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听书 | 《糖与雪:冰淇淋与我们相遇的五百年》

2024-10-03 00:00   重庆  

📑 8895 字  |  🎵 26 分钟

从奢侈品到日常消费,一支冰激凌里蕴含了多少发明与创新?

这本书能为你
  1. 开阔视野,增加文化资本。

  2. 了解全球流行冷饮冰激凌的诞生与演变历史。

  3. 以冰激凌为切入点,了解自16世纪以来,技术与发明革新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改善与影响。

适合谁听
  1. 文化人类学爱好者

  2. 生活史爱好者

  3. 希望给家人、朋友、同事开阔视野

书籍信息
书名:《糖与雪》
副标题:冰淇淋与我们相遇的五百年
原作名:Of Sugar and Snow:A History of Ice Cream Making
作者: [美]耶丽·昆齐奥(Jeri Quinzio)
译者:邹赜韬 / 王燕萍
出版年:2024-5
页数:312
定价:6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食可语”译丛
ISBN:9787552042849

内容简介

冰淇淋在欧洲曾经是贵族专享的甜点。可是在当今社会,购买一个冰淇淋是一个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的消费。
从 17 世纪的意大利柠檬冰糕到 20 世纪的美国草莓冰淇淋,这一广受欢迎的冷饮经历了技术变革和民众喜好的变化。如果没有新技术简化了冰淇淋的生产,没有生产成本的降低,也许冰淇淋是始终属于少数人的美味。
追随冰淇淋在欧美传播的脚步,从意大利、法国、英国再到美国,我们会发现它的历史充满了神话、传奇和各种趣事,它的事业逐渐发展壮大,直至在现代食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还收录了若干选自早期出版食谱的冰品、冰淇淋配方,读者可从中一窥当时人们对冷饮的口味偏好和研发者的创新之举。

