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世家 礼义文传:记粤剧名家桂名扬的父亲桂埴 || 谭立辉

文摘   2024-10-24 08:31   加拿大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一带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说到粤剧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民国时期,粤剧观众最多,也产生了闻名省港澳的粤剧五大流派“薛马桂白廖”。在此,“桂”指的就是桂名扬先生。其表演顿挫鲜明,气势威猛,节奏紧凑,创造了一种名为“锣边滚花”,用高亢急骤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的程式,让观众耳目一新。



桂名扬


由于桂名扬能把马师曾、薛觉先的表演艺术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因而被戏迷称为“马形薛腔”,并获得“金牌小武”的名号。生前声名显赫的桂名扬,对粤剧的热爱,对粤剧风气的改良,都是今人多不能企及的,这里面除了他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家庭——“一门两进士”的“桂家”。由于桂名扬毕生收徒不多,且去世的时间较早,因而如今的人们对其了解不深,对他那个曾经在清代中晚期出过一门两进士的“翰林之家”以及其父亲桂埴更是所知甚少。在此,让笔者给大家简单述说一下桂埴的生平以及其书法作品。

说到桂埴,还源于笔者日前参加的,在广州德辰拍卖公司举办的一个展览“诵清余芬——南海桂坫及朋旧墨迹展”。在展览上,看到了在艺术市场上极为罕见的几件桂埴书法作品,立马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件作品为篆书《癸卯除夕朝发益州》立轴,水墨纸本,纵132厘米,横37.5厘米。释文:三杯卯酒睡还酲,风雪关山此壮行。绝徼未闲戎马足,四郊今听鼓鼙声。赐秦鹑首天胡醉,争鼎吴儿气不平。哀乐经年消减尽,也当冯轼黯愁生。题识:《癸卯除夕朝发益州》诗,蛰公、简广、瘿公均有和章,各见本集。匆匆卅年,时日俄战事方始也。廿四年二月四日并识。钤印:儒林后人(朱文长印)、桂十(白文方印)、东原(朱文方印)。


癸卯除夕朝发益州


由题识可知,此篆书作品写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抄录的七言律诗是桂埴所作的《癸卯除夕朝发益州》,其时曾习经、罗惇曧等人皆有和诗,并收录在各自的诗集里。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癸卯除夕,也就是1904年2月15日,之后不久即发生了日俄战争。桂埴在抄录此诗作时是1935年,回首过去,不禁感叹匆匆已三十年过去。

此篆书作品抄写于1935年,为桂埴晚年时期的作品,所写篆书线条遒劲平整,逸致翩然,展现玉筋笔法之美,极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篆书《三坟记》之风采。较之其兄桂坫那被形容为中规中矩的行书风格,桂埴在题识处所写行书,用笔则更为随意、平实,没有过多的追求细节。

第二件作品为篆书《陆圃江湖》八言联,水墨纸本对联挂轴,纵141厘米,横24厘米。释文:陆圃柳荣韩园香晚,江湖志逸鱼鸟情亲。题识:东原桂埴。钤印:桂十(白文方印)、东原(朱文方印)。

此篆书对联作品未具年款,书写在朱丝栏笺纸上,所写篆书线条遒劲平整,逸致翩然,展现玉筋笔法之美,同样具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篆书《三坟记》之风采,题识处所写行书风格与第一件篆书作品大致相同。


《陆圃江湖》八言联


第三件作品为篆书《二分一线》七言联,水墨纸本对联挂轴,纵131.5厘米,横20厘米。释文:二分明月照清夜,一线边山度远春。题识:恍然先生方家属篆,东原桂埴。钤印:臣埴私印(白文方印)、东原桂十(朱文方印)。

此篆书对联作品同样未具年款,书写在朱丝栏笺纸上,相较于第一件以及第二件作品而言,此对联所写篆书线条匀净而长,行笔圆转,结体略长,视觉上流美而端凝,具铁线篆之刚健和圆融。题识处所写行书,风格与第一件篆书作品大致相同。


《二分一线》七言联


南海桂氏,源出浙江慈溪桂氏,以儒学传家。从始迁祖桂应和在清乾隆年间由湖南幕遊粤东,卜居广州,后入籍于南海捕属始。桂应和以子桂鸿诰赠奉直大夫、安徽泾县知县。桂鸿有子士梧、士杞。道光九年(1829)二甲七十九名进士桂文燿,即为桂士梧之子。桂文灿(1823—1884),字子白,号皓庭,一号昊庭,曾任湖北郧县知县,为桂士杞之子。桂坛、桂玷、桂坤、桂埴,皆为桂文灿子。一代粤剧名家桂名扬为桂埴之子,原名桂铭扬,家中排行第八,人称“桂老八”。

桂埴(生卒年不详),字东原,广东南海人,家族中排行第十,自号桂十。由于历史的缘故,桂埴的生平经历、所撰写的文章极少出现在各类型的文献典籍之中,生前更没有留下完整的诗词文集。查阅再三,笔者仅在《国粹学报》上找到桂埴所写的一篇文章《文学新诂》。

1905年2月23日,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国学保存会,并同时发行《国粹学报》。桂埴以“文学”为题,在1908年发行的《国粹学报》第四十六期上发表文章《文学新诂》,阐述文字演变的规律,以渐失本义为戒。他举例指出“查”字无“察”训,古称“审察”,只因声音代变,自入声转为平声,而产生通假,并为中日所通用。认为欲祛通假之弊,“宜博稽方言,反之天籁,增益新韵”,以救末流之失。由此文亦可知,桂埴在旧学上之功底深厚。




上:《国粹学报》第46期之《文学新诂》(桂埴撰)

下:桂坛撰《先考皓庭府君事略》(收录于《广州大典》第129册)


桂埴工小篆,苍健秀逸,兼而有之,由是次所见之数件篆书作品,确乎如是。桂埴抗战前逝世,年七十余。

关于“桂埴”的名字,笔者曾存一丝疑问。在《广州大典》第129册中,桂文灿的长子桂坛所撰的《先考皓庭府君事略》(活字版),文中有一段描述“次不孝埴”以及文末处的落款为:不孝男坛坫坤埴泣血敬述。而在《广州大典》第99册中,桂文灿的长子桂坛所撰抄的《先子皓庭府君行状》(手抄版),则有一段描述“次不孝坦”。桂坛为桂埴的长兄,在撰抄先父的行状时将弟弟的名字“桂埴”抄成了“桂坦”,或为一时笔误之故。

此乃闲话,一哂。

                  (甲辰菊月写于百善楼西窗灯下)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龙导尾震撼

消失的九曲巷

西关巷深滋味香

越秀山上书院多,中轴线上文脉盛

欢迎赞赏


欢迎关注本号


历史现场
挖掘史料,探讨历史,激活民间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