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社论:川普提出的“美国接管加沙”方案相当不靠谱!

职场   2025-02-07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川普的加沙方案,选自《经济学人》官网(2025年2月6日发表)文章批评川普提出的加沙方案在道德和实践上存在重大问题,但也指出他对加沙局势的某些批评揭示了中东亟需新思维的现实。


我们来看一段川普的记者问答: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Leaders | MAGA in Gaza

America’s scheme for Gaza contains much to regret

As well as some hard truths

川普再一次震惊世界。这位美国总统在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会谈后,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设想:鼓励或强制加沙的200万巴勒斯坦人迁往邻国,随后由美国主导重建,将加沙变成“中东的里维埃拉”(“the riviera of the Middle East”)


他的设想不仅涉及人口大规模转移,还暗示巴勒斯坦人需要放弃国家建构的梦想,以经济繁荣换取和平。这一提议迅速引发轩然大波,不仅让外界质疑美国的道德立场,也让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川普的核心逻辑并不难理解。他一向以“破局者”自居,认为旧有方案已经失败,不如打破常规、彻底重塑局面。他在第一任期促成了《亚伯拉罕协议》(the Abraham accords),让阿联酋、巴林等国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如今则希望推动沙特阿拉伯加入这一框架,并将新的美-以-逊尼阿拉伯联盟作为抗衡伊朗的支柱。


就在他发表加沙言论的数小时前,他还宣布恢复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试图彻底切断其石油出口。换言之,在川普的设想中,巴勒斯坦问题不仅是一个地区性冲突,更是塑造中东新秩序的棋子。


然而,这一计划不仅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在现实操作上更是难以实现。首先,大规模迁徙巴勒斯坦人无异于种族清洗,这种“人口换和平”的思维模式完全无视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不仅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还会助长俄罗斯等国的“强权即公理”逻辑。


其次,美国民众对中东战争已然厌倦,派遣军队占领并重建加沙的想法根本没有政治可行性。


再者,被点名接收巴勒斯坦难民的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埃及、约旦,还是更远的沙特——都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移民潮,甚至可能因此引发国内动荡。


正因如此,川普的助手们在他发言后的短短一天内便试图降温,强调美国不会派兵,并坚称任何迁徙都是“暂时的”。


尽管如此,川普的某些判断并非毫无道理。他直言“不能一错再错”,这在加沙问题上确实值得深思。如今的加沙已经成为废墟,哈马斯仍在控制该地,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早已腐败不堪,毫无治理能力。国际社会口头上支持“两国方案”,但几十年来却缺乏任何实际推动力。以色列或因安全焦虑,或因右翼政府的强硬立场,始终无法为巴勒斯坦国家化提供真正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的确需要新的思路,而不仅仅是重复过去的失败尝试。


或许,比起彻底推翻现有框架,更务实的做法是探索渐进式变革。例如,有人提出加沙可以租借埃及西奈半岛部分土地,以缓解人口压力;或是通过填海造地拓展生存空间;甚至推动一个由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共同管理的过渡治理模式,而非继续让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维持现状,让加沙人永久处于难民身份的困境之中。这些方案或许不完美,但至少比川普的“强制迁徙+美国治理”更具可行性。


最终,川普的即兴言论不仅没有带来突破,反而可能造成更多伤害。他让美国在国际道义上陷入被动,给了哈马斯宣传的弹药,使得以色列极右翼势力有了更大的幻想空间,也让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在外交上进退两难。川普的本意或许是利用威胁手段迫使沙特阿拉伯承认以色列,但在现实中,这种极端设想反而让妥协变得更加困难。


中东的确需要新的思维,但如果没有谨慎权衡和现实操作,即兴发挥只会带来更深的混乱,而非真正的和平。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层次分明,首先从背景引入川普在其总统任期内的争议性行为,接着详细探讨了川普提出的加沙方案的具体内容,随后通过批判其道德性和实际可行性,最后提出了替代方案并总结了该提案的可能后果。


