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评川普对DEI政策的反对态度:将使美国企业在多元化战略上进退维谷!

职场   2025-02-06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川普对DEI政策的态度对美国企业的影响,选自《经济学人》官网(2025年2月3日发表)文章探讨了川普政府对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的全面反击,以及这一变化如何给美国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政策调整和舆论压力,使其在多元化战略上进退维谷。


我们先来看一段今年1月,记者质疑川普将美国航空公司DC坠机事件归咎于DEI政策的短视频: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Business | Whiplash

Corporate America’s diversity wars are just getting started

Donald Trump’s attacks on DEI are causing huge headaches for bosses

近年来,美国企业在多元化、公平性与包容性(DEI,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方面的政策经历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在川普上任后的政策调整和法律挑战下。


曾经在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后迅速兴起的DEI浪潮,短短几年间发生了翻转。美国的公司和政府机关纷纷投身到推动多元化的浪潮中,然而,在川普的强烈反击下,这一进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DEI运动在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后得到了迅猛发展。那时,美国企业纷纷开始实施各种多元化政策,很多公司推行无意识偏见培训(Unconscious-bias training),员工签名里加入代词(email-signature pronouns),甚至还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支持少数群体的旗帜。企业高管们曾认为自己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比政府更为高效,DEI成了很多公司自认为的道德使命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川普的胜选和他的政策调整,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的DEI遭遇了强烈反扑。


川普上台后,迅速将其政策矛头指向联邦政府的多元化相关计划,尤其是“多元化与包容性办公室”。例如,去年,美国国务院宣布大幅削减其多元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并取消了价值290万美元的多元化培训项目。此外,像德勤等曾经参与政府DEI相关工作的咨询公司,也不再获得丰厚的合同。这种转变标志着川普政府对多元化政策的彻底反击,而这种变化也在私人企业中得到了反映。


在川普的政策框架下,关于DEI的法律挑战接踵而至,尤其是在2023年美国最高法院结束大学录取中的平权行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面临来自保守派团体的诉讼。这些团体通过提起诉讼,试图使企业取消招聘中的多元化倾向,甚至要求大公司停止“种族优先”政策。著名的保守派活动家克里斯托弗·鲁福(Christopher Rufo)便是这场法律攻势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他在过去几年中,先后起诉了多家国际律师事务所、风险投资公司、博物馆及航空公司,挑战他们的多元化招聘与实习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DEI政策的法律模糊性为这种反击提供了空间。许多公司担心其政策是否违反了联邦反歧视法,这使得他们在执行与“亲和力小组”类似的项目时,变得更加谨慎。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要求公司避免实施任何违反反歧视法律的多元化项目,这种模糊的政策使得企业对自己的DEI计划产生了疑虑。不少公司不得不对其政策进行审查,并对可能的法律风险做出调整。


在这一环境下,像麦当劳(McDonald)塔吉特(Target)这样的公司便在其战略中悄然做出了改变。麦当劳放弃了原本的“员工人口统计目标”,并将其“多元化团队”重新命名为“包容性团队”;塔吉特则取消了“供应商多样性”,转而采用了“供应商参与”这一更为中性的术语。


除了川普政府的政策改革和法律挑战,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来自社会舆论的极度分化。曾经在DEI运动中积极发声的公司,如好市多(Costco),便因为没有公开表态完全放弃其多元化承诺,陷入了两极化的舆论风暴中。左翼人士认为好市多应当坚定支持DEI,而右翼则对其未能彻底放弃DEI表示强烈反对,甚至部分保守派州的总检察长联合起来向公司施压,要求其重新审视政策。尽管好市多并没有做出明确表态,但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下,企业要在左右派之间游走是多么的困难。


美国企业原本以DEI为社会责任和道德使命,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这一局面开始变得复杂和棘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过去那种通过拥抱多元化来吸引年轻一代员工的策略,已经不再那么简单。如今,政策支持的丧失和法律诉讼的增加,让许多企业高管开始怀疑,是否还值得冒险继续执行这些多元化政策。


