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高校辅导员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按】:最近在翻看2020年7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萌哥说案例——一名思政工作骨干的实践与思考》一书,觉得当时的笔锋还是有点稚嫩,比如,有的语句还不算很通顺,有的词组还有错别字,案例的举措缺少详实有效的思考,一些案例启示动辄以“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辅导员要提升素质能力”等空话来归纳,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是这本书目前的市场需求量还比较大,由于目前官方合作的书目早在一年多以前便已售罄,以至于网上出现了大量盗版书籍,比如在某宝和某东的一些网店里,有很多网上书店在销售盗版书籍,一来侵犯了知识产权,二来印制粗糙,也让部分老师从中受骗,便和出版社商量,准备启动重印的手续。可是,这一次重印我不想简单印制原版书籍,毕竟里面的很多思考已经过时,甚至会有“误导”读者的可能,便决定出版修订版,对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详细的修订,以高质量的作品回馈读者,也是对于市面上相关盗版书籍泛滥的回击。因此,从即日起,我也出品了新的专题板块【萌哥改案例】,主要是将当年撰写的案例进行重写,并标明原有案例的问题点以及思考的切入点和针对点,帮助读者更好思考和理解案例的写法。等待相关案例改写完成后,会重新印制出版,并逐步吸收大家提供的案例,共同进行分析修改与展示。
【案例】学生小李曾经因为重度抑郁休学一年,复学后她转入其他年级的宿舍住宿。一天,宿舍管理员打电话给你,说小李一个人在宿舍大喊大叫,又哭又闹。小李告诉你,她听到一直有人在走廊上说她的坏话。你和小李的家长沟通,他们认为小李是为了逃避学习故意装出来的。同时,小李的室友觉得她是精神病,不肯再和她住在同一间宿舍,作为辅导员,你该如何应对?
【案例修改对照】
一、问题本质(原版)
纵观该案例,我们要关注几个信息要点:第一,高度关注的学生群体,曾经因为重度抑郁休学一年。第二,疑似心理问题的典型症状,学生出现幻听以及被害妄想,爆发了异常行为。第三,高度复杂的外部环境,家长和室友皆不配合,家长认为是故意装的,舍友觉得是精神病。因此,这是一起典型的三起矛盾叠加的复杂案例,需要家校沟通、朋辈引导、疑似心理问题的识别等综合应用,但最紧急的问题还是危机应对,因此,该案例本质是一起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一、问题本质(改版)
该案例有几个关键点要重点关注,其一是危机行为:学生出现明显症状,甚至有疑似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的可能,亟待第一时间转介关注。其二是负性环境:学生舍友的不理解和抵触,学生家长的知识匮乏和不配合,这就造成了心理危机行为的负性叠加,增大了处理难度。其三是危机前提:学生有重度抑郁且刚刚复学,属于重点关注的对象群体。在其中,既涉及心理危机的应对,也关联宿舍支持体系和人际关系体系的构建,更关乎《精神卫生法》的维权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综合而言,这是一道典型的心理危机应对题目,需要贯通场域心域、专员全员、个体整体、家庭学校、情理法理,防范化解危机。
二、解决思路(原版)
解决该案例,关键是做到管理和教育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快思维与慢思维相结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一是依托《精神卫生法》,用好管理的手段这一快思维。先处理好当下紧急的危机问题,全力保障学生安全。既要做好家长沟通成功积极配合的准备,但也要做好沟通不畅,问题更加复杂的准备,根据学生心理状态与行为的特点,做到情理并重,甚至用好法律的武器保护学生的权益。二是依托《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用好教育的手段这一慢思维。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澄清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 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做到育德育心相结合,不断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解决思路(改版)
涉及危机事件,我们就按照最直接的轻重缓急的基本步骤来进行危机应对。首先是解决最紧急的危机行为及危机隐患问题。辅导员首要是确保学生安全,安抚平复学生情绪,法理兼容沟通家长征得一致,必须使用好《精神卫生法》等依据,及时转介送医。其次是解决目前的重点问题。成功送医后,根据医生诊断处理结果,及时办理请假乃至相关的学业管理手续,做好后续的跟进和帮扶。第三是解决全局性的认知偏差问题。就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性教育,完善四级心理防控体系,澄清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营造积极正面的支持体系。第四是解决长远性问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救助和朋辈互助的能力,有效开展相对系统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实施办法(原版)
(一)全力保障学生安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心理危机首先解决的是危机,核心是确保当事学生及周边群体的稳定安全,作为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赶赴现场过程中与学院主管领导、公寓楼管,以及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学生私交较好的同学取得沟通 。在上述三方人员的配合下,在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协助下,将学生带离至安全的低楼层地点进行休息,在心理健康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安抚学生的情绪,根据专业人士及自身初步的识别,预判学生目前的状况。
(二)全力联系学生家长,灵活进行工作跟进
如果学生目前的状况经过预评估已经属于明显的心理危机事件,要与家长进行立即的沟通,目前家长不配合的症结在于认识问题,在排除学生刻意演绎的前提下,要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配合下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情况与隐患,特别是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的力量,对家长进行客观的说明,借助专业获取信赖,要求家长必须来校处理,送医治疗;如果家长仍然拒绝配合,学生又有伤害自身和伤害他人的危险,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由学校出面,辅导员将其送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在取得医院的相关诊断结果之后,用专业的病例与家长做深度沟通,情理俱下要求家长必须来校进行配合处理,否则以《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等条款为武器,与家长所在地单位联系,帮助学生维权。
(三)人文关怀与管理服务并重,做好学生的持续关注
根据医院的诊断结果,如果只是情境性或者偶然性刺激引发的暂时性问题,可以继续求学的,应该在完善台账的前提下,要求家长陪读一段时间直至学生状态平稳。注意要为学生调换安全的宿舍,选派学生骨干加强关注和关爱帮扶;如果学生确诊不宜继续求学需要休学治疗,辅导员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服务工作。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已经有过休学史,又再次发生了危机状况,很有可能是家长的心理知识有限,没有重视问题。一般来讲,重度抑郁的治疗关键是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但由于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加之短时间状况好转后往往家长和学生容易放松 认识,出现中断服药的行为,而抑郁症一旦暂停服药,二次服药的疗程就要延长,三次出现即要终身服药,因此辅导员一定要与学生家长做好相关重要问题的告诫,并在休学过程中秉持“离校不离心,联系不断线”的原则,加强沟通与督促。
(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知识教育。要配合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二是开展宣传活动。①加强宣传普及,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②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组织创作、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③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三是加强预防干预。要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定期参加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
三、实施办法(改版)
(一)注重第一时间介入干预,三方合力确保平稳
