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评川普开启第二任期:川普时代的“起点”与“终点”

职场   2025-01-21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北京时间)是川普总统就职日,我们关注他的第二任期,选自《经济学人》最新官网文章(2025年1月19日发表)文章分析了川普第二任期的开端,展现其更自信、更激进的执政风格,以及他面对的潜在挑战与不确定的政治遗产。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四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好词佳句鉴赏以及图表分析。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United States | Trump 2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Trump era

The new president is more confident, and radical, than ever—and also more accepted

2025年1月,一个严寒的冬日,川普迎来了他的第二次总统就职仪式。这一天不仅是川普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美国政治格局转变的缩影。


与八年前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的首次就职典礼相比,这一次仪式的规模更为紧凑,场地也因严寒天气被移至室内。


这一变化既是现实条件的折射,也象征着川普第二任期的复杂基调:更加自信、更加激进,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更被接受


从迈克·彭斯到J.D.万斯:副总统人选的深意


副总统人选的变化尤为显著。2017年,川普选择了迈克·彭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华盛顿老手。彭斯的加入是为了缓解共和党内部对川普的担忧,体现了当时川普在党内地位的妥协。


然而,2025年,川普选择了J.D.万斯,这位仅有短暂参议院经验、却敢于挑战传统共和党立场的政治新星。万斯的入选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川普不再需要一个“向导”来平衡党内的紧张关系,而更需要一位忠诚的战士来推动他的议程。


相比彭斯,万斯更像是川普的意识形态同盟,也反映了川普如今对自己政治地位的信心。


国际接受度的显著提升


八年前,川普首次当选时,他被许多国家领导人视为“异类”,其不可预测性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担忧。


然而,在2025年,川普却拥有了一批国际“粉丝”。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等右派领导人,以及中国副主席和印度外长都出席了此次就职典礼。


这一国际支持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全球右翼思潮的崛起,也显示出川普在国际舞台上的适应力和影响力。


事实上,川普在上任前已经通过“影子外交”活动,如促成加沙停火协议,展现了他的强势外交风格。


美国国内的接受度变化


与2017年华盛顿街头的大规模抗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的抗议活动显得微不足道。原本预计会有5万人参与的抗议,仅吸引了约5,000人。


而在抗议声减弱的同时,城市内的庆祝活动却显得格外热闹:包括川普曾经的批评者、说唱歌手Snoop Dogg在“加密之夜”晚会上登台演出。川普当天还推出了一款名为“$TRUMP”的加密货币,延续了他一贯的自我营销风格。


这一场景反映出,美国公众对川普的第二任期虽未全然接受,但其象征意义已然发生变化。从早先的激烈抵抗到如今的冷漠甚至娱乐化处理,川普在国内的形象不再是一种强烈的威胁,而更像是一种既定现实。


与企业界的关系:从对立到合作


在第一次就职期间,科技巨头如扎克伯格、马斯克、贝索斯等人对川普多持批评态度。


但到了2025年,这些企业界领袖纷纷调整策略,选择与川普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比尔·盖茨甚至公开表示对川普“印象深刻”。这种变化显然更多源于利益的考量。川普的第二任期预计会在监管政策和商业环境上进行重大调整,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大选期间,卡玛拉·哈里斯据称得到了83位亿万富翁的支持,而川普仅有52位。然而选举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开始重新校准与川普政府的关系,以确保自身利益。


政策推进的战略调整


川普在与国会的合作上也展现出更多的战略思维。例如,他在确保迈克·约翰逊留任众议院议长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还邀请各派别议员到他的私人庄园马阿拉歌进行政策讨论。


相比第一次任期中与国会的频繁对立,川普似乎更愿意通过协调方式实现政策目标。然而,他的提名人选仍面临阻力。例如,他选择的司法部长提名人马特·盖茨就已经在参议院折戟,而其他提名人能否顺利通过确认也存有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川普的议程仍然充满急迫感。就职典礼后的首周,移民和贸易领域的行政命令预计将迅速出台。


