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传记在维基百科更容易被“盯上”?

文化   2025-01-06 19:00   四川  


为什么女性传记在维基百科更容易被“盯上”?


刊于:Feminist Media Studies

原标题:Notable enough? The questioning of women’s biographies on Wikipedia

作者:Franziska Martini

翻译:RadFemXX


全文约8600字
阅读需要26分钟



近期,有用户指出,百度搜索中,“万恶淫为首”被改写为“万恶婬为首”,“饱暖思淫欲”也呈现出类似的“变体”;而在办公软件中,WPS等办公软件在思维导图功能中使用“父主题”一词,也引发了网友的不适与质疑,认为这一术语可能带有性别指向。(具体可见公众号维她时代的推送:@百度,辱女是你的流量密码吗?


/图源网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权力最无形的武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修改背后,是对权力与文化关系的深刻投射。它揭示了语言如何在日常实践中被赋权,并在不动声色间改写着人们的记忆与认知。


今天推荐的这篇研究,以德语维基百科的传记条目为切入点,探讨“显著性”这一表面中立的核心原则如何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性别维度。通过对2020年删除提名、讨论与决策的内容分析,作者发现女性传记条目更易被提名删除,尽管其实际删除比例并未高于男性传记。这种现象并非源于显著性标准的模糊、外部来源的匮乏或个别用户的性别敌意,而是深植于一种集体性的偏见认知。这种偏见将“女性显著性”置于更高强度的审视之下,使得显著性这一理性化的工具反而成为性别话语斗争的隐秘场域。同时,传记条目中的性别失衡引发了用户间的激烈争论,而显性化的性别歧视言辞,则在积极用户的努力下得到了及时而有效的回应。这一切,映射出看似中立的知识框架背后,性别与权力如何交织成一张无形之网


*本文为编译内容,因原文过长,故进行了删减。



👀 


2018年,加拿大物理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因获得诺贝尔奖而登上新闻头条,同时人们发现她竟然尚未拥有自己的维基百科条目。事实上,早在四年前,有人试图在英语维基百科上为斯特里克兰创建页面,但被一位管理员否决,理由是她不够重要,不符合维基百科标准(Leyland Cecco, 2018)。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用户生成的在线百科全书中性别偏见的讨论。


截至2022年2月,德语维基百科拥有超过250万篇文章,是按条目数量计算的全球第四大维基百科,同时也是按活跃用户数量计算的第二大维基百科,活跃用户估计超过20,700人。传记类条目占据了所有条目的近30%。然而,在德语维基百科中,男性传记的数量是女性传记的约五倍,而关于非二元性别身份的传记条目更是少之又少。增加女性传记的数量因此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这些知识还会迁移至其他平台的背景下——例如用于改进搜索引擎或训练人工智能应用(Isabelle Langrock 和 Sandra González-Bailón, 2022)


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图源网络


在2019年接受德国新闻杂志《明镜周刊》(Der Spiegel)采访时,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被问及,女性传记的缺乏是否仅仅反映了社会的不平衡,还是维基百科本身也在助长这种不平衡。他的回答是,两者皆是。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表示,这绝对不是因为维基百科社区认为女性不重要,而是因为用户会根据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来撰写条目。


虽然相关数据难以收集,但据估计,维基百科用户中绝大多数是男性(Benjamin M. Hill 和 Aaron Shaw, 2013)以往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贡献中性别差异的原因(Eszter Hargittai 和 Aaron Shaw, 2015)

  • 维基百科的排他性文化(Heather Ford 和 Judy Wajcman, 2017)

  • 传记内容的性别差异(Claudia Wagner、Eduardo Graells-Garrido、David Garcia 和 Filippo Menczer, 2016)

  • 女性社会学家在在线百科全书中的代表性不足(Julia Adams、Hannah Brückner 和 Cambria Naslund, 2019)

这些研究展示了维基百科性别差距的多层次特性,并对女性为何不参与维基百科进行了详尽探讨(Benjamin Collier 和 Julia Bear, 2012;Stine Eckert 和 Linda Steiner, 2013;Marit Hinnosaar, 2019)


问题仍然在于,女性传记的“维基价值”(Wiki-worthiness)是否、在多大程度上以及为何更容易受到质疑


Francesca Tripodi(2023)的研究发现,在英语维基百科中,关于女性的条目比男性条目更容易被“错误分类”(mis-categorized):现有的女性传记不成比例地经常被提名删除,但在删除讨论中也更常被保留。这表明,事实上具有显著意义的女性条目往往被不合理地质疑。显著性(notability)是维基百科的核心原则之一,但在关于传记性别差距的研究中,这一原则仍然缺乏充分的反映。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以下方式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1. 将显著性理论化为一种带有价值倾向的概念,比如公众认可等,这种倾向往往更有利于男性而非女性;

