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翻译|什么是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导读:运动思想、辩论与政治》

文化   2024-12-15 19:00   四川  


什么是女性主义?

What Is Feminism?


作者:Deborah Cameron

原标题:Introduction: What Is Feminism?

翻译:RadFemXX

摘自书籍:"Feminism: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s, Debates, and Politics of the Movement"

出版社: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全文约6000字
阅读需要20分钟


本书封面/图源网络


作者简介

黛博拉·卡梅伦(Deborah Cameron)是牛津大学语言与传播学的教授,同时也是伍斯特学院的院士。她是多本书籍的作者或编辑,其中包括《语言卫生学》(Verbal Hygiene)、《女性主义语言批评》(The Feminist Critique of Language)、《语言与性别读本》(The Language and Sexuality Reader)、《教师语法指南》(The Teacher’s Guide to Grammar)以及《火星与金星的神话》(The Myth of Mars and Venus)。她还经营着一个关于女性主义语言学的博客——《语言:女性主义指南》(Language: A Feminist Guide)。



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和新闻平台上日复一日的喧嚣背后,隐藏着当今女性日常斗争中的沉痛现实: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亲母亲生活在贫困中;美国的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五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将遭遇强奸;女性的收入仍然仅为男性的八成。这些残酷的统计数据,与公众的误解和围绕争议话题的激烈辩论形成鲜明对比,站在这些争论背后的,是无数感到疏离、失望,甚至彻底疲惫的女性。


在#MeToo运动、特朗普时代和网络骚扰的背景下,激进而进步的女性主义声音显得尤为重要。黛博拉·卡梅伦(Deborah Cameron)在她的新书中,从多维角度探讨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念、理论方法以及政治运动。书中以简洁、犀利的语言阐释了女性主义的多元性,这种风格也使得卡梅伦的女性主义语言学博客广受欢迎。通过简洁的篇幅,她概述了七大关键议题的历史与现状:统治、权利、工作、女性气质、性、文化与未来。她着重强调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涵盖了酷儿理论、有色人种女性主义以及跨性别者的视角。卡梅伦深入浅出的论述,不仅清晰梳理了这一历史上最重要的知识与政治运动之一的纷繁思潮,也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


这本书内容广泛、却条理清晰,适合任何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复杂历史、深入思考关键问题和辩论,或希望探讨当今女性主义者所面临挑战的读者


*今天这篇摘自本书导言部分,之后每周日(不出意外的话)会按章节顺序更新本书剩余部分的翻译。



👀 



“我们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作家奇曼达·恩戈齐·阿迪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2014年的同名文章中写道。然而,同年,《经济学人》/YouGov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美国人对此并不确定。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自称为女性主义者,而另有四分之一的人则认为“女性主义者”这一标签对她们/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


对女性主义的矛盾情感并不新鲜。早在1938年,英国作家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就在一次女性社团的讲座中提出了“女性是人类吗?”这个问题。她开场时说道:“你的秘书认为我一定对女性主义运动感兴趣,我回答——也许有些急躁——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认同’女性主义,按照现代的说法……”这种情绪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非常普遍,甚至促使塞耶斯的同代人、小说家温妮弗雷德·霍尔特比(Winifred Holtby)不禁提问:“为什么女性往往是第一个否定过去150年运动的人?而这些运动至少为她们争取到了政治、经济、教育和道德平等的基础。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许多女性对“女性主义”这个词感到戒备,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用来贬低那些被贴上这个标签的人,认为她们是严肃、非女性化的“恨男者”。然而,拒绝这一标签的人,仍然可能持有可以被称为女性主义的观点。在上文提到的2014年调查中,一些受访者在了解到女性主义者是“相信性别间社会、政治和经济平等的人”之后,改变了最初对“你认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吗?”这一问题的否定回答。


人们对女性主义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她/他们所理解的“女性主义”究竟是什么。当人们提到“女性主义”时,可能指的是以下某一个或多个含义:

  • 一种理念(an idea):正如玛丽·谢尔(Marie Shear)所言,“女性是人类这一激进的观念”(“the radical notion that women are people”)

  • 一个集体政治项目(a collective political project):用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的话来说,“一个旨在结束性别歧视、性别剥削和压迫的运动”(“a movement to end sexism, sexist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 一种知识框架(an intellectual framework):哲学家南希·哈特索克(Nancy Hartsock)所描述的“分析的模式……一种提问和寻找答案的方式”(“a mode of analysis… a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and searching for answers”)


