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评马斯克操刀美国机构改革:像“推特”那样,先大刀阔斧走一波大裁员!

职场   2025-02-05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美国的政府精简改革,选自《经济学人》官网(2025年2月3日发表)文章分析了埃隆·马斯克如何借鉴收购Twitter(推特)时的手法,通过大规模裁员和机构改革,试图重塑美国政府,甚至派遣年轻团队进入各大政府机构进行干预。


我们先来看两段2023年他谈及推特裁员的专访视频:

(BBC专访,2023年4月12日)

(福克斯新闻专访,2023年4月18日)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United States | The Twitter playbook

Elon Musk is shredding America’s government as he did Twitter

Some of his operatives are barely out of their teens

在美国政府的改革浪潮中,埃隆·马斯克似乎正在将他在私人企业中的“改革”手段带入公共部门。这一转变的最明显标志之一便是他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强力打压


自2月3日凌晨,马斯克在X平台上公开阐述了自己对美国政府运作的看法,并详细说明了他计划如何处理联邦政府的结构与职能。在他的眼中,庞大的官僚体系已然成为“政府的第四个分支”,并且在他看来,这一分支的权力几乎超越了任何其他政府部门。


USAID,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政府机构之一,被他视为浪费纳税人钱财的温床,指责它资助了马克思主义者和犯罪分子,甚至宣称自己得到了川普的支持,并决心“关掉它”。


马斯克的言辞激烈且直言不讳,他形容正在对USAID进行的行为如同“将它送进碎纸机”。在他发言的同时,USAID的员工在华盛顿总部被告知不用上班,约600名工作人员的电子邮件账号被锁定。与此同时,马斯克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派遣的人员也开始对该机构进行干预,甚至传出他们试图进入USAID总部,下载其中的机密数据。这些事件标志着马斯克计划的第一步,但它们也揭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将这种高效但极具争议的企业式改革推向整个联邦政府


马斯克的操作方式与他收购推特时如出一辙。当他接管推特时,首先进行的便是大规模的裁员,约五分之四的员工被解雇或自愿离职。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被一夜之间解雇,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股票期权兑现。在这场震荡中,推特的所有重大决策,尤其是关于哪些账号应该被封禁,全部都集中在马斯克个人手中。


如今,马斯克似乎打算复制这一做法,目标直指超过200万名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他计划通过裁减支出,削减高达1万亿美元的政府预算,其中超过一半是可支配支出,这一方案如果实施,将在美国历史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一切始于1月28日,当时约200万联邦员工收到了由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发送的电子邮件,内容提到“延期辞职”选项,邮件的标题与马斯克收购推特时所发的邮件相同,都是“选择的岔路”。此后,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辞职”提议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在华盛顿特区发生了一起飞机事故,导致机场空管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空管人员的电子邮件通知被发送得更为紧急。


令人震惊的是,马斯克旗下的DOGE成员似乎对政府内部的各类数据、员工记录以及IT系统有着极为便利的访问权限。一些工程师甚至被赋予了临时的“最高机密”安全许可,允许他们接触政府的机密数据和敏感资料。


虽然这些举措的合法性引发了广泛的质疑,但马斯克似乎并不为此担忧。美国法律专家普遍认为,马斯克所做的一些行为,尤其是关于“延期辞职”提议的部分,很可能违反了联邦法律。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务员享有一定的法定福利和遣散费,而马斯克的提议显然没有考虑这些保护措施。尤其是在法律规定中,对遣散费有上限——每位员工最高只能获得2.5万美元的赔偿,而马斯克提出的“延期辞职”提议可能会让接受此提议的员工陷入无法获得正当赔偿的困境。


在马斯克的干预下,政府网站频繁瘫痪,其中包括美国人口普查局和护照申请系统等重要网站的关闭,这让许多民众和企业感到焦虑。更令人担忧的是,马斯克对政府支付系统的控制似乎也开始产生了影响。2023年1月31日,马斯克发推表示,他的团队正在“迅速停止”政府对承包商的支付,这导致一些本应得到支付的服务商开始抱怨拖欠款项,甚至有一些原本用于接送老年人赴医疗机构的交通服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马斯克推行这种改革的方式,显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与其在私人公司中推行的“精简化”管理方法相似,他希望通过削减冗员、简化流程来提升效率,但这也意味着,许多拥有多年经验的工作人员将面临失业,政府工作的价值也会受到质疑。马斯克将自己打造成政府改革的推动者,但他此举是否真正符合公共利益,是否具有足够的法律依据,仍然值得深思。