从麦当劳和塔吉特的调整,到好市多在舆论压力下的摇摆不定,再到一些大型公司像亚马逊和沃尔玛直接放弃DEI计划,企业的应对措施各不相同。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川普的政策继续推动这一反击浪潮,未来企业在DEI问题上的选择将会更加复杂。


总的来说,美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许多公司不得不在道德责任、法律风险和社会舆论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川普政府的反击与法律挑战无疑加剧了这一进程,而如何在当今充满分裂的政治氛围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社会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未来DEI政策在美国企业中的地位将变得愈加不确定,企业将不得不更加谨慎地处理这一议题。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条理清晰,通过对美国企业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的兴衰,以及川普政府对这些政策的反击,展示了美国企业面临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挑战。


文章首先通过对2021年CIA广告中一位具有“交叉身份”的女性的描述开篇,点出了多元化理念在职场中的应用,且此人物的“身份标签”暗示了美国社会日益强调的身份政治(“I am a woman of colour... I am intersectional”)。这一段不仅展示了多元化、平等和包容(DEI)理念的核心概念,也为后文分析川普政府如何反击这些政策奠定了背景。


接着,文章通过回顾美国在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后的社会变革,描述了多元化政策的急剧上升。提到多元化培训、性别和种族平等的标签成为职场文化的一部分,以及“积极歧视”成为某些招聘政策的一部分,展现了多元化政策的广泛实施。“In the heat, the principles of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 were extolled in government and across corporate America”这一段展示了DEI在美国社会的迅速蔓延。


然而,文章接下来迅速转向批评,指出随着川普政府的上台,DEI政策的支持遭遇强烈反击。文章明确提到川普承诺的“common sense revolution”,并通过举例(如国会废除平权法案、外交部的多元化办公室被削减)展示川普政府如何通过行政命令切割多元化政策资金、裁撤相关职能部门。“That vast project is crumbling”这句话则标志着文章的转折,揭示了多元化政策的衰退。


文章进一步通过回顾一些企业反对多元化政策的事例,描述了企业界的反弹趋势。这些例子包括大企业如亚马逊和沃尔玛放弃DEI计划,以及一些科技公司公开反对过度的社会政策。例如,Marc Andreessen在播客中批评BlackRock强加“愚蠢”的社会政策,Mark Zuckerberg也批评现代职场缺乏“男子气概”,这些话语展示了企业领导者对DEI政策的强烈不满。“Some of America’s biggest firms, including Amazon and Walmart, have since scrapped DEI initiatives” 这段文字清楚地标明了大企业的转变。


随后,文章分析了川普政府实施的反DEI行政命令对企业的影响。这里提到,政府合同的公司将被要求避免实施任何违反联邦反歧视法的DEI计划。文章通过引用法律专家的言论,指出这种模糊的管理语言导致企业更加谨慎,避免法律风险。“DEI is a broad bag of concepts” 这句话揭示了DEI的模糊性,使得企业在面对政策不确定性时更加小心。


文章最后,通过Costco的例子,展示了企业在DEI政策中立场的两难处境。Costco没有完全放弃DEI,而是拒绝了保守派要求审查其多元化政策的提议,导致左右两方的误解和舆论压力。这一案例展示了即使企业没有明确放弃DEI政策,仍然可能因未能满足某一阵营的期望而遭遇批评。通过Costco的困境,文章突出了DEI政策在政治和社会上复杂的定位问题。


总结来说,文章通过层层递进的结构,首先描述了DEI政策的兴起和其在美国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接着展示川普政府的反击措施及企业界的反应,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企业在面对DEI政策时的困境,揭示了这一议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That vast project is crumbling.

译:那个庞大的计划正在崩溃。

这句话以简洁有力的表达传达了一个复杂的思想。通过“vast project”一词,作者将多元化、平等和包容(DEI)政策的广泛实施比作一个庞大的计划,而“crumbling”则形象地表现出这一政策体系的逐渐瓦解或失败。该句的力量在于其简短却富有深意,既没有多余的修饰,又能够准确传递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变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结构的简洁性非常适合用来学习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社会现象或历史变迁。在写作中,学会用简短的句子概括重要的转折或深刻的主题,能够让文章更具冲击力和清晰度。此外,这句话没有冗余的解释,却通过“crumbling”这一动词传达了足够的情感色彩,使得信息传递既高效又有张力。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关于川普对DEI政策的态度对美国企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川普政府对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的强烈反击,以及这一变化对美国企业的巨大影响,企业面临着法律挑战和社会舆论的两难处境,正重新评估是否继续推行这些政策。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美国版块”

 

2.5|评马斯克操刀美国机构改革:像“推特”那样,先大刀阔斧走一波大裁员!

