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昨天的文章点评川普的第二次就职演说,无奈发了三遍还是发不出来,不知何故。
文章提到,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时期,大致从19世纪70年代延续到20世纪初,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为特征。这个名称源于马克·吐温的小说《镀金时代》,用以讽刺这一时期表面上的繁荣与奢华,实则掩盖了深刻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工人阶级遭到剥削,而政商勾结和政治腐败盛行。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1897—1901)崛起,成为镀金时代的重要象征。他通过《丁利关税法案》保护国内工业,巩固金本位制以稳定经济,并在美西战争后推动扩张政策,使美国获得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夏威夷等领地,奠定了美国作为新兴帝国的地位。然而,他的政策也引发了对资本与政府过度结合的批评,充分展现了镀金时代经济繁荣与社会矛盾并存的特征。麦金莱在1901年遭到刺杀,其继任者西奥多·罗斯福继承并深化了他的政策,为美国向全球化时代迈进铺平了道路。
昨天文章还发了个搞笑视频,错过可惜,一起看看。
好了,今天我们关注川普的关税政策,选自《经济学人》官网社论文章。文章指出,川普的关税政策既无法缩小贸易逆差或重振制造业,反而会加剧美国与全球经济的衰退。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官网文章解析。今天的推文将涵盖四大内容:原文导读、写作技巧剖析、好词佳句鉴赏以及图表分析。希望借此,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热门话题的同时,收获英语写作技巧。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原文导读
Leaders | Trading losses
Tariffs will harm America, not induce a manufacturing rebirth
Donald Trump’s pursuit of tariffs will make the world poorer—and America, too
在2025年的今天,回望全球化发展数十年的历程,人们本应深刻认识到保护主义的危害。然而,川普的关税政策却试图将美国拉回上一世纪的封闭与孤立。
川普坚信,通过高关税可以缩小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甚至为联邦政府带来可观收入。然而,这种策略无视经济规律与历史教训,不仅无法实现承诺的目标,还可能让美国和全球经济承受巨大的代价。
关税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是缩小贸易逆差,但这一设想早已被实践证明无效。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内,尽管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贸易逆差却并未缩小。其根本原因在于关税引发了美元升值。当美国减少进口时,市场对外国货币的需求降低,进而推高美元汇率。这一效应虽然压制了进口,但同样削弱了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结果是,美国不仅购买更少的外国商品,也向世界出口更少的本国产品。
进一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而非简单的进出口失衡。缩小逆差需要美国提高储蓄率或降低投资水平。然而,这种调整并不现实,也未必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尤其是高投资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例如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力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过分关注贸易逆差不仅无益,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历史证明,经济强国的成功不依赖于单纯的贸易盈余或逆差,而是取决于其综合实力。
关税政策的另一个错误设想是其对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推动作用。川普第一任期的关税措施在短期内确实保护了一些处于困境的产业,如钢铁和铝业。但这种“保护”并未带来制造业的全面繁荣,反而伤害了下游行业。这些使用原材料的企业因为成本上升而失去竞争力,使得原本具有优势的部门受到拖累。从全国范围看,制造业就业的占比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进一步下降。关税政策实际上在牺牲经济中较为强势的部分,以挽救那些不具全球竞争力的行业,这种策略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
川普还曾提出用关税替代所得税的构想,声称外国应为美国政府的支出买单。这一“外部税务署”的概念表面上迎合了公众对税负减轻的期待,但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幻想。
数据表明,关税的大部分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因为进口商品价格随关税上升而上涨。更重要的是,即便实行普遍性关税,其财政收入也无法填补联邦预算的缺口。例如,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理论上只能覆盖预算的二十分之一,且随着进口量减少,实际收入会进一步缩水。这种构想不仅不切实际,还充满矛盾:关税既不能同时创造大量就业,也难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此外,川普将关税视为谈判工具的策略也充满风险。诚然,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确实拥有一定的谈判优势,但过度使用关税会削弱其效果。例如,如果因TikTok出售问题对中国加征关税,那么是否会在应对芬太尼出口或巴拿马运河控制权问题上再度升级关税?这样的策略可能使美国陷入不断增加贸易壁垒的恶性循环中,不仅难以实现外交目标,还会进一步孤立自己。
