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炼气化神与炼神还虚

百科   2024-12-07 16:52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道家南宗主张,在精炼精气转化为气、炼成高级药物(即圣胎)的基础上,便可以进入炼气化为神的阶段。此阶段主要采取无为的方法和修炼心性。详细过程如下:将黄庭(这里指中丹田)作为鼎,下丹田作为炉,已经炼成的高层次真气(圣胎)不再沿任督二脉循环,而是在上述鼎炉之间氤氲流转,不拘泥于某一处。任其保持虚静无为、自然灵活的状态,当达到一定的火候时,心灵变得清明不昧,全无昏睡,进入一种极度虚无静谧的静定状态。真气由微动逐渐到完全不动,开始先用眼睛持续柔和地内视,以防心神散乱,久而久之进入无知无觉的状态,神气完全融合为一。这就是炼气化神的最终结果。此时,由于身体内的关节全部打通,真气畅通无阻地流遍全身,因此被称为大周天。

在这一阶段,丹经强调“四正沐浴”,意思是在一天中的子、午、卯、酉四个正时,要注意清心宁神,排除一切杂念。这并非要求修炼者死板地每隔两个时辰就清心宁神一次,而是强调在这一阶段应始终保持虚无清静的心态,不可执着于外在的形式或追求。

从本质上看,炼气化神阶段无非是进一步炼养真气,使神与气凝结,从有为的修炼方法和固定的法则转变为无为、无法,最终归于自然。

炼神还虚又称炼神合道,南宗的炼神还虚与钟吕金丹派的功法有所不同。钟吕派有“三迁”之说,即第一次迁移是炼精化气,迁移到中丹田;第二次迁移是炼气化神,迁移到上丹田;第三次迁移是炼神还虚,从上丹田迁出天门,出阳神。

张伯端在《悟真篇拾遗序》中说:“《悟真篇》首先以神仙修炼的秘诀引导人们修炼,其次以诸佛的妙用来拓宽人们的神通,最终以真如觉性来遣除人们的虚幻妄想,使人们归于究竟的空寂本源。”《悟真篇》中还说:“道从虚无中产生一气,这一气又产生阴阳。阴阳再次合成三体,三体再生万物而蓬勃发展。”这些说明南宗主张最终还是要回归虚无之道或归于空寂的本源。南宗的白玉蟾说:“忘记形体以养气,忘记气息以养神,忘记神志以还虚。”也就是最终达到全部忘却,归于虚无寂灭的境界。所以炼神还虚阶段,实际上又回到了无思、无虑、无欲、无为的纯粹静定状态,只是这种状态的层次比之前的更高而已。

关于出阳神的问题,张伯端没有详细论述,而明代的伍冲虚则融合了南北两派的大成。他说:“世人只听到胎这个名词,就以为腹中真的有一个婴儿出来成为身外之身,这实在是可笑。因为人的本性是至极虚无而灵动的,没有形体。我现在只不过是以达到定境的心性,出定而成为神,也只是虚空而没有形体,并不是拘泥于身体之外还有一个身形。”这说明伍冲虚根本反对出阳神的说法,他所说的“出定而为神”,实际上是指出阴神,肯定了阴神的存在。从现今一些特异功能者的表现来看,出阴神的说法是可信的。

道家南宗功法以及类似的其它丹功,自古以来修炼者众多,但真正练成的人却寥寥无几。考察其失败的原因,大约有以下三点:①修炼者的先天和后天素质及条件不足;②修炼成功的客观条件,如方法、财富、伴侣、场地等有所欠缺;③没有掌握好功法的要领和精神实质。

由此可见,要练好丹功,先天因素和客观条件是很难改变的,修炼者主观上能做到的只是掌握好功法的要领和精神实质,完善后天的素质。南宗丹功的要领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一是清静自然,二是动静交错、阴阳互变。

