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

文摘   2024-07-27 08:30   加拿大  


秦始皇时代,在山海之间,云水深处,有了一座城——广州。

她生于海洋与陆地的夹缝之间,天生带有海洋与陆地混合的基因。

两千多年来,她一直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

广州的兴衰际遇,不像种田人家那样,只与一家一户相关,而是与五洲四海关联,与世界关联。一艘一艘商船,带来了大洋彼岸的消息,也把广州的消息带往远方,吸引更多的商船前来。广州因海洋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海洋开放时广州兴;海洋封锁时,广州衰。这是被时间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海洋、码头港口、船,这些对广州而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涵和象征意义,足以揭示出多层文化积累的根源。


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城市的力量”系列之一《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由广东作家、近代史研究者叶曙明撰写。全书富有历史纪录片风格,通过纵览广州两千年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格局中,以富于穿透力的历史视野,讲述了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广州是如何“开眼看世界”“敢为天下先”,从一个码头转型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之都的,广州在近现代化的浪潮中又经历了哪些兴衰际遇,并揭示了这些际遇与经历将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让我们通过本书前言《面朝大海》,一起走近广州这个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聆听她的前世今生和奔流不息的城市记忆。





面朝大海




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与成长,总能令人感动不已。一座城市,也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诞生的城市,会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记,有着不同的文化基因,这些决定了这座城市不同的生命历程。

广州作为一方地域,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海之滨。南临大海、北倚五岭的地理位置,有如一道天然屏障,被明末学者屈大均形容为“粤处炎荒,去古帝王都会最远,固声教不能先及者也”。屈大均固然是感叹广东的文化劣势,但从另一角度去看,这种“劣势”,恰为广州的成长发育,提供了一个“天高皇帝远,海阔任鸟飞”的环境,未尝不是优势。

当秦王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时,岭南几乎是最后被征服的地方。但秦王朝千辛万苦征服了它,却把它当作安置罪徒、贬谪官员的流放地,直到两宋以前,都是如此。王朝的轻慢与隔膜,却为广东输送来大批人才,也培养起广州人敢想敢干、独立自主的精神,当城市开始走向近代化、现代化时,这就是一股无与伦比的强劲动能。

广东十三行兴盛时期的珠江码头,轴轳千里,舟楫相连

中国历代王朝,都主张“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内地大部分城市,都是从农田中成长起来的,在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一次次轮回中,慢慢积累而成。但广州是从码头港口发展起来的。码头港口是大陆与海洋的交汇点,一条条航线,把五洲四海联结起来。经济全球化,就是从一个码头驶向另一个码头的“织网”过程。

大海是地理,码头是人文。有了码头,世界就开始流动了,文化在流动中壮大与传播。世界的每个细小变化,最终都可能会通过一连串的关联,传达到广州,形成蝴蝶效应。

16世纪,葡萄牙人夺取了摩洛哥西岸和塞索格尔河口。这是发生在遥远国度的事件,与中国似乎毫不相干,生活在西安、成都、开封、长沙或任何一个内地城市的人,也许完全感受不到它的震撼,但广州人感受到了。

外销画中的广东十三行

葡萄牙沿非洲西岸南进,到达好望角,继而攻占了马六甲。在马六甲,葡萄牙人偶然遇上几艘中国商船,打探到广州是中国南部沿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全国水陆两路的大量货物,都在广州装卸。葡萄牙人欣喜若狂,马上将航海罗盘,瞄准了广州。两年后,第一艘葡萄牙船,到达了广东海岸。尽管他们的首航,一无所获,但更多的外国商船,闻风而来,一连串的历史巨变,由此触发。

广州的兴衰际遇,不像种田人家那样,只与一家一户相关,而是与五洲四海关联,与世界关联。一艘一艘商船,带来了大洋彼岸的消息,也把广州的消息带往远方,吸引更多的商船前来。广州因海洋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海洋开放时,广州兴;海洋封锁时,广州衰。这是被时间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海洋、码头、港口、船,这些对广州而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涵和象征意义,足以揭示出多层文化积累的根源。

浩瀚的海洋,让这座城市的生命之花,恒久绽放。

繁盛的广州城内新大新公司

广州,从砌下第一块城砖那天起,就是一座商业城市。尽管在历史上,它也曾短暂地做过三朝十帝之都,但终究没有成为一座政治中心城市。农业时代,它不为耕种而存在;工业时代,它也不为机器和工厂而存在。当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时,广州同步前进,但不是以大型现代工业为主导。

洋务运动之后,张之洞在广州办过工业,岑春煊也办过,陈炯明也办过,陈济棠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去建设现代工业,但直到1936年,号称清末以来广州工业最兴盛时期,一个逾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也只有7.84万人在从事工业。规模在全国排得上号的大工厂,寥寥无几。大量的手工业者,仍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生产方式,没有因为越来越多的现代工厂出现,而产生联合组成大工厂的愿望与冲动。

揆诸事实,广州的近代化,是以商业和城市改造为主导的。广州要办工业,不得不面对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两方面的问题。地理环境方面,广州西边受增埗河所限,南面是珠江,北面是白云山,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区域内,人烟稠密,插针无缝,兴建大工厂,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只有东面有发展的空间。这就给了政府一个难题,如此宝贵的东部空间,究竟是用来发展住宅,抽疏市区中心人口,以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呢?还是用来发展大工业,把广州变成华南的工业中心?

