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梦工厂】NO.328 — 怎么用6年时间建成一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教育
教育
2024-04-13 17:43
陕西
2017年,陕西省开始启动首批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基于曾经获得过全国性辅导员表彰的经历,我也成为了全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李萌工作室”的主持人,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验收,被授予“陕西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021年,陕西教育文体卫工会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基于自身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实践,成功入选“李萌网络思政创新工作室”。202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全国高校首批辅导员工作室立项名单,“萌哥有话说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室”获批立项,6年建成一个全国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有3个阶段与大家分享。2017年时,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还是个新事物。当然,先前已经有山东、湖北等地的前期探索与扎实基础,但是相对于我本人而言,尽管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性的荣誉体系支撑,但是在职称、专业上成果平平,均处于起步阶段,参考借鉴的部分有限。那个时候我在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担任副部长,分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便向领导请示,能不能结合负责工作,打造一个辅导员团队发展的工作体系,实现与部门工作的互倚互补。由此,选定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紧密相关的“学生党建、学生团建、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五个方向,各组建一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校级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则成为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的直接成员。为了方便统筹和延续性建设,省校两级辅导员工作室均设立副主持人,并由学工部思政课科长担任秘书,负责协调有关事宜。这样,就配合学工部工作,打造了另一套涵盖44名骨干成员、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辅导员团队,延伸并拓展了队伍建设的手臂。为了加强管理,专门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比如,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开展研学实践等的要求、参与相关项目课题的要求、加强工作室成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打造“一工作室一品牌”的要求等,从数量和内容上进行了明确,每半年一次督导,每年一次考核,工作室考核通过后拨付本年度建设经费,成员考核后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进行年度分流。同时,原则上要求推荐参评各类辅导员荣誉、课题项目要有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经历,从制度上予以强化。当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个建设方向,确保工作室建设能够具有源头活水。即在后续的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创建中,不再另起炉灶,而是在省级工作室所下辖的校级工作室中择优推荐,采取“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接续培养、孵化一批”的举措,始终保持动态进阶的状态,也孵化推出了新的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而是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一部分,还是工会职工工作室培育的一部分。每一个工作室,实际上都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都要能够紧密对接有关的专业部门,争取工作指导和有关支持,体现专业化、特色化、针对化的特点。2021年,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结项、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获评后,我已经不在学生工作部工作,因此,也削弱了有关行政统筹的手段,如何推进新阶段下工作室的内涵发展与转型,成为了我新思考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入门”——入专业门,做专业事,发挥专业力量。由此,在原有工作室层面,我申请了陕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李萌网络思政创新工作室”,基于自己专职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拓展支持资源,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型。工作室建设也获得了新的支持平台和建设资金,明确了新的研究重点和特色,即学生画像、精准赋能、热点剖析、对冲引导,其中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和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网络思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原有的校级工作室,依旧在学生工作部的统管下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也逐步开始向专职对口部门整合。这也是我一直有的一个理念,即“横纵内外”建设理念。所谓“横”,即在学院层面要设立“一院一品”的精品育人项目,辅导员结合各自专精深耕的研究领域融入其中发挥作用,用好特色项目育人这个抓手;所谓“纵”,即各个学院研究同一方向的辅导员要聚合起来建立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实现辅导员整体专业化应对学生个体问题的复杂化,学生的常规问题由辅导员解决,复杂问题由所在学院研究该领域的辅导员参与解决,难题则由专业化聚合的辅导员工作室解决,这就回答了就是辅导员工作室要解决真问题,解决所在学校的问题这一要求;所谓“内”,就是各工作室对内要对焦相关专业所涉部门,形成业务贯通。比如,网络思政工作室要对接宣传部、网络思政中心;应急教育工作室要对接保卫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室要分别对应潜能发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法律教育工作室要对接负责普法教育的宣传部,实现专业指导、业务融入、作用发挥、长效支持。所谓“外”,是工作室要加强对外的沟通与联合建设,实现经验互学、方法互教、手段共创。比如,这个阶段,我就加强了与“范蕊情感教育工作室”“祝鑫工作室”等全国性辅导员工作室的交流与沟通。入流是组织和个人成长的又一境界,即有了话语影响力与思想舆论引导力、区域行业辐射力,这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特别是全国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要求。2023年起,我基于公众号“萌哥有话说”平台,开始申报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就是想把话语优势固化为阵地优势、平台基础,系统化改进公众号的引领成效为队伍建设成效。如今,我已经离开学生工作岗位,更多是依托自身的研究方向——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组建一支包含骨干成员、所带研究生在内的学术研究团队,进行专业化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探索,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拓展工作室面向。加入外校的优秀思政骨干和辅导员骨干进行协同化研究,引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关研究力量进行学理性探索。二是加强工作室协同。与华中农业大学祝鑫工作室、沈阳工业大学“信仰行路人”工作室,以及中南大学袁世平、南京师范大学沈菲等战友组建“榜样,你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室,产出短视频等思政实践产品,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山东大学范蕊、天津大学柳丰林、天津市教委张家玮等战友组建“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出品思政实践研究成果,拓展工作室的维度和层次。三是突出工作室教学。录制辅导员专业化有关课程,奔赴相关高校开展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宣讲,与相关的辅导员老师进行研讨,提升学理转化能力和引导力、辐射力。四是提升工作室科研。围绕项目课题申报、高水平成果发表、专题性调查研究等提升工作室的研究质量,升维工作室的研究内涵,将工作室由一个单一的实践方向转化为研究与实践双效并举,力争参与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类决策咨询,提升工作室的智库功能。6年,是起步,绝不是终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不是我的工作领域,但是我的研究领域,是我曾经用3年时间完成的博士研究选题。如果说这三个阶段还是偏重从实践到实践的话,下一个新阶段,必须是从实践到理论,最终站在“大思政”的视域下再度回归实践,影响带动更多的思政同行者,或者,这也是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不限于辅导员,而是拓展为大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