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加拿大脱美入欧,选自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欧洲专栏文章(2025年1月4日出刊)。文章提出,加拿大与欧盟在资源、人口和价值观上的互补性使两者深化合作甚至探索加拿大加入欧盟的可能性颇具吸引力,尽管现实中仍存障碍。
据路边社消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传闻将于1月6日辞去自由党党魁一职,这一消息与川普施加的关税威胁同时登上头条,将加拿大推入一场内外交困的危机之中。
川普扬言上任后将对所有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25%的高额关税,并多次嘲讽特鲁多为“美国州长”,甚至提出将加拿大并入美国的狂妄设想,这不仅令渥太华陷入狼狈局面,也引发了加拿大内部对未来战略方向的重新思考。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压力,有声音开始重新审视加拿大与欧盟的关系,认为“脱美入欧”或许是解决困局的新出路。在这种背景下,特鲁多的辞职传闻更显得扑朔迷离,加拿大未来是否会在地缘政治上进行大胆转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Europe | Charlemagne
Why Canada should join the EU
Europe needs space and resources, Canada needs people. Let’s deal
在地缘政治的舞台上,加拿大加入欧盟这个设想听起来或许有些天方夜谭。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一可能性时,会发现它并非完全不可行。
在面对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拿大与欧盟的价值观、经济需求和外交传统高度契合,而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无论以何种形式,或许都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明智之举。
1984年,加拿大与丹麦之间爆发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对象是格陵兰与加拿大努纳武特之间的一块小岛——汉斯岛。这场被称为“威士忌战争”的争端没有硝烟,双方用各自的国旗和酒精饮料宣示主权:加拿大留下威士忌和枫叶旗,丹麦则以回赠的烈酒和丹麦国旗回应。
最终,这场旷日持久的外交交锋于2022年以岛屿均分告终,展示了两国间极高的外交素养。这段趣闻不仅表明了加拿大作为温和外交国的身份,也为探讨其与欧洲的合作提供了启示——双方在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有着天然的共同点。
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缺乏足够的人口与市场规模;而欧洲恰好相反——其人口密度高、资源匮乏,但市场潜力巨大。双方如果联手,无疑能弥补彼此的短板。
从经济视角来看,加拿大的能源储备,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水电,能够有效缓解欧洲长期以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同时,欧盟的经济一体化经验,如跨境市场协调和反垄断法规,也能为加拿大内部市场提供借鉴,帮助其打破各省之间的贸易壁垒。
从文化与价值观上看,加拿大与欧洲国家有着许多共性。加拿大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和多边主义等方面的政策理念与欧洲如出一辙。两者都提倡开放贸易,反对死刑和枪支泛滥,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政治共识。与欧盟成员国相比,加拿大更像是一个“荣誉欧洲国家”。如果有机会融入欧盟,加拿大的加入将大大增强这一政治联盟的整体价值观一致性。
对于欧洲来说,接纳加拿大作为成员国,不仅意味着地理面积将扩大三倍,还象征着全球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这种加入可能带来的优势不止于资源获取或文化多样化。加拿大在移民政策上的成就,以及与亚太地区的密切联系,也能为欧盟提供宝贵经验。
然而,这一合作的益处不仅仅是单向的。欧洲的碳排放控制成效显著,比加拿大更为突出,其统一市场也在许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经济潜力。这些成就能为加拿大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模板,从而推动其自身发展。
尽管“CanadEU”(加拿大-欧盟联合体)这个设想看似诱人,但现实中的阻力不容忽视。
首先,欧盟对“欧洲身份”的严格定义将成为加拿大加入的首要障碍。欧盟一贯坚持只有欧洲国家才能成为正式成员,而加拿大显然并不符合这一地理标准。
其次,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深厚,尤其是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框架下,与美国建立了极为密切的贸易联系。如果加入欧盟,加拿大可能需要重新调整现有的关税和贸易政策,这在短期内将对其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
此外,加拿大国内也未必对加入欧盟充满热情。无论是魁北克省对“法语身份”的强调,还是各省对联邦权力的高度警惕,都可能使这一议题在加拿大国内政治中引发分歧。
尽管将加拿大纳入欧盟正式成员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无法进一步深化合作。
2017年生效的《加欧全面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已经为双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合作基础,但协议的某些条款至今未被部分欧盟成员国完全批准。完成这一协议的全面实施,或许是双方迈向更深层次关系的第一步。
此外,在军事、能源、技术等领域,加拿大与欧盟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从“威士忌战争”的友好外交到能源合作的潜力,再到面对全球挑战的共同价值观,加拿大与欧盟之间的关系确实值得更进一步的探索。
虽然让加拿大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仍是一个地缘政治幻想,但在全球局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枫叶与星环的紧密合作,可能正是世界需要的稳固伙伴关系。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精心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探讨了一个富有创意却颇具现实障碍的假设:加拿大加入欧盟。
文章既有趣味性,又充满逻辑性,以下是对其结构的分析。
文章以1984年开始的“威士忌战争”作为切入点,讲述加拿大与丹麦围绕汉斯岛主权的友好“争夺”。这段开场文字不仅幽默地展示了加拿大的外交特点,也为后续讨论加拿大与欧盟可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调:“What might have been considered a casus belli by lesser countries became, for the northern duo, an exercise in diplomatic civility.” 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暗示加拿大与欧洲共享对和平与妥协的重视。
接着,文章将视角转向当前的国际局势,强调川普可能重返白宫带来的影响:“Donald Trump’s return to the White House on January 20th brings with it the prospect of tariffs and jingoistic bluster.” 这一段点明了文章的现实背景,即加拿大和欧洲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可能寻求更紧密的联盟。通过提及其他国家(如冰岛和格陵兰)重新考虑与欧盟的关系,作者暗示这并非仅是加拿大的问题,而是一个更广泛的趋势。
文章的核心论点紧接着展开:“Charlemagne... has a ready solution to both places’ woes: the EU should invite Canada to become its 28th member.” 这明确提出了假设,并为后续论述定下基调。作者开始分析加拿大与欧盟在资源、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互补性,既有趣又具有逻辑说服力:“Canada is vast and blessed with natural resources but relatively few people, while the EU is small, cramped and mineral-poor.”
