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评俄军高官在莫斯科被暗杀:即使在战场上处于劣势,乌克兰依旧能够在战争的暗面获得胜利

职场   2024-12-19 06:59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关注俄乌冲突,选自《经济学人》最新官网文章(2024年12月17日发表)文章分析了乌克兰情报机构通过暗杀俄罗斯将领基里洛夫,展示其在俄罗斯本土展开致命打击的能力,并探讨了此举对战争局势的深远影响。

在面对这类关于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新闻报道时,重要的是保持一种中立且理性的立场。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俄罗斯媒体,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偏见,这些可能会影响报道的角度和言辞选择。


例如,西方媒体如《经济学人》对基里洛夫将军的暗杀事件进行报道时,可能强调乌克兰情报机构的精准和决绝;而俄方的报道则将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强调基里洛夫的正当性与他揭露西方国家的行为。


这些不同的视角提醒我们,在理解这类事件时,必须警惕信息的片面性,尽量避免轻易接受某一方的说辞,应该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和观点,审慎分析和评判事件的真相与背景。只有通过中立的视角,才能更全面、更公正地理解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冲突。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01

  原文导读  

Europe | Monster hit

The killing of a Russian general shows Ukraine’s spies remain lethal

Igor Kirillov was accused of ordering the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在俄乌战争持续升温之际,乌克兰情报机构的秘密行动再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2023年12月17日,俄罗斯军方高级将领伊戈尔·基里洛夫(Igor Kirillov)在莫斯科遭遇暗杀,而这一事件很可能是乌克兰国内安全局(SBU)或军事情报局(HUR)所策划的。


基里洛夫是俄罗斯三防部队司令(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乌克兰指控他从战争初期就积极部署化学武器攻击乌克兰军队,这为他的暗杀行动提供了一个“合法”的理由。


在暗杀发生的前一天,SBU正式指控基里洛夫涉嫌在乌克兰境内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导致大量乌克兰军人中毒、住院,其中包括至少三人死亡。


乌克兰政府坚称,基里洛夫负有直接责任,特别是在他主导了超过4800起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之后,乌方甚至表示,基里洛夫“应当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与他有关的化学攻击不仅是人道主义灾难,也加剧了俄罗斯在战争中的残酷行为,这为乌克兰的报复行动提供了道义支持。


基里洛夫的暗杀并非孤立事件。过去几年,乌克兰情报机构频繁在俄罗斯境内展开打击行动,尤其是在俄罗斯占领的地区。


SBU的第五反情报局和HUR一直被认为是乌克兰对外实施秘密行动的主要力量。两者通过精密的网络和高效的情报系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俄罗斯高级官员、军事指挥官以及亲俄分子的暗杀和袭击行动。


虽然这两大机构的合作密切,但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两位关键人物——SBU第五反情报局副局长奥列克桑德·波克拉德(Oleksandr Poklad)和HUR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Kyrylo Budanov)之间的权力斗争。外界的传闻称,波克拉德可能正在谋求替代布达诺夫的职位,后者近期在总统办公室的支持度有所下滑。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内部矛盾,乌克兰情报机构仍然表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组织能力和作战效率。


基里洛夫的死亡不仅是乌克兰报复行动的最新一例,也彰显了乌克兰情报系统的致命打击能力在这次行动中,基里洛夫和他的随行人员在莫斯科一栋居民楼附近遭遇了爆炸袭击。爆炸装置被绑在电动滑板车上,当基里洛夫和司机靠近时,爆炸发生。尽管爆炸规模较小,仅相当于300克TNT,但足以致命。


随着基里洛夫的死亡,乌克兰再次向俄罗斯发出了鲜明的信息:即使在莫斯科,乌克兰也能够打击俄罗斯军队的高层指挥官。


基里洛夫的死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然而,普京政府可能不会就此罢休。过去一年中,俄罗斯频繁通过空袭和炮击打击乌克兰的民用目标,尤其是在基里洛夫等俄罗斯高层遭到打击之后,俄罗斯可能会加大对乌克兰平民的报复力度。


乌克兰的情报部门则很可能继续开展类似的暗杀行动,目标不仅限于军事指挥官,或许还包括一些俄罗斯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人物。


基里洛夫的死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乌克兰情报机构的影响力和行动范围远超外界想象。尽管面临巨大的国内外压力,乌克兰依然能够以精确、隐秘的方式对抗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甚至在俄罗斯本土展开行动。


这一行动为乌克兰提供了巨大的心理优势,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使在战场上处于劣势,乌克兰依旧能够在战争的暗面获得胜利


然而,这一系列行动也凸显了战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无论是俄罗斯的空袭还是乌克兰的反击,最终都只能加剧双方的仇恨与敌意,和平依然遥不可及


未来,乌克兰情报机构能否继续保持其高效的打击能力,如何应对俄罗斯的报复,以及如何实现战争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摆在乌克兰面前的巨大挑战。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不仅是在传统的战场上进行较量,更是在情报、心理战和国际舆论等多个层面展开全面斗争


而乌克兰情报机构的这一系列致命行动,正是这场复杂战斗中的一部分,预示着未来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


02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有明确的层次,通过具体事件展开,层层深入地分析了乌克兰情报机构的行动及其背后的意义。