1.28|熊彼特专栏:多位行业大佬参加川普就职典礼,美国是否正在滑向“科技寡头政治”?

1.24|评川普推动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将损害全球卫生安全和美国自身利益!

1.23|社论文章:川普的关税政策将加剧美国与全球经济的衰退!

1.21|评川普开启第二任期:川普时代的“起点”与“终点”

1.15|再洛杉矶大火:洛杉矶和加州会从中吸取教训吗?

1.11|洛杉矶大火:愈加脆弱的城市困境!

12.26|评美国“富三代”藤校生枪杀案动机:他误解了美国的医疗体系!

12.25|剖析2024美国股市长红:究竟有多少泡沫成分?

12.12|社论文章评拜登赦免儿子:合情但不合理,他滥用了这项源自中世纪的“仁慈特权”!

11.30|封面文章: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改革实验对川普的启示

11.26|评川普提名加巴德为国家情报总监:情报机构将引来改革还是政治清洗?

11.23|封面文章:“首席颠覆官”马斯克将在川普政府中放手一搏!

11.20|建言“榜一大哥”马斯克:如何让“政府效率部”更有效率?

11.19|评拜登允许乌克兰在俄境内使用远程导弹:或将引发一场地缘政治风暴!

11.16|封面文章:“川普经济学”可能刺激美国经济,但将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11.13|评比特币狂热:虚拟货币投资者对川普胜选如此兴奋靠谱吗?

11.12|评川普的用人标准:更注重忠诚度,尤其是那些能够在公共场合维护他声誉的人选!

11.11|评美国大选对俄乌冲突的影响:泽连斯基急于抱大腿,期待川普的“交易式”外交赢得更有利的支持!

11.10|民主党需要清醒认识,败给川普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比川普更糟糕!

11.9|熊彼特商业战略专栏:“榜一大哥”马斯克会在川普政府承担什么角色?

11.8|封面文章:欢迎来到川普的世界——他的全面胜利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和国际秩序!

11.7|评川普大获全胜:“这是我们国家从未见过的政治胜利!”

11.6|预判美国大选的暴力风险: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吗?

11.5|解析川普支持者:为什么有一半美国选民愿意投票给他?

11.2|封面文章摊牌:把票投给哈里斯,选择更稳妥的未来!

11.1|最大的不确定性要来了——哈里斯胜算显著提升,目前与川普不相上下!

10.30|评川普纽约集会:大选最后一周冲刺,火力全开赢得乡亲们的热烈响应!

10.25|选民提前投票率高涨,川普胜选概率已升至53%,自8月以来首次反超哈里斯!

10.14|评国会控制权之争:今年的大选可能会打破历史常规,出现政权分裂的局面

10.12|封面文章:无论11月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都将呈现出显著的“川普化”趋势!

10.4|评“美国大选”首场副总统电视辩论:候选人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温和态度,为美国政治带来了一丝久违的理性与克制!

9.22|哈里斯在电视辩论后的民调反弹已经显现,但仍有两大隐忧!

9.17|关注针对川普的第二起“暗杀未遂事件”

9.13|封面文章:2024美国大选的吃相将会多难看?

9.12|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哈里斯通过巧妙的言辞与策略,让川普显得力不从心!

9.9|“莱克星顿”专栏文章:哈里斯将在本周二进行的首次电视辩论中拿下川普!

8.24|哈里斯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压轴演讲:她成功重塑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8.23|封面文章:尽管哈里斯有望击败川普,但是她能治理这个国家吗?

8.22|破天荒批评哈里斯:她提出的经济计划缺乏可行性,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