与此同时,规模巨大的驱逐行动将在仪式结束的第二天开始实施。这种政策的激进行为无疑将引发争议,但川普似乎更关注短期的冲击力,而非长期的政治稳定。


川普时代的“起点”与“终点”


文章最后指出,川普的第二任期虽以巅峰姿态开启,但能否将这种政治能量转化为持久的政策遗产仍是未知数。虽然他已经整合了党内势力并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认可,但美国国内的分裂和政策实施的现实挑战依旧存在。随着大规模行动的推进,川普将不得不面对更复杂的说服战,以赢得民意和巩固成果。


川普时代的“起点”或许象征着他权力的顶峰,但这是否也是他政治生涯“终点”的开端?这一答案仍需时间揭晓。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严谨清晰,通过分段方式逐步揭示川普第二任期开始时的主要特征、背景和潜在挑战。文章开篇以就职典礼的对比作为引子,指出“THE MOST jarring difference between Donald Trump’s first and second inaugurations will be the setting”,用仪式场景变化象征川普政治局势的转变。这一引子不仅设置了语境,还为接下来的分析铺垫了基调,即2025年是一个更加自信和激进的川普的全新起点。


紧接着,文章以副总统人选的变化展开详细分析。通过对比2017年迈克·彭斯的经验和2025年J.D.万斯的激进风格,文章揭示了川普对党内控制力的提升:“His choice this time around sent the opposite message...an attack dog and loyal servant”。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川普政治策略的变化,也体现了他如今更注重忠诚和意识形态一致性,而非经验或妥协的政治风格。


随后,文章将视角转向国际舞台,探讨川普在全球支持度上的显著变化。通过提及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等国际政要的出席,文章指出川普从“international oddity”转变为一个更被接受的国际领导人。这一部分通过具体事例和外交活动(如加沙停火)展示川普的全球影响力,并从侧面说明国际右翼势力的崛起与其形象的改变。


在分析国内反应时,文章通过对抗议规模减少和庆祝活动增加的对比,进一步强调公众对川普的态度从2017年的抗拒转向2025年的冷漠甚至接受:“Rather than the palpable sense of dread apparent in January 2017, the streets are filled with tourists”。这种转变既反映了公众对川普的适应,也凸显了美国政治氛围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部分重点分析川普与企业界和国会的互动。文章提到科技巨头态度的转变,如“Mark Zuckerberg, Jeff Bezos and Elon Musk—all open Trump critics during the first term—have struck friendlier notes”,并将其归结为利益驱动。这一部分从经济利益和政策影响的角度揭示了川普的权力网络如何扩展,同时也为后文讨论其政策持续性问题埋下伏笔。


在结尾部分,文章回到对政策挑战的分析,提出“lasting change cannot be made by presidential fiat”,点明行政命令虽能带来短期效果,但真正的政策遗产需要国会支持。这一结论通过引用Yuval Levin对共和党传统立场的观察,表明川普虽强势,但其政策可能会受到传统保守势力和国会的制约。


总结来看,文章以对比开篇,层层递进,从就职仪式到副总统人选,从国际支持到国内接受,再到政策与权力网络,最终回归对川普政治遗产的反思,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叙述框架。在结构上,它紧扣“起点与终点”的主题,通过分析川普第二任期的潜在矛盾,既描绘了他权力巅峰的形象,也暗示了其政治生涯可能面临的终点。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Trump era will kick off with large-scale deportations on Tuesday, once the inauguration festivities have come to a close.

