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评DeepSeek引发市场震荡:低成本的中国语言模型让硅谷投资者坐立不安!

职场   2025-01-29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大年初一,首先祝大家巳巳如意,蛇年吉祥!


今天我们关注人工智能,选自《经济学人》官网文章(2025年1月27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高性能的语言模型R1颠覆市场,令美国科技巨头巨额投资受挫,并引发全球科技行业动荡。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Business | Bubble trouble

DeepSeek sends a shockwave through markets

A cheap Chinese language model has investors in Silicon Valley asking questions

人工智能(AI)领域最近爆发了一场“地震”,源头是一个许多人之前从未听过的名字——DeepSeek。这家中国初创企业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和效率推出了最新的语言模型R1,令全球科技市场为之震动。


自1月27日以来,这场风暴席卷了美国科技行业,英伟达的市值暴跌17%,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和微软的股价也受波及,分别下跌3%、1%和3%。短短几天,美国科技公司总计损失了约1万亿美元的市值


DeepSeek的突破之所以具有颠覆性,在于它彻底改写了AI模型开发的成本结构。以往,西方科技公司需要动用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昂贵的硬件,才能训练出先进的语言模型。然而,DeepSeek通过创新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训练成本,其R1模型的性能与当前市场上的顶级模型不相上下,却仅消耗了后者一小部分的算力。R1在消费者端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刚一推出便迅速登顶iPhone下载榜,成为周末最热门的应用。


对于美国的科技巨头来说,这个消息来得尤其不合时宜。过去几年,云计算三巨头——微软、亚马逊和Alphabet——在AI基础设施上大肆投入。2024年,这些公司与Meta在数据中心上的总支出达到了约1800亿美元,同比增长57%。微软刚刚宣布将在2025年再投入800亿美元,而Meta则计划在2025年花费650亿美元用于AI研发。


然而,DeepSeek的出现让所有这些投入都显得岌岌可危。如果用更少的资源就能开发出高性能模型,那么这些耗资巨大的AI基础设施或许会成为过剩的资产,难以带来预期的回报。


这场危机的影响还远远不止于此。AI的供应链企业也受到了波及。以英伟达为例,这家全球AI芯片龙头企业依赖于AI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增长,但其股价已暴跌17%。此外,电力设备制造商西门子能源和铀生产商Cameco的股价分别下跌了20%和13%。从芯片到能源,再到数据中心,这条AI供应链在市场震荡中无一幸免。


风险投资领域同样受到了影响。根据PitchBook的数据,2024年全球对AI初创公司的投资额达到了132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0%。但随着DeepSeek证明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突破,那些资金消耗巨大的企业或将失去吸引力。例如,OpenAI和Anthropic等致力于大模型研发的公司可能在未来的融资中面临压力。而像Groq、Cerebras这样的AI硬件公司,或CoreWeave这样的云计算初创公司,也可能因资源和商业模式的劣势而陷入困境。


这场风暴背后,有三大不确定性笼罩着AI市场。第一是AI开发经济学的变化。DeepSeek通过降低模型训练成本开创了新局面,但与此同时,像R1这样的“推理模型”需要在推理阶段消耗更多计算资源。与传统模型相比,推理模型能够“思考得更深”,为用户提供更复杂的答案。但这也意味着尽管训练成本下降,推理成本却在上升。究竟哪种趋势会主导AI领域的未来,尚无定论。


第二大不确定性是地缘政治。美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出口管制来限制中国AI行业的发展,比如禁止出口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然而,DeepSeek的崛起表明这些努力未能阻止中国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川普政府可能会考虑进一步收紧管控,这将对全球AI供应链中的美国企业造成更大冲击。如果政策继续收紧,美国芯片制造商、设备供应商以及相关技术企业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商业环境。


第三是AI需求的潜在波动。尽管一些乐观的投资者认为,随着AI开发成本下降,更多企业会更容易使用AI技术,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许多企业发现,将AI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实际业务并非易事。如果这种技术实施上的困难持续存在,AI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开始疲软。而一旦AI需求下降,当前的市场动荡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崩盘。


DeepSeek的成功是AI技术发展的分水岭,也揭示了现有经济和地缘政治框架的脆弱性。这场冲击将如何演变,尚需时间来观察。或许未来几个月,我们会看到市场企稳,AI技术继续推动产业创新;但也有可能,这只是更大规模动荡的开端。


无论如何,DeepSeek的崛起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AI的游戏规则已经被彻底改写,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现实的企业和国家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清晰严谨,逻辑性极强,整体上采用了“引入背景—阐述现象—分析问题—提出不确定性”这一渐进式的框架展开。


首先,文章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开头,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In a flash, euphoria ov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turned to panic.” 这句话不仅点明了AI市场从狂热到恐慌的转变,还为后文的讨论奠定了基调。紧接着,通过对主要科技公司市值下跌的数据进行量化描述,例如“Nvidia…has slumped by 17%...Alphabet, Amazon and Microsoft…have fallen by 3%, 1% and 3%, respectively.”,以具体的数字展示市场的震荡。这一部分主要起到引入背景、设置问题的作用。


