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 转录因子BZR1和PAP1共同促进拟南芥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学术   2024-08-05 19:03   浙江  
20246月,韩国汉阳大学Tae-Wuk Kim团队在著名期刊The Plant Cell上发表一篇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s BZR1 and PAP1 cooperate to promot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Arabidopsis shoots的文章。作者测定了BR相关突变体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利用LUC报告实验、RT-qPCR,研究拟南芥不同突变体中花青素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通过Pull downEMSACo-IPBiFCProximity labeling and affinity purification等实验技术,验证了转录因子BZR1直接与PAP1启动子结合,调控花青素的表达,发现了BZR1PAP1的功能互作是低氮胁迫诱导花青积累所必需的。进一步阐述BZR1PAP1的作用关系,完善了拟南芥中的花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



   










花青素是一类含有糖基的水溶性黄酮类化合物。这些色素为植物器官提供不同颜色,此外,花青素在植物抵御环境胁迫如强光、紫外照射、低温和营养饥饿等发挥着关键作用。油菜素内酯(BRs)是一类植物类固醇激素,在细胞生长、光形态建成、气孔运动和发育、维管束分化、生殖器官发育等多种生理和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BRs在拟南芥芽中诱导花青素积累,BRs的生物活性受BR应答转录因子BRASSINAZOLE RESISTANT 1( BZR1 )BRI1-EMS-SUPPRESSOR 1( BES1)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此外,花青素合成基因主要由3个转录因子组成的MBW(MYBbHLHWD40-REPEAT PROTEIN)蛋白复合体调控。PAP1(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1)是一种花青素合成基因,对于花青素积累至关重要。然而,BR在花青素合成中的基本作用仍然不清楚,BR介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

# 思维导图

#根据原文整理,以原文为准,欢迎指正!














1BRs促进拟南芥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

作者测定了BR突变体cyp85a1a2Sdet2中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cyp85a1a2Sdet2突变体花青素积累水平低于野生型(1A)。在14 d龄的拟南芥茎段中,cyp85a1a2Sdet2的花青素含量也显著低于野生型(1B)。经过BR生物合成抑制剂丙环唑PCZ处理后,拟南芥花青素含量也随之降低(1C)。与野生型相比,BR受体油菜素内酯受体蛋白( BRI1 )的两个功能缺失突变体bri1-116bri1-5的花青素水平降低(1D-E)。相反,BIN2的功能缺失突变体bin2-3 bil1 bil2比野生型产生了更多的花青素苷。功能获得突变体bzr1-1D恢复了bri1 - 116bin2-1突变体中降低的花青素水平(1F),表明BR响应转录因子BZR1正调控花青素的产生。

1. BR促进拟南芥幼苗中花青素的产生。(A) 野生型Col-0Sdet2cyp85a1a2早期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B)Col-0Sdet2cyp85a1a2幼苗芽中花青素水平。(C) PCZ处理后花青素水平的变化。(D-F) Col-0bri1-116bri1-116 bzr1-1D WSbri1-5bin2-3 bil1 bil2,以及Col-0bin2-1杂合子(+/−)bin2-1纯合子(−/−)bin2-1 bzr1-1D的花青素水平。


2BZR1介导BR调控的花青素生物合成

作者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BL(一种活跃的BR物质),发现BL促进了Col  0bzr1-1D中花青素的积累(2A-B)。对BL处理的Col - 0bzr1 - 1D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BL显著促进了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以及花青素正调控转录因子的表达,bzr1-1D突变体进一步增强了BL诱导的基因表达(2C-D)。测定花青素含量发现,bzrq(四突变体bzr-q ;bzr1 bes1 beh2 beh3)Col-0相比,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2E-F),对BLBikinin(拟南芥类糖原合成酶激酶3类激酶的抑制剂)几乎没有响应,并且BR诱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在bzr-q突变体中受损(2G-H)


2. BZR1介导BR调控的花青素生物合成。(A) Col-0bzr1-1D幼苗的表型。(B) A在含0,550 nM BL培养基中幼苗花青素含量(C-D)Col-0bzr1-1D幼苗芽中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C和组成MBW复合体的转录因子D的表达水平分析。(E)Col-0bzr-q突变体的表型。(F) E在含0550 nM BL的培养基中幼苗芽的花青素含量(G)E在含0510μM bikinin的培养基中幼苗芽中的花青素含量。(H) Col-0bzr-q幼苗芽中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BR诱导的花青素积累依赖于MBW复合体的活性

