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101系列 VOL.20
性技术可以解决incel(非自愿独身者)的愤怒与孤独吗?
/图源网络
全文约5800字
阅读需要18分钟
👀
近年来,“非自愿独身者”(Incel)群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群体主要由因未能建立亲密关系而感到愤怒和孤独的男性组成,他们通过在线社区交流失败经验并宣泄对社会的不满。
一些人认为,通过成熟的性技术便可以应对和解决incel群体的问题,缓解他们的孤独与愤怒。然而,《为什么性技术无法解决“Incel/非自愿独身者”问题?》(Why Sex Technology Will Not Fix the Incel Problem)一文指出,Incel 问题的核心并不仅仅是缺乏性关系或亲密互动,而是根植于更深层次的文化与心理困境:对权力和社会地位的焦虑。这种焦虑常以对女性的敌意和对社会变革的抗拒为表现,导致极端化倾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催生暴力事件。
进而作者提出,解决 Incel 问题的挑战在于其复杂性:这一现象不仅涉及个人心理,还与性别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群体动态密切相关。作者将从文化与心理根源入手,探讨性技术为何无法有效应对 Incel 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多维度的解决路径,旨在为缓解这一群体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I.第一部分:
Incel 问题的文化与心理根源
1. 权力与性关系的错位连接
“非自愿独身者”(Incel)群体的问题表面上似乎是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但作者深入分析发现,他们的核心诉求其实远远超越了性满足本身,更深层的驱动力是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这种渴望根植于对性别权力结构的误解与不满,同时折射出一种将女性对象化并与男性社会地位直接挂钩的思维模式。
在Incel文化中,“性地位”(sexual status)是一个反复被提及的关键词。性地位不仅仅是指个体能否获得性关系,还与能否与“高价值”伴侣建立关系直接相关。在他们的语境中,“高价值”的伴侣被称为“Stacys”,通常指符合主流审美标准且被认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女性。通过“获得”这样的伴侣,Incel成员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社会认可和男性权力的象征。
/图源:端传媒
1.1)对“Chads”和“Stacys”的二元分化
于是,Incel文化进一步将“成功者”和“失败者”分化为两个对立的符号:“Chads”和“Stacys”(“Chads”和“Stacys”也常被本土化为:“高富帅”和“白富美”):
“Chads”被认为是拥有主流社会认可的男性,通常外貌吸引力高,经济能力强,并拥有大量性资源。他们是Incel群体憎恶与嫉妒的对象。
而“Stacys”是“理想化伴侣”的象征,她们符合主流的性吸引力标准,同时被视为Incel群体“难以获得的资源”。
这种二元分化表明,Incel的核心目标并非单纯的性关系,而是通过“高价值”伴侣的关系,获得类似“Chads”那样的社会认可。
论文中指出:“此类类别仍然符合一种非常父权制的世界观,在这种观念中,女性被物化和非人化”这种观点强调,Incel群体将性关系视为社会权力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生理需求。
作者还指出,Incel群体将无法获得性伴侣视为一种“被剥夺的权利”,而这种权利的丧失在他们眼中并非个人问题,而是社会对其价值的否定。他们相信,与“高价值”伴侣建立关系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失去这种机会则是对其身份和地位的直接打击。
1.2)性关系与社会价值的捆绑
在Incel文化中,性关系的“质量”被视为男性成功的核心标志之一。他们对伴侣的外貌和社会认可度的执着,反映了传统父权文化对男性社会地位的定义。在这种观念下,性关系不仅是两性间的亲密互动,更是一种社会竞争的胜利证明。
父权文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维,认为男性通过性伴侣的价值展示自身的社会成功。现代性别平等的兴起,让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削弱了男性通过经济或社会优势获取性关系的传统途径。这种变化使Incel群体对父权文化的怀旧与依赖愈发强烈。
1.3)对“性地位”的执念与社会认可的渴望
Incel群体的核心需求并非单纯的性满足,而是通过性关系实现社会认可和权力表达。并且,他们深受父权文化影响,有着将性伴侣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的思维模式,这同时也反映了Incel对现代性别动态的敌意。论文中进一步指出:“The status is the key, not the sex”。当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他们往往将挫败感转化为对女性和社会的仇恨。
这种执念表现在他们对伴侣的高度物化。他们认为,与“高价值”伴侣建立关系能够证明自身的男性身份价值,而现代社会赋予女性的性自由和选择权,削弱了他们通过性关系提升社会地位的可能性。
/图源网络
2.父权文化的影响与现代性别平等的挑战