接下来的段落以分层的方式论述了加拿大与欧盟的兼容性。首先,文化价值观被强调,展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Like Europeans, Canadians believe that markets work but must be tempered by welfare states.” 然后,文章从经济角度阐述加入的潜在收益,包括加拿大的资源、人口密度对欧盟的补充,以及欧盟统一市场对加拿大的帮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通过具体的数字增强了说服力,如提到欧盟与加拿大的人口对比:“Europeans can be sold on enlargement by the prospect of their union tripling its surface area while adding only 40m Canadians to a population of 440m.” 这些量化数据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对比,增强了设想的可行性。
作者并未一味推销这个设想,而是通过分析潜在障碍来平衡论述。例如,提到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可能与欧盟的关税同盟冲突:“Canada would be reluctant to join a customs union that would jeopardise its vital trading ties with America.” 同时,欧盟“只接纳欧洲国家”的传统规则也被提出作为限制条件。
文章的结尾从全盘否定回到现实的可能性:“If CanadEU remains but a geopolitical thought experiment, that does not preclude an ever-closer relationship.” 通过强调加拿大与欧盟在贸易、能源、军事等领域的现有合作,作者为这一设想找到了一种实际可行的替代方案。这种方式既没有让假设显得完全不切实际,也避免让读者失望。
整篇文章以幽默的语调开篇,通过现实背景和清晰的逻辑展开假设,随后以多维度的论据分析互补性,同时坦率承认潜在障碍。最后,作者提出即使假设不现实,深化合作仍然是可能的。这种结构既吸引读者,也在逻辑上自洽,为一个大胆的假设提供了严谨的论证框架。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What might have been considered a casus belli by lesser countries became, for the northern duo, an exercise in diplomatic civility.
译:在其他国家看来或许会成为战争导火索的事情,对于这两个北方国家来说却成为了一场外交文明的演练。
这句话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作者使用了拉丁语短语“casus belli”(战争理由),增加了语言的精确性和学术感,使句子具有较高的表达档次。学习者可以借鉴这一技巧,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常见的拉丁语短语(如status quo指“现状”,de facto指“事实上的”),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说服力。
其次,这句话巧妙运用了对比结构,展示了加拿大和丹麦在“威士忌战争”中不同寻常的处理方式。通过“what might have been considered…became…”(“本可能被视为……却成了……”)的句式,作者先引出可能的冲突场景,再转折到实际的和平解决,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同时凸显了加拿大和丹麦的外交智慧。学习者可以模仿这一结构,用于表达反差或意料之外的结果。
最后,短语“an exercise in diplomatic civility”(“一场外交文明的演练”)非常简洁精准,既点出了主题,又带有评论性质,彰显了作者的观点。这种浓缩的表达方式值得学习,因为它既减少了冗长的描述,又赋予句子更深层的含义。
因此,这句话集学术性、对比性和评论性于一体,是一个值得背诵并灵活运用的高级句式。
以上,是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欧洲专栏文章解读。文章通过探讨加拿大加入欧盟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地缘政治假设,认为加拿大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可弥补欧盟的不足,而欧盟的统一市场和政策经验则能为加拿大带来发展机遇。尽管实际操作面临障碍,但深化双方合作仍然意义重大。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欧洲版块”
12.18|社论评西班牙的经济复苏:数据表明,它是今年欧洲表现最好的富裕经济体!
10.1|评西方文化中日益严重的“年轻人幼稚化“现象!
9.27|封面文章:战况恶化,乌克兰及其盟友面临关键抉择时刻!
9.15|关注“德拉吉报告”:呼吁投入巨资追赶中美,要求欧盟进行“彻底改革”!
9.6|社论文章:如何应对极右翼势力对德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威胁?
9.5|聚焦德国政治:极右翼将德国引向危险境地,总理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在州选举中惨败!
8.31|评法国拘捕“电报”创始人杜罗夫:它将成为各国政府在未来控制社交媒体平台时的重要参照!
8.27|评英国社会的“两种文化”:“恶魔护士”审判暴露了英国人在统计学素养上的严重缺乏,根源在于英国教育体系的“文理分科”!
8.7|社论文章:英国爆发13年来最大规模骚乱,揭示三大深层次社会矛盾!
7.9|文化时评欧洲杯:德国政府可以从德国国家队学什么?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