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 积精累气以成真

百科   2024-12-18 13:51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丹道功夫,作为道家修行的重要法门,包含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四大核心阶段。其中,炼精化气作为修行的起点,又细分为积精累气、关开窍展、筑基炼己三个小阶段。这三个阶段各有其独特之处,对于修丹功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它们至关重要。若能在修行之初就得法,便能迅速登堂入室,日进千里。而要想修行得法,首先必须理清法明,因此,对精化气中积精累气的理论进行深入了解,是每位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功课。

精,作为生命的基础,既禀受于先天,与生俱来,又是生命的起源。人体内的精可分为三部分: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和生殖之精。构成人体本质的部分为先天之精;维持日常生命活动的则为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由饮食中的精华与胸中的宗气结合而成,周流全身,最终归于脏腑。当脏腑神气充盈时,便会归藏于肾,肾中的后天之精在肾间动气的作用下,化为先天元气,进而转化为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的冲动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若以丹道功夫加以风火调炼,则能化为先天元气;若未加调炼,则会转化为生殖之精,用于繁衍后代。丹家将这一过程形象地描述为“顺则成人,逆则成仙”,这便是炼精化气的理论基础。

《黄庭经》中有言:“积精累气以成真。”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积精,二是累气。精足则能不断化为气,气足则能不断滋养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金仙证论》也强调:“仙道炼元精为丹。”并指出:“精,为万物之美,是养身立命的至宝。”这充分说明了元精在修行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积精累气的过程中,积精是基础,而累气则是这一目标实现后的自然结果。所以,修行之初,当以积精为首要任务。《黄庭经》中还提到:“保守尔精可长活。”进一步强调了保精对于修行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后天之精由于其重浊之性,并非丹功中的药物,而先天之精才是修行的真正基础。积精累气实际上是在积累先天元精,这种元精无形无象,其积累过程是以后天之精的积累为基础的。修行者往往喜欢通过回光返照的方式,将周身精气聚于丹田,但若冲关而出,则会大损元气。因此,古人有言:“白日补之,不觉其有余;一旦损之,便觉其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守已经获得的一份精气,比通过修行获得十份精气而不知保守更具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保精呢?《养真集》中给出了答案:“无欲静极,则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则元牝立矣;元牝立则真精固,真精固则永无走失之患。”可见,保精的诀窍无非在于清静无为。具体方法则需从饮食、睡眠、思维以及日常行住坐卧等各个方面进行调节。这种修炼外的调节,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修炼,它涉及到了“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的范畴,即现代人所说的气功生活化。其内容可以从沙弥戒、比丘戒中获得启示,这里不再赘述。

在积精累气的初级阶段中,积精是基础,但仅仅积精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所积之精转化为气,才能逆修成真。那么,精如何化气呢?肾间动气作为生命的根本动力,在凡人身上,它依靠自然的力量将阴精转化为气以维持生命所需。然而,由于凡人的肾间动气力较弱,因此生命力也相对较弱。对于修丹道功夫的人来说,想要化精为气,就必须加强肾间动气之力。而加强的方法,唯有通过风火调炼来实现。

风火调炼并不需要借助外力,只需凝神入气穴,使心息相依即可。当神入气穴、心息相依时,自然的呼吸就会引动先天之气机,使其往来无穷,从而强化肾间动气。虽然凡人与修丹道者都依靠肾间动气来化精为气,但为何结果却截然不同呢?原因在于,凡人食五谷所化的阴精,未经锻炼,大部分转化为欲念,难以归正途。只有少部分借助肾间动气之力化为气以维系生命。而修丹道功夫则不同,它要求将所有阴精都化为气,这必须通过文火温养、凝神气穴来实现。在修炼过程中,心神不可外驰,呼吸不可断续无嘘。通过神息之相炼、动静之相依,以自然之呼吸引动先天气机,以丹田自然呼吸之气吹动其中真火。水在上火在下,水得火则自然化而为气,其气上腾熏蒸传透一身之关窍,流通百脉。在这一过程中,阴精被精炼尽,阴魔消散。阴精所化的元气与一身之气混合后,再与先天之气相合,然后先天之气再从窍内发出而为药。至此,积精累气的初步阶段便告完成。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