  2.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在被提名删除的传记条目中,显著性如何在讨论中被协商处理,以及这种协商是否因传记主体的性别而有所不同。


已有文献表明,性别偏见可能在每个阶段渗透,例如通过偏向男性的专家来源、针对女性缺乏内部标准,或少数用户的决策权力。本研究将呈现关于传记删除提名、删除决策的定量内容分析,以及显著性在删除讨论中如何被协商的分析。




1.1

背景:维基百科的显著性原则


女性与少数群体成就未充分体现

  • 女性与非白人社会学家传记的缺乏仅部分由学术显著性差异解释(Adams, Brückner 和 Naslund, 2019)

  • 显著性衡量策略未能充分反映女性和少数群体的成就与贡献。

  • 女性传记的缺乏还与传记被删除的现象加剧有关(唐娜·斯特里克兰案例)。


显著性存疑的性别偏差

  • 被提名删除的女性传记比例(约25%)高于其在总体传记中的比例(约17%-18%)(Tripodi, 2023)

  • 女性传记被保留的比例(25%)高于男性传记经历类似“错误分类”的比例(17%)。

  • 显著性存疑作为最常见删除理由,女性传记更可能被认为不显著。


显著性判断的偏见与不一致

  • 显著性标准存在偏见,并缺乏一致性和合理性(Gauthier 和 Sawchuk, 2017)

  • 关于性别相关议题的条目规则执行更严格,暴露了维基百科内部的潜在冲突。

  • 英语维基百科中显著性标准在种族与性别之间的适用存在不平等(Lemieux, Zhang 和 Tripodi, 2023)


德语维基百科显著性标准

  • 显著性标准分为一般规则(如维基百科不是人物名录)和特定职业的要求。

  • 一般规则:显著性标准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Wikipedia:Relevanzkriterien” 2022)

  • 特定职业标准:如非虚构类作者需出版四本单著,主要覆盖以男性为主的职业(如建筑师、士兵、拳击手)。


女性传记更易被质疑

  • 部分职业(如政治活动家)的显著性未明确规定,需个案评估。

  • 标注为“气候活动家”的56篇传记中,三分之一曾被提名删除,女性占三分之二。

  • 女性缺乏保障标准,需通过论证加以证明,增加被质疑的可能性。



1.2

背景:外部参考资料与来源


维基百科要求显著性通过外部来源验证,这种依赖不仅未能消除性别不平等,反而可能强化了传统的权威结构和性别偏见


显著性验证与性别偏见

  • 缺乏可信引用和来源是女性被排除在维基百科之外的主要原因之一(Ford 和 Wajcman, 2017)

  • 如果女性缺乏媒体报道、参考文献或未获得奖项,她们往往被认为不够显著。


历史与现实中的女性代表性不足

  • 女性长期被排除在历史书写之外(Gerda Lerner, 1986)

  • 女性在新闻媒体中的代表性不足(Eran Shor 等人, 2015)

  • 女性较少以公众专家的身份出现(Matthias Wagner 等人, 2019)


维基百科的知识权威机制

  • 维基百科讨论依赖“合法化的、制度化的权威形式”(Hansen, Berente 和 Lyytinen, 2009)

  • König(2013)指出,社区严格排除未被外部专家验证的知识,这种机制重现了既定的权力等级,而非实现知识生产的“民主化”。



1.3

背景:用户间的(非)正式层级


任何用户都可提议删除文章,无需注册账号,但需说明理由。提名文章在公开讨论中由感兴趣的用户参与审议,管理员在七天后做出最终决定。José van Dijck(2013)认为,维基百科的智慧在于对群众的管理,而非群众本身


而关于用户层级对维基百科性别差距的影响,现有文献尚存争议,未达成一致结论。


正式层级结构

  • 维基百科由少数“精英”用户创立,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用户的聚集地。

  • 劳动分工通过编辑者与管理员之间的正式层级实现,管理员由其他用户选举产生,权限更大。

  • 正式层级可能限制新用户提出兴趣主题或挑战既有政策的机会。


非正式层级结构

  • 用户活跃程度和(性别化的)劳动分工导致了非正式层级的出现。

  • 活跃的“精英编辑”具有更多影响力,可成功阻止某些主题被推送到主页(Keegan 和 Gergle, 2010)

  • 活动遵循幂律分布:少数超级活跃用户占大多数活动,而大多数用户仅偶尔参与(Papakyriakopoulos 等, 2020)



2.