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赶赴现场过程中与学院主管领导及时汇报,听取指导;与公寓楼管、心理健康中心教师提前联系,分别协助控制现场秩序,参与事件处置;与学生私交较好的同学取得沟通,参与劝导,确保安全。在上述三方人员的配合和协助下,将学生带离至安全的低楼层地点进行休息,在心理健康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安抚学生的情绪,根据专业人士及自身初步的识别,预判学生目前的状况,协助做好危机干预工作。
(二)借力专业视角研判评估,法理兼容协同家校
通过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协助和评估研判,针对学生的状况需及时送医转介,要耐心与家长进行沟通。目前家长不配合的症结在于认识问题,在排除学生刻意演绎的前提下,可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配合和专业剖析下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情况与隐患,发挥专业力量,用好案例数据,情理兼容获取信赖,取得家长的送医许可,要求家长必须来校处理;如果家长仍然拒绝配合,学生又有伤害自身和伤害他人的危险,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由学校出面,辅导员将其送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在取得医院的相关明确诊断结果之后,用专业的病例与家长做深度沟通,情理俱下要求家长必须来校进行配合处理,否则以《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五条、第八十二条等条款为武器,即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帮助学生做好维权和关怀。
(三)温馨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结合实际关怀帮扶
根据医院的诊断和医治结果,如果只是情境性或者偶然性刺激引发的暂时性问题,可以继续求学的,应该在完善台账的前提下,可要求家长陪读一段时间直至学生状态平稳。但在支持体系未建立之前,先为学生调换安全的宿舍或家长陪护外出租房,选派学生骨干加强关注和关爱帮扶。针对宿舍同学的态度和认识,及时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正向的心理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创造较好的外部关怀环境;如果学生确诊不宜继续求学需要休学治疗,辅导员要做好相关的跟进服务工作。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已经有过休学史,又再次发生了危机状况,很有可能是家长的心理知识有限,没有重视问题。一般来讲,重度抑郁的治疗关键是服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但由于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加之短时间状况好转后往往家长和学生容易放松认识,出现中断服药的行为,而抑郁症一旦暂停服药,二次服药的疗程就要延长,三次出现即要终身服药,因此辅导员一定要与学生家长做好相关重要问题的告诫,并在休学过程中秉持“离校不离心,联系不断线”的原则,加强沟通与督促。
(四)系统构建心理育人体系,育德育心紧密结合
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普及教育,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 ·25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重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组织创作、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要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培养心理委员、宿舍长、班干部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救助和朋辈互助的能力;有效设计相对系统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方案,并能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辅导员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再如,辅导员要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
四、经验启示(原版)
(一)面对风险点,要学会借力打力
纵观该案例,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风险点,也是近年来我们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一大难关,就是家长与同学存在的心理健康知识欠缺,直接导致了家长的不配合和同学的不理解。该案例就是明确的代表。要么盲目的等同为“精神病”刻意抵制学校及辅导员的工作,要么由于沟通的不畅以及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家长理所当然地站在自己的孩子一面而把辅导员的尽职行为当成对孩子的为难,因此,辅导员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学会做好统筹联动,有效发挥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医院医生的力量,综合做好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同学的配合。
(二)探索“五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畅通心理危机应对的绿色通道
传统意义上我们强调的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在该案例中有一定的受限。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辅导员要扩充“五级”防控体系,即增加个人与家庭这一级,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帮扶的意识培育,传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也注意与家长的联动互通做好帮扶关爱工作。更重要的是完善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三)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作为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育人的工作中,要跳出心理看心理,从思想政治工作 的大维度去做好学生的关怀与帮扶,而不是针对心理看心理,治标难治本。因此,关键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四、经验启示(改版)
(一)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症状
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往往出现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问题。一种是由于学生面临自我发展,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时出现的困扰常称为发展性问题。辅导员要能够掌握倾听、共情、尊重等沟通技能,能够与大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调适一般的心理困扰,帮助学生引入专业性的咨询与支持;另一种是由于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或遭遇创伤事件产生的障碍性问题,甚至已经恶化为心理疾病。辅导员就要做到对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进行初步识别,了解转介到心理咨询中心或精神卫生医院的适用条件和相关程序,协助专家开展相关的危机干预工作。这就意味着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对发展性问题发挥主体性作用,对障碍性乃至更严重的问题则是识别和转介,切勿混淆,延误了最佳的处置时机。
(二)有效用好两类不同维度的手段
辅导员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定期参加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学会做好统筹联动,有效发挥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医院医生的力量,综合做好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同学的配合。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三)切实解决两类不同层面的问题
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既要突出专业性,也要突出思想性,要能够跳出心理看心理,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维度去做好学生的关怀与帮扶,而不是针对心理看心理,要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统一。因此,关键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就需要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方能在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却不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