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哥有话说】NO.295——辅导员科学破卷:可以干哪些大事?

教育   教育   2024-10-13 09:02   陕西  

寻找高校辅导员的光荣与梦想





   

最近有两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件是《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在学习强国的陕西频道转载了我的一篇文章《破解辅导员成长难题,写好新时代育人答卷》,没想到一个陕西频道的专业话题却有近20万的点击率,充分说明了这支队伍的受重视程度和自身对于成长发展的关注。另一件事是我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中选取了高校辅导员数字思政素养这个方向,也进行了几轮的研讨,有一些新的火花和思考,这个新赛道可以成为辅导员成长发展的突破点,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过去凭借个人就能过关斩将达成目标的难度在数字时代明显加大,抱团破卷成为了应用之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坊的借鉴与思考(用时间换空间)

我有一个西南交通大学的朋友,他是该校某一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在业内也有很强的组织发动能力,我也一直在关注他的一些特色性工作。一方面,他打造了一系列的品牌性思政活动,形成了以《为学为事为人》为代表的课程IP,其中引入了一条育人的方法主线——“从游”。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育人”状态。思想政治实践工作能够提炼出方法论,无疑是很好的创新。另一方面,他一直在围绕重大主题在网上组织全国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工作坊》交流研讨活动。我也曾参与几期,甚至有一次是临时出差冲突,在机场的角落进行的分享。当时觉得这只是一项大家参与讨论的活动,没想到这项工作坚持下来了,而且现在逐步形成了规范的品牌,每一期不仅有专门的主持人,还有分享、角落、点评等系统环节,选题也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这其实给我们最大的一个思考就是一个好的设计,能不能坚持做下去,而且可以不断地迭代优化,最终总结成一个规律,打造出IP,设计出LOGO,成为了符号,成就了精品。

做辅导员工作,其实难度不大,创新也不需要那么多,能不能找到一个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赛道坚持地走下去更重要。这让我又想起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我们曾经有一名辅导员老师,她是学绘画出身,工作后经常用漫画的形式给学生讲道理,后来有一位同事就指导她“一定要坚持,画一幅画是漫画,画到100幅,就有可能变成辅导员的精品项目”。另一件事是2021年,我们5个朋友(华中农业大学祝鑫、沈阳工业大学李青山、南京师范大学沈菲、中南大学袁世平)联合发起《榜样,你好!》视频接力讲述活动,一共联动了100位辅导员老师讲党史人物,每期用4分钟左右的小故事、小切口,串联起理想信念教育的大制作。101期在天安门广场录制的总结性视频,但这不是终点,一到重要的思政时间节点还会有专题节目制作,也就用了“思政会召开五周年特辑”“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特辑”,这其实就是一种用“时间换空间”的有效尝试。

二、高校辅导员巡讲团的借鉴与思考(从平面到立体)

2017年11月,教育部思政司组织了全国30名辅导员年度人物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带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余名辅导员骨干联袂组织线下宣讲和线上巡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我也很荣幸参加了教育部和陕西省的宣讲、巡讲工作。近年来,有很多辅导员老师还在依托这种成熟模式,有组织地开展宣讲。而且宣讲模式突出主题,注重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并有了规范的启动仪式、聘任仪式和宣传渠道。对于一线辅导员老师而言,这种仪式感和团队感、获得感是一种正向的激励,也是一种整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是否在一些工作中可以借鉴此模式,打造一个品牌呢?

我在推文中多次提到武汉大学“马上见”思政融课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觉得,这种范式可以衍生出很多工作模式,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每次活动甚至几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视频的积累、文字的梳理、学生的反馈,最终就可以形成一种工作的体系。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宣讲、巡讲的平面了,而是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周边,从单纯的说道写到用,成为一种立体式的工作范式。

三、高校辅导员新媒体联盟的借鉴与思考(变排列为求和)

最近,经常有一些朋友咨询一些辅导员界公众号如何投稿的问题。事实上,类似高校辅导员联盟、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等几个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号都由民间辅导员团队自发组建,慢慢获得了认可,这其实就是抱团成就事业的鲜明代表。我的研究生在写辅导员数字思政素养有关的硕士论文,我也经常会强调数字思政素养既要微观考虑个体,也要宏观建构整体,很少有人可以强大到既懂互联网技术又懂思想政治工作,最好的方式就是互补。在现代科学决策中,有一个演进过程就是从决策者个人的“大脑”,到借助专业性的“外脑”,而到现在突出强调运用好技术手段的“智脑”。辅导员合作起来打造一个品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凝聚共识,达到一个有效的“求和”。这里面主要得处理好一个“共享”的问题,让每一个参与的辅导员都能有收获,否则仅仅集中于个别人中,就很难走远,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但是这种“共享”又不是搞大锅饭式的分配,而要在一定时间空间相对资源集中地支持某一个部分群体,统筹协调分布快跑,最终实现集体的领跑。

又到了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的举办年份了,这就让我想起当年组织团队备赛的往事,其实就是统筹各方面排列均衡的直接体现。比如,今年的备赛将力量集中于某个选手,但会把有潜力的老师吸纳进来,做相关的辅助性工作,一并跟班学习,到了第二年获奖的选手退下来加入备赛团队,把跟班学习的老师推出来,然后遴选新的潜力老师再度加入,以此类推,慢慢扩大覆盖面。而对于已经有基础成绩的老师,团队再指导其在辅导员工作凝练和项目培育上取得成果,有了这些基础支撑再去申请辅导员专项博士,骨干辅导员就慢慢地锻造起来了。

所以,辅导员抱团破卷其实是一个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的过程,这里面有几个必要条件。一是看得高、胸怀大。能够拿稳“接力棒”,按照既定目标,心无旁骛地绵绵用力,也能交稳“接力棒”,互相支持,互相成就。二是看得全,格局大。我们可以从完美辅导员的假定性整体出发进行规划,分类培养(层次、视角、边界、定位)不同方向的辅导员骨干,在整体专业化视野上实现个体某一领域专家化的发展。三是看得远,空间大。不仅仅只谋一件事情,而是一个事情一个事情地谋划。比如从大赛到实际工作,从研究能力提升再到学历学位提升,从职称进阶到团队引领等等,要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目标,这都属于在时间上考虑当下和未来。但还要从空间上思考整体和全局,站在学校专业特色、培养特色和学生特色上设定发展目标,不能背离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和“985高校”辅导员考虑的事情肯定有所不同,凝练的特色也要形成区分,但是只要能够切准到位,所有的辅导员老师都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得到认可与成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资讯。

萌哥有话说
“萌哥有话说”是一个辅导员成长之家,聚合十二余万名学工战友,成为学生思政战线的代表性学研平台。运营人为教育部中青年思政工作骨干、全国网络教育名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网评先进个人,由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