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刚刚去世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选自最新一期《经济学人》逝者专栏(2025年1月4日出刊)。文章回顾了吉米·卡特从充满理想但备受挑战的总统生涯,到卸任后凭借无私奉献成为全球和平与人权象征的一生。
我们先来看段小视频,了解卡特总统的生平。这位百岁老人,从乔治亚州的花生农场走向白宫,又从政治舞台退居全球慈善事业,他的一生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我们习惯于歌颂一个人,从光辉的成就讲起,但《经济学人》这篇文章却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刻的表达方式:以“一分为二”的笔法描绘卡特,既不回避他总统任期内的失败与困境,也不吝赞美他卸任后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这种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而非完美的神话。他的谦逊、信仰和坚定让人敬佩,而他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反思也让人感到亲切可感。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Obituary | The pilgrim from Plains
Jimmy Carter was perhaps the most virtuous of all America’s presidents
The humble peanut farmer who went to the White House died on December 29th, aged 100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这位曾被称为“普莱恩斯的朝圣者”的美国前总统,于2023年12月29日离世,享年100岁。
他的一生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双面寓言:在任时,他被视为一位困于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领导者;而卸任后,他却以道德和人道精神成为世界的良心,重新定义了“总统”这一角色的意义。
卡特出生于乔治亚州普莱恩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镇,他的成长环境深深扎根于美国南方的乡土文化。在贫瘠的土地上,他与黑人儿童玩耍,分享有限的资源,奠定了他日后对种族平等的坚定信念。
成年后,他在海军服役,后来接手家族的花生产业。在这里,他磨练了艰苦奋斗的品质,也培养了对土地和劳作的尊重。
1976年,美国因水门事件陷入对政治的不信任,卡特以其“局外人”的身份和朴实无华的形象,在总统选举中脱颖而出。
他的胜利标志着美国对清廉政治的渴望,也将一个南方小镇的农民带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然而,他的朴实与理想主义,很快暴露出与华盛顿政治生态的格格不入。
在白宫的四年间,卡特致力于推进和平与平等。他促成了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戴维营协议》,将巴拿马运河归还给巴拿马,并签署了限制核武器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在国内,他努力应对滞胀、能源危机以及经济不平等。
然而,这些成就往往被其治理风格和政治失败所掩盖。他不善于与国会妥协,拒绝屈从于“政治交易”,结果导致许多改革措施难以实施。德黑兰人质危机和失败的营救行动则让他的总统生涯蒙上阴影。
卡特的总统任期常被视为失败的典范。然而,他的信仰和决心却不曾动摇。在经济政策上,他面临难以两全的选择:既想帮助穷人,又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控制通胀。他的动机是无私的,但复杂的现实使他无力回天。他的虔诚信仰与简单的价值观,虽然让他始终坚持行善,但也让他在权术和外交复杂性中显得不够游刃有余。
卸任后,卡特迅速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全球的道德领袖。他成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选举监督、冲突调解和公共健康事业。他以手工劳动闻名于世,亲自参与“仁人家园”建房项目,为贫困家庭打造安居之所。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为和平的象征,赢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确立了“卸任总统”的新典范。
卡特的道德感并不止步于慈善,他敢于对继任者公开表达意见,尤其是在涉及战争与人权的问题上。他曾尖锐批评乔治·W·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政策,认为其违背了国际道德准则。
在公众眼中,卡特是一个与川普截然相反的存在:前者以谦逊和公益精神为核心,后者则以个人主义和强势姿态为特征。
卡特的一生深受基督教信仰的驱动。他并非那种将信仰用作政治工具的领导者,而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与决策中。
他在任期内未强行推广宗教,但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布道。他亲自教授主日学,坚持谦卑行事。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这样公开的虔诚显得异类,甚至令许多人不安。但这并未让他动摇。他的信仰不仅塑造了他作为总统的道德底色,也贯穿了他卸任后的每一个举动。
吉米·卡特的离世引发了人们对“好人是否能成为好总统”的深刻思考。他在位时的理想主义和卸任后的务实行动,构成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对比。他的总统生涯或许短暂而动荡,但他的晚年生活所传递的道德力量却绵延不绝。
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卡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部关于谦逊、爱与服务他人的故事。这些价值,在当今被撕裂的政治环境中,尤显珍贵。
百年人生的谢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卡特的遗产依然闪耀。他让我们看到,一个“好人”或许难以掌控权力游戏,但却能改变世界的心灵与面貌。
