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南宗·百日筑基

百科   2024-12-05 13:30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在道家南宗的传统修炼体系中,炼精化气阶段被形象地称之为“百日筑基”。这一阶段的全过程,可以精细地划分为养气、采气、炼气三个核心步骤。

“养气”,简而言之,就是培育并滋养人体先天的元阳真气。《悟真篇》中有所阐述:“当两种关键要素汇聚时,性情得以调和,五行之力全面展现,龙虎盘踞。这全赖戊己作为媒介,使得阴阳如同夫妻般永远和谐。”这里所提到的,正是养气的精髓所在。“两种要素汇聚”指的是通过意守丹田,达到一定的修炼境界时,元神与元精实现融合。因此,养气的具体实践方法,实际上就是意守丹田。《悟真篇》进一步指出:“要知道产生真气的源头,那西南方就是本源之地。”这里的“西南本源”指的是下腹部的下丹田位置。因此,意守应当集中在下丹田,而非上丹田或中丹田。

那么,真气究竟应如何采集并引导归位呢?南派第四代传人陈楠在其赠予弟子鞠九思的《水调歌头》一词中,以隐喻的方式给出了答案:“那些珍珠般的露珠,谁能将其运送到稻花之上?就在此刻进行采集,它如同含苞待放的碧莲,滴破了宁静的玉池之秋。”其中的深意是:真气(比喻为珠露)被运送到男性外生殖器龟头处,即“运到稻花头”。此时的真气细腻而娇嫩,恰似碧莲含苞。趁此时机采集真阳之气,能引发身心的显著变化,打破原有的阴静状态“玉池秋”。《悟真篇》又言:“将其送回土釜中牢牢封闭,接着与流珠相匹配。”这里的“土釜”指的是下丹田,说明在真气发动时,应用意念引导其回归下丹田。因此,“采气”就是在真气发动,即活子时到来时,及时用意念采集并送往下丹田,防止其流失。《悟真篇》还提到:“铅遇到癸水时必须迅速采集,金逢望月之后则不宜再尝。”其中“癸生”指的是后天肾精的发动,即性冲动,因为先天的无形元精蕴藏在有形的肾精之中。当性冲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元精就会转化为肾精,因此必须在元精将化未化之际进行“急采”。否则,一旦错过时机,“金逢望后”元精已转化为肾精,就无法再采集到了。

“炼气”则是指真气在督脉和任脉中的运行,包括通过三百次小周天来炼制外药与内药(指不同层次的真气),以及通过七日静定来炼制大药(指高层次真气)。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养气和采气的积累,下丹田中的真气达到一定的火候,气机发动,通过逆呼吸进行所谓的“橐龠运动”。在“巽风”的配合下,真气沿督脉扶摇而上,进行小周天的运转(又称“转法轮”)。《悟真篇》中提到:“妙就妙在周天的运用”,“河车不敢有片刻停留,直运入昆仑之巅”。南派第二代传人石杏林在《还源篇》中描述:“一孔连通三关窍,三关是要害之头。忽然间轻微运动,神水便自然周流。”陈楠的《紫庭经》也说:“采集并炼制不过片刻,一气渺渺贯通三关。”这些都描绘了真气在小周天运转时的景象和相关要点。

