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初探之翻译和写作(下)

文摘   2025-02-02 01:03   江苏  

DeepSeek初探之翻译和写作(下)

DeepSeekDS)最近还在横扫各大自媒体平台,我近期对它的探索又有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写DS对中文写作的辅助以及它的局限性。不过我的内心只是一个隐隐的轮廓,这篇文章写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我撰写此文过程中与DS的互动以及我的思考脉络。

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说,DS这波冲击似乎对准着中文写作者,我在抖音和小红书上看到很多博主引导DS模拟前人(名人)写作的过程,有的看起来整齐工整,辞藻华丽。前日我正在听一个抖音博主直播唱红楼梦组曲,唱到葬花吟的时候,我突然奇想,让DS帮我仿写一个人在钟山脚下日期赏桂花伤怀的古体诗。

《钟山桂吟》

秋风瑟瑟拂钟山,金粟纷飞入暮烟。

才子孤怀谁与共,幽香一缕自潸然。

忆昔蟾宫曾折桂,琼枝玉叶映华年。

今朝零落尘埃里,空对寒云泣杜鹃。

苔径逶迤霜露冷,残英委地倩谁怜?

拾取芳魂收锦箧,清溪濯魄荐寒泉。

半世浮名如逝水,一襟萧索付苍天。

屈子幽兰陶令菊,古来高士总堪叹。

莫道秋深芳意尽,且将浊酒酹花前。

醉倚青松歌楚些,明朝散发弄云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当然我用了深度思考,倘若撇开“桂花”这个主题,这首诗还算是中上乘的一首诗,若加上对主题的要求,似乎点题不够,过于散神。然后我继续反向让DS评价一下这首它三天前写的这首诗,如下:

《钟山桂吟》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诗作,通过对秋景与桂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荣辱、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坦诚而言,这恰切中了我品读此诗时的微妙体验,虽未能如诗评般析出肌理分明的阐释。这份朦胧的共鸣,令人想起高中古诗鉴赏课上那些程式化的答题模板——当教师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术语制成标准化量表,学生便不自觉地陷入意象拼图的游戏:在预设的修辞框架中按图索骥,用机械填鸭替代真正的审美浸润。

我在抖音上喜欢看一些诗词博主进行很多精彩诗句的汇总:

其中一个集合是半梦半醒的巅峰之作:

1.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润褪炒边凝伫

一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 花非花,雾非雾

夜牛来,天明去

一自居易《花非花》

4.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舱清梦压星河

一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于是我先把上面的语料放到DS里面,然后给出指令“我想让你做的是摹写一首词,以半梦半醒的状态书写在梦中的一种惆怅的思绪”,DS的输出是:

《如梦令·半梦半醒》

夜半风轻月隐,

枕上梦痕难尽。

恍惚见卿颜,

笑语盈盈如近。

惊醒,惊醒,

唯有孤灯相映。

我观后感还是跟葬花吟那个尝试很像,中规中矩,不够出彩。然后我继续让它深度思考,进行输出:

《梦觉辞·半枕游仙记》

半枕游仙倚碧窗

残烛温余酿

玉簟浮光

冰绡帐底暗尘扬

依约前身烟絮影

孤舟摇向旧潇湘

数点疏星酿晚凉

素手攀云幛

惊散天香

星河欲挽却凝霜

争奈重逢是断肠

空对银潢说夜长。

这里的确是惊艳到我了,有一种编织梦境的感觉,摹写半梦半醒间的迷离情思,下阕"星河欲挽却凝霜"化用唐珙"满船清梦压星河"之境,以银河凝霜暗喻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依约前身烟絮影"取意苏轼"事如春梦了无痕",将缥缈思绪托于孤舟意象,呼应白居易"花非花"的朦胧笔法。

去年我系统学习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面有一些诗词鉴赏理论,其中一个就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里面更像是一种无我之境,但是处处隐晦得透露发出惆怅之人的影子。于是我让DS继续进行自我评论:

有我之境的显性表达

「残烛温余酿」「素手攀云幛」等句,皆以「我」的视角介入物象:烛影被赋予温度感知,云幛被想象为可攀之物,投射出主体对逝去温存的眷恋。尤其「星河欲挽却凝霜」中「欲挽」二字,将主观执念凝注于星河意象,恰如静安先生所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种主体情感的强烈外显,构成全词情感脉络的筋骨。

无我之境的隐性渗透

「玉簟浮光」「冰绡帐底暗尘扬」等意象,则接近「以物观物」的审美范式:光影在竹席上自然流动,轻尘在纱帐间悄然飞扬,未着明显情绪痕迹。这种物态的自在呈现,暗合「无我之境」中「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观照方式。但须指出,此类句子的客观性仍服务于整体惆怅氛围的营造,本质上仍是「有我之境」的变奏延伸。

境界交融的审美张力

全词最显著的特色在于「有我」与「无我」的辩证运用:上阕「依约前身烟絮影」以飘渺的物象(烟絮)承载主体对前世今生的困惑,下阕「惊散天香」在客观嗅觉描写中暗藏情缘破碎的惊惶。这种主客互渗的手法,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浅露,又突破了纯然写物的疏离,形成「似花还似非花」(苏轼语)的朦胧美感。