这位“普莱恩斯的朝圣者”已然远去,却为后人留下了一条通往正义与良知的道路。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讣告通过精巧的写作结构,展现了吉米·卡特一生的复杂性和双重性,从他在任期间的失败与卸任后的辉煌之间,勾勒出一位既受批评又受尊敬的政治人物的全貌。
文章开篇以对比的手法引入,直接点明“Americans seemed faced with two Jimmy Carters”,这不仅揭示了卡特在公众眼中的矛盾形象,也奠定了全文的叙述基调:一方面,他的总统生涯充满理想主义却被认为天真无力;另一方面,他的卸任后生涯却成就非凡,成为道德的象征。接着,文章通过具体事件细致描绘他的总统任期——从戴维营协议(“the Camp David accords”)到能源危机中的“灰色开襟羊毛衫演讲”(“addressed the nation in a grey cardigan”),再到以“killer rabbit”事件和对《花花公子》杂志的坦诚访谈被嘲笑,展示了卡特作为总统的不合时宜与孤独。这一部分充满细节和幽默,既强调了卡特的独特个性,也为他在职场上的挣扎提供了人性化背景。
紧接着,文章以“Yet scarcely had Mr Carter left the job than he seemed completely different”开启第二部分,描述卡特如何在卸任后迅速转变为全球道德领袖。他参与“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等慈善活动,并通过卡特中心(“Carter Centre”)推动和平与人权。他赢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事迹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全球影响力。此处的写作结构从负面转向正面,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为读者展现同一人物在不同阶段中的多面性。
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从价值观的层面统一了卡特在总统任期和卸任后生涯中的矛盾特质。这一段通过回顾卡特的外交成就(如归还巴拿马运河和推动《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种族平等的实践(如任命黑人法官),强调了他的信仰驱动力——“simple Christianity was his guide: to walk humbly, love his neighbour and do right by him”。无论面对国内的党派争斗还是国际外交的艰难,他始终以道德为核心指导,而非政治权谋。
文章的结尾通过两个文化背景的隐喻总结了卡特的一生:在俄罗斯,他可能被称为“holy fool”(“圣愚”),在美国,他的生涯却揭示了“it might be impossible for a really effective president to also be a really good man”(“真正高效的总统可能无法同时成为真正的好人”)。这一总结升华了文章主题,既是对卡特道德与政治关系的反思,也是对他人格和信仰的致敬。
总的来说,文章结构紧凑,通过对比与转换展示了卡特的多面性,最后以文化隐喻升华主题,构成一篇既感性又理性的深刻人物评述。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In America, his career raised the disturbing thought that it might be impossible for a really effective president to also be a really good man.
译:在美国,他的职业生涯引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思考:一个真正高效的总统是否也能成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这句话句式简洁有力,通过“raised the disturbing thought”引入一个耐人寻味的命题,不仅引发读者的思考,还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核心主题。句中“it might be impossible”表达了对现实的怀疑和无奈,而“really effective president”和“really good man”的对比则构成了矛盾冲突,赋予句子强烈的哲学意味。这样的结构适合在议论文或分析性写作中使用,用于引出争议性观点或反思性命题。同时,句中用词精准,“disturbing”一词在此处既传达了情感张力,也暗示了文章整体基调。这句话可以背诵,用于探讨伦理、政治或领导力等主题的写作中。
以上,是最新一期《经济学人》逝者专栏解读。文章回顾了吉米·卡特的一生,从他理想主义与现实矛盾交织的总统生涯,到他在卸任后成为全球和平与人权事业的道德灯塔,为世人留下了道德与信仰的丰厚遗产。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逝者专栏”
12.23|纪念哈罗德·帕尔默修士,隐居荒野50年,只为寻求与神更亲密的联结!
12.16|纪念沙洛姆·纳加尔,他完成了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次司法处决!
12.9|纪念约翰·金塞尔:美国二战传奇密码员,纳瓦霍人
12.2|纪念赛莱斯特·凯埃罗:葡萄牙传奇平民、康乃馨圣母
11.25|纪念英国画家奥尔巴赫:至死仍坚持追寻一个永恒的画面!
11.18|缅怀巴尔塔萨尔·乌什卡:厄瓜多尔最后的采冰人!
11.11|纪念奎因西·琼斯:流行音乐巨匠,统治乐坛半个世纪!
11.4|纪念莉莉·埃伯特:奥斯维辛幸存者和回忆录作家
10.28|纪念费图拉·居伦:这位渗透策略宗师终究未能成为土耳其的救世主
10.21|纪念意大利生物学家萨米·巴索:全世界最“长寿”的早衰症患者,享年28岁
2024.1.18|纪念“北非沙漠之王”迈克·萨德勒:二战老兵、英国特种空勤团创始成员
2024.1.11|纪念高耀洁医生: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20年前曾“感动中国”
2024.1.5|2024前瞻特刊:纸质票据的哀歌
2023.12.18|纪念艾瑞克·弗里曼:传统英格兰乡村文化的守护者
2023.12.14|纪念桑德拉·迪·奥康纳: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
2023.12.21|纪念本杰明·泽法尼亚:英国战后50强作家之一、传奇诗人和表演者
2023.7.9|纪念Donald Triplett:第1位被诊断自闭症的患者,享年89岁
2023.6.22|纪念贝卢斯科尼:意大利前总理
2023.1.24|做假证的阿道弗·凯明斯基:“如果我多睡一个小时,30个孩子会丢掉性命。”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