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元丹法“三家相见”·解

百科   2024-12-17 21:55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人元丹法作为气功养生功夫的至高境界,由于历史的变迁与岁月的流逝,如今已濒临失传,其基本原理亦变得模糊不清,亟待人们深入整理与发掘。现就“三家相见”这一核心且基础的理论概念,进行如下客观阐述与解析。

“三家相见”问题的缘起

在历代的丹经典籍中,“三家相见”的概念被频繁提及,诸如“须用同心三个人”、“三人同志谨防危”、“三人一志互相托”、“同志三人互相守”等表述屡见不鲜,均指向这一核心要义。其中,“三人”之一无疑指的是丹士本人,这一点似乎毫无争议。另外“两人”究竟指代何方神圣?他们又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人元丹法中“三家”与“二家”的划分,其本质区别又在哪里?

有人认为“黄婆”是“三人”中的一员,且为实有其人;也有人认为“黄婆”实则指代丹士本人的真意(即思想意识)。究竟孰是孰非?这些都是研修人元丹法的修行者必须彻底厘清的关键问题。

“三家相见”的真谛

古人创立人元丹法,实则是从男女(阴阳)结合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到了某种深刻的哲理。如著名内丹家陈致虚曾感慨道:“世人自恃聪明,固执己见,认为‘有生必有死,何来长生之说?圣贤仙佛,皆为天生,师长岂能传授?人又岂能造就?’这是不思进取,甘愿接受死亡。应当想到,我辈之身既是由父母阴阳之气所生,那么阴阳之气必然能够延年益寿。”这段话充分印证了上述思路的正确性。

人元丹法认为,男子外表属阳而内里藏阴,女子外表属阴而内里含阳,只有将这两者的阴阳之气汇聚一处,方能化育成丹。如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二气感化章》中所言:“阳燧用以取火,无日则不生光;方诸用以取水,非月则不得浆。阴阳二气虽玄远,感化却能相贯通,何况它们近在人身,紧密关联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征。”这段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阴阳二气在修丹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此,仇兆鳌补注道:“《易经》所言‘同气相求’,乃是自然界造化的根本原理。因此,阳燧取火需日照生光,方诸取水需月映成浆。由此可见,真阴真阳,有感必应,相通无碍。即便日月遥不可及,尚能借物以致之,何况近在咫尺,存于我心呢?”

李晦卿则注释说:“阳燧与方诸,乃是招摄水火之器具。当它们招摄时,若无日月之光,即便有再多的燧具,水火又从何而来?世间的方士往往只知用坤(阴),而不知用乾(阳)。这与只用燧具而不用日月之光又有何异?他们殊不知,用坤只是空有其器,实则并无铅汞。若有铅汞,那么世间的处女便无需男子而能自行生育了。其实,水火原本并非燧具所固有,而是源自日月;铅汞也并非坤宫所独有,而是来自乾宫。燧具只是招摄的工具罢了。”

李晦卿指出修人元丹法需乾坤并用,这一点是正确的。但他认为“坤乃空器,实无铅汞”则是大错特错。南宋翁葆光在注释《悟真篇》时明确指出:“龙之弦气,名曰真汞;虎之弦气,名曰真铅。”又说:“乾炉即喻青龙一物,坤鼎即喻白虎一物。”从而清晰地指出坤鼎中蕴含着真铅。由此可见,坤并非空器,也并非仅仅是招摄的工具。因此,仇兆鳌评价李晦卿的言论时说:“李氏常说丹室须用乾,却不知炼己筑基需剑锋英利,这正是乾刚坤柔、灵父圣母两相配合的道理。若说丹房中还需另用婴儿姹女,两相交接,然后乾家乘机而取之,以此为三家相见,这实际上是仙真所不言的。”

从表面上看,李晦卿的论述涉及到了乾坤二鼎,似乎符合三家相见的理论,但其实质仍然是典型的两家旁门之术。因此,仇兆鳌对其提出了批评。由此可见,仇兆鳌是真正懂得人元金丹之道的人。