在传统社会中,男性的社会地位通常通过性资源的占有和伴侣的价值来体现,而女性则被视为附属物,成为男性权力体系中的工具。Incel成员延续了这一观念,认为无法吸引“高价值”女性是自身地位低下的标志。然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性别动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女性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性自主权和经济独立性,这种变化则被Incel群体视为对男性传统地位的威胁。
他们常将自身的孤独感与社会对男性成功标准的高压联系起来,认为未能获得理想伴侣是一种“社会失败”。在这一逻辑中,过去的父权制结构成为他们怀念的“黄金时代”,因为在那种环境下,女性因经济依赖而被迫选择男性作为伴侣,而这一结构的消失则被Incel群体视为自身“失败”的主要原因。
所以,Incel群体对性地位的渴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父权文化的权力想象之中。这种权力结构曾为男性提供了通过性关系获得地位和控制的工具,但现代女性主义运动对这一结构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推动了性别平等的发展。面对这种变革,Incel群体将性别动态的改变解读为对男性传统权力的“剥夺”,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和敌意。具体呈现为以下4点:
2.1)对现代性别平等的抗拒
Incel群体认为,现代社会“过于女性化”,女性的经济独立性、性自由和选择权直接威胁了男性的传统优势。尤其是女性经济能力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男性通过经济支配获得性关系的途径,使Incel群体感到自己的地位在性别权力结构中被“边缘化”。
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如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离婚权的普及以及避孕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女性可以独立选择伴侣,并减少了对男性经济依赖的需求——这种变化被Incel群体视为对他们“竞争力”的削弱。
在这一背景下,Incel群体将性别平等视为导致他们失去传统性别优势的主要原因。他们将女性的自由与选择权视为对男性身份的威胁,认为现代社会剥夺了普通男性通过经济和婚姻实现社会价值的机会。
2.2)对过去的怀旧与扭曲
作者认为,Incel群体对过去父权社会中的性别关系怀有一种浪漫化和扭曲的怀旧。他们理想化传统的、所谓的“性别平衡”时代,认为女性依赖男性经济资源的性别分工结构为普通男性提供了稳定的性地位和社会认可。而现代性别平等的推进,使得这一结构被打破。
他们认为,传统婚姻模式是一种“公平的性别关系”,其中男性通过经济支配地位实现对性资源的主导。他们呼吁恢复单配偶制婚姻,并主张通过政策手段限制女性的性自由,从而为普通男性创造更多机会。
这种怀旧情绪忽视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性,将女性经济依赖的现象视为男性优势的合理性。他们无视传统婚姻中女性权利的缺失,反而将其视为有利于普通男性的“自然状态”。
2.3)社会动态的敌意与权力焦虑
Incel群体对性别动态变化的敌意,不仅反映了他们对失去权力的焦虑,也暴露了他们对现代社会自由选择权的抵触。
作者指出,Incel群体认为,现代性别平等之前的社会中,男性在性别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女性的性自由受到更多限制。这种所谓的“黄金时代”成为他们抵触现代性的依据:“现代化使女性获得了性解放,但代价是牺牲了非精英男性。” 然而,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自由与多元选择的积极意义。
论文中提到,Incel群体试图通过性关系的工具化来恢复对女性的支配权。这种工具化思维的背后,是对父权文化权力表达方式的延续与强化。
2.4)怀旧情绪与心理困境的结合
Incel群体对过去的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认知,更是一种心理困境的体现。这种怀旧情绪与他们的权力丧失感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社会和女性的敌意。
Incel群体将女性主义视为导致他们处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认为女性的独立性使得男性再也无法通过性关系体现权力。
Incel群体的怀旧情绪和对性别动态的敌意通过在线社区进一步相互强化。他们在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进一步夸大性别平等对男性权力的影响,将问题完全归结为社会变革对自身的“剥夺”。
他们对性地位的渴望深刻地反映了父权文化的遗留影响。他们对现代性别平等的抗拒与对过去的怀旧,揭示了他们对权力丧失的深层焦虑。他们通过浪漫化传统性别关系,将性别动态的变化视为对男性传统地位的威胁,同时忽视了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性。这种怀旧与扭曲的逻辑,既是文化认知的产物,也是一种心理困境的体现。
正如论文所揭示,解决Incel问题需要打破这种对权力的固化认知,而不仅仅是提供表面的技术性方案。而在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跟随作者来看看性技术为何无力解决权力需求?
