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圣诞节快到了,我们挑个轻松点的话题——关于圣诞电影,选自《经济学人》官网文化版块(2024年12月19日发布)。文章推荐了几部超越节日气氛、深刻探讨人性与情感的圣诞电影,强调它们因其独特的叙事与主题而成为真正的经典。
首先要介绍下电影《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2003),虽然标题中写着“turn off”,但它显然也是一部经典的圣诞电影。《真爱至上》是由理查德·柯蒂斯执导的2003年英国浪漫喜剧,讲述了多个交织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后。电影通过幽默和深刻的方式探讨了爱情、友情和家庭等主题,成为现代圣诞电影的经典之作。虽然这部电影广受喜爱,但文章作者提醒我们,除了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同样经典的圣诞电影值得一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三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以及好词佳句鉴赏。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Culture | The Economist watches
The best Christmas films of all time
Turn off “Love Actually” and watch one of these titles instead”
圣诞电影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产业,每到这个节日,琳琅满目的节日影片便涌现出来,从温馨的家庭喜剧到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故事。
然而,许多这些新出的电影往往难以成为真正的经典,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遗忘。
真正值得年复一年观看的圣诞电影,并不仅仅因为它们包含了圣诞树、雪人和节日歌曲,而是因为它们有着深刻的情感力量和人性的共鸣,能够引发人们对孤独、爱、失落与连接的思考。
例如,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死者》("The Dead")(1987)便是一部罕见的圣诞电影经典,它虽然与圣诞节的直接联系并不多,但却深刻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这部电影是基于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设定在1904年都柏林的一个主显节聚会上。
影片通过描绘一场热闹的宴会及其背后的沉默悲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疏离与无尽的孤独。休斯顿的最后一部作品,通过唐纳·麦坎(Donal McCann)的独白和随之而来的悲痛蒙太奇,深刻反映了人们在时间流逝中面对的爱与失落,尤其是影片最后的那段镜头,充满了冰雪覆盖下的凄美景象,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近年来,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的《留守者》("The Holdovers")(2023)则为圣诞电影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这部影片讲述了1970年圣诞节期间,一位脾气暴躁的寄宿学校老师与一名孤单的学生一起度过假期的故事。保罗·吉亚玛提(Paul Giamatti)在片中饰演的老师有着冷漠的外表和无情的教诲,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温暖。
影片的幽默与人文关怀结合得恰到好处,而达·薇恩·乔伊·兰道夫(Da'Vine Joy Randolph)饰演的校厨更是为电影增色不少,她因角色中的母爱与痛苦而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正是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得《留守者》从众多新片中脱颖而出,成为圣诞电影的当代经典。
当然,不得不提的经典之一是《小鬼当家》(Home Alone)(1990)。这部电影几乎成为了所有家庭的必看之作,凯文(Kevin,由Macaulay Culkin饰演)的“独立过圣诞”冒险故事,至今依然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影片开始时,小男孩凯文因为家人不小心忘记了他,独自在家度过圣诞节。当两个窃贼(由Joe Pesci和Daniel Stern饰演)闯入他的家中时,凯文凭借机智与勇气成功捉弄了这对笨贼。
虽然影片中的暴力场面被许多观众调侃为“超现实的卡通式打斗”,但真正打动人心的,仍是凯文在孤单中寻找自己独立与自由的那份喜悦。他在雪地中独自探索城市的自由,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关于圣诞节自由与家庭的理想化象征。
与《小鬼当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好人生》("It's a Wonderful Life")(1946)。这是另一部跨越时代的圣诞电影,尽管它的基调更加沉重,但它的情感力量依然不减当年。乔治·贝利(George Bailey,由James Stewart饰演)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好心人如何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重新发现自己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社区与自我奉献的礼赞,也是对人类内心善良与温暖的深刻挖掘。虽然影片的前半部分充满了忧郁与迷茫,但最终的转折却充满了希望与感动,使人不禁流下泪水。这正是《美好人生》能够成为永恒经典的原因之一,它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欢乐,更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如果说这些电影更多是从内心深处唤起情感,那么《国家讽刺:圣诞假期》("National Lampoon's Christmas Vacation")(1989)则是一部将圣诞节的家庭混乱推向极致的喜剧经典。切维·切斯(Chevy Chase)在片中饰演的那位力求完美的父亲,尽管年复一年的努力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但正是这种荒诞的努力让人忍俊不禁。
影片中的笑料层出不穷,而其背后的主题——家庭团聚、亲情与失望,也给这部电影注入了某种人性化的温度。兰迪·奎德(Randy Quaid)饰演的“无赖”亲戚和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Julia Louis-Dreyfus)的邻居角色,都是这部影片喜剧色彩的点睛之笔,使其成为了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能享受的节日佳作。
最后,提到《圣诞欢歌》("Scrooged")(1988),这部影片对狄更斯的经典《圣诞颂歌》做了现代化的演绎,由比尔·默里(Bill Murray)饰演的冷酷电视高管艾比尼泽·斯克鲁奇经历了鬼魂的“唤醒”过程。影片充满了八十年代的幽默和讽刺,特别是鬼魂们的“现代化”设定,给这部经典增添了不少荒诞与讽刺。
尽管这部电影的节奏和风格充满了当时的时代感,但默里的表演仍然让人捧腹,而其中的情感转折与最终的救赎,也使得《圣诞欢歌》成为了另一部值得回味的圣诞电影。
总的来说,这些电影之所以成为真正的圣诞经典,不仅是因为它们拥有节日气氛,更因为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间节点中,激发出关于人类情感、家庭和孤独的共鸣。
