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校辅导员的光荣与梦想
从全国申报书对于此部分的撰写要求来看,主要包含两年建设周期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举措,经费预算等。其中,明确要求思路、目标、计划和举措要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我们一定要牢记:申报书撰写必须能回答要求和问题,决不能答非所问。
一、总体思路
这里要提出一个具体的建设模式,特别要将建设模式对应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的要求,体现建设模式的针对性。另外,无论是写项目本子还是各类申报书,思路一定要有图解,让人清晰看到原则、方向和路径,增加可视化展现是写本子的基本要求,我们以某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为例: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总体要求,肩负起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统合建设重要职能,严格按照“政治过硬、组织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坚持“1133”总体建设思路(提出建设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培育创建工作,实现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积极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出“最大正能量”,服务于学校高水平地方大学的转型发展和全省“大思政课”改革建设。
“1133”即(进行详细的解释):
夯实一个基础:强化党支部组织力,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践行一个理念:发挥互联网工作优势,促进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树牢三面旗帜:党建核心引领、业务改革创新、服务质量提升
推动三大工程:“网络文化供给”品牌建设、“网络精准赋能”应用建设、“网络一站式服务”功能建设。
二、建设目标
目标是一种导向性的方向,简言之,就是要通过运营什么样的模式,开展什么样的特色工作,完善什么样的机制,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形成什么样的经验,实现什么样的影响。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切实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基础上,力争按照“1133”建设思路,挖掘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有机融合的切入点与着力点(运营什么样的模式),通过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内涵丰富与外延拓展相结合(开展什么样的特色工作),探索出一套党建工作与业务紧密结合、双向提升、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完善什么样的机制),推动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发展,打造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型样板党支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经验(形成什么样的推广性经验)。
三、建设方案
这一部分我比较倾向于三句论的写法,即按照领句(干什么)+加品牌载体(怎么干)+增强哪一方面的工作质效(目标性效果)三个方面来着笔。相对于目标,方案更加具体,一般来讲,每一条方案下面还要再次进行逻辑细分,写明相关做法,如果还不够详细,便要加上第三层次更细致的逻辑细分,这里要不惜笔墨,详细阐述。
写申报材料,最基本的经验是两条,一条是逻辑对仗问题。即我们要学会倒推三级标题的逻辑能不能支撑二级标题,二级标题的逻辑能不能支撑一级标题。另一条是内容对应问题。相关标题下的内容,除了要有逻辑顺序之外,还要看是不是和标题范畴有关,形象一点总结就是“萝卜放在萝卜的篮子里,茄子放在茄子的篮子里”,不能一个篮子“既放萝卜又放茄子”,而且在上一级的逻辑层次里,萝卜、茄子的划分的都是蔬菜,逻辑体例下不能既有萝卜还有牛肉,牛肉是放在另一板块的,这些都是基本的写作要领。当然,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体量大,每一部分的第一句还是领句,如果能够用图示来进一步明确再好不过。
(一)党建核心引领(做什么),推动“网络文化供给”品牌建设(品牌和载体),持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增强什么方面的质效)
1.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2.典型引领,凝聚榜样力量
3.文化引领,清朗网络空间
(二)业务改革创新,带头推动“网络精准赋能”应用建设,持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度(与平行标题形成对仗式写法)
1.制度创新,为网络思政工作改革发展开源筑渠
2.队伍创新,为网络思政工作改革发展添翼助力
3.技术创新,为网络思政工作改革发展立柱架梁
(三)服务质量提升,带头推动“网络一站式服务”功能建设,持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触达率
1.服务师生,打造支部“亮岗履职”工作平台
2.服务中心,打造学校“三全育人”连接枢纽
3.服务全省,打造陕西“云上思政”共建体系
因为内容体量较大,一些内容也不便全面发到网上,所以上述部分我只把提纲进行了列举,这里面依旧是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提纲的逻辑对仗问题。包含了层次对仗、形象表述和关键词对仗,但要能支撑上级标题。二是言之有物的问题。每一个部分的内容要有具体的举措和数据,这些是光靠写是编不出来的,是需要实打实做出来,积累出来的。但是写的时候可以整体统筹相关做法和数据的使用场域,完善相关内容素材的排列逻辑,突出语言精练表达这一要求,这则属于文风和文笔的问题。
四、年度工作计划
因为创建期是两年,所以这一部分就要按照两年的具体创建期,明确到底每一年要做什么。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目标和第三部分的建设方案要形成一贯性,将上面两个部分的建设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动作,分解到这个部分去,即按照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重点举措进行落地,菜单式进行陈述。两年创建期的工作计划要体现递进式推动,第一年主要是搭建框架,明确动作,第二年则是深挖内涵,创设品牌。我们继续参考:
(一)第一年度(2024年1月-2024年12月)
1.工作目标
以强化政治功能为基础,树立“党建核心引领”“业务改革创新”“服务质量提升”三面旗帜,以规范党建带动业务发展。
2.工作计划
(1)夯实思想基础,推进组织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优化党员教育模式。持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办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党支部书记及成员讲党课办法》,线上线下定期开展“学习进行时”“穿越党史”“党员一帮一”“理论分享会”等系列品牌活动,确保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不断突出,组织生活更有生机。
二是聚焦作风建设,细化党员管理监督。持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党支部考核管理办法》,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把各项党纪党规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可践踏的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强化日常监督执纪,特别是在部门的专项经费使用、项目评审立项与建设、工作考核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完善制度体系和监管措施。
(2)加强典型引领,借助网络载体深入宣传师生
