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派清修丹法·总诀

百科   2024-12-18 13:51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西派清修丹法的核心要诀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道家学者陈樱宁先生指出,希夷派的要旨在于“守中抱一,心息相依”这八个字,这一见解确实深刻独到。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阐述:“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就是修炼的起手功夫,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分层次逐步深入。”西派始祖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提到:“调息的方法始于调心,凝神的方法则始于调息。这是圣贤仙佛修行的阶梯,也是我们凡人道德修养的入门之路。”西派高杰玄静居士徐海印(颂尧)在《天乐集》中记载:“昔日因缘际会,得遇汪师(体真山人汪东亭),传授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因此,西派丹功的总诀被命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即将调心与调息有机结合,以心调控呼吸,以呼吸安定心神,心息相互依存交融,从而使性命得以相融。元代李道纯在《中和集》中写道:“气神和合孕育灵质,心息相依结成圣胎。悟透其中奥秘,三关九窍自然贯通。”

徐海印在《天乐集》中进一步阐述:“经师父多次传授,领悟西派传承的要旨,在于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之处,皆是大定真空的延伸。……唯有达到大定,方能进入真空境界。达到真空后,方能契合妙有,空与有圆融无碍,形神皆达妙境。因此,大定真空的妙旨,是文始、东华两派的核心,也是九还七返的玄妙要诀。”宋代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在静中运用火候,在定中结成还丹。”宋代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提及:“采集精神作为药物,取静定为火候。以静定之火,炼制精神之药,便能成就金液大还丹。”《中和集》有云:“药物只在虚无中取,大丹全在定中炼制。”《体真山人丹诀语录》也讲到:“丹法归根结底在于一个‘定’字,这是至简至易的修行之道。”因此,炼丹的关键在于“定”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自得。

《老子》中说:“达到极致的虚无,保持极致的清静,我以此来观察万物的复归。万物都蓬勃生长。”“致虚极,守静笃”,正是“大定真空”的修行功夫;“以观其复,万物并作”,则是“阳生药产”的时机。因此,“大定真空”是药物生成的源泉,是产药的活水源头。《悟真篇》中说:“要知道产药的源泉所在,只在西南方是本源之地。”西南之地,对应坤卦。坤卦六爻中空,空洞无极,不正是“大定真空”的象征吗?坤卦变为复卦,重阴之下,一阳来复,即是“阳生药产”之时。《龙虎经》说:“坤静而含阳气”,“阳气发于坤”,正是这个时刻。

“大定真空”既是“阳生药产”的源头,那么如何达到“真空”的境界呢?需通过“心息相依”的修行。《天乐集》中说:“复命之学,需回归于虚寂,唯有虚才能感应。修行者通过心息相依,直接达到大定的境界。”汪东亭说:“修炼时杂念来临不要紧,要知道,杂念如同落叶,心息相依就是铁扫帚,边落边扫,总有一天会扫得干干净净。”(《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由“心息相依”而达到静,由“心息相忘”而达到空,自然能证入“大定真空”的虚无境界。汪氏又说:“心息相依的功夫纯熟后,必然会转入心息相忘,这样才能入定。如果不能心息相忘,就不能入定,所以这个‘忘’字最为重要。”(《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玄关显秘论》有云:“就是这个‘忘’字,如果能领悟这个道理,在‘忘’字上下功夫,就能深入大道的微妙之处,夺取自然的妙用,瞬间奠定丹基,将造化运于一身。”《道言浅近说》中也说:“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间阳生,人如沉醉。”有些修炼静功多年的人,仍不能“阳生药产”,皆因未能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然而,这个“忘”字的功诀并非西派独有,而是丹道各家功诀的共同通路,《龙虎经》称之为“先存后忘”。希望实践者能在此等微妙之处细细研究,才能证得丹道的真实效验。李涵虚自述:“昔日我在洞天中钻研杳冥之道七八年,然后才稍有心得。”由此可见,古人证悟之不易,我们今日能得闻其中玄妙,岂能轻易放过而不亲身实践?李氏又说:“必须下真功夫,才能有真效验。那些无功而妄想效验的人,终究是无法得到效验的,对他们的反唇相讥,何足挂齿!”

能从“心息相依”达到“心息相忘”,进入“大定真空”的境界,自然会有真效验产生。清代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说:“神气交融,心息相依,身体内外泰然自若,有酥软如绵的感觉,这就是阳气初生的征兆。当此气生时,即是玄窍开启之时……浑身舒畅,其妙处难以言喻。”《天乐集》有云:“修行功夫不外乎心息相依,一旦达到大定真空的境界,内外两种药物都能通达。外则九还,先天一气自然而来;内则七返,五行四象自然融合。三家自然相见,水火自然既济,一切法验不召自来,不求自得,有水到渠成之妙。”《乐育堂语录》中也说:“内药,即我身之元气;外药,则是太虚中的元气。……这是内外合一,盗取天地灵阳,归入我身之内,久而久之则炼形而化气。”

既然“阳生药产”,即可应时起火采炼。采炼火候,关键在于“静动静”三个字。《乐育堂语录》有云:“炼时称之为火,火中自有药在,其实只是一个动静而已。动而有形,比喻为药;静而无象,比拟为火。”白玉蟾也说:“以静定之火,炼制精神之药,则能成就金液大还丹。”(《玄关显秘论》)心息相依而至心息相忘,是前静之功。静极而生动,此“动”之机,正是“阳生药产”之时。采药之功,虽名“不采而采”,实则只是一个“以静制动”的过程,师父说:“定续定也。”动而阳生,静而采炼,一动一静,一生一采,这是采炼火候的次序。吕祖说:“动即施功静即眠。”

《天乐集》中记载:“定久则寂然无声,这是归根。归根则有动,而后又返于静。静极再动,先以一觉照之,有感必应,我即以动应之,在外则心息相依,神气合一,使之心定而不妄动,这是在水府中寻求玄关,起巽风而运坤火。再由心息相依,渐渐由武火转为文火,神息两忘,又入大定。此时先后天各得其所,内外和融,身心愉悦,所得真乙之气,送入土釜中牢牢封固,方可一度结束修炼。因此,复命之学,须经历‘三反’。即由动而静,静极复动,动而又静。汪师对我说:‘阳生前需要一次定,阳生后还需要一次定。前定是为了等候药产,感应真阳;后定则是为了沐浴温养,封固密藏。’《阴符经》中提到的三反昼夜,指的就是这部分功夫。这是玄宗复命之秘奥,必经‘三反’方能完成。”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