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社论评喝酒:贪杯伤身,小酌怡情——在风险与享受间寻求平衡!

职场   2025-01-14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喝酒与健康的关系,选自最新一期《经济学人》社论版块(2025年1月11日出刊)文章指出,尽管酒精有健康风险,但其带来的愉悦与社交价值同样重要,呼吁在风险与享受之间寻求平衡。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Leaders | Thinking about the demon drink 

Health warnings about alcohol give only half the story

Enjoyment matters as well as risk

新年的钟声刚落,许多人在宿醉中醒来,发誓再也不醉酒。然而,这样的决心往往随着时间消退。


英国的“干一月”运动(Dry January)发起至今已有十余年,如今三分之一的英国男性表示会尝试戒酒一个月。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外科医生总监维韦克·默西(Vivek Murthy)也在推动减少饮酒。他提议在酒类产品上增加警示标签,提醒消费者酒精会增加罹患乳腺癌和肠癌的风险。如果这一提议获得通过,美国将成为继韩国和爱尔兰之后,第三个要求酒精警告标签的国家


关于酒精的健康风险,早已无需争辩。酗酒与心脏病、肝病、中风及肥胖密切相关;醉酒者更容易卷入斗殴或意外事故;酒精还具有高度成瘾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每20例死亡中就有1例归因于酒精。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酒精与癌症之间的关联。例如,默西指出,偶尔饮酒的女性一生罹患某些常见癌症的概率为16.5%,而每天饮一杯的女性,这一风险上升至19%。


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揭示酒精的危害,公共健康政策也愈加严苛。WHO明确表示,“没有任何一种酒精摄入量是完全安全的”,而美国的健康指南建议从未饮酒者“不应因任何理由开始饮酒”。2023年,加拿大发布了新的饮酒指南,将“低风险”定义为每周饮酒不超过两杯,远低于之前男性每周15杯、女性每周10杯的建议。


然而,过于严厉的警告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若完全遵循WHO的说法,那么连一口圣餐酒也会被视为“危险”。这样的绝对化建议可能让人对其他健康建议产生怀疑,甚至不予理会。


尽管重度饮酒的危害已达成共识,但对于适量饮酒的影响,科学界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显示,适量饮酒(如每天一两杯)可能带来一定益处。例如,202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与医学研究院的报告认为,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脏健康有积极影响,尽管这种益处在饮酒量增加后迅速消失。


即便WHO的结论——“没有安全饮酒量”是正确的,这仍只是一部分事实。毕竟,几乎没有任何行为是完全无风险的。从乘飞机到日常步行,都有潜在危险。步行对健康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在2022年,美国有7,500名行人因车祸丧生。因此,讨论饮酒问题时,风险并非唯一需要考量的维度


酒精的吸引力在于它带来的享受与社交价值。从美酒的醇香到微醺的放松感,从酒馆的热闹氛围到家庭聚餐中的温馨片刻,饮酒往往是连接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


这种愉悦与社交价值是无形的,却也是真实存在的。全球每年花费在酒类产品上的金额高达1.8万亿美元,这不仅是经济数据,更反映了饮酒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以加拿大的指南为例,其将每周饮两杯酒定义为“低风险”,对应的早逝概率为1/1,000。而每周饮酒六杯,这一风险增至1/100。相比之下,美国行人在一生中因车祸致死的概率约为1/470。对许多人来说,偶尔与朋友共享几杯酒,在愉悦的氛围中交换些许健康风险,是完全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在寒冷阴郁的冬季。


回到2025年的今天,对于重度饮酒者,减少酒精摄入无疑是健康的明智之选。然而,对于那些偶尔享受几杯酒、与朋友欢聚的人来说,适度饮酒的乐趣远远超越了其带来的微小风险。


无论是讨论酒精,还是其他生活中的选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衡的视角。毕竟,就像饮酒本身一样,适度和理性是最值得珍视的原则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清晰严谨,采用了引入问题、分析论点、提出平衡视角的方式层层展开,最后以建议收尾,展现了《经济学人》一贯的分析风格。


开篇以一个新年的常见情境引入主题:“For many people, the new year brings both a banging hangover and a solemn resolution never to get drunk again.” 通过描述宿醉和戒酒决心,这一段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还点明了文章将围绕饮酒展开讨论。紧接着,文章以英国的“干一月”运动和美国外科医生总监默西(Vivek Murthy)的建议为例,展示了当前公共健康领域对酒精危害的高度关注。这一部分引入了文章的核心问题,即酒精的健康风险。