理论背景:维基百科的知识秩序


Ford 和 Wajcman(2017)指出,“维基百科延续了先前由男性主导的技术科学项目的认识论。维基百科承诺不创造新的原创知识,而是收集和呈现可验证的现有知识,目标是提供“中立”和“客观”的知识。然而,显著性原则依然涉及知识的价值分配问题(哪些知识有价值,对谁有价值)。大部分与显著性相关的职业和活动是历史上以男性为主的领域,且仍由男性主导。


显著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个人成就及其获得的公众认可(如奖项)和公众关注度。争议通常出现在用户对证据评估的分歧上,例如,多少媒体报道足以证明公众兴趣,而非对显著性评估标准本身的质疑。这些公众认可和关注模式受制于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体系(Nancy Fraser, 2007)


根据 Sandra Harding(2004)的观点,越是表面上价值中立的概念框架,越可能推动主导群体的霸权利益,同时忽视重要的社会关系实际情况。Harding 的立场理论指出,知识与认知主体密不可分,必然嵌套于社会历史背景中。单一社会群体的人生产的知识项目,容易系统性地忽略与该群体利益相悖的观点和价值(Harding, 1991, 2004)


研究确认,女性编辑在维基百科中的比例严重不足(Laniado 等, 2012; Hill 和 Shaw, 2013)。维基百科的核心框架包括显著性原则和理性讨论。在理性讨论研究中,理性是高质量交流的重要特征,即立场需由逻辑证据支持(Friess 和 Eilders, 2015)。维基百科对理性的承诺体现在其删除讨论的标准化程序、显著性评估规则以及被接受的可信证据类型中。然而,这些看似理性和标准化的程序掩盖了显著性概念中所嵌入的价值偏向


值得注意的是,维基百科的“知识秩序”处于数字化的公共领域中,其知识生产过程是循环且网络化的,与传统百科全书相比更具开放性。因此,知识在用户网络中以非线性方式持续生产、测试和分发,更容易发生改变。正因如此,近年来女性主义倡议组织了多个项目和编辑马拉松,旨在吸引更多女性编辑加入维基百科,并创建诸如女性传记等内容(Langrock 和 González-Bailón, 2022)




3.1

删除提名的性别差异


2020年,德语维基百科共有2,592篇传记条目被提名删除。其中,71%的条目经历了为期七天的常规讨论,17.6%的提名则在讨论前被撤回或快速保留。从总体数量看,被提名删除的男性传记更多,共有1,909篇,而女性传记为681篇,占比26.3%。不过,与现有传记的比例相比,女性传记的删除提名比例显得更高。截至2020年底,维基百科中仅有16.3%的传记是关于女性的,而2020年新增传记中约21.5%是关于女性的。


在所有讨论中,仅有一篇涉及非二元性别身份者的传记,最终被删除。总体来看,被提名的传记中,删除的条目多于保留的条目。但女性传记被保留的比例(43.02%)明显高于男性传记(35.15%)。此外,男性传记更容易被快速删除,而女性传记的提名更常被撤回或快速保留。这表明,尽管女性在维基百科中的显著性容易受到质疑,她们的传记却更常在讨论后被保留,进一步印证了 Tripodi(2023)关于女性传记在维基百科中更容易受到挑战和“错误分类”(RQ1)的研究结论。


表1. 按性别、决策类型和结果分类的维基百科传记删除提名数量(绝对值及列百分比);性别与决策结果的独立性检验(皮尔逊卡方检验,df = 1)及效应量(phi φ)。/图源原文


大多数传记(样本中为92.4%)因显著性存疑而被提名删除。仅这些讨论被纳入进一步分析(N = 461)。讨论的长度从28词到9,931词不等,平均为564.86词,中位数为326.18词。结果显示,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传记讨论的中位数为455词,而男性传记的中位数较低,为293词。


此外,关于女性传记的讨论平均涉及的用户数显著多于男性传记。平均而言,关于女性显著性的讨论有7.26名用户参与,而关于男性传记的删除讨论平均仅有5.66名用户参与(T(459) = −3.535, p < 0.001)


