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之为女性主义,
而不是人道主义或平权/平等主义?
作者|De.B. Dubois
翻译|RadFemXX
接受编译女性主义相关文章投稿,
欢迎私信留言。
👀
女性主义要让你看到我们的斗争,而不是被稀释在平等主义或人道主义中。
有没有人翻过《简明牛津同义词词典》?不是当作读物,而是为了好玩,随手翻翻,看看里面的词和同义词?如果还没试过,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例子:
女性(名词)
两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女人,女士,姑娘,姑娘:口.鸟儿,妞儿,姑娘。
动物中的雌性。母牛,母鸭,母狗,母羊,母马,母猪,母山羊,母鸡,母鹿,母狐狸。
女性(形容词)
一个非常有女性气质的年轻女人。柔和,娇柔,温柔,体贴,优雅,女人味,淑女气质,少女气,文雅,谦逊。
一个女性化的男人。 娘娘腔,像女人一样,柔弱,无男子气概;口.娘炮,软趴趴,娘娘腔。
反义词:男性化的;像男人的;男子气概的。
/图源原文
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在日常用语和词义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女性」作为名词和形容词来描述男性和女性。在指男性时,这些词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比如说一个男人是「女孩」、「娘炮」、「狐狸精」、「女人气」、「像女人一样」等。不知怎地,男性主导的语言和社会已经把「女人」或「女性化」变成了形容男人的贬义词。而男性化、男子气概,即便用于形容女性,也往往不带有冒犯意味,甚至更多的是一种钦佩。
Egalitarianism is a concept to be enjoyed by men – and men alone.
平等主义是男人的专享——仅属于他们。
「我不明白,既然女性主义是为了平等,是为了造福所有人,为什么还叫女性主义?难道不应该叫平等主义或人道主义吗?」这样的质疑,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总是会被问到:为什么女性主义叫女性主义?
通常,这种问题大多出自男性之口,而女性主义者要么愤怒地回应,要么耐心解释——但无论哪种方式,似乎都徒劳无功!因为他们的想法早已固定:揶揄女性的存在,轻视女性为争取平等地位而进行的抗争。
1/为什么不能叫平等主义?
平等主义大规模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始于法国政府的官方口号「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1789年8月,伴随着《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法国宪法的确立基于男性的平等权利,但不包括女性。直到今天,尽管已经过去近230年,法国宪法中的「人权」在实际解释中依然更多地保障了男性的权利,而对女性的权利保障相对缺乏。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1776年7月的《美国独立宣言》中——在这份宣言中,平等被界定为「自然权利」,但这种权利只针对男性而非女性。这些自然权利,依赖于任何特定文化或政府的法律、习俗和信仰,因此被视为普世且不可剥夺(无法被人类法律废止或限制)。这种平等观,事实上是男性的专属权利——平等主义成为男性独享的概念。
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宪法中,平等的解读多基于「自然法」原则,这不仅强化了「男性气概」和「兄弟情谊」,也使女性被视作次等存在。女性主义试图平衡这种失衡的、被腐化的「平等」观念,因而在主义之名中加入「女性」(fem),正是为了填补女性在无数文化中被剥夺和压制的权利,赋予她们必要的提升。
女性主义是为了推动面向女性的「平等」,一种长期以来被拒绝的平等。女性主义不仅仅追求所有性别之间的平等,更核心的诉求是让女性重获那些曾被剥夺的权利和机会;这就是为什么称它为「女性主义」(Feminism),而不是「平等主义」(Egalitarianism)。
/图源原文
2/为什么不是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类自由和进步的思想观,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以及世俗学问所传递的价值。它更重视人类通过理性和科学探索世界,而非依赖宗教教条或超自然力量。人道主义本质上是在彰显人类理性的力量,强调人类无需宗教或超自然信仰也能独立地生活和发展。这个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开始流行,后来在德国得到了青年黑格尔派(即「左翼黑格尔派」的一批思想家)的延续,他们在黑格尔逝世后(1831年)继续探索人类中心的伦理哲学,与宗教分离。
然而,人道主义与争取女性平等权利没有任何关系。除非一些男性试图用一种「怜悯」或「仁慈」的姿态,勉强承认女性也应获得「同胞人类」地位!
