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不知什么原因,昨天的封面文章点评似乎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导致无法顺利发布。虽然我已经尝试了N次,但依然没有成功。希望今天的文章能顺利推送给大家!
打工人周末不忘充电,今天我们讨论薪酬隐私文化,选自最新一期《经济学人》(2025年1月25日出刊)。文章探讨了薪酬透明化在促进性别薪酬平等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高薪员工工资压低、生产力下降以及员工动力变化等负面效应。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Business | Bartleby
Knowing what your colleagues earn
The pros and cons of greater pay transparency
在许多国家,询问同事的薪资几乎是社会禁忌,堪比评论别人孩子长得“不好看”。这种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薪酬的隐私性和保密性。
然而,随着全球对薪酬公平性的关注逐渐加剧,薪酬透明化成为了许多地方立法的新趋势,尤其是在推动性别薪酬平等方面。
虽然薪酬透明化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但它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激发出不满与冲突,影响员工的士气与生产力。
在某些国家,如挪威,薪酬的透明度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民众可以通过公开的税务记录推测到他人的收入情况。
然而,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在谈论薪水时依旧感到尴尬。哈佛商学院的Zoë Cullen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Ricardo Perez-Truglia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东南亚某银行中,大部分员工都对询问同事薪资感到不安,尤其是在他们认为自己收入较高时。这种薪资话题的敏感性,正是反映了普遍存在的薪酬隐私文化。
然而,随着不平等待遇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动薪酬透明化。各国立法者纷纷要求公司披露性别薪酬差距,增加职位广告中的薪资信息,甚至禁止询问求职者之前的收入。比如,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明尼苏达州和佛蒙特州,新的薪酬透明化法律已经生效,欧盟也计划在2026年实施类似规定。
虽然薪酬透明化有助于揭示性别薪酬差距,推动企业做出更公平的薪酬分配,但其效果并不总是单纯的正向影响。Cullen的研究表明,薪酬透明化缩小了男女之间的薪酬差距,但这并不是通过提高低薪员工的薪水实现的,而是通过压低高薪员工的薪酬来达到的。
例如,丹麦在2006年推出的一项法律要求大公司披露性别薪酬差距,导致男性员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放缓,从而使性别差距缩小。显然,这一政策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些受到影响的公司生产力出现下滑,原因可能在于低薪员工发现自己长期被低估,而高薪员工则对工资增长放缓表示不满。
这种“工资压低”现象并不总是有益的。虽然表面上看,薪酬差距的缩小可能符合公平原则,但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员工的期望与生产力。如果薪酬过度压制,员工的动力和工作热情可能会受到削弱,最终影响整体绩效。
与此相对,要求职位广告中列出薪资范围的透明化措施,通常能够有效推动薪资上涨。研究发现,薪酬透明化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更加清楚市场薪资的标准,从而避免时间与资源的浪费。求职者更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公司的薪资预算,企业也能减少面临薪资期望差距带来的困扰。
薪酬透明化不仅在缩小性别薪酬差距方面起到了作用,还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Bocconi大学的Cédric Gutierrez和他的合作者发现,美国学术界的薪酬透明化措施让一些收入较高的学者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表现出色,自己的高薪将会遭到削减。这表明,薪酬透明化在某些情境下,确实能够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当员工感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薪酬过高时。
然而,薪酬差距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许多人认为,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会激发不满情绪,甚至引发企业内的阶级矛盾。但Cullen和Perez-Truglia的研究显示,员工往往低估了自己上司的收入,而当他们知道晋升所能带来的薪资差距时,往往会更有动力工作。这表明,薪酬差距在某些情况下不仅不会削弱员工的积极性,反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向上动力。
薪酬透明化对于绩效导向型薪酬体系的影响也值得关注。1990年代北美冰球联盟的一个案例表明,当球员的薪酬信息公开后,收入较低的球员倾向于转向进攻性任务,比如进球和助攻,以争取更高的薪水。这一现象虽然有助于提高球员个人收入,但却牺牲了整体团队的协作和表现。这种因薪酬透明化带来的行为转变,虽然符合个人利益,却可能不利于企业或团队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薪酬透明化无疑能推动更公平的薪酬分配,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选择机会。然而,透明化带来的影响并非只有正面效应。它可能导致企业在薪酬谈判中失去灵活性,甚至降低员工的整体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在某些情况下,追求薪酬公平的过程中,企业可能需要牺牲一些生产力和团队合作。
阳光虽好,但也需谨慎照射。薪酬透明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如何平衡其积极效应与负面影响,将考验每一个组织的智慧与应变能力。
在追求薪酬公平的同时,企业和立法者也必须意识到,薪酬政策需要与生产力和团队精神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经济学人》的文章通过深入探讨薪酬透明化的利与弊,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采用了多层次的论证方法,既介绍了薪酬透明化的现象,也分析了其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