一是树典范。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在学业科研、工作实绩和服务实践上分别选树先进党员典型,利用好校园线上线下宣传渠道,传播放大立德树人正能量,提高支部党员防范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激励广大师生学习先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时代新人。
二是育骨干。通过专题培训、轮岗交流、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能力素养,加强思想交流,关注前沿问题,打造又红又专的网络思政育人骨干队伍。分类资助建设一批网络思政工作室,培育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品牌项目,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为网络思政的发展跃迁提供队伍支撑和能力保障。
(3)创新方式方法,优化“双向促进”评价体系
一是优化工作评价。修订《网络思政工作考核激励办法》,把党支部建设工作纳入部门考核评价,实现“党建”“业务”双向促进,为支部党员学习实践成效观测提供切口、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提供抓手。对共建工作优秀二级单位进行给予绩效评奖,并在学校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评定中,单设网络思政教育指标,激发全体教职工加强网络教育的积极性。
二是优化成果评价。建立高校网络文化研究评价专门机构,深入落实“破五唯”要求,优化《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细则》,将网络成果纳入全体教师科研评价体系、职称评审体系,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全员融入育人体系,发挥专业作用。
(4)深化建设内涵,不断延伸支部服务师生工作触角
一是服务学校管理。按照“紧跟趋势、动态投入、分步提升、服务大局”的思路,持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基础建设。在硬件设施基本建成的基础上,聚焦智慧思政、智慧学工等重点任务,建立规范化的数据更新运行机制,确保对象更新、时效更新、类型更新,实现育人“数据库”“信息池”的全面贯通和有效运用。借助易班平台获得的行为与思想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建立行为异常、敏感话题、心理问题等预警功能,个性化设定学生预警阈值,实现学生预警信息分级上报,主动消除社区学生安全死角盲区,全方位化解学生安全管理风险点。
二是服务学科建设。进一步细化《网络思政中心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融合共建方案》,以助力马院博士点申报为重点,切实发挥网络思政中心在全国的领先平台优势以及在教育系统的思政资源基础,系统规划设计网络思政中心建设,为马院在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思政课程品牌打造、标志性思政成果获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等方面提供支持,将网络思政中心建设成为“三全育人”工作的物理交汇点和实际连接点,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的机制性落实、实际性落地。
3.重点举措
(1)理论学习注重“三红引领”,活动组织鲜活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入挖掘所在地区各类实践资源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红色血脉传承永续。
一是立稳红色旗帜,夯实打牢学习阵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打造以“红色情境课堂”“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平台”“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为阵地、思政主干课为主体、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易班优课课程为辐射的“指尖课堂”,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
二是撒播红色种子,打造沉浸式体验。以“重走长征路”“我们的十年”等为主题,开发红色互动应用小程序,搭建党史学习教育智慧场景,融入场景式体验,提升教育效果。
三是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网络文化品牌。结合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积极创作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精品,制作“心向党,在路上”“西迁”等专题作品,打造“我的2035是这Young”等品牌节目。
(2)党员培养实现“三力提升”,队伍建设全面化
加强支部党员及部门工作队伍的常态化培养,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党政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建立网络思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厘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干部、宣传干部的工作职责,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一是提升政治判断力。培养党员干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科学把握形势变化,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围绕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等专题,常态化开展日常培训和交流研讨。
二是提升政治领悟力。培养党员干部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落实好“国之大计”,扎实推进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重大战略、长远规划取得新成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网络文明进校园四个一工程”“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训练营”等活动,结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培训等途径开展全员培训。
三是提升政治执行力。培养党员干部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守正创新中抢抓先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跨学科交流合作平台,举办思政教育、网络文化、信息技术等各类论坛、沙龙,持续加强氛围营造,推动不同学科、不同职能的教师、干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第二年度(2025年1月-2025年12月)
1.工作目标
强化组织功能为基础,夯实“网络精准赋能”应用建设、“网络文化供给”品牌建设、“网络一站式服务”功能建设三大工程,以业务发展促进党建示范。
2.工作计划
(1)释放理论宣讲阐释“育人动能”,提升先锋作用发挥科学性
一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通过校属自媒体公众号、社交软件等学生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加强“大思政课”建设,优化校本化“优课”课群,丰富“联学+互学”网络教育形式,发布有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事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思考,广泛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标识性概念传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是挖掘校本化思政要素。作为西迁高校的一员,从西迁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利用西迁纪念日、校庆日、毕业季等节点,开设《铭记西迁纪念日》等专栏,上线运行中国轻工业博物馆虚拟数字博物馆,组织文创设计大赛,提取校本特色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元素,开发一系列校本化文创产品,引导师生争做学校“三创两迁”精神新传人。