/图源网络
II.第二部分:
性技术为何无力解决权力需求?
诚如前文分析所述,尽管性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理需求,但Incel群体的问题核心并不在于性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性关系获得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认同。这一核心需求使得性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ncel问题。
以下是作者从5个角度对性技术为何无法触及Incel群体的深层次困境所进行的分析:
1)性技术无法满足“社会地位”的渴望
Incel群体对性关系的渴望,实质上是对社会认可和地位象征的需求,而性技术无法提供这种象征意义。论文中指出,性技术只能提供生理层面的满足,但Incel群体更关注性关系背后的社会象征意义。
性技术(如性机器人或虚拟伴侣)无法赋予用户社会地位。这些技术缺乏社会属性,无法为Incel群体提供他们渴望的“被他人承认”的价值。因此,尽管性技术可以提供极其逼真的体验,但这些体验仍然被视为“无意义的替代品”。
2)性技术无法触及“权力与控制”的核心需求
通过第一部分作者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Incel群体对性关系的渴望并非源于亲密关系,而是源于对权力和支配的需求。他们将性关系视为实现对女性控制的重要工具,而性技术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作者指出,性机器人或虚拟伴侣缺乏自主性和社会互动属性,因此无法模拟真实的权力关系。对于Incel群体而言,这种“控制”是无意义的,因为它无法实现对他人(尤其是女性)的实际主导地位。
3)对性技术的偏见与蔑视
Incel群体对性技术和性工作者的态度揭示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声称无法满足性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却对这些可以满足需求的方式持蔑视态度。这种偏见进一步说明,Incel群体的核心需求并非性行为本身,而是通过性关系获得社会认可和对他人的支配权。
“Incel群体将性工作者视为绝望且非人的,甚至与其余他们已经非人化的女性相比,更是如此。在他们看来,性爱机器人与手淫没什么区别。”
性技术和性工作者在Incel群体中被视为“低价值”的存在,无法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甚至可能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自尊。这种态度表明,性技术无法解决他们的核心困境,反而可能加剧其对社会的敌意。
4)孤立文化的强化
Incel群体的文化特征之一是高度的孤立性。他们通过在线社区分享共同的挫败感和敌意,这种孤立文化让成员在心理和社会层面愈发脱离主流社会。性技术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孤立。
作者认为,性技术无法改变Incel群体的核心观念,反而可能使他们更加沉浸于虚拟世界,减少与现实社会的接触,从而强化其极端化和激进化的倾向。
孤立文化让Incel成员在封闭的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对性技术的否定态度,将其视为对自身处境的“补偿性羞辱”。这种文化隔阂阻碍了他们与多元观点的接触,使性技术不仅无力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成为强化极端化的工具。
5)性技术解决方案的误解
作者批评性技术解决方案本身就对Incel问题的本质产生了误解。将Incel问题简化为生理需求的满足,忽视了其深层次的文化与心理困境。
“认同Incel群体的任何核心观点都是错误的。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机会并非理所当然,而应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的同意来获得和赋予。”
这一观点表明,Incel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对权力和社会关系的扭曲理解,而不是性需求的缺乏。任何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满足其需求的方案,都无法挑战其对性别权力结构的错误认知。
总结一下,作者通过以上分析明确指出,性技术无法解决Incel群体的权力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性技术无法提供社会认可和地位象征。
性技术无法满足Incel对支配和控制的核心需求。
Incel群体对性技术本身存在偏见和敌意。
