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梦工厂】NO.318——辅导员评职称是否应逐步取消论文等限制性要求?

教育   教育   2024-01-23 13:37   陕西  

寻找高校辅导员的光荣与梦想


最近,多地多校都出台有关政策,逐步甚至已经取消了辅导员评职称所需要的项目、著作以及论文等限制性要求,引发了很多老师的讨论。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改革辅导员职称评价体系的题中之意,针对这样一项具体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单凭论文、项目、课题等单一维度来评价辅导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明显是不科学的,但是调查研究能力、理论素养水平也是需要通过论文、课题等来进行培养和体现,那到底要不要取消,如何正确理解取消呢?


一、取消不是不要,而是突出多维度评价

最近,某省级教育工作部门、某知名“985高校”相继出台文件,取消了单一通过论文、项目、著作等进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价的有关做法,引发了很多辅导员老师的关注。其实早在3年前,我在参加西安一所知名“211高校”的辅导员职称评审时,就发现该校已经不再单一通过论文维度进行评价,我对这样的改革性做法始终高度赞成。甚至听说过有的辅导员老师成果产出量很高,但学生极端事件发生率也很高,这样脱离实践、脱离学生、脱离基础的研究自然就没有了意义。但是,取消对于论文、课题、著作的限制性条件不是说就彻底不看这些条件了,而是增设了替代性的条件,这些条件要么能够体现辅导员指导学生竞赛、帮扶学生就业的成效,要么能够体现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要么能够体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获取组织认可的成绩,也就是说变单一的论文等条件认定为可替代的多维度评价认定。但总得有一项在哪一方面突出的育人成效,更要体现自己在某一工作领域中的不可替代性,而不能妄想仅靠每天“跑跑腿、熬资历”就能等着天赐一个职称。我们更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政领域某一方面的专家,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确,从这一点上说,取消可能意味着评价的要求反倒更高更全面了。





二、取消不是立即,而是推动渐进式变革

任何一项改革都要先行试点性探索,实际上早在十五年前,时任辽宁省教育厅领导的曲建武老师就已经在辽宁省率先推动实务为导向的辅导员职称评价改革,这些年来,也涌现了一批工作本领突出,育人实效凸显的优秀思政工作骨干。但是即便有了辽宁等省前期的扎实探索,如何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辅导员工作特点、能够有效推进育人工作,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一道难题。因此,各个高校在改革试点中,势必出现节奏有先后甚至不一致这一状况,为此,作为辅导员老师,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等待机会的人,将一些已经明确的,大家共同认可的条件进行前置性准备,让自己能够抓住机会,而不是即便有了机会,也没有条件去争取,还白白浪费了时间。比如,对于高校最美辅导员、年度人物、省级辅导员各类荣誉、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等已经形成共识的标准和条件,要抓紧争取,有的辅导员老师善于做理论研究,也可以前期做好文章的撰写和准备。我们以近期大家广泛关注的天津市的有关文件为例,将辅导员职称评审分为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学历资历要求。这个是基础性条件,大家基本都能具备。二是专业能力要求。一般是对于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为必选性条件,其余的发表文章、主持项目、参加专业技术竞赛有一项符合就可以。三是业绩成果要求。符合一项即可,这里面的条件就非常宽泛了,比如:校级优秀辅导员获得3次以上、指导学生社团连续5年并且获得过省级表彰、作为前五名成员参与起草省级以上思政工作有关文件、在省级以上思政工作会议上进行过1次交流、参加省级行政部门组织的辅导员实践锻炼、牵头撰写的思政理论文章以及决策咨询报告被省级部门采纳、作为主要参与人录制的思政工作课程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等等,这些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尽管这样的条件目前或许只是在某地某校进行,但是大家可以将其作为努力的标准,先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等机会来了,就能把握住。或许大家会说,有些前置性条件甚至比单一的职称评价标准还难,比如全国高校最美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以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等等,但是这些其实都已经被设置为破格性条件,省级的标志性荣誉破格副教授、全国级的可以破格教授,或者至少可以等同于权威性、标志性的成果。即便这些破格条件没有被列入,但是有了这些平台,就有机会在相关条件的获取中占得先机。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是要靠日积月累的积淀才能换来的。杰里·克利弗曾经写过一本书——《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其中第十二章的标题叫做“见缝插针”,这章中有两节的标题分别是“5分钟坚持30天”“从30天到365天”,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用好碎片化时间,将其归纳为整体化,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产出的道理。





三、取消不是讨要,还得要别人“看得起”

当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专业教师来讲,要想获得高级职称,真的不容易。目前,辅导员老师有这么好的政策,大家一定要珍惜。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评职称而评职称,自己在某一方面没有形成让人信服的成果,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理论知识“一窍不懂”或者“浅尝辄止”,从横向上看,即便获得了职称,在学校内部也会被别人贴上标签,依旧会让别人“看不起”。推动辅导员队伍职称评价多元式改革,目的是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党性修养,着力提升价值引领能力,更要搞好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更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更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不以单一的科研条件评价辅导员能力水平,但反倒更强调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更要突出学思践悟相统一。因此,改革辅导员职称评价体系绝不是“不要理论、不学理论、忙忙碌碌、全是跑腿”,而要做到“白天跑干讲,晚上读写想”。如果连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专著和文章都没有认真看过几篇,行文的逻辑都不掌握,专业话语都不具备,即便有幸获取了职称,照样被别人看不起。要想达到这一水平,还得具备合作意识,遇事都想单枪匹马、急功近利,想一口吃个胖子,也是行不通的。

总之,破除束缚辅导员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全国性层面的改革性文件,也即将颁布出台,大家要敏锐把握住这一机会,从提升内功修为入手,让自己快速成长,既有思想,还擅长于行动,做到这些,我们的发展前景一定很光明,辅导员也一样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杰出人才,变得不可替代,在学校里昂首挺胸,信心满满,自信自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资讯

萌哥有话说
“萌哥有话说”是一个辅导员成长之家,聚合十二余万名学工战友,成为学生思政战线的代表性学研平台。运营人为教育部中青年思政工作骨干、全国网络教育名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网评先进个人,由教育部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