首先,文章开篇以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展开:“How much do your colleagues get paid?”(“你同事赚多少钱?”),通过这一问题引出薪酬透明化这一话题。接着,作者介绍了在某些国家(如挪威)薪酬信息公开的现状,反衬出大多数国家薪酬仍是私人领域,不容触及。这一开篇不仅为文章定下了讨论薪酬透明化的背景,也通过幽默的比喻将这一话题的敏感性生动呈现出来:“asking them what they earn. And that is about as socially acceptable as saying ‘What an ugly baby.’”(“询问他们的收入,几乎就像评论别人‘孩子长得丑’一样不合时宜。”)
随后,文章转向了实际的研究案例,引用了哈佛商学院的Zoë Cullen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Ricardo Perez-Truglia的研究,说明员工普遍对询问同事薪资感到不适,尤其是当他们认为自己赚得更多时。这一部分通过具体的研究例子进一步加深了文章的主题,并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薪酬透明化的问题在社会上如此敏感。
接下来,作者引入了立法层面的变化,讨论了薪酬透明化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采纳的趋势,尤其是涉及性别薪酬差距的法规。例如,提到了“New transparency laws take effect in Illinois, Minnesota and Vermont this year; an EU directive is due to come into force in 2026”(“伊利诺伊州、明尼苏达州和佛蒙特州今年开始实施新的薪酬透明化法律;欧盟的相关指令预计将在2026年生效。”)。这一部分展示了立法者对薪酬透明化的推动,帮助读者了解全球范围内薪酬透明化的背景和法律进程。
在论述了薪酬透明化的法律层面后,文章转向分析透明化带来的效果。文章引用了丹麦2006年实施的一项法律作为案例,指出薪酬透明化有助于缩小性别薪酬差距,但并非通过增加低薪员工的薪资,而是通过抑制高薪员工的工资增长。作者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薪酬透明化带来的复杂后果,既有正面效应,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A lower wage bill is not necessarily good news for firms, however. Productivity at affected Danish firms also went down…”(“然而,降低的薪酬支出未必是好事。受影响的丹麦公司生产力也下降了……”)
接下来的段落通过具体的研究数据和案例进一步剖析了薪酬透明化带来的各种后果,例如薪资信息公开可能导致薪资上涨,企业和员工都有更多关于市场薪酬的信息,从而减少了不匹配的薪资期望。此外,文章还引入了薪酬透明化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通过引用Cédric Gutierrez的研究指出,薪酬透明化可以激励那些薪水较高的员工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继续讨论薪酬差距时,文章指出,尽管薪酬差距可能引发不满,但也有研究表明它可能激发员工的上升动力。“employees not only consistently underestimate how much managers earn but also work harder when they find out the rewards that promotion can bring”(“员工不仅常常低估管理者的收入,而且当他们发现晋升带来的奖励时,反而会更加努力。”)
文章最后总结了薪酬透明化的双刃剑效应,表明透明化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帮助减少不公平薪酬差距,但它也可能引发薪资增长放缓、绩效导向薪酬过于集中于可量化的指标等负面效应。作者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话“Sunlight is lovely. It can still cause damage.”(“阳光是美好的,但它也可能带来伤害。”)作为结尾,强调了薪酬透明化的复杂性和管理者应当慎重对待这一问题。
整体来看,文章的结构呈现出从具体问题到宏观背景,再到具体研究和案例分析的逻辑流程,层层递进。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着薪酬透明化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并通过研究和实际案例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现象的多维影响。同时,文章的语气和用词精准而不失趣味,能有效吸引读者思考薪酬透明化这一重要话题。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Sunlight is lovely. It can still cause damage.
译:阳光是美好的,但它也可能带来伤害。
这句话通过简洁对比的方式,巧妙地总结了薪酬透明化的双刃剑效应。作者将“阳光”这一美好的象征与“伤害”这一负面效果结合起来,表达了薪酬透明化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没有恰当的管理,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这里的对比手法使得句子富有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如此简短且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作者成功地概括了复杂的社会现象。这种句式简洁明了且富有深度,适合用来表达复杂事物中的双重性和复杂性,是一种值得学习的表达技巧。
以上,是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关于薪酬透明化的职场专栏文章解读。文章探讨了薪酬透明化在推动性别薪酬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压低高薪员工工资、降低企业生产力以及激发不必要的竞争和不满。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职场专栏”
2018.12.31|读了28篇文章,安利一个职场专栏:《经济学人》巴托比专栏
1.19|“商业话语”趣谈
1.12|微妙的办公室服从信号!
1.5|管理决策谨防“数据陷阱”!
12.22|绰号和昵称在品牌营销和职场文化中的双重作用
12.18|2024职场奇葩奖项
12.11|如何激励他人?
12.1|如何处理职场中的不合理规则,快速赢得员工支持,并为更大规模的改革铺平道路?
11.24|打工人如何正确地坐电梯?
11.17|管理者如何实现对“自信”的有效平衡?
11.7|为什么犯错并不见得总是件坏事儿?
11.3|如何克服长途空中旅行的时差问题?
10.27|如何管理职场中的政治影响?
8.12|奥运冠军的成功秘笈适合企业高管吗?
3.21|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找到一个有利于真正工作的地方?
1.15|当你的同事同时也是你的对手职场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
1.8|职场专栏:CEO新年寄语,决胜2024!
2023.12.25|从“如何进行茶水间对话”到“会议中的插话时机”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