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上月去世的琼瑶阿姨,选自最新一期《经济学人》逝者专栏(2025年1月11日出刊)。文章回顾了琼瑶的创作生涯和个人生活,探讨了她如何通过浪漫爱情故事塑造了几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想与追求。
我们先来看看阿姨留下的最后影像。同时,通透的她还不忘呼吁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年轻人经得起磨练,像她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Obituary | Listening to the heart
Chiung Yao taught the Chinese all about romantic love
The bestselling novelist and screenwriter died on December 4th, aged 86
琼瑶,这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浪漫文学代言人的作家,在2024年12月4日逝世,享年86岁。她的作品,如同她的个人经历,充满了戏剧性、痛苦和激情,深深扎根于几代人对爱情的憧憬与追求。
琼瑶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她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尤其在1970至1980年代的女性读者中,她的作品几乎成了生活的指南。那些充满波折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她自己的人生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琼瑶的作品,无一例外地传递着一个主题:爱,不畏一切阻碍,哪怕是阶级、财富、家庭反对,甚至是传统文化的压迫。她笔下的女性,常常以“梦”、“云”或“雨”这些美丽而脆弱的名字出现,表面上柔弱的她们,却始终坚守自己对爱情的选择。
琼瑶所描绘的爱情并不局限于美好的幻想,它总是带着一丝丝的痛楚和无奈,这种情感的张力也使她的作品成为了那个时代许多人心灵的寄托。
她的个人生活,正是她作品的源泉之一。琼瑶与出版商平鑫涛的关系,充满了波动与挣扎,仿佛是她小说中的情节一一重现。
平鑫涛不仅是琼瑶的丈夫,更是她文学事业的推手。1963年,平鑫涛出版了琼瑶的首部小说《窗外》,这本书的成功让琼瑶一举成名,但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创作压力。平鑫涛要求她不断写作,甚至同时创作两部作品,琼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她在这条道路上依然坚持了下来。
琼瑶的个人情感世界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她的爱情故事仿佛是她小说中那种激情四溢、充满波折的经典情节。18岁时,她爱上了比自己年长25岁的文学老师,这段关系被学校发现后,老师因“引诱未成年”而被开除,琼瑶则用她的小说《窗外》将这段复杂的情感经历付诸笔端,尽管这份痛苦未曾随时间消散。
之后,她的爱情经历依旧充满波动,她与一位作家的短暂婚姻因对方的嫉妒和对她成功的妒意而告终。
然而,爱情对她来说依然是生活的主题。她的第二段婚姻与平鑫涛的结合,则是在艰难的离婚与长时间的斗争后才最终成型的。
然而,琼瑶的爱情并非仅限于个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反叛。她不满足于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也不愿意被家庭和婚姻束缚。她所写的那些女性,常常是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叛逆者,在爱情中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那个时代,尤其是70年代和80年代,琼瑶的作品成了女性心灵的一剂良药。她的小说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悲伤的慰藉,更是一种关于爱情的理想化追求——即使爱情常常充满痛苦与无奈,它依然值得追求。
琼瑶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动荡与挣扎。她出生在一个动乱的时代,抗日战争和内战让她的家庭经历了许多磨难。为了躲避战火,琼瑶一家不得不四处逃亡,身世如同她小说中的流浪人物。
她曾目睹亲人死去,经历过死亡的阴影,这些痛苦的经历不仅塑造了她对生命的理解,也深深影响了她对爱情的态度。她看到了生死之间的脆弱与坚韧,这让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与珍视。
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琼瑶始终保持着对生命与爱情的热情。她曾两度因为爱情的失落而选择自杀,但她依然从悲伤中走出来,继续用文字书写她对爱情的坚持。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渐渐意识到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最终选择了控制自己的死亡。在她的遗诗中,她写道自己如一片雪花,轻轻飘向星辰的火光,那是她对人生最后的告别,也是一种美丽的超脱。
琼瑶的一生,是对爱情的赞歌,也是对命运的挑战。从她的小说到她的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复杂情感与困境中始终坚持自我、追寻真爱的身影。她的文学不仅为无数读者带来了感动与思考,更成了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
琼瑶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代言人,是浪漫文学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经济学人》文章的结构呈现出典型的传记式叙事,深刻地揭示了琼瑶的个人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文章从琼瑶生活中一段感情经历的细节入手,通过生动的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接着过渡到她与平鑫涛的关系,并通过多个时间节点深入探讨她的创作历程、情感世界与个人成长。
首先,文章通过描述琼瑶亲身经历的浪漫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例如,开头部分引用了一段令人揪心的爱情场景:“So we must break up?” he asked her. “Yes,” she said. His face darkened, and he jammed on the brakes...”这一段描写了琼瑶与她的丈夫平鑫涛的关系,其中不仅包含了冲突与激情,还暗示了琼瑶人生中情感波动的主题。这一情节虽然看似虚构,但实际上是她与平鑫涛真实生活的缩影,文章通过这种方式设定了情感与命运交织的背景。