作者简介

耶丽·昆齐奥是一位专门研究食品史的自由撰稿人。她出版的著作曾获得 2010 年国际烹饪专业协会(IACP)烹饪历史奖。她还撰写《牛津美国饮食百科全书》《烹饪传记》的部分内容,并为多家杂志供稿。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导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是美国美食作家耶丽·昆齐奥的《糖与雪》,副标题叫“冰激凌与我们相遇的五百年”。
一看这个书名,你可能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冰激凌历史的美食研究著作。作者昆齐奥充满感情地在序言中说,当大家得知自己在写一本关于冰激凌的书时,他们的脸上都会绽放出笑容。在很多人的童年美好回忆中,都有冰激凌的影子:无论是冰激凌售货车上发出的铃铛声,还是在炎热的夏天里,从自己父母手中接过一份雪糕,入口后产生的甜蜜感与凉意。在今天,冰激凌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冷饮甜食,每年,全球消费者消费的冰激凌,价值达到600亿美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直到19世纪晚期之前,今天可以被我们随意购买、消费的冰激凌,其实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奢侈品,直到19世纪中后期,两次工业革命发生后,才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日常消费品。实际上,昆齐奥撰写本书的目的,也是通过一个小小的冰激凌,来回溯社会经济与科技革命,如何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
那么,很多人都想问,这种奇妙的冷饮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呢?作者昆齐奥考证说,冰激凌的起源,其实一直笼罩在历史的神秘迷雾中,同时诞生了许多脑洞大开,甚至荒诞不经的传说。比如,有野史记载,古罗马著名的暴君尼禄,发明了冰激凌,据说他为了消暑解渴,把蜂蜜和捣碎的冰碴混合在一起饮用。又有人宣称,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兼作家马可·波罗,从遥远的东方带回了这种神奇的甜品;还有研究者说,在16世纪,神奇的冰激凌跟随着远嫁的佛罗伦萨豪门贵妇凯瑟琳·美第奇,从意大利来到了法国,随后流行于欧洲。当然,这些故事中只有一个元素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那就是冰激凌的雏形,确实诞生于意大利。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昆齐奥的讲述,来一趟穿越时空的美食之旅,追溯冰激凌的前世今生。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工业革命诞生之前,冰激凌作为餐桌上的稀有珍品,是如何问世,并被一代代名厨改良传承的。而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再来到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时代,回顾下冰激凌是如何进入千家万户,变成一种喜闻乐见的日常消费品的。最后,是我结合本书内容和其他科普健康研究,为大家奉上的资讯加餐,目的是提醒大家,冰激凌虽然甜美宜人,但由于它独特的配料成分,过度食用会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来自意大利的奢侈美食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17世纪的意大利,此时,虽然地中海已经逐渐失去了全球贸易路线中的枢纽地位,但意大利各城邦生活的奢华与舒适,依旧是整个欧洲羡慕与模仿的对象。由于地中海地区炎热的气候,所以在盛夏季节,各种冰镇饮料和甜品,成为意大利富人和权贵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食物,从冰镇果汁、葡萄酒,到奶油布丁等等。到了17世纪中叶,历史上关于现代冰激凌雏形的最早配方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是一位那不勒斯的名厨,名叫拉蒂尼。
拉蒂尼出身贫寒,但为人勤勉又聪明,在学习烹饪的同时,还学会了读书写字,凭借着高超的厨艺和一股机灵劲儿,先是当上了罗马红衣主教巴贝里尼的厨师和管家,随后又来到那不勒斯,在豪门贵族萨尔赛多府上当差,并且自己研发出了一款名为“牛奶冰糕”的冰冻甜品。