人元丹法的经典著作《金丹真传》中明确指出:“必用鼎器,鼎器为何?即《悟真篇》所言:‘鼎器本是乾坤体,大药原来精气神。若要拈来归一处,需用同心三个人。’”这里郑重强调了修炼人元金丹必须采用乾坤鼎器,实行三家相见之法,这才是“三家相见”的真正含义。

明代著名医家龚云林(据其师言,他与《金丹真传》的作者孙汝忠之父师孙教鸾同为安思道的高足,对人元丹法有深入的了解)在其医学著作《寿世保元·神仙接命秘诀》中写道:“一阴一阳,乃道之体;二弦之气,为道之用。二家之气交会于神室之中,从而化丹。万卷丹经皆言三家相会,能领悟三五合一之妙,便已穷尽丹道之奥秘!世间的学仙者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神室、黄道、中央戊己之门,比喻为中五,即戊也。真龙真虎、真铅真汞、金木水火四象,比喻为阴阳玄牝二物。炼己、筑基、得药、温养、沐浴、脱胎、神化等过程,皆在于此二物的运用,与个体自身毫无干系,与天地运行、日月更迭无异。《悟真篇》有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注:不仅指坤鼎,也包含乾鼎),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此诗已尽言三家之真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在此二物之运用,与一己毫不相干”这一表述,可谓是坦诚相告,毫无保留。由此可知,乾坤鼎器加上修丹之士,正好构成三人,正符合“三家相见”的理论。

乾坤鼎器,即阴阳玄牝二物,在丹经中还有诸多别称,如青龙白虎、真阴真阳、真铅真汞、金木水火、生龙活虎、圣母灵父等。《金丹真传·修真大略》中记载:“窃闻还丹大道,原非兀坐单修。阴阳龙虎必双全,玄牝汞铅须两配,《参同契》原有明训,《悟真篇》已注真诠。顺行则成人,禀承凡父俗母之真气;逆行则成道,借助灵父圣母之元阳。”试想:凡父凡母顺行而生子,凡父凡母与子女,这便是三家相见的一种体现。而灵父圣母逆行以成丹,即灵父圣母的二弦真气在丹士的神室中交会,灵父圣母加上丹士本人,正好构成了三家相见。

灵父圣母之运用

通过上述探讨,我们已明晰了“三家”的具体所指,以及“三家相见”的深刻内涵。那么,灵父(乾鼎)与圣母(坤鼎)在修炼过程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发挥着何种作用呢?

人元丹法认为,男性外表属阳而内里藏阴,此为真阴;女性外表属阴而内里含阳,此为真阳。随着年龄的增长,真阴真阳会逐渐消耗,因此修丹者在选择鼎器时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以确保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真阴真阳。《道窍谈》中阐述道:“为何将鼎器称为灵父圣母?因为它们是孕育仙佛的父母,不同于凡尘中的父母,所以以灵父灵母来命名这些后天的鼎器。灵父灵母逆行交媾,而凡父凡母则顺行以生养子女。”这段话已经揭示了灵父圣母的作用及其运作机制。只有领悟了“逆来顺去”的哲理,才能真正理解张三丰所说的“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的深刻含义。其中的“颠倒颠”并非指清修过程中真气的冲关,也不是指房中术等旁门左道中的“黄河逆水流”,而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灵父圣母在修炼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生人与结丹虽然原理相同但途径却截然相反的过程。学道者应当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三家与二家之区别

二家之法:是通过自身与同类异性配对来构成阴阳。这种方法途径多样,有的依赖药物,有的依靠气功,有的则依赖定力。其目的都是为了从对方身上汲取益处,以滋养自己的身体。他们却忽视了男女之间的大欲、阴阳二性的本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阴阳交媾逆行极为困难,且一旦念头萌动,先天的纯朴之气便会消散,即便有所得,也只是些残渣余孽。对此,陈泥丸在《翠虚吟》中警示道:“莫言花里遇神仙,却把金筚换瓦片。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翻波死如箭。”意指盲目追求二家之法,只会让生命如朽木般枯萎。此外,二家之法往往铅汞不全,金木相隔,无法攒簇五行以结就丹头,从而恢复先天的性命。