文章的开头通过介绍川普在总统任期内的一些重大行动,奠定了他作为“破局者”人物的形象。特别是川普提出的“美国接管加沙”的方案,文章用“extraordinary”一词强调了其非常规性,并指出该提案将种族清洗与对巴勒斯坦人权利的漠视结合在一起:“He combined sinister ideas—ethnic cleansing and a lethal indifference towards Palestinians’ rights—with unorthodox improvisation over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tractable problems”这一开篇不仅引起了对川普提案的关注,还为接下来的批评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段落详细描述了川普提案的具体内容。川普提出要将加沙的200万巴勒斯坦人迁出,并且可能让美国军队参与其中,而迁徙后的加沙则会由美国主导重建,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中东的里维埃拉”。文章通过引用川普的讲话直接揭示了这一提案:“Mr Trump proposed that 2m Gazans be urged or forced to leave the strip for Jordan, Egypt or elsewhere. American troops might have a role, he said”,这一部分为文章的批判奠定了基础。文章接着指出,这一提案不但忽视了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后果。


在批判川普方案的道德性时,文章深刻分析了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作者明确指出,川普的提案实际上是在为种族清洗辩护,完全没有考虑巴勒斯坦人作为民族的独立性和自决权。“Morally, it is a call for conquest and ethnic cleansing that places no weight on the Palestinians’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or self-government” 这一段显示了作者对该提案的强烈反对。


接着,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提案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提到美国民众已经厌倦了中东战争,并且美国的外交和军事记录并不支持这种大规模的军事干预。作者用“America’s record of nation-building there is poor”来表明川普提案的不现实性。与此同时,文章还提到要求阿拉伯国家接收加沙难民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可能引发国内的不满和政治动荡。


然而,文章并没有完全否定川普的观点,而是客观地指出,川普关于加沙现状的某些观察是有道理的。文章承认加沙的困境,指出它的破败与战争的后果无法改变,除非以色列、哈马斯以及国际社会作出真正的妥协和改变:“He is right that Gaza is a 'hell hole', shattered by war”。此外,文章还指出,川普提到的“打破禁忌的思维”确实对解决加沙问题有一定启发性。例如,文章提到可以通过租借西奈半岛的土地或填海造地来为加沙的年轻人提供发展空间,显示了对解决方案的开放态度。


接下来,文章提出了替代方案,并探讨如何在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恢复加沙的秩序,从而实现长期的和平。这部分提出了通过地区合作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给出了与川普提案不同的思路:“It would require the transformation or recusal of Hamas’s leadership in Gaza, with an Arab-and-PA-led security force restoring order and Western and Gulf cash”。此处的讨论进一步拓宽了文章的视野,不仅批判了川普的方案,还提出了其他可能的解决途径。


最后,文章总结了川普提案的潜在后果,尤其是其可能带来的动荡和极端主义的滋生。文章指出,这种不切实际、缺乏道德考量的提案,可能会削弱美国的国际声誉,激化地区冲突,并且疏远本可以成为美国和平努力盟友的国家:“he has sapped American credibility” 和 “Hamas is now arguing that America doesn’t care about Gazans”。文章结尾总结了川普可能未能实现和平的危险,同时强调如果没有谨慎的思考和国际合作,这样的极端提案只会加剧中东的复杂局势。


总体而言,文章通过层层推进的结构,从描述川普的加沙方案入手,到深入剖析其道德和实践问题,最后提出替代方案并总结可能后果,形成了一个既批判又建设性的分析框架。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It doesn’t take a Nobel peace prizewinner to spot the problems with Mr Trump’s plan.

译:不需要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才能看出川普计划的问题。

这句话通过使用否定式的表达“doesn’t take”来突出某个观点的显而易见性,巧妙地强调了川普提案存在明显缺陷的问题。句中的“Nobel peace prizewinner”则用来反衬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给读者一种直观的感受:即便是非专家也能轻易识别出这个方案的不合理。通过这种对比式的修辞,作者不仅展现了批判的语气,也让读者对川普方案的缺陷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这样的句式具有简洁、精准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能够有效传达作者的观点,同时又不失幽默和讽刺的意味,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表达方式。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关于川普对于美国加沙政策的社论。川普提出的“加沙方案”不仅涉及强制迁徙巴勒斯坦人、由美方主导重建等争议性内容,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在现实中也难以执行,但文章也承认,他对加沙问题的某些批评并非毫无道理,中东的确需要新的解决思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美国版块”

 

2.6|评川普对DEI政策的反对态度:将使美国企业在多元化战略上进退维谷!