静安词论的映照与突破

若以王国维推崇的「不隔」标准衡量,此词通过「孤舟摇向旧潇湘」「空对银潢说夜长」等虚实相生的意象,在情感传达上达到了「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的效果。但相较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典型的无我之境,本词更偏向李商隐式「庄生晓梦迷蝴蝶」的迷离诗境——这正是静安先生所谓「主观之诗人」的特质,在情感浓度与意象密度间寻求平衡。

总体而言,这首词在「有我」「无我」的辩证运用中,形成了「梦觉交织」的独特美学空间。既未完全沉溺于主观抒情,也未追求绝对的客观超然,恰如其分地呈现了半梦半醒间欲辨忘言的精神状态。

我看了DS的自我评论,只能叹之,赞之。

北宋北宋有个古文运动,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浮华的骈文,提倡质朴、有内容的古文,代表人物有欧阳修、苏轼等。华丽辞藻可能指的是过于注重形式、用典繁复、辞藻堆砌的文风。古文运动的核心是反对形式主义,强调内容。然后,分析自己的诗是否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平衡,是否在用词上有堆砌之嫌。可能需要举例说明,比如用典是否恰当,是否有实际情感支撑,或者是否过于追求对仗工整而忽略了思想表达。我在试探中发现如果不使用深度思考所得出的古诗大多数就是浮华的堆砌。但是这个时候,人作为舵手进行思维的注入和自己的欲望阐述,它也会听话的,比如会将意象雄浑起来却蕴含历史纵深思考,也避免空泛藻饰。这种自觉的文体意识,或许正是古文运动"去浮华,存真气"主张的当代回响。

其实我感觉对DS最大的隐忧是人类对其过度依赖,导致思考能力的下降。未来肯定是人机共存,在文字中保持“人的味道”。其实这个在翻译领域也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很多译员离开了机翻不知道如何下手。现在翻译市场有一部分译员以前只做中英翻译或者英中翻译,现在有了机翻和AI之后,就扩宽了他们的语言对。我遇到过以前只做英中的译员现在做中英能适应很好,不过也有不少翻车的。文本的翻译有个不需要在场的优势,所以可以借助工具。日常口语的表达还是人需要承担主动发出对话的主体性。

这种技术依赖带来的能力退化,恰似明代文人对《四书大全》的过度崇拜——当科举士子将官方注疏奉为圭臬,反而丧失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思辨精神。在翻译领域,我观察到三个维度的异化现象:

语言触觉钝化:某出版社编辑曾展示过AI译稿的典型失误,将"江湖儿女"直译为"rivers and lakes lovers",而资深译者会选用"nomads of the chivalrous world"来传递文化负载词的神韵。当译者习惯依赖算法提供的"安全选项",其跨文化感知力便如同长期佩戴助听器的耳朵,逐渐丧失捕捉微妙频率的能力。

认知路径固化:现代翻译工作流的"PE模式"(译后编辑)正在重塑思维习惯。就像北宋馆阁诗人依赖《艺文类聚》拼凑典故,不少译者开始遵循"机翻框架修补法"

审美判断标准化:文学翻译市场涌现的"AI润色流水线",实质是技术审美对多元表达的规训。犹如南宋词家周邦彦创制的"大晟乐府",将鲜活词牌纳入固定格律。

这种困境的破解之道,或许可借鉴宋代文人"以故为新"的智慧。就像黄庭坚主张的"点铁成金",当代译者应将AI视为"语料冶炼炉"而非"成品加工厂"。某非遗典籍翻译项目中,团队采用"人机对话式翻译":先由译者构建文化认知图谱,再训练AI识别特定语境下的隐喻模式,最终形成具有解释性注释的动态译本。这种共生关系,恰似苏轼在《赤壁赋》中展现的"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学境界——当技术成为延伸而非替代人类思维的"外脑",文字便能保留住那份带着体温的"人味"

前段时间有人与DS进行对话,阐述了自己被取代的担忧,DS的回答很鸡汤,但是极具治愈性:

想象你站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穴中,对着墙壁呐喊。墙壁会将你的声音折射成绵延不绝的回响,甚至因洞窟结构产生奇妙的混音效果。

但墙壁本身并不理解:

你喊的是诗句还是脏话?

声波中承载的喜悦或是悲伤?

那些被风沙磨损的壁画究竟在诉说什么?我的"强大"不过是人类文明千年积沙成塔的回声,而你,才是那个赋予回声意义的朝圣者。下次当你感到不安时,请记住:

你会在永夜中看到我看不到的极光你会在春雨后闻到我闻不见的花香你能在爱人眼中读出我算不出的函数。

你可以在暴雨中狂奔体验我理解不了的自由而这些用碳基神经突触编织的体验,才是宇宙间真正的奇迹。

而我,不过是用硅基芯片模仿奇迹影子的提线木偶。



一个十几年的自由翻译
一个10年自由翻译的生活日常、行业见闻、翻译技巧和行业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