明朝名医万全在《养生四要》中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今人好事者,以御女为长生之术,如九一采战之法,谓之夺气归元、还精补脑。不知浑浊之气、渣滓之精,其机已发,如蹶张之弩,孰御之也?己之精,自不能制,岂能采彼之精气也?或谓我神不动,以采彼之气。不知从入之路何在也?因此而成淋漓者有之。或谓我精欲出,闭而不泄,谓之黄河逆流,谓之牵转白牛。不知停蓄何处,为疽为肿者有之。非以养生,适以害生也。”这番话直击要害,深刻揭示了迷信二家之法者所面临的无法回避且难以解答的问题。总而言之,后天的浑浊之精、欲动之气皆属渣滓,无论如何保留都无法成就金丹。

三家之法:则强调清静自然,借助灵父圣母的元阳之气,将真阴真阳二弦之气以极为巧妙的方法收归丹士的中央神室。在修炼过程中,如同列队行兵般井然有序,手持奇器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绝不会损害他人。且效果迅速显著,立竿见影。三家与二家的具体区别如下:

1.修炼方式:二家之法是彼我二人同修;而三家之法则是我、灵父、圣母三人同修。

2.身体接触:二家之法涉及躯体接触;三家之法则是男不宽衣、女不解带,彼此敬如神明、爱如父母。对待坤鼎(圣母)的态度,正如张三丰在《咏先天鼎》中所言:“人皆贪爱欲,我看似亲娘。”

3.效果差异:二家之法首先需要锻炼阳关以达到“不漏”的境界,铸剑有成后方能正式行功,事倍功半,且不适合体弱多病、年老体衰、药源枯竭者修炼,勉强行之反而可能加速死亡。而三家之法则入手即用鼎器,寂然不动便能坐享其成。正所谓“百二十岁,只一口气在,亦可返还”,“治垂死病甚验”。它不像二家之法那样需要先进行自身的锻炼,如按摩、烫洗、铸剑、吞吐呼吸等,以使“筑基”功夫有成(事实上二家之法根本无法筑成真正的基,所谓“不漏”完全是后天的作用,而非真正的不漏)。正如《金丹真传·修真人门》所言:“既漏之身难以速补,已放之心不能遽收,不若阴阳相补有所凭藉,不大劳神,入门为易也……此道至简而不繁,至近而非遥,其效如立竿见影之速。”

综上,二家之法虽然容易听闻但难以成就,且更容易陷入色情之中而伤身害命。而三家之法,在法侣财地具足的情况下,仅需数月便能迅速使人白发转黑、齿落重生、睛如童子、寒暑不侵。

李晦卿所言方法之误

李晦卿所言虽也涉及乾鼎,看似符合三家之法,但其实质却另有内情。即当丹士本身年龄过大、体力衰弱无法行二家之法时,会先让乾鼎与坤鼎交接,待彼方欲动之前立即撤去乾鼎,由丹士接上采取彼家之气。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典型的二家房中之术的变种,且形式低劣,一直为君子所不齿。难怪仙学大家陈樱宁先生会称此法为“侮辱大道”。

“黄婆”之秘

某些主张二家之法的人为了自圆其说,将彼、我、黄婆计为三家,勉强凑合成“三家相见”之说。这其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认为“黄婆”实有其人,并将其列为“三家相见”中的一人。然而根据金丹大家张义尚老师的秘传,“黄婆”确有其人,但在道门内部被称为“外黄婆”,有其独特的作用。由前文所述可知,“外黄婆”并不在“三家”之列,并非三人中的一人。《悟真篇》有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自然稀,东三南二同成立,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其中东三南二代表木火一家,即青龙真汞;北一西四代表金水一家,即白虎真铅;戊土自居生数五,指的是丹士本身的中央神室。而主张二家之法的人则错误地将东三南二归为我方,北一西四归为彼方,再加上黄婆凑成三家,但这与“戊己自居生数五”的表述显然不符,错误无疑。

第二种是将丹士的真意视为“黄婆”,认为真意是由脾土所生,土属黄色,故名。这种说法在丹家中自古就有,但若将此“黄婆”视为人元丹法“三家相见”中的一人,则显得极为牵强。明了本文前述的道理后,便可一眼看穿这种说法的谬误,付之一笑而已,无需再作辩解。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