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11月13日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黄宾虹、蔡守和陈去病等十七人。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它的活动中心主要在上海,社员总数1180余人。1911年,绍兴﹑沈阳﹑广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1923年南社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
南社成立时,即几乎囊括当时全国各地之文化名人,冀望领导当时之文坛,开一代之风气。发起人高旭在《南社启》中明确宣称:“欲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他们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普遍要求通过文学阐扬“国魂”,激发群众的“爱种保国”之念,反对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南社文学以诗歌为主,大体以辛亥革命为分界线。此前,主题多为批判清朝统治,倾诉爱国热情,呼唤民主,谴责专制,号召人们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斗争,风格慷慨豪壮。此后,主题转为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抒发理想破灭的悲哀,斥责袁世凯的称帝丑剧,风格愤郁低沉,有些甚至流为靡靡之音。历史上,南社曾先后举办过多次的雅集。是次,笔者给大家介绍的一张国画作品《忽雷》,便是见证了多位南社成员在雅集上的一次书画合作。
此张由高剑父先生绘制的国画《忽雷》纵134厘米,横27厘米,设色纸本立轴。款识:忽雷。寒琼属剑父作。钤印:高仑章(白文)、剑父之玺(白文)。
题识:1.玉笋平地起,何须淇水滨。尖出真冲天,坚节藏于里。他日汝长成,虚心孰与比。寒琼先生,刘大同。钤印:刘大同(朱文)。
2.饕餮何堪一饱尝,干霄他日愿能偿。一心祝汝终成竹,荫我南轩十亩凉。寒琼词长嘱题。戊午夏日客岭南,醉后书此。变雅楼主高旭天梅氏。钤印:天梅诗本(白文)。
3.连宵风雨一声雷,会见参天拔地来。不向重围露头角,虚心毕竟是奇才。魏唐李一民。钤印:一民(朱文)。
4.浪说禅心玉版通,输君千亩在胸中。龙孙终有干霄日,要仗风雷呵护功。寒琼社督嘱题。九一顾余。戊午夏日客于羊城。钤印:九一(白文)。
5.燕子初归社日前,春雷惊破绿云边。却嫌石笋无生趣,静里来参玉版禅
。一心呪笋莫成竹,(东坡句)宁有闲情谱忽雷。果得三竿映虚室,也凭净色洗尘埃。戊午七夕后一日,见斋秦锡圭。钤印:介侯五十以后作(朱文)、见斋诗本(朱文)。
6.凿空谁收拓地功,破坚应让箨龙雄。可知无限冲霄意,都在春雷震荡中。戊午中冬,太仓俞锷。钤印:小白吟梦词人(白文)、太仓一粟(朱文)。
高剑父(1879—1951),原名高麟,后更名高仑,字鹊庭,号剑父,别署剑甫、爵亭、勺亭,室名听秋阁,广东番禺人。岭南画派三杰之一。擅画山水、花鸟、走兽,亦作人物,兼善书法。
刘大同(1865—1952),原名建封,后改名大同,号芝叟,疯道人、芝里老人,山东诸城(今安丘市)芝畔村人。清末秀才,系清朝宰相刘墉之后。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兴中会、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在日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进行革命活动。为人耿介有骨气。一生善书法,好诗词,喜收藏。著有诗集《岭南吟》、弹词《复太古》和《白山经咏》等文论。
高旭(1877—1925),字天梅,一字剑公,号江南快剑、钝剑、残山剩水楼主人。室名万梅庐、凝晖堂,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与柳亚子、陈去病同为南社创始人。毕业于东南政法大学。曾任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行书秀逸,能诗,尤擅画梅。
李一民,字云夔,浙江嘉善人,南社广东分社社员。
顾余,字九一,浙江嘉兴人。南社社员。
秦锡圭(1864—1924),字镇谷,号介侯,别署见斋,上海陈行人,秦荣光次子。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土,授翰林院庶吉士。南社社员,中年而后,学问尤进,喜金石书画,善别碑版,有《西征草》、《粤游草》诗集及《见斋诗文集》、《受川公牍》。
俞锷(1887—1936),原名侧,字剑华、一粟,笔名侧人、建华、老剑、懒残、江东老虬、太仓一剑,江苏太仓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为南社“四剑”之一,以诗词作为武器抨击时政,鼓吹革命。历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教育局长、暨南大学南京分校文史系教授等职。
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成为南社在虎丘成立时唯一的广东籍人。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王秋湄、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工诗词、书画及文物鉴赏。
从画中款识可知,此画是高剑父先生写给南社社员、同为广东人的蔡哲夫先生的。在窄窄的琴条大小的画面上,高剑父只画了冲天而起的三丛竹笋。虽只是画了寥寥数笔,但用笔干湿浓淡莫不适宜,既极写实又有浓浓的文人意趣。画的裱边题字满满,所题者皆为南社中人,而且都是他们在戊午年(1918)来到广州作客时,特意为此幅高剑父雅赠蔡哲夫的画作赋诗题字的。“忽雷”之名,原来指的是一种拨弦乐器——“忽雷琴”,由于其弹奏起来“忽忽有雷声”,故而得此名。在此处,高剑父先生用他那苍莽郁勃、自成一格的书法题画名《忽雷》,当是有新发之意。希翼一夜春雨春雷后,竹笋能拔地而起的冲霄之姿,借物抒发胸中之豪情。
前辈文人艺术家的诗酒风流、书画交往之迹,赖得此幅小作而保存下来,确实是很好的居室摆放的文房清玩。另外,此画裱边上题字的部分南社成员,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他们留存下来的书画作品数量极为罕有,故而这件有多位南社成员赋诗题字、由高剑父绘就的画作《忽雷》,历史价值甚高,颇堪收藏者珍赏之。
(谭立辉)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欢迎赞赏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