随后,文章进入分析阶段,列举了大量数据和权威机构的观点以证明饮酒的危害。例如,“Drinking a lot is indisputably bad for you. Boozing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heart attacks, liver disease, stroke and obesity.” 此外,作者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加拿大最新指南的数据来说明目前对饮酒风险的严格界定,如加拿大将“低风险”饮酒量降至每周两杯。通过具体数据和权威机构的声音,这一部分强化了饮酒危害的科学依据。


然而,文章并未止步于对饮酒风险的描述,而是进一步指出过于严厉的公共健康建议可能引发反效果:“Taken literally, the WHO implies that it is unsafe to have even a sip of communion wine. If one bit of public-health advice seems absurd, people may start to doubt other bits, too.” 这种论点转折使文章从单纯批评饮酒的危害转向更为全面的讨论,即健康建议如何在风险与现实中取得平衡。


接着,文章深入探讨轻度饮酒是否可能带来益处,引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moderate drinking... was associated with benefits rather than harms.” 虽然部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作者却提出,即便WHO的“无安全饮酒量”结论成立,也并未囊括问题全貌。通过与其他日常活动(如步行、约会)的风险比较,文章强调没有任何行为是完全安全的:“After all, there is no completely safe level of almost anything.” 这一部分的论述扩展了饮酒问题的视角,使读者认识到风险评估应包括对愉悦和社会价值的考量。


在最后两段,文章提出了平衡视角并给出具体建议。通过描述人们享受饮酒的社交和情感价值,作者呼吁将这些愉悦与酒精的风险一同纳入权衡:“All that enjoyment belongs on the scales with the (equally real) harm.” 结尾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饮酒者提供了建议:重度饮酒者应减少饮酒,而偶尔与朋友小酌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If you fancy a pint or two with friends every now and then, you will be trading a tiny risk of harm for an evening of warmth and good company.”


总体来看,文章采用了问题导入、数据分析、反思公共政策、提出平衡视角的层层递进结构,并以建议为结尾。通过严谨的数据支持和理性分析,文章既强调了饮酒的健康风险,又突出了享受和现实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呈现了对这一复杂议题的多角度思考。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People balance the dangers of an activity against the benefits it brings.

译: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总是在权衡其带来的风险与收益。

这句话结构简洁明了,用词精准,将复杂的权衡行为浓缩成短短一句话。“balance...against...”这一表达将“平衡”与“对比”的动态关系形象地展现出来,非常适合用在分析权衡利弊的场景中。例如,可以用于讨论个人选择、政策制定或资源分配等问题。


此外,这句话的语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既可以用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上,也可以作为抽象层面探讨行为或决策的通用表达。


例如在写作中,你可以替换“activity”和“benefits”,从而轻松套用到其他主题中:
“Students balance the challenges of their studies against the potential rewards of success.”(学生在学习中权衡其困难与成功带来的潜在回报。)


因此,这句话不仅能强化语言表达,还能在逻辑推演和议论文写作中起到点题或总结作用,是值得背诵的佳句。








以上,是《经济学人》关于酒精与健康关系的社论文章解读。文章指出,尽管酒精存在健康风险,尤其是与癌症相关的危害,但其带来的社交愉悦和文化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在讨论饮酒问题时,应在健康风险与个人享受之间寻求平衡。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社论文章精选

 

12.28|社论评行善之道:如何将钱捐给有意义的事业?

12.18|评西班牙的经济复苏:数据表明,它是今年欧洲表现最好的富裕经济体!

12.17|发达国家成年人的读写和计算能力显著退化:你的阅读能力还比得上十岁孩子吗?

11.11|关注指数基金:如何有效限制其影响力、确保其“被动”身份?

10.22|SpaceX星舰将改变太空运输方式,推动火星殖民计划,并为未来太空探索带来新的可能性!

10.7|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成年果蝇大脑的完整图谱,或许能为未来人类大脑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9.15|关注“德拉吉报告”:呼吁投入巨资追赶中美,要求欧盟进行“彻底改革”!

9.6|如何应对极右翼势力对德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威胁?

9.3|欢迎来到“镜像世界”——数字孪生正迅速融入你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9.2|发达国家通胀下降主要归功于央行的高利率政策,还是靠运气或时间的推移?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