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作游东北之沈阳篇

文摘   2024-12-14 02:36   黑龙江  

上周三我跑北京看了三天的短道速滑以及一场昆曲,此次北上纯碎是事发突然以及一时兴起,而且临开车前一个小时我都不知道我要去北京。

周日看完比赛跟友人吃完饭,我陷入了一种困顿:接下来我要去哪里?我的念头开始指向东北地区,因为我尚未出过山海关,于是当晚我就定了去沈阳的票。

若干年前,我的旅游步伐频次要远远高于近些年,主要原因是外出会令我丧失稿件,从而产生大规模的稿费损失。不过年底,尤其是上周老外在过感恩节,稿件稀疏。北上散心,可谓远离平日稀疏平常的好手段。这是一次突然的行动,不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一种难以言传的停顿。

目前打字的我身在零下18的哈尔滨,而几天前的沈阳仅有零下几度。鉴于我的哈尔滨行程尚未完成,关于哈尔滨的一篇将在下篇呈现。年底的哈尔滨已经迫近了极寒的天气,夜晚的街道有一种特殊的静寂或肃穆。我怀疑冷空气会对城市界面的视觉饱和度有影响,整个城市有一种冷凝般的庄重和整洁。对比之下,沈阳的一日之气温在零度上下徘徊,显得城市很喧嚣,市井中透露着杂乱。夜晚我一个人在中街踱着步子,同时要小心脚下突然出现的痰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在历史上存在感很强的时期,沈阳的高光时刻就是从明末清初到近代史。沈阳故宫和张学良故居就是深深烙印着清初和民国的痕迹。


沈阳故宫,这座东方的宫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象征。它不仅是清朝早期的皇家宫殿,更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帝国的辉煌与沧桑。沈阳故宫的建筑群以其精美的雕刻、绚丽的彩绘和严谨的布局,展现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融,是研究清代早期历史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


月初在南京看了昆曲《宫祭》,整出戏围绕着崇祯缢死煤山之前,走了一遍紫禁城。在从戏曲的角度欣赏了宫殿建筑学之美之后,游览沈阳故宫的过程我的游览思路是活泛的,我跟降解之间进行了几次深刻的互动。。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观光者,而是以一种更加深入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我触摸着那些历经风雨的墙壁,想象着它们见证过的辉煌与变迁。我的目光在每一块石砖、每一根梁柱间游走,试图从中读出历史的密码。有了戏曲的加成,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加强了,以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所忽略的细节此次开始活跃起来,心灵的直观感受更为具体一下。这种体验,远比单纯的观光来得更加深刻和有意义。

张学良故居(大帅府),这座见证了民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成为了沈阳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标志。作为东北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的官邸,这里不仅是家族的居所,更是政治决策的中心。张学良故居以其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了研究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政治、军事和社会变迁的活化石。


在大帅府,我的历史穿梭感更为具体一些。相较于皇帝的宫殿,东北军阀的故居则更为生活化一些。当细节开始生活化之后,就会拉进了人和历史的距离感。望着每张桌子和每张床,历史的画面感是有如滚滚红尘,扑面而来。其实在沈阳的几次古迹游览,在这里对于我的心灵涤荡更为深沉一下。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但是我对近代史尤其民国史会刻意回避。污糟的政治格局,一方唱罢我登台等各类历史人物,会加剧我的历史无力感。不过这次的游览让我开始撤下自己的回避和抗拒心理。让我试图从一个历史改变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段风云莫测的历史。人的情欲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吗?答案是肯定的。我记得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说话:皇帝在操老佛爷时和老佛爷在挨操时,肯定都没有平常心;这不是男女做爱,而是在创造历史。同理张学良的诸多情人也在改变制造历史拐点的时候起到了很多作用,历史进展的润滑剂。


张学良在台湾被软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是大约45年。根据搜索结果显示,张学良在1946年被移送到台湾,并在那里被软禁直到1990年恢复自由。在台湾期间,他曾先后辗转被软禁在新竹、高雄、北投等地。1990年,张学良恢复人身自由后,于1991年前往美国探亲,并最终选择在夏威夷定居,享受晚年生活。还在回归到情欲方面,他在被软禁岁月,风流也随岁月流逝了,或许是收敛了风流之后,他也得以长寿。

在离开沈阳的前一天,我去了皇太极和孝庄的陵寝北陵-昭陵。当天我的工作有些拖延,我于三点才出发前往。东北的暮色要比南方来的早,四点的时候,冬日的沈阳已近黄昏。整个陵园一股肃杀之气。青砖黄瓦映衬着西方照射而来的夕阳之光,在埋葬历史推动者的陵墓里,人的心头会一股无力感。这里不是战场上的硝烟,不是朝堂上的权谋,而是归于尘土的宁静。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权力的争斗,只有对过往岁月的沉思。我站在陵前,心中涌起的是对那些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人物的敬意,同时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我在城墙上走形着,枯枝栖着冷禽,夕阳的余辉开始逐渐式微,我突然想到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一句话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最后写一写二人转。我是一个昆曲爱好者,同时也会听一些地方戏,二人转是我的听戏范畴内,但是我这次去的刘老根大舞台极其失望。这里头牵扯到戏曲对市场的迎合问题。昆曲的一出戏由若干折戏组成,而一折戏时间也至少两三十分钟。二人转有个正戏的说法大概是唱一个完成的情节,而一个四五分钟的一段叫做小帽。我花了580块钱,看了三个小时的演出,结果二人转的含量是一个几个分钟的小帽小拜年。其他时候更像是一个搞笑节目的集合,甚至都唱起了黄梅戏和湖南的什么龙调。我在观演的过程时长感慨这是脱口秀么,基本上就是一个男演员(乡村爱情的主演)作为主调,中途上一个女演员。男女互动的时候少不了一些俗套的段子(已经不太荤了)。据我观察,里面有一些隐隐贬低女性的段子,好笑的是很多女观众笑得很开心。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安排呢?我猜测应该就是为了迎合市场。据我的考察,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是每天都有,他们的赵家班演员轮流登台。流水的演员可以迎合演出的场次要求,他们甚至在北京、长春和哈尔滨都有分场。而后我又查了另外一个更为便宜的二人转剧场(南风剧院),正好就在北陵隔壁。我从北陵出来之后,就去问了问,得到的答案是演出内容也是以搞笑为主。二人转作为地方戏的发展似乎挺好,但是路子最野。哈尔滨这边有个龙江剧场也似乎是同样的模式。

最近工作旅游的模式是一天24小时,分三个时间段: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外出8小时。我一般是早晨跟晚上工作睡觉,下午出门。

毕(本文用时1小时15分钟)


一个十几年的自由翻译
一个10年自由翻译的生活日常、行业见闻、翻译技巧和行业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