川普及其支持者还喜欢美化19世纪末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声称高关税时期是经济繁荣的关键。然而,经济史研究早已证实,这一时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人口增长、法律完善和非贸易领域的创新。高关税实际上抬高了生活成本,并保护了低效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川普对这一历史的扭曲解读,不仅不符合事实,更可能误导政策制定,将美国引入一条注定失败的死胡同。
总的来说,川普的关税政策建立在一系列错误的假设之上,无论是经济逻辑还是历史经验,都无法为其提供有力支撑。这种保护主义不仅无法实现其承诺的目标,反而可能加剧美国经济的脆弱性,同时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在追求短期政治红利的同时,这种政策可能让美国和世界为之付出沉重代价。保护主义的代价,我们已经付过一次,不应再付第二次。
写作技巧分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清晰的逻辑结构,通过逐层递进的论述,从历史回顾、目标与现状分析、理论驳斥、假设推演和结论总结等角度,对川普关税政策的缺陷进行了全面批判。
文章开篇以罗斯福对大萧条时期关税政策的批评为切入点,引出了关税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这一核心主题。通过提到关税导致“retaliation and suffocating investment”(报复和扼杀投资),作者强调保护主义带来的历史教训,并用“America risks repeating the errors of the past”(美国可能重蹈覆辙)将这一历史警示与川普的关税政策联系起来。这段历史背景既为读者提供了论点的道德和事实依据,也引出后续分析。
文章接着指出川普关税政策的三大主要目标:缩小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然而,作者明确表示“on every count he is wrong”(在每个方面他都错了),并通过分析其第一任期的政策效果来论证这些目标的不现实性。例如,针对贸易逆差问题,作者详细解释了关税如何通过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
“when fewer dollars are sold, the greenback’s value increases which in turn depresses global demand for American exports.”
这一分析不仅揭示了关税政策的直接经济后果,也通过逻辑推导说明其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文章进一步批评关税未能推动制造业复兴,甚至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提及“Manufacturing as a share of American employment has fallen since Mr Trump’s first tariffs went into effect”,作者用事实反驳了关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此外,作者还指出,尽管钢铁和铝业等受益于关税保护,但这种收益是以损害下游企业为代价的,表现为“higher input costs”(更高的原材料成本)。这一部分揭示了关税政策对经济中竞争性行业造成的不平衡影响。
在描述川普用关税取代所得税的构想时,文章转向对这一政策荒谬性的批评。川普的“External Revenue Service”设想被形容为“a brilliant bit of Trumpian marketing”(一场聪明的川普式营销),但随后通过具体数据证明其不可行性:
“Even if import levels were to remain constant, a 10% universal tariff would fund little more than a twentieth of the federal budget.”
这一段通过事实和数据揭露了关税政策无法实现财政目标的经济矛盾,同时进一步强调其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
作者还分析了川普将关税作为外交杠杆的策略,认为其不仅效果有限,反而容易导致外交僵局。文章通过假设情景说明关税升级的潜在恶果:“If... Mr Trump doubles down on tariffs against China... will he then triple down... quadruple down?” 这一部分展示了关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复杂影响。
文章在最后回到历史比较,通过批驳对19世纪末美国经济的错误美化,强调高关税并非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而是生活成本增加和低效企业保护的根源。作者指出“tariffs sheltered less-productive companies and raised living costs”,并总结川普的关税政策将美国推向“a dead end”(死胡同)。
整篇文章以历史教训为开篇,引出川普关税政策的争议,随后通过现状分析和数据支持对其目标逐一批驳,最终回到历史比较以强化核心论点。其逻辑清晰、证据充分,成功揭示了关税保护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缺陷。
日积月累(好词佳句)
原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背诵的句式。例如:
America protected the parts of its economy that were struggl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by imposing burdens on its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ies.