(2)加强“网络文化供给”品牌建设,提升宣传引领师生亲和力
一是推动平台融合。不断强化建章立制,对内容创作供给、信息审核发布、平台联动宣传等,实施全方位、全流程把控,做到统一发声和百花齐放。发挥省校两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的平台优势和政策优势,整合校级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网络阵地,推动形成省校思政工作中心网站为基础,以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APP)为重点,传统网站与“两微一端”相融合的网络育人模式。
二是加强有效供给。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强“有易思”共享供给站、“萌哥有话说”“榜样你好”等品牌项目,用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真实的体验、生动的方式引领坚定“四个自信”、砥砺爱国奋斗的时代主旋律,汇聚起强大能量。做大“TA说”“辅导员来啦”“青春榜样”等品牌栏目,善于解疑释惑,及时辨析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所遇到的真实困惑,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拉近师生距离。
(3)加强“网络技术赋能”应用建设,提升智慧思政育人精准性
一是突出形式创新。升级“VR思政”教学中心,针对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思想行为特点,利用VR、AI、H5等各类互联网技术,利用VR眼镜、思政教育“云”资源、红色基地多维实景、全景相机等,使学生能够沉浸在预设的思政场景情境中,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体验教学有机融合。
二是突出数据画像。联动专业团队,深入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数据、行为数据、思想数据、资源数据等四类数据的挖掘力度与分析深度,由现有的伴随性数据收集生成简易学生画像逐步升级为立体画像观览成长全局,实现学业、心理、就业等成长全过程细节精准把握。
(4)加强“网络一站式服务”功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师生实效性
一是服务师生日常。以“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依托,不断完善与提升线上服务功能。有序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线上完善学生日常管理、政工队伍管理、第二课堂等功能模块,开通毕业生离校、迎新报到、请销假等智慧系统,实现校园生活“一键开启”,线下推动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
二是服务社会发展。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立足国情省情、聚焦社会需求,依托“两中心”平台支撑,通过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强化典型案例研究、思想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等方式,着力打造全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数据中心、决策智库、创新平台和理论高地,为全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3.重点举措
(1)教育内容注重“三新吸引”,创作选取多样化
深入把握数字时代的学生特点,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精准画像”研究,积极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着力以“学生喜欢用的方式”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的方向”,构建主流网络文化阵地,消解网络亚文化现象给青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是用好媒介新技术。通过构建数据信息筛选甄别系统,运用数据挖掘、语义分析、关联分析等技术进行数据的鉴别和筛选,并迅速完成对青年的个性化推荐和多维分类,捕捉青年的思想动态,定制内容供给。
二是用好主流新载体。整合校级微信、微博、抖音、B站、知乎等网络阵地,推动形成思政教育网站为基础,以学生常用手机客户端(APP)为重点,传统网站与“两微一端”相融合的网络育人载体。
三是再造主导新话语。以青年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关照青年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话语引领力。同时,关注青年话语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并善于运用青年话语,提升语言的鲜活力、趣味性。
(2)体系搭建实现“三一贯通”,组织架构层次化
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大统筹、大协作、大服务”理念,实行“一盘棋谋划、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突出支部在网络育人方面的牵引联动作用,助力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是一盘棋谋划。做到整体布局、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对各部门现有的数据库、独立的数据资源和网站进行规范化整合,破除数据孤岛,使各部门能够在同一个数据平台下进行数据共享,推动大数据下的高校舆情监控和校园综合治理工作。
二是一体化运作。制定《XX大学网络文明教育实施方案》,编制《XX大学师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积极参与“一节一推选”“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互联网+”“挑战杯”,使网络思政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的成果。
三是一站式服务。以“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依托,不断完善与提升线上服务功能,完善“云服务”体制机制,扩大“云服务”广度深度,提高“云服务”影响力。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各个写作模块的平衡,像党建“双创”等评审,不是整体性打分,而是按照工作基础、建设计划、预期成果、工作保障四个方面分别打分,这里面就又要强调两个注意。第一个注意,分开打分就可能出现多个评委分开评审一个本子的情况。比如,两个评委分别对工作基础和建设计划、预期成果和工作保障来打分,整体参与的一组评委再取平均值,因此,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第二个注意,千万不能忽视工作保障。工作保障是独立打分的,虽然一般仅占10分,但是由于容易被忽略,反倒成了拉开分段的关键部分,这里一定要详细阐明工作保障的政策和做法,严格按照配套政策、资源投入、软硬件设施、经费支持、条件保障等五个方面陈述内容,突出优势性做法,这些都是我们在具体文本撰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今天只是就建设方案提出了相关建议,另外三个部分的文本撰写技巧也会结合此文的阅读量和大家感兴趣的情况进行补充。工作要做好,这是基础,做好的基础上还要写好,这是关键,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仅是高校辅导员的基础能力,也是做好行政工作最基本的素养要求。没有太好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实战训练,每一次的打磨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淬炼,每一次资料收集都是积蓄储备的必要,每一次的主动学习、信息内化都是成就成长的关键,让聚焦成为一种智慧,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共同成就我们彼此的成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