出现。

第一次读《那一定会很好》这个童话故事,也是第一次讲。主要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和木地板的生命历程。“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成为了一条叙事的线索,又突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这句话该如何理解。难道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机会续写吗?还是为了突出这颗种子又即将轮回第二次生命?我认为这篇童话故事的寓意在本单元中应该是贴近学生成长的,人不管在哪个阶段,都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我讲读这个篇童话故事最大的收获,愿自己能把这句话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相信自己现在的行为,那一定会很好。

艺之芳华
每日思考、读书收获、生活杂感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