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美国股市,选自《经济学人》官网文章(2024年12月22日发布)。文章指出,尽管美国股市在2024年因人工智能热潮而大幅上涨,但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和极高估值水平凸显了潜在的泡沫风险。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四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好词佳句鉴赏以及图表分析。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Finance & economics | Anatomy of a boom
Just how frothy is America’s stockmarket?
We crunch the numbers to assess just how euphoric investors became in 2024
2024年,对于美国股市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丰收年。继2023年的强劲表现之后,股价继续飙升,标普500指数在两年内上涨了54%。这样的连胜纪录,在标普指数自1957年创立以来也仅出现过寥寥数次。
尽管市场偶有波动,例如12月18日美联储发布2025年利率调整预测低于市场预期后股市下跌3%,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依旧强烈。
随着人工智能(AI)引发新一轮盈利预期,美国股市的上涨势头让人想起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一轮繁荣是否基于理性,抑或已经沦为又一次泡沫的前奏?
乐观情绪空前高涨
市场情绪往往是泡沫的前兆,而现有的数据无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乐观。
美国经济咨商局的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股市将继续上涨。这一比例远高于2022年底的26%,并创下自该项调查1987年启动以来的新高。
同时,反映股市波动性的VIX指数和衡量债市预期波动的MOVE指数也双双下跌,显示投资者对未来的市场稳定充满信心。
然而,这种平静可能是一种假象。当市场情绪过度乐观时,往往意味着潜在买家的数量减少。一旦市场预期发生转变,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导致剧烈的波动。
资金流入与市场过热
巨额资金的持续流入进一步放大了这一轮牛市。
数据显示,2024年投资者向美国股票基金注入了创纪录的4500亿美元,向小盘股基金投入了300亿美元。这不仅是历史最高纪录,也显示出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高度热情。
资金流入推高了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据摩根大通估算,全球非银行投资者的股票配置比例已经达到49%,接近2007年的高点,并逼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
与此同时,现金配置比例却降至历史最低点,说明投资者已经将大部分可用资金投入市场。这种情况下,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可能会显得不足。
高估值的警示信号
在高涨的乐观情绪和资金流入背后,股市的估值水平也达到了危险的新高度。
以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为例,目前标普500指数的CAPE值处于历史上98%的时间段之上,仅次于互联网泡沫时期和2021年的短暂高点。而CAPE收益率——CAPE值的倒数——仅为2.6%。历史经验表明,当收益率处于如此低位时,未来的股市表现往往较差。
例如,在类似收益率水平下,标普500指数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从未录得正回报,其名义年化回报率平均为-1.5%,实际回报率更是低至-4%。
不仅如此,美国股市的估值还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欧洲股票的CAPE值不到美国的一半,而美国股票在MSCI发达市场指数中的比重则达到70%,创下多年来的新高。这种显著的估值差异可能反映了市场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与集中化风险。
集中化与市场风险
美国股市的价值分布也愈发集中。目前,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占到了整体市值的40%,远高于五年前的不到25%。这种集中化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脆弱性。如果这些巨头的股价出现调整,将对整体市场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
繁荣的未来:泡沫或软着陆?
尽管数据中透露出种种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会崩盘。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真实的盈利增长,而川普即将重返白宫,他承诺的减税和放松管制政策可能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泡沫不一定会迅速破裂,也可能通过逐步调整实现“软着陆”。
然而,乐观情绪的空前高涨、巨额资金的涌入以及高估值水平表明,美国股市确实处于一个高度不稳定的状态。
2024年的繁荣令人瞩目,但2025年是否会延续这一趋势,仍有待观察。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结构严谨,围绕“美国股市是否形成泡沫”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通过数据与分析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文章开头设定了背景并引出核心问题,接着从三个方面评估市场热度,最终提出对未来市场风险的展望。
文章一开始以“2024年是股市投资者的丰收年”作为切入点,简要总结了标普500指数过去两年的辉煌表现。“The S&P 500 index of large firms is now 54% higher than it was two years ago,” 数据点直观展现了市场的繁荣,同时承认了途中“jitters along the way”的波动,并指出乐观情绪主导了市场。这种情绪被归因于对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盈利的预期,“Once again, today it is hopes that a new technology will deliver bumper profits—in this ca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at have powered the boom.” 这一段奠定了全文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核心问题:“has the exuberance remained rational, or is this another bubble?”