文章开头便设定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背景。通过简洁的叙述,“UKRAINE’S DOMESTIC security service, known as the SBU, wasted no time. On December 16th the SBU accused General Igor Kirillov... of the 'mass use' of banned chemical weapons in Ukraine”,文章迅速引入了基里洛夫将军的被暗杀事件,并解释了乌克兰安全局(SBU)指控基里洛夫使用化学武器的背景。这段引言的作用是简洁明确地引发读者的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了背景信息。


接着,文章转向描述基里洛夫的死亡和暗杀事件本身。“A day later Mr Kirillov was dead, the victim of an early-morning explosion near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Moscow. Footage shared online showed two bodies...”通过对爆炸事件的详细描述,作者展示了暗杀的具体过程,这一段落充满了紧迫感和视觉冲击力,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同时,作者通过描写爆炸的规模和具体细节,指出该事件的独特性和对俄罗斯高层的挑战。


文章随后的部分进一步揭示了暗杀背后的政治和军事背景。通过引用SBU的消息源和乌克兰官员的声明,“Ukrainian officials say they hold Mr Kirillov responsible for 4,800 incidents...”,文章明确了基里洛夫被暗杀的“合法性”——即他作为战争罪犯的身份和罪行。此外,作者还提到基里洛夫曾在俄罗斯电视上发表有关乌克兰和美国的虚假指控,为读者提供了他为何成为乌克兰目标的更多背景信息。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文章扩展了主题,展示了乌克兰情报机构的历史背景和持续的暗杀行动。“Mr Kirillov’s assassination may be the most brazen and high-profile carried out by the Ukrainians to date. But it is not the first.”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和递进的方式,指出虽然基里洛夫的暗杀是最具曝光度的,但并非唯一的暗杀行动,暗示乌克兰情报机关有着长期且高效的行动网络。此外,文章还提到美国情报界的推测,认为乌克兰可能与2022年杜金娜被暗杀事件有关,这为文章提供了国际层面的视角。


接下来的部分则深入探讨了乌克兰情报机构内部的复杂性。“Earlier in their history, agents moved between the SBU’s fifth directorate and HUR. Today the two outfits are in competition.”这段文字揭示了SBU与HUR之间的内部分歧,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分析层次。作者通过这种描述,展示了乌克兰情报机关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不仅影响了情报工作的效率,还为暗杀行动的背景增添了政治和权力层面的复杂性。


最后,文章总结了乌克兰情报机构的成功以及俄罗斯可能的回应。“Regardless of rivalries between agencies, Mr Kirillov’s assassination shows that Ukraine’s intelligence services remain lethal.”通过这种总结性语句,文章表达了乌克兰情报机关依然强大且具有致命打击能力,同时也预示了俄罗斯的反应可能更加残忍,进一步加剧冲突的悲剧性。


整体而言,文章结构严谨,通过引人入胜的开篇、逐步深入的分析和事件的背景描述,成功呈现了乌克兰情报机关的暗杀行动及其政治军事背景。作者不仅介绍了具体事件,还巧妙地揭示了其中更深层次的动态和潜在影响,使得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深度。


03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The message Ukrainian agents have sent is that they can target the Russian armed forces’ top brass, even in Moscow.

译:乌克兰特工传递的信息是,他们甚至可以在莫斯科打击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高级将领。

这句话运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首先,句子结构清晰,以“The message... is that”引出核心观点,直接表述了乌克兰情报机关通过行动所传达的讯息。这种结构在写作中非常实用,因为它能够明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并引导读者关注核心信息。其次,句中使用了“top brass”这一俚语,生动且形象地表达了“高级将领”这一军事术语,这种用法不仅增强了语气的力度,也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趣。最后,句子的结尾部分“even in Moscow”加上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地理限定,进一步强调了乌克兰情报机关的行动范围广泛及其大胆性质。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不仅清楚传达了乌克兰情报机关的能力,还巧妙地增加了句子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这个句式结构简洁明了,容易被理解,同时具备很强的表现力和说服力,非常适合用来表达核心信息。







以上,是《经济学人》关于“俄乌冲突”的最新官网文章解读。文章讲述了乌克兰情报机构通过暗杀俄罗斯将领伊戈尔·基里洛夫,传达了其打击俄罗斯高层的强大能力,并探讨了这一事件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欧洲版块”

 

11.12|封面文章:俄乌冲突的停火谈判——乌克兰的“次优”协议

11.12|评美国大选对俄乌冲突的影响:泽连斯基急于抱大腿,期待川普的“交易式”外交赢得更有利的支持!

10.31|关注俄乌冲突:打了970天,局势发生显著变化,乌克兰正陷入生存危机!

9.27|封面文章:战况恶化,乌克兰及其盟友面临关键抉择时刻!

8.26|乌克兰最近在俄罗斯境内发起的突袭行动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东部重镇波克罗夫斯克告急!

8.20|关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突袭:随着俄军加强反击,乌克兰面临更大的压力!

8.15|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后的三大战略选项:巩固占领区、撤退或继续进攻以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6.6|评俄乌战局:乌克兰正在克里米亚“胖揍”大鹅!

5.20就在今天520,泽连斯基的五年总统任期到期了!这对乌克兰意味着什么?

5.2|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批评西方在处理乌克兰和加沙冲突时的双重标准,呼吁根据普世的人道主义原则公平对待!

4.22|美国众议院周六批准对乌克兰的巨额经济援助,可能成为俄乌冲突的重要转折点!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

在外企学神马
每天10分钟,带你解读最热门的《经济学人》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