其次,经过大约三百次的小周天运转,元精已经转化为真气,不再向后天肾精转化。陈楠的《金丹诗诀》中提到:“只需坚守火爻三百刻,便能产出一颗夜明珠。”此时,全身阳气充盈,达到“马阴藏相”的境界,即性欲已断,外生殖器内缩,就不再有两性的欲望,此时就必须及时停止周天的运转。《悟真篇》告诫道:“未炼还丹须尽快炼,炼了还需知道满足。如果贪心不足,难免一朝遭殃。”“知止足”指的就是停止周天运转和火候的调控。小周天运行中,每次采集炼制的真气被称为外药。经过大约三百次周天运行后,元神与外药在下丹田会合,形成质量更高一级的真气,称为内药。内药继续在下丹田与元神会合凝结,形成质量更高一级的真气,称为大药或金丹或丹母。产大药之时称为正子时。产大药时的景象是:下丹田如同火烧般炽热,两肾如同热汤煎熬,眼睛闪烁金光,耳后风声作响,脑后如同鹫鸟鸣叫,身体涌动且鼻子抽搐。然后再经过大约七日的静坐修炼(称为坐关),就能炼成更高一级的真气,称为圣胎或婴儿。《悟真篇》中提到:“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内含真元然,十月胎圆入圣基。”这就是炼精化气功夫的最终成果。

这一阶段的修炼方法,自古以来就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现列举几条进行解释:

一、炉鼎与黄道

鼎指的是脑海中的泥丸宫,炉则指的是下腹部的下丹田。关于黄道一词,历来存在争议。《悟真篇》中提到:“既然驱使两种要素归于黄道,又怎能不生出金丹呢?”清代气功家、道家学者闵一艮认为,在督脉(称为黑道)与任脉(称为赤道)之间,有一条脉络从下丹田直通脑海泥丸,这条脉络被称为黄道。他认为练功者应先打通任督二脉,然后自然能激发黄道的通畅,使真气更加升降自如、活泼,上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某种新的境界。如果真气不经过督任二脉的周天运转,而是用意念直接引导其通过黄道,则容易偏离正轨,称为“闯黄”或“闹黄”,其弊端极大。因此,闵氏将“黄中直透法”传授于世。

二、活子时到来时采集真气的口诀,在南派的丹书中并未记载。但稍后的丹书中提到了“吸、抵、撮、闭”四字口诀或类似的六字口诀以及口传的“橐龠运动”等。这些具体方法都需要通过口传面授来传授,并未见于文字记载。

三、卯酉沐浴

在小周天阶段,卯酉指的是位置而非时间。人体前部的脐部和后部的肾部被称为卯酉。沐浴在小周天中指的是休息,在大周天中则指的是排除杂念,防止心神外散。在小周天运转过程中,当真气到达督脉的肾部(上行)或任脉的脐部(下行)时,应适当休息一下,这被称为卯酉沐浴。《金丹四百字》中提到:“火候不到时,冬至不在子时。及其沐浴之法,卯酉只是虚比。”这说明“火候”、“冬至”、“沐浴”、“卯酉”等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

四、火候

“火”指的是元神或心意。“火候”则指的是在练功过程中真气的变化、运行以及如何用意念和呼吸来调节和掌握其程度,做到既不过度也不不足,恰到好处。例如,气息绵长且意念强烈时被称为武火,多用于采集和封固以及运行督脉之时;气息与意念若有若无时被称为文火,多用于温养和循行任脉之时。《悟真篇》中提到:“契论经歌讲述至真之理,却不将火候的具体方法著于文字。”古人不公开讲述火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火候实际上是功法中的具体细节和窍门,在练习时出现的景象和问题往往因人而异,因此火候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由师徒间口传心授;二是为了保密,不轻易传授给外人。

炼精化气阶段被视为修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关于其能否炼成的客观标准,南派的丹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后世学者总结出了以下五点:

第一,马阴藏相,即性欲已断,外生殖器内缩,而非因疾病或衰老所致。

第二,寒暑不侵,即不怕严冬的寒冷或盛夏的炎热,将冬夏视为一体。

第三,白发转黑,牙齿脱落后再生。

第四,饮食睡眠减少。因为气满则不思食,神旺则不思睡。

第五,阳光三现,即头部和胸腹前因丹田之气充盈,在静坐中出现闪光现象,被称为阳光。一般认为出现两次闪光后,就应停止周天运行。但陈樱宁认为“阳光三现”出自明末伍冲虚所著的丹经,是他个人练功过程中的感受,并非普遍规律。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