它们不仅仅是节日的陪伴,更是情感的慰藉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而这些电影,也正是在讲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故事。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清晰且层次分明,从开篇引入圣诞电影的文化产业背景,接着通过列举具体的经典影片来支持其论点,最后总结和归纳圣诞电影的独特魅力。
文章开头简要概述了圣诞电影的现状和其产业化趋势,指出每年有大量新的圣诞电影上线,比如“霍尔马克频道今年将发布32部新片,Netflix也有数十部电影可以流媒体观看”("The Hallmark Channel is releasing 32 new ones this year; there are dozens of titles available to stream on Netflix.")。这种开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圣诞电影产业的宏观视角,引出文章后续的讨论。
接着,文章明确提出“真正的圣诞电影”,即那些不仅适合节日气氛,更能超越季节性主题,成为“任何标准下的好电影”。这种电影通常探讨孤独和人际连接等深刻主题,同时在这些故事中融入了圣诞元素,如雪人和颂歌("What distinguishes them is that they are not just seasonally appropriate but are great films by any measure: touching treatises on loneliness and human connection that just happen to have a few snowmen and carolers thrown in.")。通过这段话,文章的主题已然明确:圣诞电影不仅仅是节日娱乐,它们应当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接下来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作者列举并分析了六部被认为是“最佳圣诞电影”的作品。这部分以电影名称为标题,每部电影的分析紧扣影片的内容、主题和情感冲击。例如,《死者》(1987)被描述为“一部忠实改编的影片,讲述爱与失落的深刻故事”,而它的结尾则通过“一个关于爱与失落的毁灭性独白”和“伴随雪景的令人心碎的蒙太奇”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情感的重量("The film—and Huston’s career—closes with a devastating monologue about love and loss, delivered with grim resignation by Donal McCann, and accompanied by a haunting montage of Ireland in the snow.")。这些电影的分析通过详细的影片背景、人物设定、情感变化等方面,使读者对每部影片的核心主题和电影风格有了清晰的理解。
此外,文章在每部电影的分析中,往往会结合一些特定的背景信息,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多角度。例如,《《小鬼当家》》(1990)的分析不仅提到凯文如何被留下并与窃贼对抗,更进一步指出了影片中“凯文对自由的探索”,并通过这一点解释了电影的独特魅力("Kevin is enchanted by the freedom he has to explore the snowy city.")。这种分析方法将每部电影的情感内涵与节日元素有机结合,避免了单纯的剧情总结,令文章更加丰富。
最后,文章以简洁的总结作结,强调这些经典圣诞电影通过其深刻的主题与普遍的人类情感,成为节日庆典之外的文化遗产("In other words, the film is deeply of its time, but Mr Murray is hilarious from start to finish.")。结尾部分既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又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电影的特点,凸显了这些作品的长久价值。
总体来说,文章的写作结构层层递进,从宏观的产业现状到具体电影的分析,再到最后的总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这种结构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使得文章内容既全面又富有洞察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圣诞电影的深刻视角。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What distinguishes them is that they are not just seasonally appropriate but are great films by any measure: touching treatises on loneliness and human connection that just happen to have a few snowmen and carolers thrown in.
译: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不仅仅是应景的圣诞电影,更是任何标准下的伟大电影:它们深刻探讨孤独与人类连接的主题,只不过恰好在其中加入了一些雪人和颂歌。
这句话的结构清晰且层次丰富,通过对比“not just seasonally appropriate”(不仅仅是应景的)和“great films by any measure”(任何标准下的伟大电影),有效地强化了论点。使用了"distinguishes"来引导句子,突出了“真正的圣诞电影”所具备的独特特质。接下来的部分,通过“touching treatises on loneliness and human connection”(深刻探讨孤独和人类连接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了电影的情感内涵,使其不仅仅是节日娱乐。最后,“that just happen to have a few snowmen and carolers thrown in”用来点缀前述论点,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说明,这些电影虽包含圣诞元素,但并非其真正的核心。这种层次分明且简洁的句式,可以帮助表达复杂的思想,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和易懂,值得借鉴。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文章的解读。文章介绍了几部值得推荐的圣诞电影,指出它们不仅因为节日气氛而经典,更因为它们深刻触及了人性、孤独、爱与连接等永恒主题,远超普通的圣诞影片。例如,《死者》与《留守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文关怀,成为了圣诞电影的新经典。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文化版块”
10.11|为何美国人对英式英语爱不释手,而英国人则对美式英语抱有抵触情绪?
10.1|评西方文化中日益严重的“年轻人幼稚化“现象!
9.1|点评《黑神话:悟空》:不仅是中国游戏产业的一次重要尝试,更是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一次成功的输出!
8.27|评英国社会的“两种文化”:“恶魔护士”审判暴露了英国教育体系的“文理分科”弊端!
8.18|评我国的咖啡文化:中国已成为全球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人均咖啡消费量仍明显低于美国,但发展潜力无限!
8.4|社论文章:全球旅游热潮中的“过度旅游”挑战及应对策略
7.9|文化时评欧洲杯:德国政府可以从德国国家队学什么?
5.16|文化书评:如果把宗教看成一门生意——它如何保持基业长青、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吸引信徒和资金?
1.24|亚洲专栏:婆罗多是如何用传统文化讲好“印度故事”的?
1.10|美国专栏:如何赢得文化战争?
12.28|纪念艾瑞克·弗里曼:传统英格兰乡村文化的守护者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