目前,马斯克的改革计划已引发了一些法律诉讼,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抵制这种强制性的裁员和削减。然而,抗议的声音依然较为有限,政府各部门的大规模抗议尚未爆发,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反弹不可避免。


尽管如此,马斯克依然在推进自己的计划,他对政府的干预和改造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他“剪刀手”般的操作下,未来的美国政府是否会成为更加高效,或者更加不稳定的实体,还不得而知。


马斯克的行动无疑是对美国政府传统运作方式的一次大胆挑战,他的方式既可谓雄心勃勃,也令人深感不安。能否成功,取决于他是否能在这个庞大的官僚机器中找到平衡,并确保改革不会带来无法预见的负面后果。


无论结局如何,马斯克正在改变着美国政府的面貌,而这一变化正如他所说,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要彻底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是分层次、逐步深入的,通过具体事件和描写细节,展示了埃隆·马斯克如何运用其管理风格来改革美国政府,尤其是摧毁如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机构。


文章开头,作者通过引述马斯克在2月3日深夜在X平台上的发言来设定主题。马斯克称“官僚机构是‘第四权力’”,并将其描述为“或许是最强大的分支”("the bureaucracy, Mr Musk argued, constitutes 'a fourth branch of government' which is 'arguably the most powerful branch.'")。这段话不仅为文章定下了基调,也揭示了马斯克对美国政府的批判态度。紧接着,作者继续叙述马斯克如何集中精力攻击USAID,将其形容为“一个把纳税人钱转交给马克思主义者和罪犯的工具”("he denounced as little more than a device to funnel taxpayers' money to Marxists and criminals")。通过这些引用,作者直接呈现了马斯克对政府机构的激进立场。


接着,文章讲述了马斯克如何依照自己的企业管理风格来“改造”美国政府。作者提到:“他试图做的是同样的事——对超过200万联邦员工进行裁员,并试图削减1万亿美元的联邦预算”("Now he is trying to do the same thing with over 2m federal employees, in an attempt to cut $1trn—more than half of all discretionary spending—out of the federal budget.")。这不仅说明了马斯克的改革目标,也通过数字化和具体的预算目标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


在这一部分,文章还回顾了马斯克收购Twitter时的做法,提供了背景信息并将其与目前的行动做对比。通过提到马斯克如何将Twitter的员工数量减少四分之三,作者揭示了马斯克的“缩小规模”政策,并强调这种方法对于一个拥有200万多名员工的政府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学者唐纳德·凯特尔所说:“这远超历史上任何政府改革的尺度”("It is, says Donald Kettl,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ke nothing that has ever happened before.")


在进一步的叙述中,文章聚焦于马斯克所设立的新政府部门——政府效率部(DOGE),并详细描写了这支团队如何从马斯克的私人企业中招募年轻员工,并进入各个政府机关。作者引用了《Wired》杂志对DOGE成员的调查,指出其中一些年轻员工,如加文·克里格(Gavin Kliger)和爱德华·科里斯廷(Edward Coristine),才刚刚从学校毕业,工作经验非常有限("The one who sent the email shutting down USAID, Gavin Klig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in 2017. The youngest of the six, Edward Coristine, is 19; his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consists of a few months interning at Neuralink, Mr Musk’s brain-implant firm.")。这些细节突出了马斯克所依赖团队的年轻化和可能带来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年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偏好。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进一步描写了DOGE的具体行动,包括如何接管政府数据系统和网站,甚至提出了对关键支付系统的控制("They may have obtained access to the government payments system, which pays the government’s bills and makes almost 90% of its bank transfers.")。这些行动所带来的法律和道德问题成为文章的焦点之一,作者通过引用法律专家对马斯克“延迟辞职”提案的合法性进行质疑,提出了“是否一切行为都在法律框架内”的核心问题("Few legal experts think that the offer of 'deferred resignation' is legal.")


最后,文章总结了公众对这一系列行为的反应,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提出了警示。作者描述了一些反对者的情绪,例如USAID的一名员工表示她“签署的是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合同”,并坚持认为这些改革是“完全无视重要工作的行为”("What Mr Musk is doing is 'sheer, blatant disregard' for important work, she says.")。这种总结不仅反映了文章对马斯克行动的批判,也提醒读者他行为可能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


总之,文章通过引述具体事件、引用专家观点、描述马斯克的管理风格,以及深入探讨其行为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层层推进,最终呈现了一个复杂的政治与企业管理结合的故事。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The takedown of USAID is the most dramatic example of what seems to be Mr Musk’s plan for the whole of government.