为了研究BR诱导的花青素积累是否与MBW复合体的活性有关,作者检测了BLMBW复合体相关突变体的影响。先前研究表明,PAP1驱动MBW复合体对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被PAP1标签激活的突变体pap1-D显著提高了的花青素水平。在本文中,作者发现除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基因外,PAP1的过表达还显著上调了2个转录因子PAP2TT8的表达(3A-B)。此外,BL处理进一步促进了parp1-D突变体中花青素的积累,而pap1功能缺失突变体对BLBikinin不敏感(3C-E)。说明PAP1BR诱导的花青素积累是必需的。

3. PAP1影响BR诱导的花青素积累。(A)(B) Col-0pap1-D幼苗芽中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A和组成MBW复合体的转录因子B的表达水平分析。(C)Col-0pap1-D幼苗的表型。(D)C的花青素含量。(E) Col-0pap1的花青素含量。


4BZR1在体外和体内直接结合PAP1PAP2启动子

作者通过分析PAP1 PAP2基因的启动子,PAP1中找到3个含有E-box ( CANNTG )1G-box ( CACGTG )(4A)PAP2中找到8个含有E-box1G - box(4F)。利用PAP14E/G-box探针对MBP-BZR1进行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4B),发现BZR1与含有G-box基序的探针有较强的结合。通过EMSA进一步证实了BZR1PAP1-3探针的特异性结合(4C)。为了研究BZR1在体内与PAP1启动子结合,作者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发现BZR1的加入使酶活性显著增加(4D)。在PAP1启动子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发现结合主要富集在包含PAP1-3PAP1-4探针在内的PAP1-II区域(ATG-49-220 bp)(4E)。此外,相同的实验也发现BZR1在体内体外与PAP2启动子的含G-boxDNA区域发生结合(4G-H)

4. BZR1直接调控PAP1PAP2的表达。(A)PAP1启动子的结构图。(B)EMSA验证MBP-BZR1PAP1的结合。(C)利用突变DNA探针或竞争DNA探针验证。(D)ProPAP1:LUC荧光素酶活性测定。(E)ChIP-qPCR分析BZR1PAP1启动子的结合。(F) PAP2启动子的结构图。(G)ProPAP2:LUC荧光素酶活性测定。(H)ChIP-qPCR分析BZR1PAP2启动子的结合。


5BZR1在体外和体内与PAP1PAP2蛋白相互作用

通过测定花青素含量,作者发现由pap1-D突变引起的花青素积累在bri1 - 301Sdet2突变体中显著减少(5A)。这表明除了BR诱导的PAP1表达外,BR活性是PAP1蛋白调控花青素产生所必需的。之后通过pull down实验在体外验证GST-BZR1BZR1-mycMBP-PAP1的互作(5B-C)。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进一步证实了BZR1PAP1的体内互作(5D)。在BL处理过的植株中,Co-IP实验发现PAP1主要与去磷酸化的BZR1相互作用,而不是与磷酸化的BZR1相互作用(5E-F)。与PAP1类似,PAP2在体外和体内中也与BZR1存在相互作用。此外,在体内(附图S11C)中发现PAP2优先结合去磷酸化的BZR1


5. BZR1PAP1在体外和体内相互作用。(A)不同突变体的花青素含量。(B)(C) pull down验证BZR1PAP1的体外相互作用。(D)BiFC验证测BZR1MBW复合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E)Co-IP验证BZR1PAP1之间的相互作用(F)BL处理对BZR1PAP1相互作用的影响。


6BZR1与花青素合成基因的启动子结合

PAP1BZR1存在相互作用,意味着BZR1可能与PAP1靶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因此,作者进一步验证了BZR1与受PAP1调控的基因TT8DFR的启动子结合。作者在TT8启动子中发现了1G-box1PCE核心( CNCCAC ),和5E- box基序(6A)。设计5个探针( TT8-1~5)进行EMSA实验,结果表明BZR1TT8 -1探针显著结合(6B)。通过ChIP-qPCR实验也验证了这点(6C)。作者发现在TT8DFR启动子中,BZR1都结合在G-boxPCE核心基序的重叠区域,而花青素合成基因LDOX启动子含有一个G-box,不含PCE核心(6D)。通过EMSAChIP-qPCR实验证明BZR1LDOX基因启动子发生结合(6E-F)

6. BZR1直接结合TT8LDOX启动子(A)TT8启动子结构。(B)EMSA验证MBP-BZR1TT8探针结合。(C)ChIP-qPCR验证BZR1-mycTT8-1探针显著结合。(D)LDOX启动子结构。(E)EMSA验证MBP-BZR1LDOX探针结合。(F)ChIP-qPCR验证BZR1-mycLDOX-探针显著结合。