这些不同的含义各自有着丰富的历史,而它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截图自原书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念,早于政治运动存在。政治女性主义的起源通常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但在此之前,女性已拥有数百年的写作传统,致力于反击对女性的不公正诋毁。这一传统的开端可追溯至克里斯廷·德·皮赞(Christine de Pizan)的《女城书》(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这本书由一位受过教育的法国世俗女性在15世纪初撰写,是一次系统的尝试,旨在反驳男性权威对女性提出的厌女论点:她主张,一个人的价值应通过其品格和行为来评判,而非通过性别。


接下来的四百年里,其他类似论点的著作陆续在欧洲各地出现。这些著作的作者不多,并且她们并非属于任何集体运动,也没有自称为女性主义者(这个词直到19世纪才开始使用)。但她们显然认同“女性是人类这一激进的观念”(“the radical notion that women are people”)这一表述。由于这些著作批评了当时关于女性的所谓知识中的男性主义偏见,它们有时被视为最早的女性主义理论。


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也相信女性是人类。“一个女人,”她写道,“和一个男人一样,都是普通的人类个体,拥有相同的个人偏好,并且拥有同等的权利去拥有个人的兴趣和偏好。”但正是这种信念使塞耶斯对接受女性主义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政治运动感到犹豫。“每个人都反感的一点是,永远被看作是某个阶级的一员,而不是作为一个个体。”这正是女性主义在第二种“政治运动”意义上的悖论:为了断言女性和男性一样是人类,女性必须基于“女性”这一身份来团结。而由于女性是一个庞大且内部差异巨大的群体,团结她们一直是个困难的任务。女性主义者可能在支持自由、平等和正义等抽象理想上达成一致,但她们对于这些理想在具体现实中的含义往往意见不一。作为一个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只有在其目标与各种信仰和利益相兼容时,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


始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初达到高潮的争取女性投票权运动,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一运动中,两个核心论点基于不同的、甚至理论上对立的关于女性本质和社会角色的看法。一个观点强调女性与男性的相似性,主张女性应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另一个则强调女性与男性的差异,认为女性独特的关切无法通过全男性的选民群体得到充分代表。(这两种观点有时被简化为平等女性主义和差异女性主义。)


这一运动的目标——为女性争取政治代表权——也将一些原本利益和立场各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立场是直接对立的。在美国,一些黑人女性支持这一事业,认为女性选举权的实现将推动种族正义的进程;而一些白人女性主义者则通过种族主义论点争取南方种族隔离主义者的支持,认为赋予白人女性选举权能强化白人至上主义。上层阶级的女性主义者有时主张,受过教育且拥有财产的女性,比工人阶级男性更有资格拥有投票权;与此相对,社会主义者则主张赋予所有女性和所有男性选举权,因为这将有助于增强工人阶级的整体力量。许多不同利益群体都能从赋予女性投票权中获益,这也使得它们联合在一起。然而,一旦选举权获得,女性之间的差异再次显现,团结逐渐转变为冲突。


/图源网络



女性主义的故事并不是一条线性进步的叙事。这个运动不断被重新定义,部分是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挑战,部分是因为每一代人都渴望与前一代有所不同。霍尔特比(Holtby)关于女性否定运动的抱怨,出现在许多年轻女性开始质疑在女性获得选举权后的世界中是否仍需要女性主义的时代:她们将这一事业和为之奋斗的女性视为过去的遗物,认为它们与她们的关切几乎没有关系。


类似的情形在五十年后再次发生,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轻女性拒绝了她们母亲们的“女性解放”(Women’s Lib),而媒体评论员宣称后女性主义时代的到来。但这些评论员判断过早:今天,女性主义运动再次崛起(字面意义上:请看2017年为抗议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就职而举行的大规模女性游行),而且根据我之前提到的调查,目前最可能自认为是女性主义者的群体是30岁以下的女性。她们对女性主义的理解,既有与早期版本的延续性,也具有其独特性,反映了她们所处时代的条件和思想。


连续性与变化的相互作用在组织女性主义历史的常见方式中得到了强调——即通过将其发展划分为一系列浪潮。根据这一说法,第一波女性主义始于19世纪中期,女性们聚集起来争取法律和公民权利,并在1920年代随着选举权运动的胜利而告终。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女性主义活动高涨被活动家们称为第二波,目的是强调她们的运动与19世纪女性主义中更为激进的元素之间的延续性。1990年代初,一代新的活动家宣布了第三波女性主义,并明确将他们的方法与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做法进行对比。在过去十年中,女性主义重新获得关注,这一趋势有时被描述为第四波女性主义。


