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宝宝们好呀。嘴唇是面部下三分之一的中心部分,在面部美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口周肌肉的力量平衡对嘴角位置有显著的影响。降口角肌、颈阔肌、降下唇肌和颏肌的收缩都会影响下唇的下降和外翻。
其中,颈阔肌的下颌部和降口角肌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嘴角向下牵拉的主要力量。降口角肌(DAO ),从颈阔肌延伸,从下颌骨会聚并插入到颏部,当收缩时加深唇下颌皱襞并导致嘴角下垂(图1a)。将肉毒素注射到DAO中来提升嘴角,是一种经典的注射方案。不过该方法可能导致无意间将肉毒素扩散至降下唇肌(DLI),从而影响嘴唇的对称性。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国内医生大佬们的超声技术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种“交叉注射”策略,用于超声引导注射(图1b),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提升准确性。
技术研究
“交叉注射”的第一步是降口角肌的垂直注射。探头的方向是垂直调整的,如图2a。进针于下颌骨上的DAO附着体,进针角度几乎垂直于下颌骨下缘。
第二步为DAO的横向注射,探针横向放置在下颌缘正上方,针插入探针平面下方5mm处(如图2c)。随后,将针从DAO的外侧插入其肌腹的内侧,目的是借助超声波将针的大部分埋入肌肉中。在缩回针头的同时缓慢注射A型肉毒神经毒素。
研究结果
基于新的超声引导“交叉注射”技术,作者介绍了接受治疗的患者。
一位年轻女士抱怨嘴角下垂。注射后下垂的嘴角得到改善。患者向作者报告说,在8小时内,嘴角已经抬高,面部表情也有所改善(如图。3a–d)。治疗后一天,作者给她拍了照片。
作者展示了一个面部笑容僵硬和明显嘴角下垂的女人。患者花了2天时间才报告她的面部表情有所改善。如图3e-h所示,注射后双侧口腔袋缩小,嘴角升高。然而,注射后,患者右嘴角下内侧出现血肿,直径约为8mm。血肿引起的肿胀导致下唇在大笑时轻微不对称。注射两周后,这种不对称性基本消失。
一名下巴宽、嘴角不对称的女性接受了超声波引导下的“交叉注射”。将两个BoNT A型注射到右上嘴角。然而,将4个BoNT型A注射到左下侧以实现对称。五天后,患者报告说BoNT A型已经生效,在微笑时可以观察到和谐的面部,如图4a-d所示。
研究讨论
在传统手术过程中,注射深度难以控制。如果肉毒神经毒素注射过浅,嘴角提升的效果将不足,需要反复注射。否则,深度注射很容易影响DLI,在这种情况下,嘴角不会有效升高,但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此外,降角肌呈扇形,这使得使用传统的定点注射药物难以扩散到整个肌肉,这可能会影响注射效果(图1a)。
基于上述原因,超声引导下的DAO“交叉注射”具有显著优势。一般来说,使用超声波技术可以使注射可视化,使其准确可控。注射过程的可视化使注射的深度和面积可控,确保药物在DAO内注射。解剖学研究已经发现,超声引导下的注射可能不会导致药物在不同肌肉之间的扩散。
由于DAO和DLI在嘴角部分重叠,在超声波引导下注射肉毒杆菌神经毒素可以特异性地影响DAO,并尽可能减少对DLI的任何潜在影响。然而,与传统的盲注射相比,这种新技术更复杂、更耗时。
最重要的是,超声引导注射并不完全安全。在作者研究的3个病例中,第二名患者在注射后出现血肿。Lee的研究发现,唇下动脉在DAO下方。
即使在超声波引导下注射,注射过深仍可能导致唇下动脉穿孔,导致嘴角血肿。此外,超声引导注射不能保证肉毒毒素不会扩散到DLI中,这通常会导致下唇向下拉伸和外翻的单侧减弱。因此,医生在注射过程中仍需谨慎,目的是在注射过程中将针尖保持在肌肉腹内。
根据Botox的处方信息,注射肌肉的化学去神经作用“通常”在注射后一到两天开始。该研究中,患者对A型BoNT生效时间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与眉骨相关的几组肌肉充当突触或拮抗肌肉,以维持嘴角的位置。DAO的强度需要降低到一定程度,使其破坏肌肉的平衡,以抬高嘴角。在这种情况下,DAO不是嘴角位置的唯一决定因素,嘴角位置会受到附着在眉骨上的多块肌肉强度的影响。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患者的生效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上述讨论还突显了这项新技术的另一个问题:生效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也表明了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需要更多的病例、更长的随访期和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彻底探索所涉及的问题。
总之,新的注射技术使作者能够实现下垂嘴角的可靠美学改善,同时显著降低注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尽管使用超声引导注射可以使A型肉毒毒素注射更精确,但它不能完全防止血肿、邻近肌肉麻痹或唇不对称等问题。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分享了,感谢大佬们的研究解析,最后记得点“在看”哦~
Ultrasound-Guided "Cross Injection" Technique for Mouth Corner Lift with Botulinum Toxin Type A
Kuangyun Tang 1, Yange Wu 1, Wen Wu 1, Kai Zheng 1, Sheng Wang 2, Xuepeng Chen 3
Aesthetic Plast Surg. 2024 Nov 6.
PMID: 39505745
DOI: 10.1007/s00266-024-04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