7BZR1PAP1/2的互作促进了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

为了研究了BZR1PAP1的相互作用是否增加了BZR1DNA结合活性,作者发现在His-PAP1存在的情况下,MBP-BZR1TT8-1探针结合程度显著增加(7A)PAP1的共表达进一步增强了BZR1对荧光素酶表达的激活作用(7B)。同样,在PAP1存在的情况下,BZR1LDOX启动子的结合也更强(7C-D)。结果表明,BZR1PAP1G-box基序上的功能相互作用促进了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了BZR1PAP1的功能互作是否发生在植物细胞中花青素苷生物合成基因的启动子上,作者通过使用GFP-trap和抗myc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富集了TT8LDOX启动子的PAP1结合区域(7E),且BZR1存在于PAP1所属的同一个功能复合体中。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作者发现PAP2BZR1的相互作用也增强了TT8LDOX启动子的DNA结合活性(7F-G),但与PAP1相比,PAP2的转录活性相对较低。

7BZR1PAP1/2的相互作用增强了TT8LDOX的表达。(A) PAP1促进BZR1TT8启动子的结合。(B) TT8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测定。(C) PAP1促进BZR1LDOX启动子的结合。(D) LDOX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测定。(E) PAP1BZR1共同作用下TT8LDOX启动子的ChIP-reChIP分析。(F) (G) TT8启动子和LDOX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测定。(H) PAP2BZR1共同作用下TT8LDOX启动子的ChIP-reChIP分析。


8先前研究表明,BZR1Glu37残基对于BZR1DNA结合是必需的。

为了阐明BZR1在直接调控下游基因表达中的核心作用及其与PAP1的相互作用,作者克隆了缺乏结合DNA能力的BZR1E37D,体外pull - down实验证实,与野生型BZR1相比,BZR1E37DPAP1具有几乎相似的结合亲和力(8A)。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即使在PAP1存在的情况下,不具有DNA结合活性的BZR1E37D也不能增加LDOX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表达(8B)。为了进一步研究BZR1在体内是否与MBW复合物发生功能上的相互作用,作者进行了基于TurboID的邻近标记实验,结果显示表明,BZR1PAP1TT8TTG1相互作用(8C)

8. BZR1DNA结合亲和力在增强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A) Pull Down检测PAP1与野生型BZR1或突变BZR1E37D的相互作用。(B) BZR1和突变体BZR1E37D植株中PAP1驱动的LDOX启动子的荧光素酶表达活性。(C) TurboID-based proximity labeling assay。验证BZR1MBW复合体相互作用。


9BR在低氮条件下对促进花青素积累起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在缺氮条件下BR信号可以调节植物氮的吸收。首先,作者检测了pap1tt8ttg1突变体中低氮条件诱导的花青素积累,3个突变体在低氮条件下诱导的花青素含量均低于野生型(9A)。测定不同氮条件下pap1tt8ttg1突变体的根系生长无明显表型差异。接下来,作者检测了BR突变体在不同氮条件下的花青素积累情况。在低氮条件下,与Col-0相比,bzr1-1DProBZR1bzr1-1D-CFP的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9B)。与Col-0相比,低氮条件下PAP1DFRLDOXbzr1-1D中的表达量升高更为显著,而在Sdet2bzr-q中的表达量降低(9D-G)。以上结果表明,BR信号对于低氮条件下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和花青素的积累是必需的。

9. 在低氮条件下,BR信号对花青素积累是必需的。(A)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野生型、pap1tt8ttg1突变体幼苗芽中花青素水平。(B)(C)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Col-0bzr1-1DProBZR1:bzr1-1D-CFP以及Col-0Sdet2bzr-q幼苗芽中的花青素水平。(D-F) 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PAP1DFRLDOX的相对基因表达水平。(G) 在高氮或低氮条件下,BZR1及其同源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BR通过BZR1介导的PAP1/2的双重调控促进拟南芥幼苗中花青素的生物合成。BZR1直接诱导PAP1/2的基因表达,并与PAP1/2发生物理互作,共同调控TT8LBGs等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BZR1/BES1成员通过促进花青素积累和增强根系来抵抗氮饥饿胁迫。

模式图 BR通过BZR1PAP1的相互作用调控花青积累

















期刊:The Plant Cell

投稿日期:2023.12.6

接收日期:2024.6.4

发表日期:2024.6.13

评述:李俊

编辑吴凤霞

校对:王徐泽


原文链接(点击“阅读原文”)






END




  




脑图读文献
一张脑图🧠带你解析实验设计及文章写作思路。 加入我们,锻炼科学思维。 欢迎投稿/转载:mindpapers@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