表2. 关于女性和男性传记删除讨论的长度(以词数计)/图源原文




3.2

讨论中的用户立场与论证水平对性别差异影响


在删除讨论中,支持删除的用户平均提供的论证水平较低。约23%的删除意见没有提供任何理由,35%是一般性声明,只有7.7%的意见包含了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而支持保留的用户整体论证水平较高,接近一半的保留意见基于简单的事实陈述,21%提供了具体论证。


在讨论中,男女传记的论证水平总体相似。无论是支持保留还是支持删除,传记性别对用户提供的论证类型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被保留的女性传记与男性传记相比,并不需要更强的支持性论证。


然而,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性别差异。在女性传记的删除讨论中,至少有一名用户提供具体理由支持删除的比例为22%,而男性传记中这一比例为12%。这表明,女性传记在讨论中更容易受到经过详细论证的反对意见的挑战


尽管女性传记的反对意见更为常见且经过更充分的论证,研究显示,女性传记的保留并不需要更高水平的支持性论证。这可能是因为,在讨论中只需要少数用户积极支持某一立场,就可以推动讨论的结果。




3.3

外部来源作为删除理由对性别差异影响


作者假设,女性传记的显著性更容易因为缺乏可靠来源而受到质疑,相较于男性传记。研究发现,来源不足或质量较差是传记被提名删除的常见原因,在所有讨论中占比38.8%。特别是,女性传记的讨论中更频繁提到这一理由(47.9%),显著高于男性传记(35.2%)。


尽管这一发现表明外部来源对维基百科传记的重要性,但尚不清楚女性传记是否真的缺乏来源,还是部分因用户偏见导致。在最终决定保留的传记讨论中,“来源不足”作为删除理由同样常见,分别出现在41.0%的女性传记讨论和33.7%的男性传记讨论中,但这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意味着,在提名删除的传记中,未被删除的男性与女性传记的来源质量大致相当,甚至男性传记可能略胜一筹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被提名删除但最终保留的传记中,女性传记更可能至少包含一个引用或来源。在被提名删除时,女性传记中有76.5%的条目至少包含一个引用,而男性传记仅为62.5%。总体来看,女性传记中有80.0%的条目在被提名时至少包含一个来源,而男性传记这一比例为67.7%。虽然女性传记引用的比例更高,但这种差异的实际影响较小。


表3. 按性别和来源类型分类的维基百科被提名删除传记包含来源的情况(绝对值和列百分比);性别与来源之间独立性的皮尔逊卡方检验(df = 1)及效应量(phi φ)。/图源原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女性传记的引用比例更高,但这并不直接反映来源的质量。女性传记可能面临更高的来源要求,或者其来源更容易被质疑为不符合高质量标准,这可能是女性传记更频繁受到质疑的原因。



3.4

显著性具体标准的作用对性别差异影响


作者发现,在大多数删除讨论中(84.0%),用户提到了与传记人物职业或活动相关的具体显著性标准。男女传记在这一点上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在43.3%的讨论中,这些具体标准被删除提名者、用户或管理员明确提及,同样没有性别差异。


研究还发现,被删除的传记稍微少见具体显著性标准的提及(81.3%),而被保留的传记中这一比例更高(88.0%),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在讨论中引用显著性具体标准的频率与最终删除或保留的决定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进一步分析显示,男女传记在这一方面的结果相似。如果显著性具体标准不仅存在且在讨论中被明确提及,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传记,被认为“不显著”并被删除的比例都接近(57.4%)。


研究结果表明,显著性具体标准的存在对删除讨论有一定影响,但对男女传记的结果并没有明显不同




3.5

用户之间的层级关系对性别差异影响


数据显示,管理员的决策与大多数用户的意见一致的比例高达86.7%,仅在13.3%的情况下会与大多数意见相反。这种一致性在女性和男性传记的讨论中没有显著差异。


在提名删除条目的用户中,研究分析了158名登录用户和61个匿名IP地址,涉及457次删除提名。活动水平同样呈现长尾分布:67.7%的登录用户仅提名过一次,而最活跃的提名者在样本中提名了77篇传记。前八名最活跃的提名者对女性和男性传记的提名比例相同,未显示出任何性别偏向。对于匿名IP地址的分析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倾向,但无法确定每个IP地址背后实际的用户数量。


此外,共有608名登录用户参与了461场删除讨论,其中大部分用户仅参与过一次讨论(66.0%),而最活跃的一名用户参与了115次讨论。这些最活跃的用户(讨论次数达到50次或以上的前11人)与其他用户相比,更多地支持删除传记,较少支持保留条目。然而,无论是最活跃用户还是普通用户,他们的立场与传记性别之间均未发现显著关联。