译:摧毁USAID是马斯克对整个政府改革计划的最具戏剧性的例子。

这句话的结构非常简洁且有效,采用了“is the most dramatic example of”这一固定搭配,强调了一个事件或行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通过用“dramatic”一词,作者增强了语气,突出了这一行为的极端性和突破性。句中的“what seems to be”表明作者对马斯克的计划存在一定的推测和不确定性,使得语气更加客观和中立,同时保持了悬念。整个句子构建清晰,通过“一件事”的描述引出更大的背景,层次分明地展现了该事件在整体背景中的重要性。这种句式在描述事物的影响力、重要性时非常有用,适合在分析某一事件的深远意义时使用。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关于美国正在上演的机构改革。文章分析了埃隆·马斯克如何像收购Twitter时那样,采用激进手段重塑美国政府,特别是通过大规模裁员和机构重组。文中还提到,马斯克的年轻团队正在主导这些变革,其中一些成员年纪轻轻,甚至刚刚成年。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美国版块”

 

1.28|熊彼特专栏:多位行业大佬参加川普就职典礼,美国是否正在滑向“科技寡头政治”?

1.24|评川普推动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将损害全球卫生安全和美国自身利益!

1.23|社论文章:川普的关税政策将加剧美国与全球经济的衰退!

1.21|评川普开启第二任期:川普时代的“起点”与“终点”

1.15|再洛杉矶大火:洛杉矶和加州会从中吸取教训吗?

1.11|洛杉矶大火:愈加脆弱的城市困境!

12.26|评美国“富三代”藤校生枪杀案动机:他误解了美国的医疗体系!

12.25|剖析2024美国股市长红:究竟有多少泡沫成分?

12.12|社论文章评拜登赦免儿子:合情但不合理,他滥用了这项源自中世纪的“仁慈特权”!

11.30|封面文章: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改革实验对川普的启示

11.26|评川普提名加巴德为国家情报总监:情报机构将引来改革还是政治清洗?

11.23|封面文章:“首席颠覆官”马斯克将在川普政府中放手一搏!

11.20|建言“榜一大哥”马斯克:如何让“政府效率部”更有效率?

11.19|评拜登允许乌克兰在俄境内使用远程导弹:或将引发一场地缘政治风暴!

11.16|封面文章:“川普经济学”可能刺激美国经济,但将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11.13|评比特币狂热:虚拟货币投资者对川普胜选如此兴奋靠谱吗?

11.12|评川普的用人标准:更注重忠诚度,尤其是那些能够在公共场合维护他声誉的人选!

11.11|评美国大选对俄乌冲突的影响:泽连斯基急于抱大腿,期待川普的“交易式”外交赢得更有利的支持!

11.10|民主党需要清醒认识,败给川普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比川普更糟糕!

11.9|熊彼特商业战略专栏:“榜一大哥”马斯克会在川普政府承担什么角色?

11.8|封面文章:欢迎来到川普的世界——他的全面胜利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和国际秩序!

11.7|评川普大获全胜:“这是我们国家从未见过的政治胜利!”

11.6|预判美国大选的暴力风险: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吗?

11.5|解析川普支持者:为什么有一半美国选民愿意投票给他?

11.2|封面文章摊牌:把票投给哈里斯,选择更稳妥的未来!

11.1|最大的不确定性要来了——哈里斯胜算显著提升,目前与川普不相上下!

10.30|评川普纽约集会:大选最后一周冲刺,火力全开赢得乡亲们的热烈响应!

10.25|选民提前投票率高涨,川普胜选概率已升至53%,自8月以来首次反超哈里斯!

10.14|评国会控制权之争:今年的大选可能会打破历史常规,出现政权分裂的局面

10.12|封面文章:无论11月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都将呈现出显著的“川普化”趋势!

10.4|评“美国大选”首场副总统电视辩论:候选人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温和态度,为美国政治带来了一丝久违的理性与克制!

9.22|哈里斯在电视辩论后的民调反弹已经显现,但仍有两大隐忧!

9.17|关注针对川普的第二起“暗杀未遂事件”

9.13|封面文章:2024美国大选的吃相将会多难看?

9.12|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哈里斯通过巧妙的言辞与策略,让川普显得力不从心!

9.9|“莱克星顿”专栏文章:哈里斯将在本周二进行的首次电视辩论中拿下川普!

8.24|哈里斯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压轴演讲:她成功重塑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8.23|封面文章:尽管哈里斯有望击败川普,但是她能治理这个国家吗?

8.22|破天荒批评哈里斯:她提出的经济计划缺乏可行性,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