南宗第五代传人白玉蟾在其专著《修仙辨惑论》中将丹法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等。他说: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清静自然为运用方法,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其方法简单易行,没有卦爻的复杂变化,也没有斤两的精确计量;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抱元守一为运用方法,以午时为火,以子时为水。其方法非常巧妙,有卦爻的变化,但没有斤两的计量;下品丹法则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存思升降为运用方法,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其方法繁琐复杂,既有卦爻的变化,又有斤两的精确计量。白玉蟾集南宗功法之大成,他所明确阐述的三品丹法非常强调清静自然,清楚地说明了南宗功法的要领。他认为有卦爻、斤两等繁琐复杂的功法属于中品和下品,正如《悟真篇》所说:“卦中设立的象只是形式,得到象而忘记言语,意义自然就明白了。后世迷惑的人只拘泥于象,却想通过卦气来期望飞升。”这说明南宗丹功反对对具体功法的执着追求和拘泥于形式。也就是说,对于各阶段的功法,不应死搬硬套、机械执行,而应心领神会,将其融化于潜意识或元神之中。炼丹的最关键之处在于保持恬淡虚无、清静自然的心态,这类似于纯粹的静功。但与佛家的静坐或坐禅不同的是,佛家不谈元神或潜意识的作用,而是以追求“无生”“般若智慧”“超彼岸”“涅槃”为归宿。因此,两者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张伯端在《青华秘文·神为主论》中强调炼丹必须用元神而非思虑之神,大概就是指这一点。道家西派第四代传人徐颂尧(毕业于清华大学,毕生从事气功研习)说:“西派的要旨在于大定真空,其返还的口诀、火候的细节,都是大定真空的余绪。金丹大道,从开始修炼自己、奠定基础到进火退符;小周天到大周天,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属于身外虚空的一部分。如果有一丝意念停留在后天的肉体上,就是差之毫厘,无法炼成金丹。”徐颂尧的这番言论,进一步阐发了南宗功法的精神实质。

南宗功法中动静交错、阴阳互变是遵循生命自然规律的又一关键功法要领。例如第二阶段的炼精化气整个过程,无不包含着一动一静的机制。开始养真气,进入虚无状态,属于静;真气发动,活子时到来,属于动;封炉,属于静;气行周天,实际上是不断地动静交替进行,文火、沐浴属于静,武火属于动。这个要领在清代柳华阳的《金仙证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该书“火候次序十六”中详细阐述了炼精化气的功夫,现摘要如下:①修炼从炼己还虚开始(静);②不知不觉阳气初生,就应立即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让气息归根。此时神气即将交汇但尚未交汇(动);③神气交汇后,又应当忘记呼吸和杂念(静);④半夜时分忽然药物产生而神智清明,光明透过帘幕,阳物勃起,此时应当立即采药封固并运行,逆吹气穴(动);⑤封炉沐浴并归根,细心照顾温养(静)。柳华阳所述的炼气功夫,小周天分为六候:①采药归炉(用意引导,武火,动);②在炉中封固(无意引导,文火,静);③上升(用意引导,武火,动);④卯时沐浴(无意引导,文火,静);⑤下降(用意引导,武火,动);⑥酉时沐浴(无意引导,文火,静)。以上说明在真气的养炼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动一静的现象,只是需要因势利导,避免多此一举而已。元代著名气功学者俞琰说:“神仙修炼还丹的方法,至简至易,就像这个圆圈一样。这个圆圈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中的太极。太极动而产生阳,动到极点而静,静而产生阴,静到极点又复动。一动一静,互为根源。这是造化的奥妙所在,是神的作为,也是道的自然规律。”(见《周易参同契发挥》自序)俞琰的说法正好符合南宗功法的要领,也说明动静交替、阴阳互变是一切生命现象的自然规律。

道家南宗丹功是中华传统气功的主流和重要基础。记载有南宗丹功主要经典著作的《道家气功南宗丹诀释义》,包括《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紫清指玄集》等,充分地阐述了这一功法的精妙之处和要领。对于修炼丹功,特别是修炼道家南宗丹功的人来说,这些著作是值得一读的。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