浪潮模型虽然被广泛使用,但也引发了许多批评。一个主要的批评是,它通过假设每一波新运动都取代前一波,过于简化了历史。实际上,过去浪潮的遗产依然在今天可见。许多第二波女性主义的成果(如女性研究课程和为逃离家庭暴力的女性提供庇护所)仍然是当代女性主义景观的一部分;一些至今仍活跃的女性主义组织,其根基可以追溯到第一波女性主义的斗争(例如成立于1916年的计划生育联合会(Planned Parenthood),以及成立于1920年的女性选民联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旨在促进新获得选举权的女性群体的公民和政治参与)。


浪潮模型还因过度泛化每个历史时期的女性主义而受到批评,仿佛所有在1960年代或1990年代政治觉醒的女性都有相同的信仰和关切。但实际上,她们并非如此:政治上的差异和争议——就像之前提到的选举权运动中的分歧——在每一波浪潮中以及每一代女性中都存在。第三个批评是,浪潮叙事的断裂性掩盖了女性主义活动的实际延续性,这些活动并没有在1920年代停止,而是直到1960年代末才重新兴起。选举权运动在达成目标后虽然结束,但推动女性权益的运动以其他形式和平台继续进行。


这一观察揭示了撰写女性主义作为政治运动历史的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女性主义的历史一直是去中心化的,且有些模糊不清。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专门的女性主义组织,还包括其他追求女性主义目标的组织——例如与劳动运动、和平运动、环境主义运动以及各种种族正义运动相关的组织。女性主义的独立运动,通常由女性组织并为女性而组织,往往是从其他政治斗争中发展而来的,比如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19世纪的废奴运动,以及20世纪的民权、反战和反殖民主义运动。许多女性通过参与这些运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被压迫的,于是她们脱离原有的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女性主义组织。另一些女性选择留在原有的组织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就不是女性主义者。


/图源网络


如果我们将女性主义理解为第三种意义——即作为一种知识框架——那么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女性主义并不符合我们通常对哲学运动或理论流派的原型,比如存在主义或后结构主义,因为它并不围绕一群公认的伟大思想家的作品展开。虽然一些理论文本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史上的基础性著作,例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的《女性的权利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1792年)和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The Second Sex,最早于1949年在法国出版),但除此之外,难以列出一个所有女性主义者都认可的清单。“女性主义”(Feminism)这个标签常常带有修饰词,例如“黑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或“交叉性”。这些类别之间有些是重叠的——一个女性主义者可以同时认同多个类别——而另一些则是对立的,或者被视为对立的。在某些问题上,女性主义者之间的分歧相对较小,但在其他问题上,差异则可能非常明显。


到目前为止,我对“什么是女性主义?”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总结为:“很复杂。”女性主义是多面的,无论在历史形式上,还是在政治和知识内容上都极为多样:它是一个容纳了各种信仰和利益的伞形庇护所,这些信仰和利益不仅不同,甚至可能相互冲突。(而这些信仰也被一些否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人所持有。)有什么东西能把这一切联系在一起吗?是否有一套所有自认女性主义者都认同的基本原则?许多作家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我们不该说女性主义(feminism),而应说女性主义(们)(feminisms),即复数形式。


试图概括的定义通常过于宽泛,无法有效解释:例如,将女性主义定义为改变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积极愿望,立刻引发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什么改变到什么?这也可能引发批评,即在21世纪,公开反女性主义的团体同样表现出改变女性地位的积极愿望。其他常见的定义,比如YouGov民意调查中的定义(女性主义是性别间社会、政治和经济平等的信仰),也面临批评,认为它将女性主义普遍等同于某一特定的(西方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传统;正如我们将在第二章看到的那样,许多女性主义者质疑,甚至拒绝,认为女性主义完全是关于平等的这一观念


在本书中,我旨在反思和探讨女性主义(们)的复杂性,但既然我们需要从某个地方开始,我将从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入手。毫无疑问,女性主义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所有形式可以说都基于两个基本信念