这款当时堪称黑科技的甜品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拉蒂尼的方法是,半升牛奶加入半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3磅糖,以及6盎司切碎的柠檬蜜饯,然后把混合了这些材料的瓶子罐子,迅速放入冰桶;而所谓的冰桶,其实就是盛满了冰盐混合物的大型容器。比起纯粹的冰或者冰水,冰盐混合物不但可以长时间保持低温,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热量。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就让罐子中的原料变成了一道口感介乎于今天冰激凌和奶冻布丁之间的冰冻甜品。
但是,作者昆齐奥特地提醒我们说,也许拉蒂尼并不是冰糕的发明者,而是因为他恰巧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既功成名就,又有菜谱流传于世的名厨,所以冰激凌发明人,或者制作鼻祖的桂冠,就幸运地落到了他头上。
冰糕诞生后,就迅速传播到了欧洲各国,并被当地的厨师和甜点师加以改良。顺便说一句,冰激凌这个词汇的英文版“Ice Cream”,就诞生于1671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温莎城堡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这道源自意大利的时髦昂贵甜点,被隆重端上了餐桌,介绍给了国王。
冰激凌的风味和口感之所以不断提升,也要归功于制造现代冰激凌的几种关键原料,随着人类工业技术的提升,以及地理大发现的探索,不断出现在餐桌上。
首先,是糖。不要小看这种今天普通人厨房里的常备调料。直到17世纪上半叶,糖在欧洲还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因而只有少数富裕阶层,才能享用蛋糕点心、糖果、蜜饯等甜食。然而随着欧洲殖民美洲大陆,一座座甘蔗种植园在加勒比海各岛屿上迅速建立。当地特产植物甘蔗,首先在当地被加工为粗糙的黑糖,再漂洋过海,抵达欧洲各国的精炼糖厂,加工为晶莹剔透、颗粒状的砂糖。由于美洲甘蔗糖供应充沛,价格低廉,直接造成了欧洲砂糖消费量的暴涨和价格下跌,直接让它成为平民阶层消费得起的普通食材与调料。
糖对冰激凌有多重要呢?比如1768年,一位名叫艾米的法国名厨就在自己的菜谱里说,糖的质量对冰糕的口味至关重要,如果糖不够纯净,不仅冰糕的甜度会不达标,还会在与其他原料和水一起搅拌时无法完全溶解,从而在冰糕里产生类似砂砾一样的杂质残留,非常影响口感。实际上,在纯净廉价的白砂糖大量供应之前,厨师在制作冰激凌时,不得不额外添加一道工序,来做糖的提纯,比如在糖水中加入蛋清,煮开,然后撇去表面的漂浮杂质,并用纱布过滤,非常的麻烦。
其次,还有香草,众所周知,香草能让冰激凌和其他甜食具有一股浓郁香甜的独特气息。早在16世纪,香草就已经从今天中美洲的墨西哥境内,通过大西洋贸易航路来到了欧洲。但直到19世纪,由于人工授粉的发达,香草才实现了大规模种植;而其他来自美洲和非洲的食材,比如可可豆和咖啡豆,也被追求创意的厨师们,添加入冰激凌,让这种时髦甜食的口味更加多元化。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具观赏性,甜品师还想出了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比如,在冷冻时,把冰激凌原浆倒入形形色色的模具,让它们展现出各不相同的外形;另外,刚刚诞生的食用颜料也被派上了用场,比如从一种昆虫,胭脂虫身上提取出的胭脂红,来自藏红花与藤黄树的柠檬黄等等。甜品师会像调色的画家一样,把这些色素按照一定比例与糖浆混合,然后再轻轻刷在冰激凌的表面。据说,有些高明的甜点师会做出外表与一只刚摘的新鲜桃子别无二致的冰激凌,直到食客品尝时,才会恍然大悟。
随着食用冰激凌潮流的普及,欧洲各地,许多传统的酒馆、咖啡馆和餐厅,纷纷把冰激凌加入了自己的菜单,用来吸引女性顾客甚至儿童。比如巴黎的托尔托尼咖啡馆,这里是自拿破仑称帝之后,巴黎上流社会聚会消遣的首选目标。光顾这里的常客,几乎等于法国当时政界、文化艺术界的名人录,包括外交大臣塔列朗、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画家马奈、作曲家罗西尼、文学家巴尔扎克等等。每晚十一点之后,托尔托尼咖啡馆就开始供应各种甜品,时髦的巴黎有钱人为了能尽早占到一张桌子,甚至会从歌剧院提早退场,坐着马车赶过来。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小说的“交际花盛衰记”里,巴尔扎克就记载了托尔托尼咖啡馆提供的冰激凌:造型各异,被放在精致的水晶玻璃盏里,然后上面覆盖了各种蜜饯果脯,甚至打碎的马卡龙饼干与各式坚果。