2.5|评马斯克操刀美国机构改革:像“推特”那样,先大刀阔斧走一波大裁员!

1.28|熊彼特专栏:多位行业大佬参加川普就职典礼,美国是否正在滑向“科技寡头政治”?

1.24|评川普推动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将损害全球卫生安全和美国自身利益!

1.23|社论文章:川普的关税政策将加剧美国与全球经济的衰退!

1.21|评川普开启第二任期:川普时代的“起点”与“终点”

1.15|再洛杉矶大火:洛杉矶和加州会从中吸取教训吗?

1.11|洛杉矶大火:愈加脆弱的城市困境!

12.26|评美国“富三代”藤校生枪杀案动机:他误解了美国的医疗体系!

12.25|剖析2024美国股市长红:究竟有多少泡沫成分?

12.12|社论文章评拜登赦免儿子:合情但不合理,他滥用了这项源自中世纪的“仁慈特权”!

11.30|封面文章: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改革实验对川普的启示

11.26|评川普提名加巴德为国家情报总监:情报机构将引来改革还是政治清洗?

11.23|封面文章:“首席颠覆官”马斯克将在川普政府中放手一搏!

11.20|建言“榜一大哥”马斯克:如何让“政府效率部”更有效率?

11.19|评拜登允许乌克兰在俄境内使用远程导弹:或将引发一场地缘政治风暴!

11.16|封面文章:“川普经济学”可能刺激美国经济,但将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11.13|评比特币狂热:虚拟货币投资者对川普胜选如此兴奋靠谱吗?

11.12|评川普的用人标准:更注重忠诚度,尤其是那些能够在公共场合维护他声誉的人选!

11.11|评美国大选对俄乌冲突的影响:泽连斯基急于抱大腿,期待川普的“交易式”外交赢得更有利的支持!

11.10|民主党需要清醒认识,败给川普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比川普更糟糕!

11.9|熊彼特商业战略专栏:“榜一大哥”马斯克会在川普政府承担什么角色?

11.8|封面文章:欢迎来到川普的世界——他的全面胜利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和国际秩序!

11.7|评川普大获全胜:“这是我们国家从未见过的政治胜利!”

11.6|预判美国大选的暴力风险: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吗?

11.5|解析川普支持者:为什么有一半美国选民愿意投票给他?

11.2|封面文章摊牌:把票投给哈里斯,选择更稳妥的未来!

11.1|最大的不确定性要来了——哈里斯胜算显著提升,目前与川普不相上下!

10.30|评川普纽约集会:大选最后一周冲刺,火力全开赢得乡亲们的热烈响应!

10.25|选民提前投票率高涨,川普胜选概率已升至53%,自8月以来首次反超哈里斯!

10.14|评国会控制权之争:今年的大选可能会打破历史常规,出现政权分裂的局面

10.12|封面文章:无论11月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都将呈现出显著的“川普化”趋势!

10.4|评“美国大选”首场副总统电视辩论:候选人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温和态度,为美国政治带来了一丝久违的理性与克制!

9.22|哈里斯在电视辩论后的民调反弹已经显现,但仍有两大隐忧!

9.17|关注针对川普的第二起“暗杀未遂事件”

9.13|封面文章:2024美国大选的吃相将会多难看?

9.12|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哈里斯通过巧妙的言辞与策略,让川普显得力不从心!

9.9|“莱克星顿”专栏文章:哈里斯将在本周二进行的首次电视辩论中拿下川普!

8.24|哈里斯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压轴演讲:她成功重塑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8.23|封面文章:尽管哈里斯有望击败川普,但是她能治理这个国家吗?

8.22|破天荒批评哈里斯:她提出的经济计划缺乏可行性,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