  1. 女性在社会中占据从属地位,并因性别而遭受不公正待遇和系统性劣势。

  2. 女性的从属地位既非不可避免,也非理所当然:它可以并且应该通过政治行动加以改变。


女性主义者在为什么女性占据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如何得以维持、谁从中受益,以及其后果是什么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她们一致认为,女性的从属地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绝大多数已知的人类社会中,它以某种形式存在。与此相对,反女性主义者可能否认女性的从属地位:一些当代男性权利运动的支持者声称,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女性已成为主导性别,反而是男性现在遭受压迫。其他反女性主义思想承认女性的从属地位,但通过宣称这种地位是由上帝或自然所注定来为其辩护。拒绝这种辩护,正是女性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尽管女性主义者可能在希望看到女性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上存在分歧,但她们都认为改变是必要的,并且都假设这种改变是可能的。


尽管我一直使用“女性”(women)这一通用词汇,但这种用法不应被理解为女性是一个内部同质化的群体,所有女性都遭受相同的不公和劣势。大多数当代女性主义思潮都融入了金伯莉·克伦肖(Kimberlé Crenshaw)所提出的“交叉性”原则,承认女性的经历是多样的,既受到性别的影响,也受到其他身份和社会定位因素的塑造,例如种族、族裔、性取向和社会阶层等。不同的支配和从属体系,如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相互交织并产生不同的结果,影响着不同群体的女性,并且不时在她们之间引发利益冲突。


金伯莉·克伦肖(Kimberlé Crenshaw)/图源网络



除了思考在一个社会内部处境不同的女性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关注跨越国家和地区边界的女性处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今天的女性主义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运动。女性主义中的一些思潮(例如共产主义女性主义和与反殖民斗争相关的女性主义)一直以来就具有强烈的国际主义视角。但近年来的发展使得全球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如切丽·莫拉加(Cherríe Moraga)在2015年版《这座桥是我背后》(This Bridge Called My Back)序言中所指出的,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81年,早于互联网、手机和24小时新闻频道的普及。尽管大多数贡献者与美国以外的地方有着血统和历史的联系,并且意识到全球女性斗争的相互联系,但地理距离仍然带来了差异:“埃及、阿富汗、尼日利亚都显得非常遥远。”如今,在全球通讯的时代,跨越莫拉加所称的“国家强加的国籍障碍”进行政治组织变得更加容易,许多女性主义运动如今都具有了它们过去所没有的全球维度。


一个备受瞩目的例子是#MeToo运动,它最初由布朗克斯社区活动家塔拉娜·伯克(Tarana Burke)于2006年发起,最初是一个地方性倡议。2017年,在一系列好莱坞性骚扰和性侵事件被广泛曝光后,艾丽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在推特上发起号召,鼓励更多女性通过#MeToo标签分享她们的经历。这不仅是对那些公开指认施害者的女性表达声援,也是展示这一问题规模的策略——它并不限于某个特定行业或国家。#MeToo的号召迅速得到了美国以外地区女性的响应,随后,这一运动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并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展现。


另一个稍有不同的例子是2013年孟加拉国拉纳广场(Rana Plaza)服装厂倒塌事件的跨国回应。这场灾难造成超过一千一百名工人——大多数是女性——死亡,另有两千五百多人受伤。活动家们反对将此事件视为单纯的地方性悲剧,指出该工厂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为发达国家的时尚零售商生产服装。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推动工人权益的有效运动也必须采取全球视角。因此,尽管达卡的活动家们要求当地厂主和管理人员为疏忽负责,但美国和欧洲的活动家们则追究零售商的责任,敦促他们采纳新的工人安全政策和改善就业条件。


当代女性主义的全球性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进行探讨,但世界各地女性的斗争既有独特性,也有共通之处。一本简短的书籍无法全面呈现所有地方性或区域性女性主义思想与政治行动的传统,这些在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叙述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必须承认,我的主要关注点将集中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西方——尤其是英美女性主义的传统。这个传统本身是多元的,且越来越意识到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思考。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传统,在将其作为我的主要参考点时(这一选择也反映了我自身的立场),我并不意味着它是或应当是所有女性主义者的共同参照点。


女性主义的故事充满了复杂性。“女性主义者”这个标签从未被所有女性,甚至大多数女性积极认同,而即使在认同它的女性中,也一直存在着分歧与冲突。然而,女性主义依然存活下来;那些宣称它已经死去的言论,往往被证明是夸大其词。其核心理念——“女性是人类这一激进的观念”("the radical notion that women are people")——如今几乎没有人会公开反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一观念付诸实践。女性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正是本书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



-未完待续-



🔗

 相关推送 

>> 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而不是“平权主义”?

>> 为什么称之为女性主义,而不是人道主义或平等主义?|De.B. Dubois


🍠 

@你说的对但XX染色体



你说的对但XX染色体
Fem视角看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