唯一的例外是一名高度活跃的用户(从用户名和个人页面推测为女性)。她几乎只参与了女性传记的讨论,并且更倾向于支持删除这些条目,而不是保留。



3.6

删除讨论中的性别相关问题


在维基百科的删除讨论中,性别相关问题偶尔会被提及(样本中共37次),几乎所有讨论都集中在女性传记上。值得注意的是,性别歧视性语言和基于性别的贬低较为少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其他用户及时指出并反驳。例如,涉及现实电视节目人物的讨论更容易出现性别歧视,这表明,理解这些现象需要结合性别与其他因素(如阶级)的交叉影响。


除了这些具体问题,删除讨论中还多次提到维基百科本身的性别差距。部分用户提出,维基百科需要采取措施缩小性别差距,并以保留女性传记的方式做出回应。性别差距的讨论有时偏离了条目本身,演变为关于维基百科责任和原则的辩论。


以下是关于一位瑞士女性政治家的讨论片段,展示了用户对性别差距问题的不同观点以及讨论如何迅速升温:

  • 用户1:遗憾的是,在阿尔高(瑞士的一个州)的地方政治家中,88个条目里只有8个是女性。维基百科也有责任不再复制不平等现象。[……]

  • 用户2:现在性别成为显著性的标准了吗?看来我错过了什么。删除![……]

  • 用户3:说“维基百科有责任不再复制不平等现象”是我听过的最搞笑的支持条目理由。毕竟我在做这些事已经有段时间了。删除。[……]

  • 用户4:是的,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我们只是复制外界现象。不管它多么不公平。[……]

  • 用户2:不公平?瑞士也有平等权利。也许只是女性代表在政治上参与得太少了?这不关维基百科的事。[……]


这段讨论反映了用户对于维基百科性别差距问题的分歧,以及围绕该问题如何展开原则性辩论。


在这场讨论中,冲突的一条主线在于第一位用户和第四位用户之间,她/他们在维基百科是否有责任挑战社会性别不平等这一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第一位用户认为,维基百科有责任避免复制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而第四位用户则认为,偏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第二位用户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性别不平等并非真正的不公,因此也不是问题。既然女性已经拥有平等的权利,平衡偏见的责任应由她们通过更多参与政治来实现。


在这场以及其他类似的讨论中,似乎存在一个微妙的共识,即“性别本身并不构成显著性。” 这一观点通常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受到挑战,例如某女性因完成某项成就而成为“第一人”时。作为先驱者的身份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成就,因此符合维基百科重视成就的逻辑。


然而,这些少数将自己视为维基百科“守护者”的用户,反复重申“性别不构成显著性”的立场,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试图通过表面上的中立性来维护维基百科声誉的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显著性这一概念本身,并非真正的性别中立或价值中立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维基百科删除讨论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学术界和公众持续关注的维基百科性别差距及其删除实践提供实证支持。与德语维基百科每天新增的传记数量相比,文章被删除的比例相对较低(2020年,共删除1,626篇传记,而新增且未被删除的传记达50,664篇)。女性传记在删除条目中的比例为23.9%,与新增传记中的比例(21.5%)相近,这表明删除行为本身并未直接加剧传记数量上的性别差距


然而,删除提名和讨论揭示了维基百科性别差距的另一层次差异,因为在这些过程中性别间存在显著区别。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是:尽管女性传记比男性传记更频繁地受到质疑,但并未更频繁地被删除。此外,关于女性传记的讨论通常持续时间更长,争议性更强(参见 Gauthier 和 Sawchuk, 2017)。这种更高的反对强度意味着,为了维护女性传记,用户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相较于新增传记的比例,女性传记在删除提名中的比例可能略有偏高(21.5% 对比 26.3%)。然而,关于女性传记的讨论在比例上显著更长,占用了更多时间和空间


先前的研究强调了外部验证对维基百科传记的重要性,而外部验证的缺乏尤其影响女性传记。本研究进一步表明,来源不足或质量不佳常被作为删除条目的理由,而这一点对女性传记的影响更为频繁。然而,内容分析显示,被提名删除但最终保留的女性传记,在来源数量上甚至略优于男性传记