清代外销画:广州街景

政府选择了前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不仅有地理因素的考虑,也受着人文历史的影响。广州的商业传统非常深厚,两千多年来,城市早就有一套基于商业的成熟运转机制,朝廷、官府、商人和普通老百姓,都从这个机制中获益。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努力维持这种运转模式,不让它发生动摇。

广州商人社会,历史悠久,根深蒂固,至1923年国民党改组以前,他们都是政府执政的基础,在很多时候,甚至左右着政府的决策。在商人看来,要吃荔枝,不一定要自己种一棵荔枝树。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化,照样可以把西方国家工业化的成果,直接引入。可以把西方现代城市的概念、模型和管理制度,复制过来,甚至生活方式,也可以照搬。别人有汽车、火车、轮船,我们也可以有;别人有高楼大厦,我们也可以有;别人有林荫大马路,我们也可以有;别人有交通规则,我们也可以有;别人有百货公司、医院、大学,我们一样都不少。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商业运作来实现。

这种观念,至少在1924年“商团事件”之前,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所以在那段时期,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运动,只关注“拆城筑路”,而工业的进步,并不受政府重视。“商团事件”以后,传统商人社会土崩瓦解,商界对政治的影响力,一落千丈。1930年以后,陈济棠主政,明显改变了以前的发展策略,实行工业与城建同时并举,在省内兴办了一系列的工厂。这是由于当时广东处于半独立状态,陈济棠为了与南京政府对抗,急需建立一套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这个梦想最终也因政局的改变而破灭。

1936年的广州街头

近代化是一个繁杂浩大的工程,工厂多了不等于实现了近代化转型,它只是为进入近代化,创造了必要条件。近代工业使效率提高了,产能提升了,流动成本降低了,时空观念改变了,必然推动全球市场的建立,使人类有更紧密的关系,进而促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前所未有的演进。易言之,近代化的实现,是建立在市场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之上的。市场的规模与形态,决定了近代化的程度。人类的交流越广泛、越深入、越开放、越包容,近代化的实现也越快、越彻底。现代化亦然。

回顾来路,展望将来,千里迢迢,荆棘塞途,一路上有无数分道口,走错一个路口,可能就要浪费几代人的时间。每个城市,都背负着不同的历史包袱,发展的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在各自的路上跋涉,也有不同的经验教训。

广州生于海洋与陆地的夹缝之间,天生带有海洋与陆地混合的基因,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当农耕时代的闭关锁国,无可奈何地瓦解,新世纪的风云在海平面汇聚成风暴,滚滚扑来时,面朝大海的广州,有过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又有过怎样的奋斗与徘徊、失望与憧憬、痛苦与欢笑?这委实是一个值得书写的故事。









拓展阅读





广州:向海而生的商业之都

(点击封面购买)



▪ 内容简介


该作品是“城市的力量”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一方地域,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海之滨。南临大海、北倚五岭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这座城市天生带有海洋与土地混合的基因,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广州,从砌下第一块城砖那天起,就是一座商业城市,在近代化转型中,起步最早,走在最前,两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广州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通过纵览广州两千年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格局中,以富于穿透力的历史视野,讲述了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广州是如何“开眼看世界”“敢为天下先”,从一个码头转型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之都的,广州在近现代化的浪潮中又经历了哪些兴衰际遇,并揭示了这些际遇与经历将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 作者简介


叶曙明,广东作家,近代史研究者。1980年起开始写作,并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曾任职于花城出版社、广东省出版总公司、广东《潇洒》杂志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创作以历史、散文、小说为主,出版了《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1927·谁主沉浮》《共和将军》《国会现场》《李鸿章传》《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万花之城:广州的2000年与30年》《广州传》《中山传》《深圳传》等几十部著作。











关注我们

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团结出版社读者群

长按二维码加入读者群,

收获更多更新图书信息。

(若二维码已过期,可从公众号最新发布的文章下方获取有效的读者群二维码)


我就知道你在看!




历史现场
挖掘史料,探讨历史,激活民间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