接下来,文章逐渐转向琼瑶的事业成就与文化影响,详细回顾了她如何凭借创作成功成为中国文学界的标志性人物。比如,“In 1963 he had published her first novel, ‘Outside the Window,’ a huge success all over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 这一段展示了琼瑶的创作如何从个人经历出发,反映出她的艺术天赋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同时,文章强调了琼瑶作品的特点,即通过爱情故事挑战社会的固有观念,尤其是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如“Dream, Cloud, Rain”这些既美丽又脆弱的名字,既是琼瑶笔下人物的象征,也暗示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
文章的中部进一步探讨了琼瑶的个人成长和人生哲学,描述了她从童年到成年的心路历程。例如,她小时候对唐代诗词的喜爱深深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When she was six she startled her mother by correctly reading the characters for ‘night’ in a wistful poem of the Tang era.” 通过这种回忆,文章呈现了琼瑶的文学天赋,并与她后来选择写作而非传统婚姻生活的决心相联系。
紧接着,文章详细讲述了琼瑶与两段感情的冲突与波折,尤其是她与平鑫涛的复杂婚姻以及如何在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个人选择之间做出妥协。例如,文章提到琼瑶与平鑫涛的恋情始于不被传统道德所接受的关系:“She tried not to, but Hsin-tao insisted, and his insistence had proved right before.”这种描写体现了琼瑶的反叛精神,以及她如何在爱情和事业中寻求平衡。
此外,文章还着重讲述了琼瑶在生命中经历的诸多困苦,特别是在战争中的逃亡生活,以及如何从生死边缘汲取力量:“Having seen death up close, she realised both the fragility of life and the endurance of love.” 这一段让琼瑶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爱情的层面,而是上升到对生命意义和爱的永恒价值的深刻反思。
最后,文章在描述琼瑶的晚年时,带有一种诗意的回顾,呈现了她如何与时间和死亡和解。“She was a snowflake flying lightly away to dance with the sparks of the stars.”这段描述既总结了琼瑶一生的激情与理想,也表达了她对死亡的自我掌控。整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文化反思,成功地勾画出琼瑶的文学与人生图景。
总体来看,文章通过富有戏剧性的个人经历、成就与哲学思考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一个多维的琼瑶形象,既展现了她作为作家的成就,也探讨了她作为一个女性在人生的复杂情感中如何坚守自我。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Life, she learned, was a spark that should blaze, not miserably fade.
译: 她领悟到,生命,应该像火花一样燃烧,而不是悲惨地熄灭。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简洁而富有力量地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作者用“spark”(火花)和“fade”(熄灭)这两个词的对比,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生命应当充满激情与活力,而不是无声无息地消逝,还使得这句话在节奏和情感的表达上非常有冲击力。短短一行文字,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表达,却带有哲理性和诗意,非常适合用来传达关于生命、爱情或者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个句式不仅在语言上具有美感,其蕴含的深意也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是最新一期《经济学人》逝者专栏关于琼瑶的文章解读。文章回顾了琼瑶的传奇一生与创作历程,讲述了她如何通过自己的小说和电视剧,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她的浪漫爱情故事不仅塑造了文学作品,也深深融入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逝者专栏”
1.6|纪念吉米·卡特,最具道德情操的美国总统!
12.23|纪念哈罗德·帕尔默修士,隐居荒野50年,只为寻求与神更亲密的联结!
12.16|纪念沙洛姆·纳加尔,他完成了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次司法处决!
12.9|纪念约翰·金塞尔:美国二战传奇密码员,纳瓦霍人
12.2|纪念赛莱斯特·凯埃罗:葡萄牙传奇平民、康乃馨圣母
11.25|纪念英国画家奥尔巴赫:至死仍坚持追寻一个永恒的画面!
11.18|缅怀巴尔塔萨尔·乌什卡:厄瓜多尔最后的采冰人!
11.11|纪念奎因西·琼斯:流行音乐巨匠,统治乐坛半个世纪!
11.4|纪念莉莉·埃伯特:奥斯维辛幸存者和回忆录作家
10.28|纪念费图拉·居伦:这位渗透策略宗师终究未能成为土耳其的救世主
10.21|纪念意大利生物学家萨米·巴索:全世界最“长寿”的早衰症患者,享年28岁
2024.1.18|纪念“北非沙漠之王”迈克·萨德勒:二战老兵、英国特种空勤团创始成员
2024.1.11|纪念高耀洁医生: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20年前曾“感动中国”
2024.1.5|2024前瞻特刊:纸质票据的哀歌
2023.12.18|纪念艾瑞克·弗里曼:传统英格兰乡村文化的守护者
2023.12.14|纪念桑德拉·迪·奥康纳:美国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
2023.12.21|纪念本杰明·泽法尼亚:英国战后50强作家之一、传奇诗人和表演者
2023.7.9|纪念Donald Triplett:第1位被诊断自闭症的患者,享年89岁
2023.6.22|纪念贝卢斯科尼:意大利前总理
2023.1.24|做假证的阿道弗·凯明斯基:“如果我多睡一个小时,30个孩子会丢掉性命。”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