显著性的具体标准在删除讨论中被证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数量上未发现男女传记之间的差异。此前聚焦于学术领域的研究(如某些研究)未能充分解答这一问题。本研究假设女性传记的显著性更常因缺乏硬性标准而受到质疑和讨论,从而导致更多主观性决策的出现。然而,研究并未发现女性传记更容易因缺乏具体标准而被删除。因此,未来研究应通过质性分析深入探讨,在德语维基百科中,具体标准是否因传记主体的性别而在严格程度上被差异化解读。研究中发现女性传记更高的反对比例,提示了这一可能性。


少数最活跃的用户和管理员似乎在男女传记的删除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员很少作出与多数用户意见相悖的决定,这表明(新)用户的意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员的决策——尤其是在用户能够形成多数意见的情况下。


本研究的一项局限在于无法获取用户的性别信息。然而,研究发现,维基百科的删除讨论较少受到其他平台上常见的针对女性的仇女行为或“喷子”有组织攻击的影响(参见 Debbie Ging 和 Eugenia Siapera, 2018)。这可能部分归功于那些积极反对性别歧视言论和基于性别贬低的用户——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讨论的文明性。因此,显性的性别歧视在删除讨论中相对罕见(参见 Laniado 等, 2012)


维基百科的知识秩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循环性的特点。这种双刃剑特性一方面为女性主义倡议提供了引入新用户、拓展兴趣领域并挑战既定实践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女性传记在开放编辑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审查和质疑,而这些传记往往最终被证明符合维基百科的显著性规则。本研究表明,女性显著性被质疑是一种集体行为的结果,而非个别仇女者的行动。这种行为深深根植于某些关于何种知识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信念之中。正如吉米·威尔士所言,维基百科社区可能并未明确认为女性不重要,但这一说法可能仍然是错误的


女性传记的创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包括缺乏有意愿撰写女性传记的编辑者,以及维基百科的知识原则(如外部验证的来源和显著性标准)。然而,性别差异在删除提名中的根源似乎另有来源。研究表明,用户在评估女性传记显著性时可能无意识地施加了偏见或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参见 C. Wagner 等, 2016)


对于致力于弥合传记性别差距的女性主义倡议,这些发现强调了两个关键方向:

(a) 短期内,需要继续积极捍卫女性传记;
(b) 长期来看,应逐步瓦解社区对理性讨论、标准化程序和事实性(真实性)知识能够生成无价值偏向、“客观”且性别中立知识的信念。


换句话说,显著性原则本身嵌入了一定的价值体系,而这些价值体系限制了最初能够被纳入维基百科的知识范围。即使满足了显著性原则,女性传记仍更容易受到质疑,可能是因为用户更倾向于认为女性难以与显著性所要求的成就、公众认可或关注等嵌入价值相契合。性别差异并非由用户与管理员之间的层级关系或个别超级活跃用户造成,而是因为多数用户在偶然情况下更倾向于质疑女性传记的显著性,而非男性传记



-全文完-



接受编译女性主义相关文章投稿,

欢迎私信留言。


🔗

 现在在更的系列 

#女性主义101系列·精选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习女性主义

>> vol.018/“假性独立”的葛夕们如何揭示当代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内在矛盾?

>> vol.017/儒家孝道与父权制如何影响东亚母女关系?

>> vol.016/为什么父权制下的母女关系如此复杂?为什么母亲常无意中延续父权压迫?

>> vol.014/女权表演艺术家:男性如何通过支持女性主义维护自身特权?

>> vol.013/好东西作为开始:女性作为第一性的影视应该是什么样的?

>> vol.009/K-pop女团在表达女性主义吗?

>> vol.006/“全女阵容”背后的性别陷阱:突破,还是边缘化?

>> vol.002/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而不是平权主义?


#《女性主义导读》编译连载中

>> 导言:什么是女性主义?

>> 第一章:男性支配的起源与现代变化

>> 第二章:女性权利的挑战:从代孕到文化冲突

>> 第三章:性别、工作与权力: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职场挑战


#编译文章系列·精选

>>2025年,做一个女性主义扫兴者|萨拉·艾哈迈德 Sara Ahmed

>>《芭比》的文化政治

>> 男性是如何回应女性主义的?学习女性主义的男性:通过抵制话语保护特权

>> 为什么称之为女性主义,而不是人道主义或平等主义?|De.B. Dubois

>> 我是女性主义者吗?母职中心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母亲,以及为何母亲需要一场属于自己的女性主义运动/理论 | 安德莉亚·奥莱利


点个关注👇

一起学习女性主义吧!☺️



你说的对但XX染色体
Fem视角看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