在提出问题后,文章通过三个角度逐层剖析投资者情绪与市场过热的迹象。
第一是投资者情绪。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乐观程度,文章引用了Conference Board的数据显示,5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股价会继续上涨,这一数据创下新高。“Survey data from the Conference Board... 56% of respondents thought they would—an all-time high by some distance.” 然而,文章也警告了这种乐观可能带来的风险:“Alternatively, they might indicate that those who believe so have already traded accordingly, leaving fewer willing buyers.” 这一部分不仅通过数据支持了投资者的乐观,还为后续的市场脆弱性埋下伏笔。
第二是投资流向与资产配置。通过Bank of America的数据,文章指出投资者向美国股票市场投入了创纪录的资金。“Over the course of 2024 investors pumped around $450bn into funds that buy American shares.” 此外,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也达到49%,接近历史高点。然而,现金配置则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暗示继续推高市场的资金来源可能有限。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市场热度,也为市场调整的潜在风险提供了依据。
第三是估值水平。文章详细分析了CAPE比率,指出目前的水平已超过98%的历史时间段,仅次于互联网泡沫时期。“Just now the CAPE ratio for America’s stockmarket is higher than it has been for 98% of the time since 1900.” 文章强调,高估值不仅回忆起过去的泡沫破裂,还预示未来可能的低回报,“Sky-high valuations do more than recall bad memories.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future returns are likely to be poor.” 通过估值数据的分析,文章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存在泡沫风险的论点。
文章最后总结,尽管当前迹象表明泡沫风险明显,但市场未必会在2025年崩溃。“None of this proves that America’s stockmarket will crash in 2025.” 它指出,川普回归白宫可能带来的减税政策和人工智能的实际盈利增长可能继续支撑股市。但文章最终承认,“it is getting hard to conclude otherwise,” 暗示泡沫的形成几乎不可避免。
通过背景铺垫、数据分析和展望总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层层递进,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支撑再到结论呼应,逻辑严密且信息丰富,展现了《经济学人》一贯的深度与严谨。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Sky-high valuations do more than recall bad memories.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future returns are likely to be poor.
译:天价估值不仅唤起了对过去不良记忆的回忆,也表明未来的回报可能会很差。
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在于其结构紧凑且对比鲜明。第一句通过“do more than”引出对比,不仅仅局限于提醒读者过去的泡沫破裂,还进一步引申了高估值对未来市场表现的负面影响。第二句紧接着以“They also indicate...”展开具体论述,逻辑自然且层次清晰。此外,句中通过“likely”表达谨慎预测,保持了经济学讨论中常见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句式适合用于学术写作和评论分析中,用于提出现象并推导出相关结果,既精准又优雅。
图表鉴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原文中的5张图表。
1
第一张图表显示了从1990年到2024年,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股市表现的乐观程度,以预测股价将上涨的受访者比例为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的乐观情绪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包括过去数次市场繁荣阶段(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和2007年金融危机前)。从30%左右的长期平均水平迅速跃升至56%,这一激增反映了投资者对股市的狂热情绪,同时也可能预示着市场的潜在风险,因为历史经验表明,过度乐观的情绪往往伴随着市场调整或泡沫风险的增加。
2
这张图表展示了1999年至2024年全球非银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比例,分别涵盖股票(Equities)、现金(Cash)和债券(Bonds)。数据显示,2024年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达到49%,接近历史高点,仅次于2007年和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这一趋势表明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高涨,与此同时,现金的比例降至历史最低点,显示出资金已经高度集中于股票市场,而债券的配置比例相对平稳。这种资产配置的失衡暗示市场潜在的脆弱性,一旦股市波动或预期转变,投资者可能缺乏缓冲空间来应对风险。
3
这张图表显示了自190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的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变化趋势,反映了股市估值的长期波动情况。目前,CAPE比率接近历史高位,仅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和2021年的短暂高点。这表明投资者愿意以极高的价格购买每一美元的公司收益,反映了市场的过热情绪和潜在的泡沫风险。从历史来看,如此高的CAPE水平通常伴随着未来股市回报的显著下降,这也为当前市场的可持续性敲响了警钟。
4
这张图表展示了不同CAPE收益率(CAPE yield)起点下未来十年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名义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图中清晰表明,CAPE收益率越低(例如2%-3%),未来十年的平均回报率越低,甚至可能为负;而CAPE收益率越高(例如10%),未来回报率则显著提升。这反映出当前市场估值的重要性:目前CAPE收益率仅为2.6%,处于历史低点,这意味着未来十年投资回报很可能不佳。该图表直观地支持了文章对高估值可能导致长期低回报的担忧,并提醒投资者警惕高估值风险。
5
最后一张图表显示了1995年至2024年美国股市在发达市场指数(MSCI World Index)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数据显示,美国股市的占比不断攀升,目前达到70%,创下多年来的新高。这表明美国股票相较于其他发达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但也反映出全球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高度依赖和集中化风险。如此高的集中度可能意味着其他市场相对低估,同时增加了美国市场调整时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风险。
以上,是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关于关于美国股市泡沫化的文章解读。2024年,美国股市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乐观情绪下大幅飙升,但高涨的投资热情、创纪录的资金流入以及极高的估值水平令市场风险骤增,隐现泡沫迹象。尽管未来仍存在政策和技术带来的潜在支撑,市场是否能避免泡沫破裂仍充满不确定性。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财经版块”
11.14|评比特币狂热:虚拟货币投资者对川普胜选如此兴奋靠谱吗?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