性技术可能加剧他们的孤立感和敌对情绪。
这些问题表明,性技术虽然能够在生理层面提供解决方案,但无法触及Incel群体的权力观念、性别态度以及社会归因的复杂结构。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打破其对性别关系和社会地位的固化认知,引导其重新理解平等与尊重。
/图源网络
III.第三部分:
解决 Incel 问题的建议
作者指出,解决 Incel 问题需要从文化、心理、法律和社会多方面综合干预,而非简单依赖技术手段。
1)挑战文化与心理认知
Incel 问题的核心是对性别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扭曲理解,而非性需求的缺乏。因此,任何试图迎合其生理需求的解决方案(如性技术)都是对问题的误解。作者强调,只有通过挑战其权力观念,普及多元化的性别教育和尊重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 Incel 群体的认知偏差。
2)增强社会互动,减少孤立感
Incel 社群因高度极化和孤立而进一步加剧了成员的敌意。作者认为,尽管在线平台上实现多样化观点的交流较为困难,但推动 Incel 成员接触更多的多元视角,是减少其极端化倾向的重要途径。
3)通过法律保护女性
针对 Incel 群体对女性的直接威胁,作者引用 Danielle Citron 的建议:“更严格的反跟踪法律以及更广泛的网络骚扰防护措施,能够帮助降低Incel群体所带来的风险。” 即,实施更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不仅可以减少对女性的实际伤害,还能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 Incel 现象的认识,建立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4)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作者指出,Incel 成员常因抑郁和孤立感而加入社区,以寻求归属感和情感支持。然而,这些社区的极端文化反而加剧了其心理问题。因此,为 Incel 成员提供健康的替代社区和心理支持,是帮助他们走出极端化的重要手段。
5)推动社会文化变革
作者认为,Incel 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父权文化和性别权力结构。因此,推动社会文化的深层变革是长远的解决之道。通过教育、政策和社会倡导,逐步改变传统性别观念,构建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是解决 Incel 问题的最终目标。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Incel 问题的本质并非简单的性需求缺乏,而是深刻的文化与心理困境。这一群体通过性关系追求社会地位与权力表达,深受父权文化的影响,同时对现代性别平等抱有强烈的敌意。作者分析了性技术在应对 Incel 问题时的局限性,指出其无法满足对权力和社会认可的核心需求,反而可能加剧群体的孤立与敌意。
解决 Incel 问题需要从根源着手,通过挑战其文化认知、提供心理支持、强化法律保护以及推动社会性别文化的变革,来打破这一现象的循环。只有通过多维度的综合干预,才能有效缓解 Incel 群体的极端化倾向,并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健康关系建设。
-全文完-
文献来源:
Sharp, Robert. 2024. ‘Why Sex Technology Will Not Fix the Incel Problem’. Men and Masculinities 27(5):513–20. doi: 10.1177/1097184X231192028.
🔗
现在在更的系列
#女性主义101系列·精选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习女性主义
>> vol.019/家庭暴力:性别不平等如何让暴力成为常态?
>> vol.016/为什么父权制下的母女关系如此复杂?为什么母亲常无意中延续父权压迫?
>> vol.014/女权表演艺术家:男性如何通过支持女性主义维护自身特权?
>> vol.013/好东西作为开始:女性作为第一性的影视应该是什么样的?
>> vol.010/独立女性要不要拒绝爱情?恋爱脑是不是对女性的污名化?
#《女性主义导读》编译连载中
#编译文章系列·精选
>> 赵露思的“病”与“戏”背后:“戏精”“作精”的刻板印象如何掩盖女性真实的心理困境?
>> 2025年,做一个女性主义扫兴者|萨拉·艾哈迈德 Sara Ahmed
>> 《芭比》并非“反男性”,而是支持男性?从电影《芭比》中重新审视男性气质
点个关注👇
一起学习女性主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