从本质上讲,人道主义庆祝的是一种结合了理性、伦理和社会正义的进步理想,推崇用科学代替宗教偏见和迷信,用以指导决策。因此,人道主义所主张的并不是为了所有人类的平等权利而斗争——尤其不是为了女性的平等权利。人道主义并没有直接回应性别压迫和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3/为什么称之为女性主义?
难道你可以毫无愧疚地忽视长达数个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这种不合理且显著的差异主要指向女性。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社会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这个平等的社会中女性依然保持沉默,那么她们的声音将会匿名化、隐形化。没有一个专注于让女性与男性在同一平台上享有平等地位的运动,女性的平等永远无法实现。
/图源原文
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为了所有性别间的平等,它更是要让女性重获那些被剥夺的权利。女性主义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它最初的目标就是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专注于女性议题。因此,「女性主义」一词源自20世纪初的女性选举权运动,当时全球各地(包括英属印度)的女性正在为争取投票权而斗争。
因此,这场运动几乎完全聚焦于女性——毕竟,男性为何会为他们已经享有的权利而抗争呢?对于早已拥有权力的男性而言,女性主义所争取的权益似乎只是他们已有的简单实例——他们无需进一步赋权。
女性主义者不希望人们忘记这一点。女性主义希望人们正视女性的斗争,而不是将其稀释进「平等主义」或「人道主义」中。某种意义上,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者」这个词,纪念着数个世纪以来女性仅仅为了发声权而抗争的历史。这种声音长期被压制,甚至被视作低于男性逻辑的「低级」声音。
是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压迫和理想不存在「一刀切」,且有很多人受困于种族、阶级、性取向、歧视、残疾等诸多不同形式的压迫。但那些坚持自己是「平等主义者」或「人道主义者」而拒绝称自己为女性主义者的人,往往忽视了一个现实:我们——女性,事实上仍然不平等。
试图更改「女性主义」这个词,只因为你不愿意与一个由女性发起、以女性权利为中心的运动产生关联,实质上表明了以下几点:
a) 你对女性主义的理念缺乏理解;
b) 你在乎的是词语本身,而不是这场运动背后全球女性所经历的歧视、压迫与排斥;
c) 你不惜贬低那些无数为女性权利而斗争、并且仍在奋斗的女性的努力。
原文:
Why Call It Feminism, As Opposed To Humanism Or Egalitarianism?
De.B. Dubois (2017)
De.B. Dubois
De.B. Dubois 是一位出生于印度、现居瑞士的视觉艺术家和女性主义作家,拥有瑞士巴塞尔设计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nd Kunst, Basel)的艺术硕士学位(FHNW)。她热爱广泛阅读和研究性辩论,也喜欢漫步于自然小径、品尝来自瓦尔德特拉韦尔斯的上好苦艾酒,以及创作视觉艺术作品。
接受编译女性主义相关文章投稿,
欢迎私信留言。
🔗
现在在更的系列
#女性主义101系列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习女性主义
>> vol.011/做母亲,还是做女性主义者?必须选边站吗?
>> vol.010/独立女性要不要拒绝爱情?恋爱脑是不是对女性的污名化?
>> vol.007/中年男性与其网红伴侣:你情我愿的价值交换吗?
>> vol.006/“全女阵容”背后的性别陷阱:突破,还是边缘化?
>> vol.005/什么是 “性别友好”的行为?可操作的女性主义实践
>> vol.004/被谁污名化?谁在害怕女性主义?
>> vol.003/女性主义还是女权主义?
>> vol.002/女性主义还是平权主义?
>> vol.001/为什么一些女性拒绝称自己为「女性主义者」?
#编译文章系列
>>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母职中心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母亲,以及为何母亲需要一场属于自己的女性主义运动/理论 | 安德莉亚·奥莱利
🍠
@你说的对但XX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