接下来,文章转向现象的直接原因,即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及其语言模型R1的崛起。“The immediate cause of investors’ panic is DeepSeek…with its latest large language model, R1.” 通过介绍R1模型的技术优势和低成本高性能特点,文章清晰地解释了DeepSeek是如何以创新性技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这一部分不仅点明了事件的核心,还揭示了其对市场的深远影响。


然后,文章通过对美国科技巨头投资模式的剖析深化了问题。“DeepSeek’s entrance on the AI scene comes at a time when American tech giants are splurging ever more on AI infrastructure.” 这一段具体列举了微软、Meta等公司在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上的巨额支出,以及这些投资可能因DeepSeek的技术而面临的贬值风险。通过这样的对比,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传统AI开发模式与DeepSeek低成本模式之间的冲突。


文章随后扩展影响范围,分析了市场震荡如何波及风险投资领域及相关行业。“A rout in public markets will also ripple through to private companies.” 作者指出,传统AI初创公司和硬件厂商在这一新格局中面临的挑战,例如“OpenAI and Anthropic…may find it harder to raise capital…”这部分不仅加深了读者对事件影响范围的理解,还预示了潜在的连锁反应。


在提出问题和分析影响后,文章转入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讨论,通过三个方面展开细致分析。第一是不确定的AI经济学发展方向。“The first relates to the economics of AI…cheaper training and pricier inference…” 这一部分探讨了训练成本降低与推理阶段计算资源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揭示了AI技术未来支出模式的复杂性。第二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A second source of uncertainty is geopolitics…” 作者指出美国对中国AI技术出口限制策略的失效,并预测川普政府可能进一步收紧限制,这将对全球AI供应链带来更大冲击。第三是不确定的市场需求。“The final area of uncertainty is demand…” 文章分析了AI技术实施难度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同时提出了更乐观的情景,即成本降低可能推动更多企业采用AI技术。


最后,文章在对各种可能性的权衡中结束。“And that would be enough to turn today’s market slump into a collapse.” 这一结尾既总结了市场当前的困境,又为未来留下了悬念。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清晰的层次和逐步深入的论述结构,将DeepSeek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潜在风险逐一展开,为读者提供了深入分析的框架。同时,原文使用数据和具体案例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严谨而精妙的写作风格。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In a flash, euphoria ov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turned to panic.

译:转瞬之间,人工智能(AI)领域的狂热情绪已变成恐慌。

这句话值得背诵的原因在于它结构紧凑、用词精准,并且巧妙地通过对比营造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短语“in a flash”用简洁的表达突出了事态变化的迅速,“euphoria”(狂热)与“panic”(恐慌)形成强烈对比,不仅清晰点明情绪转变,还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促使他们想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此外,句子避免了冗长的描述,用一种叙述性的语气引导读者进入主题,非常适合作为文章的开篇或转折句使用。


这一句在写作中可应用于描述某种状态的急剧变化,比如市场行情、社会情绪或事件走向的转折。同时,“euphoria”和“panic”这种一对一反义词的对比也可以灵活替换为其他情感或状态对,比如“optimism and despair”(乐观与绝望)或“order and chaos”(秩序与混乱),以适应不同的写作情境。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关于DeepSeek冲击市场的文章解读。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凭借其高性价比的R1语言模型震撼全球科技行业,不仅削弱了美国科技巨头的AI投资优势,还引发了从芯片供应链到风险投资领域的连锁反应。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人工智能”

 

12.27|约稿“AI教母”李飞飞: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应具备空间智能,这将引领人类走向真正以人为中心的技术时代!

11.29|深度解读:人工智能巨头对决,马斯克的xAI如何挑战奥特曼的OpenAI?

10.10|四年前报道了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折叠的突破性进展:昨日,这项研究赢得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10.9|介绍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人工智能之父”辛顿提出的反向传播算法

10.7|社论文章: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成年果蝇大脑的完整图谱,或许能为未来人类大脑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10.2|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全球广大码农的影响!

9.21|封面文章聚焦人工智能前沿趋势:瓶颈与突破——能源与成本压力如何推动技术创新!

9.11|评《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最新力作《Nexus》:揭示AI时代的信息战争!

9.3|社论文章:欢迎来到“镜像世界”——数字孪生正迅速融入你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学术简报之一:AI简史(付费)

8.1|评万亿美元人工智能赛道:扩张迅速,热钱涌动,需警惕供应链风险!

7.29|评百度“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服务在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功,远远超越了特斯拉及其他西方竞争对手!

7.10|评人工智能技术的经济效益:尽管如日中天,但这项技术迄今为止对经济的实际影响仍然非常有限!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