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转凉,南京开始正式入秋。我深切感觉“入秋了”是前日出门骑车,六点的时候,我往新房所在的西方骑去,夕阳已经偏斜。眼望着火红的西方天空,肌体渗入着微凉,一股这个季节特有的凉意和秋感就升腾起来。鉴于我居住的地方人迹有些稀疏,空旷中带着一些寂寥,会够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田头归家的场景。这秋的气味是可以穿透时空的。
今天因个人私事去了紫金山脚下,我对南京秋天特有的情愫-桂花,它的透香已经开始跃跃欲试,是处在初期的一种香味,微微而淡雅,符合初秋的气味。再过半个月,整个南京城就会弥漫在这种沁人心脾的气味中,盛大而浓甜,桂花香也会透过窗边助人入梦。
夏天气质是狂热和炙烈,有如暴躁之人的狂怒期,亦如鼎沸的热水,人处在这个季节中也会推向一种亢奋和炽烈。入秋后,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冷静下来。今日办事结束,我在出租上望着街上的人流和车流,秋日微凉小风给心底灌入冷凝的气息,我开始唏嘘,又过了一个盛夏。往年在夏天结束之后,所积累的财富基本上就奠定了一整年的基调。今年盛夏过后,看着自己计算的数字,发出“尚可,并未想象中那么差”的感慨。希望在短暂的秋天内可以来个丰收。
晚上进行了几项活动,其中包括见了一个朋友。今日慨叹:人之喜悦大多来自直接的观感,越是直接而热烈的效果带来的喜悦越发强烈。当预期进入某个情景或场所后,所预期的喜悦没有迸发时,人如何处理低落,又如何避免产生消极的东西呢?实际上自我的抵抗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在作出试图满足欲望的动作时,频繁的满足也会带来风险,那种风险是一旦未来无法满足,那种落差感如何处理。事实上,人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百分之百完美执行地概率极低,功利性更会降低这种概率。经济学中说市场是一只无形手,进行玄妙地调节。人生中也似乎有这种无形的手,这只手显然并非是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的。当人在掌握了信息、资源和金钱后,也会被这只手钻空子。所以我要对这只手保持敬畏之心。
跟朋友认识了七年多了,如今他已经博后进站,我算是见证了他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最后找工作的阶段。从他的经历我也看出来人生的一些端倪。人的选择是环环相扣的,一步接着一步。虽然从后期追溯来看,虽然前期某个步骤并非是最优选择,但是当前的选择只能将就着后期走乱的步骤执行拼图,进行弥补。我们聊了最近一年多的近况,慨叹人类情感之复杂。
我社交极少,不过我发现与人聊天还是能够将心底模糊的想法清晰地甩出来,并且会找到一种笃定的感觉。另外与人沟通也会发散思维,不让自己拘泥于某种境地。
我喜欢跟坦荡之人交朋友,也喜欢少一些“幽怨”的人沟通。尼采说:“让心灵摆脱怨恨,这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佛祖对我们的第一个教义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以德报怨。怨恨斯已。”这是生理学的主张,而不是道德上的主张。对于弱者而言,虚弱造成的怨恨是对自身最大的伤害;对于精力充沛的人来说,克制怨恨甚至是对精力充沛的一种证明。
毕