译:川普时代的终结将以周二的大规模驱逐行动拉开序幕,就在就职典礼结束之后。

这句话结构简洁而有力,充分体现了英语写作中时间安排和因果逻辑的结合。句式以主句开头点题,明确描述核心事件(大规模驱逐行动),紧接着用一个时间状语从句“once the inauguration festivities have come to a close”补充具体时间节点,增强了语义的紧凑性和叙述的流畅性。此外,“The beginning of the end”这一表达极具文学色彩,采用“开端”与“终结”结合的对立结构,制造出一种戏剧化的张力,引人深思。这种矛盾修辞(oxymoron)的运用,为句子增添了深度和艺术性。


在实际写作中,这种句式可以用来描述具有标志性或转折意义的事件。例如: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pany’s transformation will start with a complete overhaul of its management team.”
“公司的转型将以管理团队的全面重组拉开序幕。”


通过这种表达,不仅能清晰地陈述事件,还可以有效引导读者思考其象征意义或后续影响。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对川普第二任期开始的文章解读。文章聚焦于川普2025年的就职典礼,通过副总统人选、国际支持度和公众反应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他更自信、更激进的执政风格;同时分析了尽管川普时代看似迎来了新的巅峰,但政策持续性和内外挑战或使这一任期成为其“起点与终点”的交汇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美国版块”

 

1.15|再洛杉矶大火:洛杉矶和加州会从中吸取教训吗?

1.11|洛杉矶大火:愈加脆弱的城市困境!

12.26|评美国“富三代”藤校生枪杀案动机:他误解了美国的医疗体系!

12.25|剖析2024美国股市长红:究竟有多少泡沫成分?

12.12|社论文章评拜登赦免儿子:合情但不合理,他滥用了这项源自中世纪的“仁慈特权”!

11.30|封面文章: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改革实验对川普的启示

11.26|评川普提名加巴德为国家情报总监:情报机构将引来改革还是政治清洗?

11.23|封面文章:“首席颠覆官”马斯克将在川普政府中放手一搏!

11.20|建言“榜一大哥”马斯克:如何让“政府效率部”更有效率?

11.19|评拜登允许乌克兰在俄境内使用远程导弹:或将引发一场地缘政治风暴!

11.16|封面文章:“川普经济学”可能刺激美国经济,但将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11.13|评比特币狂热:虚拟货币投资者对川普胜选如此兴奋靠谱吗?

11.12|评川普的用人标准:更注重忠诚度,尤其是那些能够在公共场合维护他声誉的人选!

11.11|评美国大选对俄乌冲突的影响:泽连斯基急于抱大腿,期待川普的“交易式”外交赢得更有利的支持!

11.10|民主党需要清醒认识,败给川普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比川普更糟糕!

11.9|熊彼特商业战略专栏:“榜一大哥”马斯克会在川普政府承担什么角色?

11.8|封面文章:欢迎来到川普的世界——他的全面胜利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和国际秩序!

11.7|评川普大获全胜:“这是我们国家从未见过的政治胜利!”

11.6|预判美国大选的暴力风险: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吗?

11.5|解析川普支持者:为什么有一半美国选民愿意投票给他?

11.2|封面文章摊牌:把票投给哈里斯,选择更稳妥的未来!

11.1|最大的不确定性要来了——哈里斯胜算显著提升,目前与川普不相上下!

10.30|评川普纽约集会:大选最后一周冲刺,火力全开赢得乡亲们的热烈响应!

10.25|选民提前投票率高涨,川普胜选概率已升至53%,自8月以来首次反超哈里斯!

10.14|评国会控制权之争:今年的大选可能会打破历史常规,出现政权分裂的局面

10.12|封面文章:无论11月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都将呈现出显著的“川普化”趋势!

10.4|评“美国大选”首场副总统电视辩论:候选人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温和态度,为美国政治带来了一丝久违的理性与克制!

9.22|哈里斯在电视辩论后的民调反弹已经显现,但仍有两大隐忧!

9.17|关注针对川普的第二起“暗杀未遂事件”

9.13|封面文章:2024美国大选的吃相将会多难看?

9.12|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哈里斯通过巧妙的言辞与策略,让川普显得力不从心!

9.9|“莱克星顿”专栏文章:哈里斯将在本周二进行的首次电视辩论中拿下川普!

8.24|哈里斯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压轴演讲:她成功重塑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8.23|封面文章:尽管哈里斯有望击败川普,但是她能治理这个国家吗?

8.22|破天荒批评哈里斯:她提出的经济计划缺乏可行性,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