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校辅导员的光荣与梦想
辅导员关注的问题要与时俱进,做到聚焦重点、围绕要点、落实落地,2024年,有几个新的思政工作概念建议大家及时学习,融汇贯通落地。
新概念一:新质思政工作能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最受关注的热词。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亦聚焦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家可以自行网络搜索学习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及时把握前沿性、重点性概念。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但更重要的是加以内化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权威表述叫做新质思政工作能力,而不是在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中加入思政这个名词。个人理解,新质思政工作能力就是进一步突出精准思政、质量党建、积极维稳、数字赋能、系统推进这一条主线,升级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改进育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释放技术效能,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运用,充分运用算法推荐服务赋能思政内容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的数字化生产、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差异化引导,走出强制灌输和说教的传统方式,真正做到精准滴灌、润物“有”声。
新概念二: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
“要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这是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同志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期许,在今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相关工作部署中,也进行了专门的强调,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对标思考。《中国教育报》更有一篇评论员文章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开跑!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其中突出强调了有理想、负责任和关键在行动三个关键词。这比之前类似“有思想的行动者”的提法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是有思想,而要有理想,不仅有理想,还要负责任,负责任就是要具备思想和能力,能够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善于落实、敢于斗争、善作善成。而从行动者到行动主义者,更是强调了内化为经常平常,深化为思想认识的这一高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想信念是第一位的,负责任、敢担当是基础性要求,行动主义者是落脚点。当然,我们鼓励和认可辅导员老师们多读多想,能够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定是要能应用落地的,一定是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否则,想法不能落地就是空想,工作不尽责出现问题则是渎职,即便发表再多的成果,学生的问题层次不穷、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这些自然都是不符合这一要求的。
新概念三:《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中国教育报》指出的2024年十大教育热点前瞻的第一点就是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是指面向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顺利推进。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背景: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教育系统正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关注学习,把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学习与学习《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与落实立德树人工程两个重点结合起来,站在教育全局思考思政何为的问题,站在思政全局思考辅导员何为的问题。
新概念四:数字赋能思想政治工作
大家认真学习一下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通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怎么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占领互联网这一主阵地,用好数字赋能等手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相关的论文已经有很多,大家在知网上都可以检索C刊论文,但是我更想推荐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2023年第3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刊发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署名文章:大力加强新时代网络思政建设 广泛汇聚新征程磅礴精神力量。这篇文章的第四部分“始终把加快数字化赋能作为网络思政建设的创新动力,有力凝聚亿万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广泛共识”,对于如何做好数字思政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既明确了顶层设计,也要具体的活动和内容,还提到了一些前沿性技术和名词,大家可以扩展延伸学习。(比如:必须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时代潮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数字化赋能思政工作理念、方法、载体、手段等全方位创新,更好地把网络空间建设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争取人心、汇聚力量的新空间;要拓展思政阵地,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政工作队伍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加快推进思政工作资源数字化、平台网络化、手段智能化;深耕青少年网民活跃聚集的网站平台特别是社交媒体,灵活运用直播、短视频、动漫、Vlog等融媒体形式,精心做好“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上宣传,打造更多年轻人愿听愿看、爱刷爱赞、共情共鸣的现象级产品;充分运用算法推荐服务赋能网上正能量内容建设,建好用好“正能量稿池”,推动网络大流量持续放大思政正能量。)
新概念五:高校优秀网络原创内容训练营、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
今年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队伍建设培训的一个新载体——“高校优秀网络原创内容训练营”。当然这也不算全新,在2023年11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就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同步举办了首届训练营,作为指导教师之一,我也在上海交通大学参与了为期五天的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报告质量很高,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是站在政治经济大背景下大格局大视野高维度的培训,专家学者、一线骨干、草根精英都有相关的课程内容,还参观了B站、米哈游等互联网大厂。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突出实战性,在学的过程中大家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去做,在网络教育名师的参与指导下迅速拿出了优质网络内容产品,突出了学思践悟。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了继续办好网络原创内容训练营的要求。当然,今年就加强省级校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加强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也会有新的文件制度研究。
我们可以梳理发现,近年来,训练营已经成为加强某方面、某领域队伍培养和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这个训练营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近些年来,思政战线更加突出群众性、示范性、互动性、差异性、引领性,希望通过训练营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不只是以往通过比赛打造一批荣誉典型。在此基础上,将比赛中形成的图文影像资料、典型案例素材等转化为优质资源,进一步充实辅导员培训资料库,丰富学习培训形式,推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配合辅导员队伍建设新的制度文件,最美辅导员等优秀典型评审以及全国辅导员政治能力全覆盖培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修中心分层分类培训等,今年相信会有更多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动作和成效,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认真学习,抓紧提升,一句话总结:人等机会和机会等人,有着天壤之别。
新概念六:辅导员评职称的论文限制
前一段时间,一些省市和高校出台了辅导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新的制度文件,一些媒体也进行了转载。但是,表述的并不全面,甚至有过于渲染标题之嫌。辅导员职称评审改革并不是不要论文,而是取消科研论文、项目等‘必选’前置要求,推行体现立德树人贡献的代表性成果‘多选’机制”。也就是说,辅导员老师的特点和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只看论文,而忽视了工作实绩,毕竟工作实绩是第一位的,但是也不意味着就不要论文不要科研了,破的是“唯论文”而不是破论文,更不是放低标准了,这其中是一个改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的问题,实际上提出更为明确目标和要求。比如,优秀网络成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辅导员育人典型成绩和典型荣誉纳入职称评价乃至破格范畴,这些难度也非常大,直接体现了辅导员的实绩。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辅导员本身就要“双重身份、双线晋升”,而且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也就是说辅导员有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对象,要体现有关职称职务发展的针对性,这是明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评审条件和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可量化、可数据化、可视化”,进一步凸显学生工作质量、绩效、贡献导向,突出辅导员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辅导员工作要想真正走向专家化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没有理论基础是不可能的,改革的精髓是实践与理论相统一,强调的是行动研究属性,路径是“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方法是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找准方向,打造品牌,向下深耕。这里我有一点感受: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发展不能陷入简单的“内循环”和“自娱乐”,要想在高校里真正获得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认可,还要横向体现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和信服度,是得有一些对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有支撑作用的代表性成果的,否则即便有了职称,还是不能摆脱一些原有的困境。大家要把握机会着力提升自己,等具备发展平台后,更重要的是“把辛苦转化为成果,经验上升为科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