译:美国通过给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增加负担,来保护其在全球市场上表现不佳的经济部门。
这一句的句式紧凑而逻辑清晰,适合用于描述因果关系或政策影响。句中 "protected...by imposing burdens on..." 的结构展示了因果关联的巧妙表达方式,前半句描述保护目标,后半句解释实现方式,同时隐含批判意义。这种句式可以灵活运用于职场或学术写作中,例如讨论企业战略调整或政策效果时,将主张与行动联系起来。此外,句子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保护”和“增加负担”之间的矛盾突出了政策的负面效果,增强了说服力和批判性思维表达的深度。
以上,是《经济学人》官网关于川普关税政策的社论解读。文章认为,川普试图通过关税削减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的策略,不仅无法达成目标,还会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双重受损,重蹈历史保护主义的覆辙。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推文相关文章资料。
日更不易,也请大家帮个忙,点赞、点“在看”、分享,谢谢支持!
关注作者,
更接地气地解读
往期文章精选之“美国版块”
1.21|评川普开启第二任期:川普时代的“起点”与“终点”
1.15|再评洛杉矶大火:洛杉矶和加州会从中吸取教训吗?
1.11|评洛杉矶大火:愈加脆弱的城市困境!
12.26|评美国“富三代”藤校生枪杀案动机:他误解了美国的医疗体系!
12.25|剖析2024美国股市长红:究竟有多少泡沫成分?
12.12|社论文章评拜登赦免儿子:合情但不合理,他滥用了这项源自中世纪的“仁慈特权”!
11.30|封面文章:阿根廷总统米莱的改革实验对川普的启示
11.26|评川普提名加巴德为国家情报总监:情报机构将引来改革还是政治清洗?
11.23|封面文章:“首席颠覆官”马斯克将在川普政府中放手一搏!
11.20|建言“榜一大哥”马斯克:如何让“政府效率部”更有效率?
11.19|评拜登允许乌克兰在俄境内使用远程导弹:或将引发一场地缘政治风暴!
11.16|封面文章:“川普经济学”可能刺激美国经济,但将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11.13|评比特币狂热:虚拟货币投资者对川普胜选如此兴奋靠谱吗?
11.12|评川普的用人标准:更注重忠诚度,尤其是那些能够在公共场合维护他声誉的人选!
11.11|评美国大选对俄乌冲突的影响:泽连斯基急于抱大腿,期待川普的“交易式”外交赢得更有利的支持!
11.10|民主党需要清醒认识,败给川普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比川普更糟糕!
11.9|熊彼特商业战略专栏:“榜一大哥”马斯克会在川普政府承担什么角色?
11.8|封面文章:欢迎来到川普的世界——他的全面胜利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和国际秩序!
11.7|评川普大获全胜:“这是我们国家从未见过的政治胜利!”
11.6|预判美国大选的暴力风险: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吗?
11.5|解析川普支持者:为什么有一半美国选民愿意投票给他?
11.2|封面文章摊牌:把票投给哈里斯,选择更稳妥的未来!
11.1|最大的不确定性要来了——哈里斯胜算显著提升,目前与川普不相上下!
10.30|评川普纽约集会:大选最后一周冲刺,火力全开赢得乡亲们的热烈响应!
10.25|选民提前投票率高涨,川普胜选概率已升至53%,自8月以来首次反超哈里斯!
10.14|评国会控制权之争:今年的大选可能会打破历史常规,出现政权分裂的局面
10.12|封面文章:无论11月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都将呈现出显著的“川普化”趋势!
10.4|评“美国大选”首场副总统电视辩论:候选人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温和态度,为美国政治带来了一丝久违的理性与克制!
9.22|哈里斯在电视辩论后的民调反弹已经显现,但仍有两大隐忧!
9.17|关注针对川普的第二起“暗杀未遂事件”
9.13|封面文章:2024美国大选的吃相将会多难看?
9.12|评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哈里斯通过巧妙的言辞与策略,让川普显得力不从心!
9.9|“莱克星顿”专栏文章:哈里斯将在本周二进行的首次电视辩论中拿下川普!
8.24|哈里斯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压轴演讲:她成功重塑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8.23|封面文章:尽管哈里斯有望击败川普,但是她能治理这个国家吗?
8.22|破天荒批评哈里斯:她提出的经济计划缺乏可行性,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点击图片查看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