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作为传统派四位大师之一的黄宾虹先生,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他笔下,那黑、重、厚、实的山水画,估计早早就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但如果和大家说,黄宾虹先生在画山水画的同时还能画一手别具风韵的花卉画的话,想必各位看官就不是太了解了,更不会知道他竟然会和民国时候广东文化界里众多的书画家、文人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此,且让笔者为大家将缘由细细道来吧。
黄宾虹
多年前的某个下午,笔者的一位朋友给笔者来电说:“我们公司刚刚有人送来了一件黄宾虹先生早期的花卉作品,画得挺有韵味的,很是与别不同,您有空过来一起欣赏欣赏吗?”听到这里,笔者连忙放下手上的工作,立马驱车过去一览。到了朋友的公司,笔者连茶水都来不及喝,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对这件黄宾虹先生的早期作品进行鉴赏。这是一张名叫《映日》的荷花图,纵119.5厘米,横30.3厘米,设色纸本立轴。题识:《映日》宾虹。钤印:宾虹(白文方印)。
画面描绘的是秋天的荷塘一角,左侧一块巨石矗立着,巨石的后面立着数竿绿中带黄的残荷,残荷之间又夹杂着几株红蓼花和水草。两朵怒放的白荷花一高一低,左侧还有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那勃勃的生机仿佛完全无视这个萧飒的秋天。整张画用色清丽秀润,变化万千。用笔松弛有度,刚柔适中。对水波、荷花、荷叶、石头的刻画兼工带写,除了带有黄宾虹先生一贯独有的金石味之外,更有那么的几分现代趣味。尤其是那石头、荷叶、红蓼,仿佛和当时的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的画法有那么的几分相像。另外,此画的上方还有一幅题塘,纵15.5厘米,横30厘米。题识:绿塘沉香。宾虹先生遗墨,甲戌冬日,门人王康乐敬题。钤印:王康乐(白文方印)。从释文中可知,此题塘乃黄宾虹先生的弟子王康乐于1994年冬天题写,以证明此件作品是经过他的审定,确认是黄宾虹先生遗存下来的真迹。
黄宾虹作品《映日》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浙江金华人。近现代著名学者,国画大家,精研传统理论和关注写生齐头并进,终成一代山水画宗师。
王康乐(1907—2006),号快绿,室名快绿画室。浙江奉先人。先后师从黄宾虹、郑午昌、张大千研习山水,为上海市美协会员,黄宾虹研究会顾问,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黄宾虹先生在上海生活的三十年,可以说是他交游最广阔、眼界逐渐打开的一段黄金时光。当时,有不少来自岭南的文人志士活跃在上海,黄宾虹与他们都相互有所来往。1907年,黄宾虹因“革命党”的缘故被人告发,亡命上海。逃到上海后,他首先加入了由黄节(广东顺德人)、邓实(广东顺德人,出生于上海)、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于1904年创办的“国学保存会”,接受邓实的建议作《滨虹论画》,并发表于1908年出版的《国粹学报》。1910年,广东诗人潘飞声将有京都之行,邀饮酒楼,黄宾虹也应约前往出席。
1912年春,黄宾虹发起成立美术团体“贞社”,以“保存国粹,发明艺术,启人爱国之心”为宗旨,陈列古物,展览交流,开展中外美术研究。作为来自广东的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均参与了贞社的活动,在《真相画报》上刊登“贞社征集同人小启”,将《真相画报》发行所设在黄宾虹常去的《神州日报》所在地福州路惠福里,彼此往来方便。与此同时,黄宾虹在上海又襄助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编纂《真相画报》。同年6月,黄宾虹与王秋湄、高剑父、陈树人、黄节、蔡哲夫等人组成贞社广州分社,以研究与鉴赏中国历代书画文物为事,并先后参加过南社的粤集、港集、湘集活动。广州博物馆馆藏的黄宾虹《旧时月色楼图》,即为黄宾虹到广州参加雅集活动期间,应谈月色(蔡哲夫的夫人,擅诗画)之请而作,画上有邓尔雅题名和黄宾虹、高燮以及高剑父题款。这些画作留下了黄宾虹与高剑父、蔡守、谈月色、邓尔雅诸位广东画人友谊的印记。(引自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画派在上海——历史文献展图录》)
1913年9月,黄宾虹在邓实的“风雨楼”中,会晤了即将赴景德镇之高剑父,并与高剑父的门生张虹(字谷雏,号申斋,广东顺德龙江人,长期寓居广州)订交。1914年,为陈树人译述的《新画法》单行本撰序,提出沟通欧亚画学。1921年2月11日(正月初四日),与潘飞声、吴昌硕等人在“杏花春雨楼”雅集。1925年9月加入广东国画研究会。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章节里,广东是最不乏革新基因的一支力量。虽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岭南画派和广东国画研究会之间在艺术见解上产生过一定的争论,但这并没有妨碍到黄宾虹先生和这两方面人士的来往,而且他还和他们的联系十分紧密。显然,与岭南文艺界各方面的友人的密切往来,对黄宾虹的艺术风格形成必然是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一点,从这张花卉作品《映日》的创作风格中即可窥见一二。
黄宾虹作品《映日》之王康乐题诗堂
黄宾虹存世作品中,以山水画居多,花鸟画较为少见,人们也极少把他视为一位花鸟画画家。黄宾虹先生的花鸟画,一般分为两种,一为“钩古”,二为“写生”,很少有人们所谓的“创作”。他的花卉画趣味,得益于他在笔墨上的精深。他的所谓“钩古”,正是来源于他的一个习惯。每每见到古人的一个粉本,觉得颇有意趣,他就信手钩其大意,以写意的意趣表现宋元精神,虽不合时尚,但也不失古风。至于他的那些“写生”作品,由于他日常十分青睐那些山间野卉,闲花杂草,所以每当在生活中看到,他即提笔对物勾勒,故而也韵致生动。
这张带有浓重岭南画派风格、且尺幅如此巨大的花卉作品,在黄宾虹一生中各类题材的作品当中,是极为罕见的。由于黄宾虹先生主要是在在20世纪20年代期间与广东的文人艺术家们多有交往、学习,故而从创作风格上可以判断,此幅《映日》荷花图应该是画于20世纪20年代期间,后来经黄宾虹先生的得意门生王康乐先生在1994年的时候亲自鉴定为真迹。诚然,这么一件黄宾虹先生在中年时期融汇岭南画派绘画风格的作品《映日》,在研究黄宾虹花鸟画方面是一个很好的文献补充资料,填补了黄宾虹先生在花鸟画创作中的一个空白。
(图片由作者提供)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欢迎赞赏作者
欢迎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