走入寻常百姓家

从十七到十八世纪,虽然冰激凌在制作工艺、口味、造型上日新月异,但是,能够享用它的,依旧是少数人。这是为什么呢?瓶颈有很多,首先一个,在于制作过程中最基础的原料——冰,无法大规模人工生产,从而让冰激凌的供应量始终无法突飞猛进,价格也居高不下。
直到19世纪中叶,人类制冰的方法和几千年前都没什么两样:在寒冷的冬季,从自然界中收集天然冰块,加以切割,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贮藏室,“冰屋”里,等到夏天来临再享用。
为了尽量防止搁在冰屋里的宝贵冰块融化,工程师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冰屋首先要漆成白色,尽量反射太阳光。冰屋内的地板上也铺上厚厚的锯末或者稻草垫,增强保温效果;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让人类又掌握了另一种相对高效清洁的能源,电,所以各种电驱动的机械设备也纷纷投入经济生产。最终,各种电驱动的冷却设备,比如冰柜和制冰机,在19世纪下半叶问世。这些高效的制冷设备,使得第一批开采和储藏自然冰块的大型商业冰屋,首先在美国出现,容积能够高达数万吨。
虽然在发明之初,过分昂贵的电动制冰设备,让人工冰块的价格高于自然冰,但随着化学添加剂价格的下降,以及出于对健康安全问题的顾虑,人工冰块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流。根据作者的统计,到了1920年,整个美国在一年内制造了4000万吨人工冰块,而天然冰块产量却只有大约1500万吨。这样一来,曾经价格昂贵,供应稀少的冰块,逐渐变成了普通劳动工薪阶层也能消费得起的日常食材。
基本原料,冰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要攻克的,是制作工艺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知道,在前工业时代,冰激凌制作是一门技术门槛非常高的手艺,尤其是冰激凌原料的搅拌,只有少数技艺精湛的名厨或者甜点师,通过长期而艰苦的训练,才能做出味道和口感俱佳的冰激凌;但到了工业时代,由于机械的普遍应用,一种用手摇曲柄来驱动搅拌的冰激凌机于1848年,在美国费城诞生了:发明它的人,是一位名叫南希·约翰逊的女发明家;有了它,哪怕没有受过职业训练的普通家庭主妇,或者小商贩,都能搅拌出均匀度完美的冰激凌原浆,进而做出口感一流的冰激凌;很快,大家又觉得,用曲柄在那里一口气摇上半个小时四十分钟,实在太辛苦,太费力,于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驱动的冰激凌机也宣告诞生了。
廉价的原料再加上高效率的制造机器,就为大规模的工厂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当时,在美国城市巴尔的摩,有一位名叫福赛尔的美国乳制品生产商,首先看到了商机:在炎热的夏天,新鲜牛奶很难长期储存,而当时,巴尔的摩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趋于饱和,每天总有分量可观的新鲜牛奶无法售出,与其把它们白白倒掉,为什么不用来做冰激凌呢?于是他灵机一动,购买了一批大型冰激凌制造机,开办了自己的冰激凌工厂。巨大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摊薄了成本,在小型冷饮店里,一公斤冰激凌的售价大约是60美分,而福赛尔公司的产品,价格只有这个标准的一半还不到;不到几年,这种生产模式就被迅速普及到了欧洲,那些曾经高冷、消费昂贵的冰品咖啡馆和甜品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杂货店、副食店里的廉价冰激凌销售点和推着小车的流动摊贩:在伦敦街头,一块两英寸见方,半英寸厚,用便宜纸张包裹的冰激凌砖,售价只要1个便士。
美国对于冰激凌的另外一项贡献,是今天大家熟悉的甜筒冰激凌。作为冰激凌容器的甜筒,实际是一种用面粉、糖、黄油烤制的薄饼,有各种形状,当然也包括圆锥筒。这种烤好的酥脆蛋饼,也被称为华夫饼。在古老的中世纪,基督教会用华夫饼来做教堂典礼中分发给信徒的圣餐。关于甜筒冰激凌的问世,基本上有两个版本,但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现场。第一个版本是,一个在现场卖华夫饼的小贩哈姆维,看到隔壁摊位由于顾客太多,摊主都没有足够的容器来盛放卖出去的冰激凌,于是灵机一动,让他把冰激凌放在自己的圆锥形华夫饼筒里,再加价出售。而第二个版本是,世博会现场另一个售卖华夫饼的小贩,叫杜马,想出了这个全新的甜品配方。
促进普通大众更多消费冰激凌的最后一项发明,则是家用冰箱。毕竟,冰激凌很容易融化,买多了吃不下,基本就无法储存;这就让早期的消费者在购买时,基本以“刚好够吃一次”为标准。到了19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和欧洲家庭中,越来越多的人会购买一种被称为“冰盒”的原始冰箱来保存生鲜食物。所谓“冰盒”就是一种带开门的金属盒子,底层和顶层有空间来安放冰块,用于给食物降温。而中间放置食物的隔板表面,还覆盖了能隔热的金属锌涂层。为了防止冰块融化得太快,“冰盒”里还填充了锯末或者木屑。当然,对肉类和蔬菜来说,这种冰盒在夏天还算管用,但它毕竟不能制造足够的低温,来阻止冰激凌融化。有人肯定要问了,当时,冰激凌工厂和大型制冰工厂不是都用上电动的冰柜了吗?普通人家为什么不买个冰柜呢?
首先,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导致制冷的压缩机体积太大,价格昂贵,这就让大型冰柜无法成为一件普通人买得起的家用电器。其次,当时的制冷剂主要是氨气或二氧化硫等气体,不仅易燃易爆,还对人体有害,在空旷的工厂冷库里,偶尔发生一起泄漏或者爆炸事件,损失有限,但对于空间紧凑的家庭厨房来说,这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直到20世纪20年代,更加灵巧紧凑的小型空气压缩机,以及无毒、不易燃的制冷气体氟利昂相继诞生,这才让家庭冰箱的诞生成为可能。有了冰箱这个储藏好帮手,消费者就能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大容量盒装冰激凌,回家慢慢享用,从而带动了冰激凌销量的进一步上升:根据统计,到了1914年,仅仅是美国,一年的冰激凌产量就超过了7000万加仑,大约26万多吨。

