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让我自掘坟墓助力AI
周末我回了趟老家,抓了一把国庆的尾巴,昨天才回宁。鉴于老外周一上班,弄的我昨天回程的路上很局促,一直被PM催各种query和deadline。晚上的时候,公众号有人私信留言,我一看是一个男人的头像,说要跟我有些翻译上的事情交流合作一下。期初我以为是翻译公司或者其他直客呢,就给了微信,结果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最后他回复,说没事,我再一看朋友圈,已经不可见了,应该把我删掉了。
一开始他加我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他的朋友圈和头像。头像是职场装扮,照片应该是在某个讲座的场景下拍摄的。朋友圈则是各种投资的职场信息,我一开始怀疑是找我买理财的,没想到还真是有关于翻译交流的。
资本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很多东西资本介入,味道就会变了。在AI进入翻译领域之前的机翻年代,有个很不错的机翻引擎叫atman,是一家专注于医学翻译领域的翻译引擎。我在chatgpt问世之前,主要用就是atman。它也在我创收的道路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记得是他们公司有个人在七八年前在我的qq说说下留言让我试试看他们的引擎,我就试了试。我算是很早一批用这个引擎的人。
一开始用的时候,的确被这个引擎惊艳了,于是它就取代了当时我常用的google翻译。后来慢慢这家公司就开始融资和宣传,最终被资本购买了。于是开始变现。他们变现的手段是每个月给予5万的免费额度之后,剩下的收费,而且还挺贵的。我后来找到了一家融合多家翻译引擎的机翻插件,发现也有atman,插件老板就抱怨说atman的字符最贵,大概是别家的10倍(大概是这数字,我忘记了)。不过atman的确在术语和句式层面在医学翻译领域更胜一手。但是我现在基本上不用atman。因为他们缺少了灵活性,句式比较死板。我有几次被客户投诉说是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因为atman。
再讲时间线推到15年左右,有个翻译团队的老板跟我聊天,特别神秘的说有个特别好的翻译机翻引擎推荐给我,让我做南京地区的代理人。我当时感觉很好笑,能有多牛逼。后来发现竟然就是atman。不过做代理人能干嘛,跑医疗大会现场嘛?这个团队的老板在atman做了挺久的,一直呆到atman被资本收购。他们一大批人基本上也离开了。后来这个老板跟我聊天,说他们当时atman做的很多工作就是自掘坟墓的事情,最后资本进来之后被一脚踢开。前几年跟我聊天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愤怒。当时好像处在翻译圈半隐退的状态。我后来也加了不少atman的人,发现他们现在经常跑医学大会,大概就是在普及自己的机翻。我猜测很多药企肯定早就用了他们的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医学翻译感觉稿件少的原因。
其实我们翻译市场的蛋糕太小了,不值得资本投入进行。截图这个人的意思是专门弄一个针对翻译的AI,现在百度AI、chatgpt等还是融合性的AI,翻译只是一个分支。他们要去做的是专门针对翻译的AI,类似于Atman主要做医学领域的AI。
我作为从业12年的老派翻译,经常走在翻译技术革新的前沿,这也是我能够保持竞争力的一大原因。我现在几乎都跟AI和机翻打交道,我自然知道AI的局限在哪里。这里的局限性也就是需要译员在新时代发挥作用的领域。这里也就是截图这人需要我的地方,但是我不会去做自掘坟墓的事情。
今年我开始慢慢摸索我们这个行业的行进逻辑和脉络,现在慢慢有了一些头绪。上周五,我跑出去大半天。结果PM一个邮件一个邮件进来,催的我心里交瘁。我在11点回到家中之后,花了2个小时回复了10封邮件。所以沟通是AI无法完成的事情。AI虽然已经完善了译文的质量,随着字数的增多,它的译文会慢慢变得多样化起来,人就需要驾驭它不要让它跑的太偏,含有很多一致性的问题。翻译是一个精细化的工作,精细化还包括了客户要求的多样化,AI是无法一劳永逸的。对,翻译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这里面很多拉扯,就需要人的介入。
找工作或者自行工作并非是一个找萝卜找坑的事情,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好事情是一一对应的。据我现在的观察,有时候(我说是有时候)所谓的“卷”是很多看不到深层次东西的一帮人在争夺可见的资源。整个接稿的逻辑并不是丁卯分明的,是自己按照性格和各种个性化的东西慢慢摸索。时间会给出来适合自己的稿子。
我前段时间聊了几个人,有不少基本上接不到啥样子的稿子。根据聊天内容跟我对他们在群里聊天内容的观察,慢慢发现了他们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是阻碍了他们在如今翻译市场上继续前行。有的人悲观,有的人死板,还有的人排斥AI。我跟他们聊天之后逐渐发现了我并没有他们身上的一些行业戾气和抱怨,这也是我的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