威胁健康的“甜蜜杀手”

综上所述,到了20世纪20年代左右,冰激凌已经彻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夏日冷食,价格低廉,受到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喜爱。根据统计,在今天的美国,人均每年消费的冰激凌达20公斤以上。然而,随着冰激凌消费的上升,对于它引发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开始引发人们的担忧。
首先,是食品处理加工安全隐患。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缺乏关于食品公共卫生的监督与管理机构,以及必要的消毒处理技术,奶制品成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重灾区”:比如,许多奶制品企业的加工车间里卫生条件恶劣,为了有效降低成本,一些奶制品企业会收购那些患病奶牛出产的牛奶作为食品原料。这些牛奶里往往含有大量的各类链球菌,以及结核与白喉杆菌等病菌。这就导致,每当冰激凌上市,大受欢迎的炎热季节,也是各类流行病大规模暴发,公用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高峰时间。
于是,各国政府都开始推敲从立法上,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规范,比如在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案》;另外,一位名叫彭宁顿的女细菌学研究专家,受费城市政府的委托,从1908年开始,对费城地区的奶制品行业进行安全调查与研究。在彭宁顿的建议下,费城市政府出台了一项针对奶制品卫生的专门法案,规定企业与卫生机构,必须定期对奶农进行抽样调查,检验奶源安全;在奶制品生产中,必须采用巴氏消毒法,对原料进行处理,诸如此类。很快,费城这一套对于奶制品生产卫生的规定,就被其他各州政府模仿采用。
到了1958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又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对冰激凌制成品的成分做出了严格的限定:比如,所有冰激凌的乳脂含量必须至少达到10%,每加仑冰激凌必须拥有1.6磅以上的固体物质,不能用过量的水替代奶油。如果是调味冰激凌,必须保证使用天然水果香精,调色所添加的人工色素成分,也必须在包装上标明。
另外,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健康,规定中还宣布,制作冰激凌所使用的凝结剂,也严格限定在食用明胶、瓜尔豆胶等几种。以往常用的某些让冰激凌口感更顺滑的乳化剂,则被严格禁止,因为根据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大量摄入这些成分,会导致腹泻、肾结石等疾病。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质量卫生达标,冰激凌本身也不算是一种“健康”零食。在冰激凌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品的早期年代,比如19世纪末,就有人担心,甜美又凉爽的冰激凌其实对身体有害,比如,许多欧洲城市里的普通工人,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做饭,就随便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们买点冰激凌当饭吃,结果导致孩子们染上了包括龋齿在内的各种疾病。
具体来说,外表高冷甜美的冰激凌,其实是很可怕的热量杀手。因为它的含糖量常常在15%以上,比许多甜味软饮料还高出至少50%。这可是引发龋齿、肥胖、尿酸升高等健康问题的头号杀手。另外,越是高品质、口感柔软丰满的冰激凌,脂肪含量越高,比如哈根达斯冰激凌的脂肪含量都在17%以上。你在感到凉爽的同时,实际上是把过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持续不断地输入体内。
另外,由于食品化学工业技术的进步,许多制造商选择在制作冰激凌时加入“人造奶油”,也就是氢化植物油,这种原料可是富含反式脂肪酸的。反式脂肪酸与各类心脏疾病关系密切,而且还是引发肥胖的重要诱因。
不仅如此,长期摄入冰激凌等高糖高脂食物,还会产生“上瘾行为”:也就是说,大脑奖励区域分泌的多巴胺等激素持续减少,这就让进食者在不知不觉之间,会选择吃得更多,这样才能达到往日的分泌水平,让自己感知到同样的快感。
最后,再来给大家谈谈一种并不严重,但普遍存在的,与冰激凌相关的疾病,那就是冰激凌头疼,也被称为“脑冻结”。具体症状就是,当你贪图凉爽,大口吃下冰激凌时,会感到一阵突发的剧烈头疼。这种病的发病机制也不复杂,就是当冰激凌等冰冷的食物抵达我们的口腔顶部或者喉咙后部的时候,引发了小血管迅速收缩与扩张,从而让这些血管附近的疼痛传感器感觉到了不适,向人体负责感知的总司令部,也就是大脑,发送了报警信号,而在情急之下,大脑搞错了情报,认为不适发生的位置,在头部,于是正在大口吞咽冷食或者冷饮的我们,就会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头疼。另外一种医学上的解释是,冷饮和冷食让我们上颚附近的血管发生收缩,血液向大脑流动的速度减缓;而血管附近的压力感受器,立刻把这种变化告诉大脑,为了保证大脑这个感知司令部有充沛的血液供应,心脏加大了向大脑输血的力度,于是扩张的血管压迫到了大脑附近的神经,引发了头疼。
那么该如何预防治疗“冰激凌头疼”呢?很简单,如果头疼已经发生,可以用手反复按摩疼痛部位;同时你可以卷起舌头,压住口腔上颚,或者用手捂住嘴和鼻子,快速呼吸,这些都可以有效缓释疼痛。当然,如果你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那么还是尽量少吃,并且吃冰激凌的时候不要吃得过快,不要大口下咽,因为有可能引发血压波动,甚至心绞痛等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结语

好了,到这里,这本《糖与雪》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为你介绍完了。在本书中,作者昆齐奥利用她多年来对于人类饮食历史的研究成果,给我们讲述了在过去的五百年中,冰激凌如何从一种小众昂贵的欧洲奢侈食品,演变为全球青睐、价格低廉的夏日冷饮。
通过饮食来观察历史,好处是直观亲切,以小见大。小小一支冰激凌,折射的是五百年来,人类的生活如何受惠于经济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走向繁荣与丰饶。制作冰激凌的原料如糖、乳制品与冰,在缺乏大规模制造提取技术的前工业时代,都是产量稀少,供给有限。然而,航海地理大发现与科学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先是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丰富的甘蔗,然后是欧洲本土特产的甜菜,给人类提供了廉价而高品质的糖;随后是来自美洲和非洲的香草、咖啡、可可等食材,为冰激凌提供了其他丰富诱人的口味。进入19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诞生,让人类拥有了从煤炭,到电能等一系列全新的能源,以及机械生产力;以电力驱动的各类机械,从制冰机,到乳制品流水线工厂和冷链运输物流系统等等,让冰激凌的原料成本,以及生产储存都彻底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变成了一种普及大众的休闲冷饮。
昆齐奥总结说,进入20世纪中叶之后,风靡全球的冰激凌,被赋予了更多意义,甚至成为一种美好安定生活的象征。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一方面宣布进入战时经济体制,但另一方面,为了稳定公众的情绪,鼓励他们保持生产与从军入伍的积极性,把冰激凌列为“七种保障供给的日常食物”之一。对于冰激凌生产的限制,也仅仅限于略微降低了产品中的乳脂含量,以及禁止厂商开发过多口味的冰激凌;对于在太平洋和欧洲战场上的美军士兵来说,冰激凌和烟草、可口可乐一样,是一种能够极大提升士气的消费品,根据规定,平均每人每月能够拿到2.5升冰激凌的配额。
不仅如此,随着大众娱乐文化和商业广告的流行,冰激凌也变成了一种与青少年潮流和浪漫爱情紧密相关的食物。例如奥黛丽·赫本在电影《罗马假日》中的演出,让意大利特产的手工冰激凌(gelato)和景点西班牙广场一起,成为去罗马观光“打卡”的必备项目。
然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长期大量食用冰激凌的危害,逐渐被我们知晓:包括各种健康问题,从肥胖、心血管疾病到肠胃问题等等。所以,甜美诱人的冰激凌虽好,但千万不要毫无节制地多吃。


撰稿:朱步冲

讲述:徐惟杰

脑图:刘艳思维导图工坊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如牵涉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可查看往期内容


千鹤静思
每天一本书,进步一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